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商場玩什麼
『壹』 過元宵節有什麼習俗,人們吃什麼玩什麼
過元宵節的習俗有: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遊走,好生男孩)。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里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貳』 元宵節可以搞哪些活動
元宵節民俗活動一、舞龍舞獅
舞龍燈,也稱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我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元宵節民俗活動二、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元宵節民俗活動三、吃「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是我國一項傳統習俗。元宵又稱湯圓,「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宋代,民間過元宵節即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每當正月十五,各地民眾紛紛製作元宵,以慶賀佳節。
元宵節民俗活動四、情人相會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元宵節民俗活動五、賞花燈
賞花燈是老百姓過元宵節的一件樂事,也是至今仍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關於元宵節賞花燈的由來,民間有許多說法,其中一個神話傳說甚是有趣。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猶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時至今日,賞花燈仍然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廟會、公園便紛紛推出賞花燈的活動,屆時天上繁星萬點、地上火樹銀花,人間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元宵節民俗活動六、猜燈謎
猜燈謎是元宵節的經典民俗活動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節日文娛方式。燈謎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廷文人墨客,他們為了展現才華和閑來解悶兒,就製作出了「文義謎語」,他們一邊把酒推盞,一遍吟詩猜謎,極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流傳至今。
元宵節民俗活動七、放煙花
燃放煙花是我國慶祝節日必不可少的助興活動,元宵節自然不例外。當五彩繽紛的煙火射向高空,頓時夜空錦綉團團、璀璨奪目,地上火樹銀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面,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最愛觀賞的節目之一。
『叄』 元宵節玩什麼
為了讓人們過好2009年春節元宵節(2月9日,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的傳說很多回,過元答宵節的理由更多,正月十五各地民俗鬧元宵。
這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啊,如果有相愛的人,一起過啊,吃湯圓,甜甜蜜蜜。元宵,元宵,滾一滾,月圓人圓。
除了吃元宵,看晚會,燈市裡看燈;舞獅、燈謎、踩街成了節日里最主要的活動;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是元宵節里獻給賜福天官、宗親五代的供品,也是親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當然也是應節食品。
映大片 唱大戲 兩道「大餐」已具備 「兩節」來臨 ... 正月里來是新春,十五花燈鬧乾坤。
元霄節其實逼所謂的七夕更具備情人節的特點! 紅男綠女 相擁看燈!多少浪漫啊! 人約黃昏後,在燈下看美人,聽聽,「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還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全都是元宵節的佳話呢。
如今的元宵節越過越現代的現象,著名的民俗學者馮建華認為,利用科技成果發揚傳統習俗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盛大的焰火晚會,夜空中會...
四川災區元宵節共話新生活!
祝福元宵節快樂!爆竹送福!牛年大吉! 恭喜發財! !
『肆』 聊聊在商場有哪些好玩的體驗
商場里有那種恐龍小車,騎上去就像摩托車一樣,外表是恐龍的樣子,但很慢。
『伍』 元宵節吃什麼玩什麼
吃元宵和湯圓。元宵節可以玩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版化圈地權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燈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
放煙火是中國民間古老的節日民俗活動。以火葯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起初,是專供貴族豪富爭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煙火製作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逐漸成為節日的禮品。每逢春節、元宵節以及其它重大活動,都要施放煙火助興。

『陸』 北京元宵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2010北京正月十五元宵節燈會信息 1 第二十四屆龍慶峽冰燈藝術節 1月15日-2月底 延慶縣龍慶峽景區 藝 術節設有彩燈區、娛樂區、冰展區、冰雕雪雕展區。25米高的龍蟠柱、10米高的巨型燈籠以及以金陵十二釵、水墨山水、十二生肖造型的彩燈,交相輝映、流光 溢彩。特別是以江南園林、中華名樓、大漠風情為特色的冰燈區,展出到孔聖人講學、觀世音菩薩、上海豫園、蘇州怡園、黃鶴樓、岳陽樓、文昌閣等冰燈作品。而 42米長的巨型雪雕和70米高的冰川飛瀑,更為龍慶峽冰燈增添了幾分雄奇和壯觀。 2 「密雲城鄉放異彩,龍騰虎躍慶新春」社區燈會 2月6日-28日 縣城主街 整個春節社區燈會景觀由四個主題區和連接四個主題區的四個彩燈長廊組成,四個主題區分別是:團結奮進、龍騰虎躍、萬象更新、平安吉祥,四個彩燈長廊分別是:春之聲、夏之夢、秋之曲、冬之韻。 3 2010房山趕大集農游文化燈會 2月15日-20日 竇店鎮富恆農業觀光園區 今年的房山趕大集農游文化燈會在「農游結合」的主題下,以傳統趕集的形式舉辦農民游園活動。 4 大柵欄商業街燈會 2月23日-28日 大柵欄商業街和大柵欄西街 在大柵欄西街、大柵欄商業街布置造型燈籠,主體樣式為宮燈造型為主,兩條主街兩旁的商家都掛上燈籠,別具特色。 5 前門大街市集及前門上元燈會 2月23日-28日 崇文區前門大街 屆時前門大街將被極具傳統特色的燈飾裝點成燈的海洋。遊人可通過賞燈,猜謎,提燈遊玩等形式體驗燈會的樂趣。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平日中難得見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及老北京傳統藝術。 6 北新橋地區2010年迎新春燈會 2月24日-28日 南館公園 依託傳統文化節日,突出中醫葯文化特色,為轄區居民營造喜慶祥和的春節氣氛。 7 懷柔區元宵節燈會 2月25日-27日 紅廟村 舉辦萬人猜燈謎活動,並當即開獎。 8 鼓樓苑社區元宵燈會 2月26日 前鼓樓苑10號 鼓樓苑社區元宵燈會緊鄰南鑼鼓巷,燈會上展示的燈都是社區居民自己製作,展現南鑼鼓巷風采。 9 燕化「大家樂」元宵節燈會 2月26日-28日 房山區燕怡園 燈 會主燈區將以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鸛雀樓等「中國十大名樓」為設計原型,開放的燕怡園中設立光雕長廊,利用園中攀岩牆設立彩燈瀑布牆,燕怡園內和燕東 路兩側的樹上張燈結綵,具有營造濃郁喜慶氛圍。元宵燈會期間,將在燕山東風文化宮、燕山文化館、燕山公園東門設立分會場,開展水墨畫展、書畫筆會、文藝演 出、文化書市及風味飲食街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9 我愛兵馬俑-國際時尚文化街區外國友人自製燈籠元宵燈會 2月26日-28日 朝陽區三里屯Village廣場 活動主要是面向外國友人展示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活動中,不但讓外國朋友欣賞到中國技藝精湛花燈製作技藝,還將展示來自十餘個國家的青少年自製燈籠。盡顯社區文化國際化、民俗化、時尚化的特點。 10 崇外第十屆元宵燈會 2月26日-3月1日 崇外大街東側國瑞商場門前廣場 該活動中,燈籠展示是該活動的重點。所有燈籠都是居民用節能材料自己製作,體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理念及老北京傳統的燈籠製作技藝。是花市燈會的一個重點的組成部分。2009年入選北京市級非遺項目名錄。 11 順義元宵節燈展 2月27日 順義區 本次活動以展示花燈為主。 12 高碑店元宵燈會 2月28日-3月2日 朝陽區高碑店村內 高碑店元宵燈會的重點是群眾自製花燈展示,所有參展的花燈都有社區內的群眾自己設計製作,再以居住區域劃分不同的展示區,進行整體布置。 13 九曲黃河燈 3月1日 沈家營鎮興安堡村 元 宵節前,延慶縣沈家營鎮興安堡村老人們拾起老手藝,在村前搭起「九曲黃河燈陣」。365盞彩明燈被支撐在竹竿上,按黃河「九曲十八彎」路線步陣,形成一道 璀璨壯觀的燈河,遊人進入其中,如能不碰兩旁燈桿、順利走出由365盞燈組成的九曲十八彎迷宮,則象徵「轉九曲一年順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