成都未來3年要開的商場有哪些
① 成都市區未來各個地區的發展怎麼樣啊涉及到買房問題,所以想看看成都未來哪個地區發展比較好 另外,
龍泉吧,這兩年龍泉經濟已經超過了高新區,排成都第一了,但龍泉城建不行,雙流可能還有陣痛期,畢竟還要分部分地盤給天府新區,新雙流未來如何還不清楚,郫縣把歸高新區西區的部分除開,也不怎麼樣,溫江就環境可以,其餘還真不知道怎麼樣.
② 未來,成都在哪些地方發展潛力大
西邊,上風順水,人居環境最好的地方,因為我就住在西邊…
③ 成都的發展怎麼樣
天府新區的規劃已經通過了,最近省上開了動員大會,省委、省政府要南遷,三年內成都以南有較大的發展變化。
④ 請問成都地鐵2號線上面都有什麼知名的寫字樓呢我們公司的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就在這邊,多謝各位了。。
有目前成都「第一高樓」喜年廣場、喜年對面的鐵獅門(在建),西部國際金融中心(在建)、時代8號、以及牛市口的摩根中心等。出了2環還有很多知名開發商的地塊准備修寫字樓,具體你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資料。
⑤ 成都哪個商場人最最多
成都現在的餐飲有向城市綜合體靠攏的趨勢,去年的萬象城,金牛萬達,來福士,奧克版斯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權,今年開業的北城天街,歡樂頌,大悅城應該也差不多,建議你考慮下龍湖金楠天街和華潤熙悅廣場,一個做社區,一個做商業。但是不知道他們好久招商,好久開業,你可以關注下,如果你們是小品牌,建議找大KFS的綜合體,如果你覺得你們的品牌夠硬,不怕死的話,就找市區內便宜的就可以了。想要人氣的話,就找伊藤洋華堂的商城就可以,成都隨便哪家伊藤的人氣都是最火爆的,只要你東西部是特別難吃都會人氣旺,至於賺不賺錢就看自己這么經營了
⑥ 要去成都工作,想知道成都的未來發展前景怎樣
成都是西南的經濟文化中心,成都人也不欺負外地人,很適合創業和發展,成都的小吃和成都的悠閑你應該知道吧,論經濟你逛逛春熙路就知道了,呵呵,綜上,你到成都來必定大有可為
⑦ 求成都未來5年規劃
成都第十一個5年規劃是從2007年到2012年,2012年出第十二個5年規劃,所以現在只能給你2007年-2012年的規劃。2012年後的規劃現在國家發改委都還沒批下來。
成都2007年-2012年規劃:
規劃背景
積極穩妥地推進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是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根據這一戰略要求,《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同發展共繁榮」。《成都市城市化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是落實這一戰略要求的專項規劃,主要明確了「十一五」時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標和重點,並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推進我市城市化的重大舉措。
主要目標
城市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標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計算),平均每年向城鎮轉移農民28萬人以上,使我市成為中西部城市化發達的地區之一。
經濟不斷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平均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進一步優化,基本實現城鄉經濟向「資源集約型」、「質量效益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
現代化城鄉體系基本形成逐步形成由1個特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區),3圈(中心城、二圈、三圈),6條走廊雛形(南部、成溫邛、成青、成龍、成新、成灌),4個中等城市(都江堰市、邛崍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個小城市(新津縣、大邑縣、蒲江縣和金堂縣)及區域中心城鎮構成的市域城鎮體系。
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加快建設比較完備的城鎮基礎設施體系,基本適應工業化、信息化的需要。重點建立立體化的交通網路、高效率的通信網路、穩定的電力供應網路、完善的調水工程及排水網路、反應靈敏的防災減災系統;全面強化城鎮吃、注行、游、購、娛六大功能。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到2010年,環境質量按照功能區基本達標,水、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初步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建成區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平方米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森林覆蓋率分別在40%、35%、38%以上,確保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
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發展指標有較大提高。鞏固提高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年。市民素質明顯提高,初步形成以文化設施為載體、多層次、成龍配套的文化網路。
城鎮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5%。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年度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實現城鄉比較充分就業。
城鎮管理工作科學有效建立精幹合理的管理體制,明確責權,避免政出多門;健全統一的管理法規,做到監督有方,獎懲有法,執法有力,協調有度;形成快速准確的管理信息網和先進科學的管理體制,逐步實行公共管理社會化、市場化。
規劃發展重點
構建布局合理、規模有序的城鎮體系,促進城鄉功能互補。
城鄉規劃滿覆蓋 完善五級結構
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修編工作,深化和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形成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重大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新農村建設規劃為主要內容的城鄉綜合規劃體系,實現全市城鄉規劃的滿覆蓋。完善城鎮規劃體系五級結構(都市區、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市鎮、農村新型社區)。
優化產業布局 三大圈層三大重點
全市產業按梯度分布、分類聚集、規模發展的原則,一圈層集中發展第三產業,重點是加強和完善中心城科技文化、商貿、金融、交通和通信中心功能的建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適度發展無公害的都市工業;二圈層集中發展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重點是按大城市的標准規劃建設龍泉驛、雙流(華陽)、雙流(東升)、新都—青白江、郫縣(郫筒)、溫江(柳城)六大組團,主要發展第二產業及為之服務的第三產業;三圈層集中發展農業和旅遊業。形成三大工業區:北部工業區(包括彭州、蒙陽、青白江,以石化、冶金、建材工業為主)、南部工業區(包括航空港開發區、雙流、新津,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東部工業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面,以機械、汽車製造業為主)。
中心城區 強化商務金融通訊功能
中心城進一步「退二進三」,不再新增工業用地,現有工業區應提檔升級,一般工業逐步向外轉移。不斷強化中心城區商務、金融與通訊功能,逐步建設成都CBD;建好城南、城東兩個城市副中心。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利用,規劃、建設蜀文化街區。依託錦江生態景觀及兩岸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文化單位,建設「錦江現代科技文化帶」。以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溫江花博會會展中心、天府博覽中心等為基礎,整合會展資源、構建會展之都。
建設與培育4個中等城市和4個小城市
將都江堰市、邛崍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個縣級市建成城市人口3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將新津縣、大邑縣、蒲江縣和金堂縣4個縣城建成人口在15萬人以上的小城市。
分步驟發展市域30個重點鎮
重點引導市域范圍內30個重點鎮(其中優先發展重點鎮14個、重點鎮16個)城鎮建設和管理體制向小城市快速轉軌。「十一五」期間,努力將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建設成為城鎮人口3萬人以上或鎮域城鎮化水平在60%以上的城鎮。
堅持「三個集中」的原則,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新居人均住宅面積達50平方米
實現新建農村居住區人均住宅建築面積50平方米,道路硬化100%,具有集中供水設施,生活用電「一戶一表」,清潔能源普及率7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生活污水處理後排放。
建新居工程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
在中心城區規劃區內建設「新居工程」小區42個;在縣城和重點鎮的規劃區內建設「新居工程」小區150個,聚集人口54萬人,努力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中心城區以外的郊區(市)縣城市化率達到51%。
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啟動175個以上
到2010年,完成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規劃,並啟動175個以上,努力使農民聚集度達到40%。
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
縣城和重點鎮要積極吸收市區轉移出來的加工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旅遊、休閑等服務業。
促進二、三產業向城鎮集中
培育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發展各類綜合性或專業性批發市場;吸引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到城市和中心鎮投資發展;農村新辦企業要向城鎮集中;鼓勵大中城市的工商企業到小城鎮開展經營活動。
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通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農民進城的門檻,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為農民向城鎮轉移創造內在動力。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城鄉經濟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採取多種措施,形成現代化農業科技的結構體系。
進一步加快工業化進程
優化大中城市產業布局;小城市和小城鎮特色產業。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大力發展房地產業
「十一五」期間,全市房地產開發計劃投資2000億元,竣工面積4000萬平方米,建設A級住宅、生態住宅200萬平方米;2010年,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增加到30平方米左右,住房公積金歸集總額達到200億元,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率達到100%。
做大、做強建築業
2010年末,全市建築業總產值(營業額)達到1400億元(當年可變價格,下同),年均增長速度為15%左右;建築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6%左右。
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化發展後勁。
大幅提升城市功能
到2010年,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啟用地鐵1號線一期
重點搞好成都鐵路樞紐改造和建設,優化鐵路運輸系統;優化成都鐵路樞紐內車站線路布局;基本完成地鐵1號線建設任務,五年內完成一期工程(約16公里)並投入試運行,開工建設地鐵2號線,逐步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幹,公共汽車為基礎的現代化城市交通格局。到2010年,中心城區常規出行日客運量達450萬人次左右,出行分擔率約達30%以上。加快發展過境交通和城市快速通道建設,完善城際、城市公路快捷運輸系統,提升市域公路網路,逐步形成便捷、快速的「環狀+放射」的區域對外交通網路架構。
興建30個主題廣場
對成都市中心城區二環路以外新建城區內原有河道、生態用水渠、排洪渠網的現狀、功能必須重新進行清理、規劃,並進行綜合治理。加強城北、城東風景綠地建設;在中心城區建設面積大於3000平方米的主題廣場及游園30個,特色景觀街區10個;繼續做好公共綠地建設、污水處理等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
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整合城市教育資源;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加強城區近郊民工子女學校的規范化和標准化建設。成都市對國民教育的資金投入應隨GDP總量增長而增長,確保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年。
多建高水平圖書館
加強城鎮文化建設;抓好歷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保護區的建設;加快建設水平較高的圖書館、藝術中心、影劇院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積極開展國際文化、體育交流活動。
⑧ 現在開什麼店比較好
開奶茶店、火鍋店、乾洗店、零食店比較有市場。
一、奶茶店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奶茶店火得一塌糊塗,在市場上掀起了巨大的熱潮,深受無數年輕人與網紅的喜愛。無論是在炎炎夏日裡喝上一杯冰鎮的奶茶,還是在嚴寒的冬日來上一杯暖身的熱飲,都是無比的愜意與舒適。奶茶店,不需要太大的面積。
但是裝修一定要時尚,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並且投資不高、利潤空間大而且回報周期短,是創業投資的優質項目之一。
四、零食店
無論是居家看電視劇、還是外出旅行、朋友聚會很多人都會吃零食,簡直是老少皆宜。所以零食的市場前景是非常巨大的,開個二三十平米的零食店,投入成本低,一個人都可以運作起來。在貨源選擇上抓准現代時尚消費觀,調查清楚周邊人群的喜好,營運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
⑨ 成都的未來幾年什麼地方會重點開發
周邊的區,像龍泉這樣離市區不近不遠的區,成都去年就出台政策發展衛星城市,緩解城區壓力。開發多為解決住房和人口問題,大邑縣崇州太遠,現在欠發達點的 應該是成華區靠理工那邊,錦江區的三聖鄉,以及龍泉附近
⑩ 那個成都現在發展前景怎麼樣
廣州
集中廣東省最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但是放在全國來看的話,沒特別優勢。之前廣州是物流中心,集中各種批發場,例如中大布匹市場,幾乎全國服裝公司都要過來中大找布料。不過最近不斷防風要取締市區批發場,然後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因為廣州的喜洋洋火了)。總之一句,最近兩年,廣州一直停步不前,想轉型貌似也不太成功。在廣東省內人才吸引力競爭不過深圳,低端人才吸引力競爭不過其餘珠三角2線城市。唯一最大優勢是,所有廣東省內最好的大學全部在廣州,暫時能靠這個留住一點點人才。
同學畢業之後,一般都嚮往北上深,因為大公司多,機會多。貌似希望留在廣州的人不多,因為廣州這邊的工資跟2線城市差不多,但是房價跟上一線城市,如果不是本地人的話,壓力確實很大。。。。
個人分析其餘城市的優勢:
北京,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國最優勢的資源。例如教育,醫療等等,能夠吸引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到北京。工資最高
上海,江海轉換的物流中心,各種對外的稅費優惠政策,基本上是往金融中心方向發展。工資最高
深圳,政策開放,靠近香港,但是因為中港的差距慢慢在縮小,香港對深圳的勢能也小了,近兩年深圳的發展也放緩。現在深圳最強的是各種IT和電子公司。工資最高
順德,佛山,珠海等等珠三角2線城市,優勢在地多,人力成本低,近海,基礎建設好,物流發達,優勢在輕工業,例如小家電產業。工資比較低,但是生活成本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