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談商場
1. 怎麼和商場談合作
成功的商人知道達成「雙贏」是最好的談判結果。他們把沖突當作是相互了解和成長的機會,而且認為妥協比勝利還重要。成功的商人有耐心,能敏感地察覺他人的需要,即使受到人身攻擊,也不會產生情緒反應,而且始終保持正確態度:尋求雙贏的結果。
在雙贏情境中,談判雙方都從談判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即使沒有達成預期的結果,也不會有人空手而返。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對談判的結果感到滿意,不過每個人多少可從中獲益,所以大家還是會努力促成談判。一旦獲得雙贏的結果,談判雙方會更加努力尋求更好的結果。
而達成雙贏的秘訣則在於:尋求滿足談判各方需求的途徑。換句話說,就是站在每一個談判者的立場,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任何談判要想達到雙贏效果,請遵循下列策略:
知己知彼。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們想從談判中獲得什麼,但是很少人會考慮到他們願意妥協的部分。
還有,另一方的目標為何?盡量了解對方的立場,然後評估各方信息,找出一個對大家都有利的結果。
理清立場徹底了解議題,並能清楚解釋給他人聽,是非常重要的。有什麼理由可用來說明你的立場?要如何提出這些理由,讓對方也能了解你的立場,並設身處地為你著想?談判對方對你的觀點看法如何?在哪些觀點上他們是正確的?他們能正確了解你哪些觀點,而你又將如何回應?
需要和欲求的區分。要想達到雙贏結果,就表示你必須放棄某些想要的東西,以獲取某些你需要的。所以在談判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犧牲的底線何在。另外也要知道,如果無法達到你的最低要求時,有沒有什麼其他的變通辦法。
許多沒有經驗的談判者因為把對方當作「敵人」,以致談判失敗;或把談判對方視為對手,從而使談判變成一場你死我活的競賽。結果,在你看來,任何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不是笨蛋就是大壞蛋。
成功的商人會花時間、心思去了解談判對手。他們很清楚,如果能和對方建立良好的關系,彼此會更容易溝通,也更容易找到雙方共同的利益,以達到雙贏結果。
所以,不要等到要談判時,才急著和對方建立關系。要在談判前,和對方見個面,或是前一天晚上一起吃個飯。這時可以先向對方說明,你不想在這些場合討論任何有關談判的事,你只是想認識他,想和他聊聊。如果對方還是心存懷疑,不妨直說你對即將進行的談判所抱的態度是希望雙方的需要都能獲得滿足,所以希望談判之前碰個面,也許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談判氣氛。
點明主題是任何談判的第一個步驟,可讓雙方有機會說明他們的立場。大家對問題的看法愈一致,就愈容易達到共同的解決方案。其實,如果雙方都認為問題界定得夠清楚的話,談判就很容易有結果。
2. 請問,去商場談租店面的一些注意事項
門面房很多抄時候業主買來並不是自用的,因此也就需要考慮出租的問題。那麼門面房出租和普通住房出租有什麼不同?應當注意哪些注意事項?首先,門面房出租務必要簽訂「門面房出租合同」,雙方簽字蓋章。出租合同是日後確定雙方權利義務、解決糾紛的重要憑證。其次,雙方要事先約定好租金,這也是租房中雙方最關注的問題,包容馬虎。再次,可以約定合理的押金,主要用於抵充承租人應當承擔但未繳付的費用。因為商鋪適應的電費、水費、物業管理費等費用比較高,建議可以將押金適當定高一些,以免不夠抵充上述費用。如果真的出現了押金不足以沖抵費用的情況,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一定時間內補足,否則承租人將承擔違約責任。另外,在門面房出租的合同中,經常會出現免租裝修期,主要是由於承租人在交房後需要對房屋進行裝修,實際不能營業。此種情形下,經雙方約定,出租人同意不收取承租人裝修期間的租金。但一般情況下,只免除租金,水電氣等費用還是應當照付。
3. 與商場經理如何談活動
基本上折扣上來的問題自,商場都有固定的標准。如果說你不是特別的有影響力的話,那就沒有談判的平等地位了。如果真的想低一點的話,最好是找同行的朋友,問問行業的折扣點是多少。你談判起碼要知道行情,然後再權衡利弊,決定你能不能做這個活動。不管你怎麼談,都是奔著利益去的,有時候技巧真的不重要,你開的條件才是重要的。
4. 大型商場專櫃談判技巧
談判的最大忌諱是什麼?有經驗的談判者會知道,是急於求成!
國外最先進的談判經驗告訴談判人:談判策略的實質是在於故意拖延,以最大限度的自我剋制來拖延!可見,蘑菇戰在談判中多麼的重要。
蘑菇戰的精髓在於以耐心、韌性、忍耐作為武器,在相持的過程中拖垮對方的談判意志,使對手煩躁,從而達到預期目標。核心是讓「夜長夢多,事久生變」的思想去折磨對方吧!
蘑菇戰策略分解為:疲勞戰、扮菩薩、擋劍牌、磨時間、車輪戰。
1、 疲勞戰
疲勞,勞力又勞心。日程密而長,內容多而雜,是勞力;乏味的陳述,蓄意的挑逗,是勞心。勞力勞心齊用,一方清醒,一方疲憊,誰勝誰負,不言而喻。
2、 扮菩薩
立於原地,正襟危坐,可敬可畏,高深莫測,笑容可掬,不進不退,堅定不移者,是穩坐菩薩。談判中,鐵定立場,無意改變,則不字當頭。
3、 擋箭牌
扯皮、扯淡都是熟知的,擋箭牌法就是善於、敢於、精於扯皮、扯淡。虛擬當事人,上推下卸,化於無形。
4、 磨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歷來是商界人士的金科玉律。放在這里,可就是善意折磨人的手段。善意的、重復的、慢節奏的、低效率的耗時間等待著的就是一方的讓步。沉默才是金。
5、 車輪戰
一方不斷更換人員,且參與者的級別和權威層層提升,層層報批,伺機決戰;另一方疲於應付,又說不出什麼,直至承受不了精神壓力,繳械投降。
5. 進駐商場一般都需要談哪些條件
從進駐商場的程序來看,進駐商場首先要與商場商談幾個方面的事項。品牌知名度,利潤,這都是商場比較關心的東西,或許他們比你更關心這些;然後是商定裝修,裝修也是比較麻煩的,品牌方要求按他們的CI統一形象,而商場也不允許進入大肆加工,如地板樣式、面積大小、形狀都是固定的,這中間的矛盾就必須協商解決。
商場還要設立一個什麼最低銷售額,一般三個月達不到最低銷售保障,要麼你就自己吃貨(自己掏錢買自己的貨)要麼就收拾包袱走人,他們要刪櫃。商場對在場經營的品牌非常苛刻,如果不是一些利潤率達到百分之幾百的大的品牌怎麼應付得來呢?
再從商場收費方面來分析,商場回扣25到28個點,宣傳費1到2個點,增值稅17個點,這樣加起來大概要43到47個點,另節假日促銷還要扣點。以此演算法,如果你從公司拿貨3到4折,利潤大概是60到70個點,其中有43到47個點會被商場吃掉,那麼你的利潤最高只有27個點。
這還要最理想的銷售狀態,如果遇到商場促銷,折扣20個點呢?如果三個月達不到銷售保底要自己吃貨呢?這樣就避免不了虧本。再加上進場費與裝修費平均算到每個月,你還有多少利潤可得呢?
最後巧妙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爭取更高的利潤。一是與商場高層有良好的關系,他們會減少你回扣率(這也是進駐商場的朋友最常用的手段);二是與品牌方協商,讓他們與你共同負擔增值稅,一般他們負責12%,你個人負責5%;三就是代理一些知名的品牌、利潤高的品牌。進駐商場的品牌很多是為了提升知名度的,一般是品牌方自行設立的專櫃,他們的利潤可以自行控制。個人代理進駐商場還是需要謹慎考慮,二線品牌進駐商場也需要酌情思量。
6. 我想去商場入住商位,新開的商場,請問怎麼洽談啊,需要了解什麼
1、找招商部
2、看商場的定位,自己的品牌是否滿足進駐條件
3、樓層、人流動線,未來規劃,活動規劃,房租,物業費,免租期,這些都得搞清楚
7. 進駐商場談判技巧
這種情況比較多,商場考慮還是品牌的知名度為主,很大原因是看不上你品牌!還有一些版事確實沒有位置權了或調整的區域和你的品牌不是一個類別的(一般商場調整不會大動,每年調整一兩個類別!比如男裝、休閑、女裝等等)
你要多和商場招商經理聊聊!疏通下關系(請客吃飯加送禮是難免了)再在當地適當打打廣告,能讓商場看到!還有就是吃點虧多讓利點給商場先進入再說!(在保證盈利的情況下)再者可以讓商場給你個年最低銷售額和商場簽保底(在你能做到的前提下)
說到底就是沒有門店,如果你有專賣店還怕商場個鳥!我們以前和你一樣!如果你有一兩家門店談商場就有保障!希望你能順利吧!
8. 品牌進駐商場要怎麼談還要注意什麼
除了了解同行們進商場的扣點(包括了解商場對不同類型的服裝的扣內點是多少)和商場的品牌進容場費外,再根椐自已的品牌情況,根椐商場所給自已的所在位置,減去進貨回款率、物流配送、導購工資、品牌的裝修費用、品牌的宣傳費用、商場的管理費用、算一下自已的純利潤的回款率是多少。
商場,指聚集在一起的各種商店組成的市場,面積較大、商品比較齊全的大商店,另指商業界、經濟界。
9. 怎樣和商場談業務比如我有一個新產品
新產品上市推廣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新產品的上市說明讓各區域經理、主管、業務員明確此次新產品上市的目的是什麼,產品策略是什麼,如何推廣。
2、排除各區域經理、主管、業務員和經銷商的心理障礙,調動各區域經理、主管、業務員和經銷商對產品的信心。
3、否定企業內部錯誤經營思想,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怎樣提高新產品的推廣成功率?
第一、選擇新產品推廣的上市時機。如果能在旺季到來之前上市,季節推動、人員推動、政策推動三股力量同時使勁,新產品推廣將會快速啟動成功。
第二、選擇重點區域、集中人力、物力掃街式鋪貨,重點突破引爆市場,即能夠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在對手還未出台應對措施前快速佔領市場。又能通過高密度的市場覆蓋增強經銷商的售心。而且產品的高鋪貨率可以塑造銷售氣氛,同時帶動周邊市場。產品在終端的高鋪貨率還是最好的終端廣告。可以使消費者看得到,想得到,買得到。
第三、通過波浪式的持續推廣策略,分階段調整促銷力度,第一階段加大促銷力度引爆市場,第二階段減少促銷力度,回歸正常的通路競爭,第三階段再次加大促銷力度,進行通路和終端拉動,鞏固提升銷量;最終把新產品推向成功。
新產品上市推廣根據區域情況調整產品結構,可能有些新產品上市會影響區域的老產品銷量,而且新產品的銷量也不一定超過老產品的銷量,然而要求每個新產品都上量是錯誤的思想模式。不一定要求每個新產品都成為區域的主導產品,如果新產品作為區域的主導產品就一定要上量,非主導產品不一定要上量,我們不要求新產品和老產品的銷量剛開始就要達到1+1>2的效果,可以達到1+1>1的效果就可以了,還要經過後期的持續性推廣。所以新產品上市要根據市場的競品情況策略性經營,達到區域銷售總量的提升,從而提高區域的利潤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