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讲购物
Ⅰ 如何教育幼儿购物不乱跑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到公共场所的机会越来越多,经常会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场购物。有些幼儿活泼好动,看见商品丰富很稀罕,喜欢到处逛,这样,既不安全也不文明。那么,怎样教育幼儿购物不乱跑呢? 一、讲解购物不乱跑常识 家长要教育幼儿:商场规模宏大,商品丰富,客流量大,幼儿应紧随家长购物,不能到处闲逛,以免走丢。在商场到处乱跑,不仅会碰坏商品,也会影响他人购物。这样,既不文明,也不安全。 二、说情境引导判断正误 家长可以举例幼儿商场购物时的情景,分别描述正面(文明)与反面(不文明)的事例,鼓励孩子判断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错,并讲明判断对错的理由。通过判断对错,让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才能指导今后的行为,知错不犯错。 三、读购物不乱跑的儿歌 如果孩子喜欢购物乱跑,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诵读购物不乱跑的儿歌,让孩子记忆深刻。儿歌语言简洁,意思明了,便于理解,易于记忆。比如:商场物品真丰富,来往购物人很多。紧随爸妈手牵手,不在商场到处走。不碰商品不挤人,购物文明又安全。
Ⅱ 如何教育小孩购物是正确的,有计划合理花钱
教育小孩推荐参考大安法师开示: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看一个民族的兴衰,就看这个民族的小孩的素质怎么样,所以儿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治国安定之根本,所以不得不加以考究。儿童的教育更多的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整体素质教育,心生敬畏感的教育以及在行为层面的一种规范。小孩子在懂事的时候,你教他什么呢?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的教育如果成功,他一生受用无穷。首先要教孝,孝敬他的父母。你不能溺爱他,不能以小孩为中心。传统社会到吃饭的时候,小孩要帮父母添饭的,帮父母端茶的,这在培养他的一种孝心,孝行。现在可是颠倒了,小孩坐在上面,他好像是小太阳,做父母为他服务,忙得团团转。如果他是在三岁以前,或者是自己不能料理,你可以为他服务。当他到了七八岁,十来岁的时候,你就不要这样做了,一定要让他来为父母服务,来为他人服务,来尽到他的一份孝心。悌,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做弟弟的要恭敬兄长,兄长当然也要关怀弟弟,这里面兄弟之间要有悌的这样的一个德性。忠,处理个人跟社会,跟国家的关系。你在社会供职,做公务员,一定要对国家尽忠,忠心耿耿。你如果有忠心的话,你就不会用自己的权力去谋私利,去贪污腐化,去把国家的钱存到外国银行,你做这些事情就是不忠。所以我们看到这么多贪官污吏,就是由于从小没有教育;信,是朋友关系,要讲信誉。这个信,一边是个人字,一边是个言字,人说的话就是可信的,如果说出的话不可信,你都不是人了。所以自古以来对人都是很尊严的,有的事情用人格担保,那大家都无话可说。但现在人格瓦解了,你说用人格担保谁也不相信。古人的信,那是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怎么样都得兑现诺言。信是植根于诚,真诚心才会表现出信。现在这个社会也是诚信极为低落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已经很难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了。有时候看到这一点真是感慨不已。经济领域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各种事情,甚至媒体当中掺水分的,虚假的报道,虚假的广告,虚假的文凭学历,那太多了。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有信。孔子在教化当中,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治国之道,治国有三个要素:足食、足兵,再就是信誉,信。子贡又问:如果这三者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什么?孔子回答:可以去掉驻兵(就是国防力量)。如果三个要素非要去掉一个就把国防去掉,剩下两个。足食就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进一步问,足食和信这之间非得要选择一个的话,那取什么、舍什么?对一个治国者来说,这是很严峻的。孔子回答:去掉足食。把这个民生吃饭问题都可以放下,剩下这个信。子贡一听大吃一惊,怎么会作这个选择?孔子说:自古谁无死,民无信不立。你没有食可能会死,自古以来谁没有死啊,但是人没有诚信的德性,他就站立不起来,他的人格整个瓦解。也就是说这种信的道德价值超过肉体的寿命,这是我们中国圣人掷地有声的语言,我们对圣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能把一种道德精神价值高扬到这个程度。然而我们现在的不孝的子孙却把这个信的道德价值沦落到这个程度,我们都愧对孔老先生(孔夫子),要进行信的教育。礼,礼貌、礼敬,礼的精神就是恭敬,恭敬表现得要有礼节,要有礼的形态来表达这种恭敬;义,正义,中国文化当中,关羽的形象就是义的一个典型,桃园三结义之后,他对于兄弟关系,对于刘备的忠心,是什么都不能动摇的;廉,廉洁、节俭。一个人要减低自己的物质欲望,要廉洁,做官要做清官,两袖清风。一个人能够廉洁,他的道德人格就能上来,如果一个人,他很追求高消费,过那种奢侈的生活,他就容易走向堕落的道路,就会取那些不义之财;最后一个是耻,羞耻,内疚,当做了某件事情的时候,愧对良心,愧对天地,愧对他人。知耻近乎勇,你知道这个耻,才会勇于改过。这个耻就相当于佛门的惭愧,惭愧心,如果一个人没有惭愧心,那就无药可救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感,到无耻、免耻的程度,那也就无药可救了。这种耻感是他的良知良能还没有泯灭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良知良能都汩没了,汩没在物欲里面,仇恨里面,这些,他就不会有耻。不会有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看现在有些做坏事,他抢了人家东西,他当面炫耀自己,你看我抢的过程多么有勇气,多么有谋略,怎么怎么回事,他都把它作为一个炫耀的东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己搞婚外恋,还炫耀自己,你看我多有魅力,我有几个情人这样这样,你看他都在炫耀。所以就是免耻,无耻了,一个人到了无耻的程度就没有办法了。八德,这八个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做人的人格。如果这八个字都没有的话,那古人说就叫亡八字嘛,亡八字,你这八个字都忘记了,在你身上都体现不出来了。忘八字比较文雅一点,如果把那个“字”字省掉,就叫亡八,有点骂人的样子了,你这是亡八蛋 ,那怎么了?就是亡八蛋,就是这八个字一点都没有了。对小孩进行这样的教育,这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才是教育最本真的东西。然后进一步教三世因果,一切行为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我们每个行为在六道轮回都会有体现的,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教给小孩。因果和轮回是佛教的核心,如果一个小孩能接受这样的道理,能够在内心深处建立这样的观念,他一定就会有敬畏感,他就不敢胡作非为,他就建立了惩恶劝善的一个根据。这个根据是深深地扎在他的内心深处的,他就会在行为上真正做到慎独,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他也会按照这八个字来约束自己,来规范自己。如果没有因果的观念,没有轮回的观念,那么一切道德的教化就没有根,没有基础。尽管他口头上说讲道德,那都是口头上作表面文章。所以我们现在感到深深的忧虑,当一个社会不相信三世因果,不相信六道轮回,他的道德一定会滑坡的,一定会沦丧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Ⅲ 孩子的消费观念,要如何进行引导
赚钱一直以来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如果真的想要给孩子知道这个赚钱不容易,就应该要让他明白钱到底是怎么赚的,是如何赚的,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通过什么的方法,要付出什么来获得的,这样的话才有可能给孩子的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才有可能更好的引导他。
最后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养成一种虚荣心,不要去攀比。因为攀比的话,确实是一种虚荣的事情,也会让我们浪费很多的资金,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好处,所以要杜绝孩子的攀比和虚荣心在作怪。所以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让他知道虚荣心不可取,攀比也不可取,因为我们要活出真正的自我,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说当中,也不要活在这个攀比里面而丧失自我。
Ⅳ 怎么跟孩子讲购买优惠的数学题
860元=300×2+260,所以先买600元的物品,可返现金80元,再加版上剩下的260元,
现在还有260+80=340,把这权340元买物品,会再返现金40元,所以可买到380元的物品,
所以最多买到600+380=980元的物品
Ⅳ 怎样教育孩子合理消费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消费?6个方法让孩子不乱花钱
一个女生每月花费超千元的报道刊出后,某校师生发出了《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子女,以身作则,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在这份“劝俭信”中,学校不仅要求家长教育子女衣着朴素大方,生活中不盲目攀比,生日不互请互送,而且要求子女学会做家务,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消费?6个方法让孩子不乱花钱
那么父母该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地给孩子零用钱,引导他们健康消费呢?
1、让孩子远离“金钱优越感”
在这点上,西方一些大富翁的做法颇值得中国父母借鉴。他们通常只给孩子很少的零用钱,并鼓励孩子自已去打工挣钱,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再富不能富孩子”。
2、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样来的
即使是再富裕的家庭,许多父母乃至祖辈都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苦奋斗。因此,平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场所走一走,看一看,干一干,向他们讲讲自己的创业史,使孩子逐渐明白有钱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告诉孩子人要学会节制欲望,从而培养孩子“珍惜手中拥有的一切”的信念,因为只有对那些来之不易的东西,人们才会倍加珍惜。
3、教给孩子正确的花钱方法
计划法:(1)每周给孩子的零花钱确定一个数目,这个数目应与班级同学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花费额度,父母之间可以相互打听各自给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并约定大致的数额,以免孩子攀比而造成心态不平衡。(2)帮孩子制订一个计划,让孩子按必须到次要逐个列入计划,这个计划不能超出确定的数目,购物消费时让孩子自己掏钱支付这些费用。绝对不能为他支付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或替他弥补乱花钱造成的“财政赤字”,否则你永远无法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开支。
4、让孩子试管家庭财务,参与家庭事务
据调查,目前多数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父母的经济收入情况了解甚少,多数孩子也不关心自己的家庭情况,只关心自己。一些心理专家认为,中小学生既然是家庭的一员,就有责任分担家庭困难。作为家长,应定时定期与自己的孩子交谈,让他们了解家里各种各样的开支,让他们参与解决家庭财务问题,尤其当孩子有一定思维分辨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天下有穷爸爸和富爸爸之分,孩子有穷孩子和寄孩子之分。教孩子学会面对,否则就不可能培养起应有的责任感。
5、不要用物质刺激的办法鼓励孩子考出好成绩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一份义务,是一份责任,如果家长用物质刺激的办法,孩子会认为学习是给父母学的,久而久之就会撑大孩子的“胃口”,孩子会为学习处处与家长讲条件,而一旦失去了动力,孩子将停滞不前。
6、给孩子做好勤俭节约的榜样
一方面父母首先要消除与人攀比和高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明白孩子的前途是不能用钱来铺就的,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能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Ⅵ 孩子喜欢买买买,该如何引导
1
放学时间,幼儿园对面的超市门口,一小男孩缠着妈妈要买玩具。妈妈说家里玩具很多了,不要再买了。男孩显然不吃这一套,仍然软磨硬泡。妈妈不耐烦了,说:“我今天出门没有带钱,我们先回家吧。”男孩不假思索地说:“你带手机了,可以用手机支付。”看到这一幕,我都忍不住笑了,好机智的小家伙。更机智的是妈妈,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只听妈妈说:“我手机没电了,刚刚关机了。”最后孩子不情不愿地跟着妈妈走了。
我想很多妈妈都有这种体验吧,为了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购买要求跟孩子斗智斗勇,多少次在孩子的哭声中愤怒的回家,多少次一边数落一边无可奈何地掏出钱包。
我是有深切体会的,我女儿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爱上购物。最初是迷恋各种贴纸,然后是各种手工材料、饰品、泡泡水??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上小学后,买的东西开始升级,橡皮、本子、尺子、笔、涂改液、墨水??看起来都是文具,其实都是玩具。现在商家真是厉害,各种文具做的花样百出,吸引得孩子们在文具店流连忘返。
还有不限年龄大小通吃的东西——零食。从学校到家的一条路上,大小商铺无一例外都有零食出售,到了放学的点,更是摆在路边显眼的位置等待孩子们挑选。
外界的诱惑太多了,孩子小小年纪根本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如果得不到就好像会永远不开心,其实很多时候得到的那一刻便失去兴趣了。
面对孩子喜欢买买买,我们该怎么办呢?让孩子开心是每个父母的天性,我们既不想让孩子哭泣难过,又不想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好纠结。
2
记得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们经常高高兴兴地出门,垂头丧气地回家。本来计划出去玩,结果才到目的地她就要买这买那,对于在哪里玩什么毫无兴趣,只对各种商品感兴趣。买了这个又看上那个,在多次被拒绝之后就开始不停哼哼唧唧,直到大家都没有耐心,扫兴而归。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金钱。四岁的孩子对钱是没有概念的,我就考虑给她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她用自己的钱买东西。当她想要什么的时候,她必须去了解价格,然后看看自己的钱够不够,这样她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决定,不会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东西上。
当我跟女儿商量给她零花钱,由她自己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她很兴奋,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跟她说每个月的钱只有这么多,花完了只能等到下个月。
她再想要买什么的时候,我让她自己去问价格,然后自己决定要不要买。很快她就知道了,自己的零花钱买不了多少东西,她开始舍不得花了。遇到想要的东西,开始犹豫,想好久不能决定,我一般不给她出主意,等她自己想好,一旦她决定买,我也尽量不干涉。自从开始自己花钱,她买东西的数量明显减少。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每次买东西都是我陪着去的,对于一些身世不明的玩具和零食我还是有一票否决权的。但上小学之后,她开始独立上下学,路上就喜欢跟同学逛逛超市文具店,我开始担心她买不健康的食品。
虽然我三令五申地跟她讲那些花花绿绿包装的零食大多都是三无产品,是有害健康的,但她看到别人吃也没怎么样,还是忍不住会动心。经常跟我说谁谁谁买了什么,看起来好好吃。于是,我就跟她说:“你要是买了吃的,一定要拿回家来给妈妈尝尝。”她觉得能跟妈妈分享自己买的东西还是很开心的,欣然答应。
有一次,她买了一包干脆面带回来,我就开开心心地跟她一起吃了。吃完我让她自己仔细看包装袋,有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成分,她发现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产品成分里有很多添加剂,自己就说以后再不买了。
虽然不买零食,但是各种小玩意还是隔三差五的带回家,每个月几十元的零花钱基本上都用不到头。每次整理房间,都能清出一堆小东西,都是她图一时新鲜买的,过不了几天就束之高阁,最后都进了垃圾桶。为此,我也跟她谈过几次,希望她能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看到别人有自己也要买。
有一次,我跟一个邻居聊天,她家里有个比我女儿大两岁的女孩,我们谈到孩子喜欢买东西的问题。她说她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每天都会去文具店买东西,几乎文具店里有的东西都买过。她说:“我没有特别限制她,每个月固定给她一些钱,随她买,后来她自己就没兴趣了,现在从不乱花钱。”
说完自己的孩子,她还跟我讲了另外一件事。她亲戚家一个女孩,跟她女儿差不多大,家里条件很好,对孩子管得特别严,从来不让孩子接触钱,不让她乱买东西,要买什么都是父母帮忙挑选,现在,那个孩子对钱有一种病态的痴迷,经常偷偷从家里拿钱,有时候在别人家玩,趁人家没注意就把别人放在明眼处的钱揣进自己兜里。被发现后家长也教育了,甚至打了骂了,根本没用,下次看到钱还是忍不住伸手。
听她这么讲,我真是一身冷汗,还好我没有在孩子对钱感兴趣的时候严防死守,真的出现那样的后果可就后悔莫及了。
之后,我就只管每个月给女儿约定数量的零花钱,她买什么由她自己决定。但我会要求她记账,月底对账,只有账目结平才给下个月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她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心里有底。
现在,我已经很少在女儿花钱这件事上费心了,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对于想买的东西她会权衡轻重缓急,还会货比三家。虽然有时候也会买些我觉得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我也不去指责,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我并不都懂。其实他们的愿望很小,自己花三五块钱就很满足,不是我们花大价钱买的东西可以取代的。
3
教养孩子就像大禹治水,得靠“疏”,而不是“堵”。
我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就买了一套关于理财的童话书,叫《小狗钱钱》,是德国的投资专家博多舍费尔为孩子们写的理财启蒙图书。这套书用漫画的形式讲了丰富的理财知识,既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这本书讲的内容很多,因为那时女儿还小,我们就选了最容易操作的一项实施起来:建立“梦想储蓄罐”。就是每拿到一笔钱,不管多少,都要先将其中的一部分存起来,然后花余下的部分。这个存起来的钱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梦想。
当时,我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储蓄,平常剩余的零花钱、压岁钱都会存起来,后来上大学的奖学金还有勤工俭学的收入也都存着,等到她工作的时候她就用这笔钱买了一个小公寓。当她的同事用每个月的工资付房租的时候,她却可以住在自己的公寓里,用她的工资去学习更多的本领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女儿听了很受鼓舞,表示自己也要存钱买个小公寓。从那时起,她就每个月存钱,为她的梦想而储蓄,就算当月可用额度花光了,她也从来不会动用储蓄。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当月的额度实在不够用,女儿也自有招数。
去年圣诞节前夕,女儿就念叨着想要买一棵圣诞树和装饰品,我表示没有兴趣,不会买,如果她真的很想要就自己买。那几天,她像燕子衔泥一样,每天带回一点东西:小铃铛、小彩灯、雪花片??但始终没有看到圣诞树的影子。
圣诞节前几天,她突然很郑重的跟我说:“妈妈,我们来做个交易吧?我帮你做事,你定个价,看看做一件事你能给我多少钱。”还拿出一张纸,要我把不同的家务活标上价。我说:“怎么了,钱不够用了?”她说:“我看中的圣诞树要十二块钱,买完那些装饰品之后我只有七块钱了,虽然有一个圣诞树是七块钱,但是我不喜欢。”
她想通过劳动换取报酬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直接向我要,我还是挺高兴的,答应了她的要求。我把她能够做的家务明码标价后,她就开始找事做了。那几天,只要有垃圾,她都主动带下楼,抢着扫地、拖地,收拾房间。
外公听说这件事后,拿出二十块钱说是赞助她,她坚持拒绝了,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那样更有成就感。
后来,她终于在圣诞前一天买到了心仪的圣诞树。看她心满意足的样子,我还蛮感动的。她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应该也是在自己管理金钱的过程中学会的吧!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计划的购物。我每次去超市前,都会跟女儿一起写购物清单,我写家里需要添置的物品,她补充自己需要的物品,并由她负责跟进清单上物品是否全部买齐。有时候,我直接让她写清单,不会写的就画画。
到了超市,我们只找清单上的物品,不在其他货架停留。这样做既节省了购物时间,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女儿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购物清单上,很少因为看到其他感兴趣的东西要求购买。顺利完成任务后,作为奖励,我每次会允许她额外挑选一样东西,她就很开心了。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该对钱感兴趣,没有必要对孩子灌输金钱的概念。其实,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金钱观物质观,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在学习管理金钱的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学会了有控制有计划的做事,学会了建立目标树立理想并为之。
Ⅶ 怎样说服执意想要买东西的孩子
孩子对东西动心,表示想要,然后我们给孩子买 -- 这事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我自己要买东西,而是「帮助」没有财力的小孩完成「他的」购买行为。那,我认为的「没有用」只是我自己的价值判断,又不是孩子本身的。只因为他没钱,我又认为怎么怎么样,也没有个沟通过程,就简简单单地买或不买了,不仅没有尊重他的意愿,也没有发挥出自己作为家长的作用。
我关注的重点会是:你想要一个东西,你买不了,需要我帮你买,你会通过什么行为来争取?即使孩子本身想不到要怎么争取,他还是会有下意识的表现,究竟是怎样的表现?
如果只是撒泼耍赖地表示「给我买这个!」我不会去买。
因为这可能会让他误以为,他可以无礼对待别人,而他的任何要求,别人都应该尽力满足。
总不能等到他到社会上后,无礼地给别人提要求的时候,碰壁、被撅,受到伤害,才意识到这样不行(还未必好改)。其实明明可以在早些时候,就被父母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养成一个正确的行为模式的。
我会告诉他:妈妈爱你,希望你开心,但这不意味着我就有义务满足你的任何要求。当你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我也会拒绝,别人也是。而你强迫任何人满足你的欲望,就是无理的,所以我拒绝。确实想要的话,咱们好好来谈谈嘛。
如果他同意好好谈谈,或是从开始就只是拽着我的衣服、指着电视说,「妈妈,我想要这个」,那我就会问他,为什么啊?因为你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唔,怎么好玩,你给我讲讲呗?很好看?这有另外一个东西也很好看,咱家的钱,现在只够买一个,你觉得哪个更值得买呢?喔,你想不出来呀,那宝贝,你是不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了,自己才想要的啊?如果没有它,对你有什么损失呢?如果有它,你会怎么样啊?等咱把它买了,你打算怎么玩?……
Ⅷ 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对于忙碌的80后父母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亲子时光,其实是在购物中度过的。然而,不少父母带孩子购物时,往往只顾着自己“买买买”,殊不知带娃购物,是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绝佳时机。
80**妈王,是一家外资银行的理财顾问。在王灿看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培养孩子“财商”的开始。所谓的消费观,则是孩子对日常消费的态度和看法。消费观的养成,需要孩子从日常生活消费中慢慢沉淀。对于培养孩子的消费观来说,相比一些收费昂贵的“财商”课程,带孩子购物不仅执行起来最简单,效果往往也更加出色。
通过购物,你可以教孩子什么?
按需购买,适度消费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本身并不是大款,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便成了一个索求无度的‘消费贵族’。”作为一名理财顾问,王灿给孩子确立的第一条消费准则便是“按需购物,适度消费”。
“从乐乐3岁开始,我带她出去购物之前,都会引导她和我一起列购物清单。到了超市之后,我会和她按照所列清单选择商品。每买完一件商品,便将这件商品从购物清单中划掉。”王灿说,如今乐乐已经养成了列购物清单的好**惯,每次出门购物,都会提醒我们别忘了带“购物清单”。
王灿提醒,在和孩子一起列购物清单时,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差异。“在乐乐5岁的时候,她大致明白了米、肉、蔬菜和水果、奶粉、洗发水等,都属于生活必需品,而玩具、零食、红酒和饮料则属于非必需品。所以每次列清单时,她都会主动提出,我们先买必需品,如果有多余的钱再买别的。”王灿说,让孩子明白了“想要”和“需要”的区别之后,还要让孩子懂得,在购物时应该优先购买必需品,然后再购买非必需品。另外,既然是非必需品,如果预算不够便可以不买。
计划用钱,克制消费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不少父母都会在玩具区或者零食区,碰到“不买不走”,甚至耍赖嚎哭的孩子。对此,王灿的建议是,购物之前先约法三章。临行之前,先明确告知孩子“我们今天就买一件玩具或者一件零食,你能够自己挑选”。到了超市之后,一定要坚持原则,让孩子做出取舍。因为生活中的物质诱惑很多,必须从小学会计划用钱,克制消费。
年幼的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很容易出现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除了购物之前跟孩子约法三章,王灿还建议,待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为孩子设立相应的零花钱制度。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钱之后,父母带孩子外出购物时,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非必需品”建议让孩子自己买单。
王灿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一定要适度,年龄越小数额应该越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再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不仅应该相对固定,而且最好是每周给一次。带孩子购物之前,可以让孩子盘点一下自己的零花钱有多少,并引导孩子有选择性地使用零花钱买自己想要的同时又值得购买的东西。如果孩子想要买比较贵重的非必需品,父母不可轻易赞助孩子,而应该引导孩子把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让孩子明白“积少成多”道理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零花钱。
货比三家,精明消费
在带孩子购物的过程当中,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货比三家,精明消费”呢?王灿认为,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在程序上明白“比价”的重要性。“在超市购物时,应该提醒孩子留心所购商品的价格。如果是去菜市场买东西之前,则应该先询问价钱。另外,看到喜欢的东西不必急于购买,对于花钱比较多的商品尤其要多转转、多看看,然后再决定是不是买、买哪家的。”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所谓的货比三家,除了要比价格,还要比品质,必须要以质量和实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既不刻意追求名牌,也不刻意追求廉价。消耗性的小物品,名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如铅笔、作业本、书皮等可以到小市场去买。入口的食品,则应该到正规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以保证饮食安全。另外,在购买物品时,尤其是食品时,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留意保质期。为了避免浪费,一些容易变质的生鲜物品,宁可少买也不宜多买。
当孩子年龄较大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对比不同渠道购买的商品价格。同一件商品,大商场、大型超市、便利店、网购的价格,往往是不一样的。此外,还应该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卖场打折促销时,可以适当囤一些不容易过期的生活必需品。另外,大宗的商品,如果非必需,可以等到打折时再买。
特别提醒
家长应以身作则 勤俭持家
王灿特别提醒,培养孩子的消费观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经济宽裕,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出入豪华餐厅,购物时一掷千金,孩子很容易受此影响,出现物质至上、过度消费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因此,即使家庭经济很宽裕,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勤俭持家。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形成“金钱是来之不易的”观念,对孩子的攀比、花钱大手大脚的**惯应坚决纠正,并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俭朴、不求奢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从小学会合理消费和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