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购物感强烈怎么办
A. 超市里孩子哭着要买东西,怎么办(教育有感)
昨晚在一个不大的超市里碰到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孩子五六岁的模样,可爱的齐耳短发,忧郁难过的眼神不由得让人爱怜。在我进去的时候孩子就在低声地,抽噎着央求妈妈给买一个棒棒糖,妈妈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同意,我经过了一下进到货架上拿到了我需要的东西就出来了,大概有五分多钟的时间。我出来的时候,孩子和妈妈仍然在收银台进行拉锯战。孩子用和刚才一样渴望的目光望着妈妈,稚嫩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妈妈,你给我买嘛!你给我买嘛!“一边说着,一边扯着她妈妈的衣角。我已经交完钱,轮到结算这对母女的商品了。妈妈一边掏钱,一边对孩子说:”你不守信用,出门你一会儿就扔了。我不相信你。”看来,这宝宝总霸东西,然后又不喜欢了,所以妈妈不乐意给孩子买。 眼看着妈妈已经交完钱了,孩子觉得自己的棒棒糖没有希望了,哭声更大了。收银员立刻解围到:“不哭了,孩子。妈妈已经给你买了。钱已经交了。”妈妈看着孩子哭闹可能不好意思了,也对孩子说:“走吧,走吧。已经给买了。“ 我在旁边听着,丈二摸不着头脑,我觉得妈妈怎么一边数落这孩子的坏习惯,一边又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这样的做法无疑让孩子失去了一个矫正自己不当行为或不良习惯的机会。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哭闹是不妥的,相反孩子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自己制胜的方法,另外,孩子买了东西一会儿就扔的习惯肯定还会有(其实,妈妈不给买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现在是多好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就这么错过了,也错过了孩子纠正坏习惯的机会。 很久没写博客了,可是昨天的这件事让我觉得还是想说两句,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的奔腾。总的来说,奔腾这种时候不多,他很少哭闹着要东西,即使要,我觉得合理买了便罢,不合理讲道理基本都能听得懂。那是因为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告诉他哭闹是没用的,越哭越不给买,如果这个东西确实喜欢,可以跟妈妈讲你为什么喜欢,如果太贵或别的原因不合适买的话,也和他讲清楚(用小孩子能听的懂的语言),让孩子明确知道不能买的原因,让他接受一次,下次同样的理由导致不同意给孩子买东西,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意即:孩子已经了解的这套游戏规则,或者说孩子已经接受的这种理论,更通俗点说,是给孩子立了规矩。 对于奔腾来说,我们家的规矩:第 一,哭闹绝对不能得逞;第 二,太贵的东西不能买;第 三,垃圾食品不能买。孩子从小就明白了这是最起码的雷打不动的三条规矩。因此,奔腾要买什么东西,首先绝对不会哭闹,因为他知道一旦哭闹他就什么都得不到了,第二三条理由只要存在,他也都能接受不买。当然了,大人执行的时候标准一定要一致,别某个东西今天不给孩子买就定义为垃圾食品,明天想给孩子买就不是垃圾食品,这样孩子会完全被家长的不“诚实”弄的晕头转向的,最后照样没了规矩,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孩子毕竟喜欢的东西千千万,有时候拒绝了,还得考虑孩子的感受,毕竟是他/她心仪的东西。所以家长也应该找一些替代方案来满足孩子,比如有些太贵的东西,我们是否能考虑用另外的东西来代替,或者网站试试能否买到性能质量不错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替代品。和孩子说了后,就要同意孩子按替代方案来进行,否则孩子会逐渐地对家长失去信任,最后的结果是家长很头疼觉得孩子不听话,导致这样的结果多数是因为家长是始作俑者。 上面提到的超市里的妈妈,还有一点让孩子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一方面数落孩子的不是,一方面纵容孩子的不是。既然意识到孩子买了东西没一会儿就扔为什么还不趁此机会教育一下。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完成这次教育:如果继续以前的坏习惯,买了就扔的话,以后绝对不给买。说到做到,并且监督孩子完成,不论这个东西如何难吃,只要孩子吃了,就应该鼓励,表扬孩子守信用了。如果不好吃,以后她是不会再要了,如果好吃,孩子买了而且全吃了,今后可以继续给买(当然了,这个棒棒糖在我们家归为垃圾食品,就这一条,儿子就不再坚持了),而且借此机会表扬孩子是个守信用的孩子,这样孩子也明白自己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孩子应该接受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其实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说到这点又想到了奔腾特小时候的一件事,奔腾特喜欢的一个小玩具,我忘了什么了。有一天晚上太晚了,我让他睡觉他不睡,始终在玩弄那个玩具,我告诉他最后一次警告,我一二三之后如果还不把手里的玩具放下,我就扔了,说到做到。我确实说到做到了,在我数第三下的时候,我一把夺过玩具扔到了垃圾桶里,奔腾惊呆了。我告诉他,你的这个玩具没了。再后来奔腾特别怕我数一二三。其实,这件事里我耍了个小心眼,这个玩具他很喜欢,但是今后再买还是能买的到的。之所以找一个最喜欢的东西来教育他,是因为这样才能让他印象深刻;之所以想到给他再买一个,是因为孩子确实喜欢,还是想机后找机会弥补他受伤的心灵。当然,在后来的某一次别的方面的优秀表现后,我又给孩子买了同样的玩具。同时给孩子讲清楚道理,糟糕的表现会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良好的表现会让自己争取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行为的结果自己承受,或好或坏。有感而发,最大的感触教育孩子最基本的是家长要做到“诚信” ,否则最后累的是家长。
B. 孩子逛超市总是爱乱要东西怎么办
不知道有没有不喜欢逛超市的孩子呢?不说孩子,说大人,超市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如果不是口袋里的银子不允许,大概很少有人能抗拒超市里的“诱惑”吧!
大人之所以能够忍痛拒之,是因为咱们有成熟的自控能力,孩子他没有。孩子到超市,看到什么好玩的就要什么,不给买就大哭大闹,这种场景通常让很多家长避之犹恐不及。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现象呢?
1.出发之前列好购买清单
带孩子去超市之前,先拿出纸笔,让孩子列出一个购物清单,前提是,只写上必需品。例如学习用品、或者是之前答应要给他买的东西。
到超市之后,让孩子对照着清单选购东西,超过的一律不买。不要因为孩子闹腾就心软,你首先要做好一个付账有原则的家长,他才能做好一个购物有原则的孩子。
2.给孩子做好购物预算
这一条是教会孩子“你有多少钱”和“你能花多少钱”。比如,你给孩子10块钱,让他自己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还可以让他自己去付账,这样孩子最后花的钱控制在这10元之内,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让孩子有“范围”地购物,有利于控制孩子膨胀的购物欲。
3.只能选一样最喜欢的
去超市逛一圈,啥都不给孩子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孩子挑选了一大堆玩具和零食的时候,家长不妨跟他说:“只能买一个。”让他挑选出最喜欢的那个,无论他如何哀求,都只买那一个。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如何分辨出最需要的,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对以后的成长也有好处。
4.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或者带离现场
在现场,一旦孩子出现控制不住购物欲望的情况,家长可以选择几个方案:
如果是低幼儿童,可以用别的物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大些,依旧大哭大闹,不妨实行“冷处理”,不睬他的要求,让孩子因自讨没趣而收场。
如果孩子依旧哭闹不止,那就先安抚好他,把他带离现场,以免引起别人的注意,那样孩子更会变本加厉,家长此时会更生气。
带孩子逛超市应注意什么
家长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要买菜和生活所需的日常品。大家要带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自己乱跑,这样以防孩子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一些物品而你保护知道。
如果孩子执意买许多吃的,而你又不能制止的话,你可以鼓励孩子少拿一些,告诉孩子,过几天还会带他来逛的,可以吃完了再买,要不就把食物放的过期了。
你在挑选物品的时候,不要自己一个人挑选,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问问他想吃什么菜,想吃什么主食,想让妈妈给你做什么好吃的,这样转椅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在逛超市前先和孩子商量好,要买的东西有什么,去了就只能买自己要求买的那几种,这样让孩子有规则后,孩子以后逛超市也会遵守这样的规则,不会见到什么都往车筐里放。
去到超市以后可以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参与进来,比如说他的任务是推车,比如他的任务是你要买什么的时候让他帮你去取,这样你俩可以搭配起来,他不会感觉闷。
如果孩子执意要买一些糖果,可以和孩子商量好,一个月可以买一次,一个月或者买两次,而且买的糖果由他亲自挑选,长时间坚持,养成这样的规则,孩子便很听话了。
如果孩子非要卖什么的话,不能强硬的驳回,这样孩子会在大厅场合和你闹,孩子一般都喜欢小零食和超市的玩具,大人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妥协。
C. 我儿子有疯狂购物的欲望,感觉他一天不花几百块钱不舒服的过后又后悔了,怎么办呢求解!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他是花自己赚来的钱,随便她花。但如果是花父母的钱,还这样大手大脚,我觉得你应该给予他正确的教育,否则将来就会变成好吃懒做,对他未来的人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好处
D. 孩子哭闹要买东西怎么办 父母应该满足他们吗
置之不理复,哭累了就不哭了。哭完后要制同他讲道理,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要求,要心平气和的提出来,合理要求可以满足,家长认为不合理的要求是绝对不能满足的,我们会和你讲清不能满足你的要求的原因。总之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事情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家长要把握的原则是:不能满足的要求绝对不能满足,哭闹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要受到惩罚,我家孩子刚会说话时,一次要喝酸奶,保姆因当时手里有事,晚拿了一会,孩子就委屈的哭了,我当时就明确的批评了孩子,同时告诉孩子:本来你现在是可以喝酸奶的,但是由于你提出诉求后,我们没有马上满足你,你不能耐心等待,还哭鼻子,所以本该让你喝的酸奶没有了,这就是你为哭闹付出的代价。一定要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哪怕是一丁丁点不起眼的错误买单。
E. 遇到孩子哭闹非要买东西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1.坚定而和善的拒绝
孩子在哭闹非要买东西的时候,如果超出了之前指定的规则,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坚定而和善的拒绝孩子。这个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配合,不能妈妈说不买,爸爸说今天给买了吧。对待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帮助孩子一起梳理情绪。我们要和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今天买不了这个小兔子很伤心,但是我们今天的额度花完了呢”“妈妈也很喜欢这个小兔子呢”

4.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积极给与肯定
在孩子做的正确的时候,要积极给予肯定。描述事实的经过,描述我们赞赏孩子行为的原因,而不要只称赞孩子“今天表现的很好”而要说“宝宝今天看到了玩具,但是因为遵守和妈妈的约定而忍住了,没有和妈妈苦恼着要,很棒呢。”
浣心(微信公众号ID:HXshuoyuer)注册护士,关注育儿,家庭,教育,欢迎关注!
F. 孩子去商店,闹着要买东西怎么办
适当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没节制没原则的满足。去商店买东西可以,但是要约法三章。
其实我们多数人都体验过这种感觉,小时候渴望跟着去商店,去了又渴望爸妈给自己买个什么,结果愿望总得不到满足。
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每个人都经历过,只要学会如何沟通和约束孩子的这种想法就可以了。
第一,换一种方法来沟通。
孩子闹着要买东西,并不一定是她们真的要买东西,大部分时候,孩子只是希望自己能选择一个商品,或者说她们也想尝试一下购物是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孩子沟通啦,可以和孩子说下一件商品由她来挑选,让她享受购物和选择的过程,让她把注意力从她想买的东西转移开。
大部分时候这个方式都是有效的,因为孩子能从帮助我们购物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她会想着这是我帮妈妈选择的商品,而不是想着她自己要买什么!

第二,等价交换给出条件。
有的时候,孩子会出现一根筋的状态,非得买不买就赖着不走,或者死命的哭,或者生气乱跑。遇见这种情况,只能先安抚她的情绪了。
先把她要买的东西放到她手上,然后告诉她你这次要买的话,就过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再买新的了。如果做不到的话,可以想一想考虑清楚了再买。
再收银台付款之前,再继续知会孩子,这是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买玩具的条件换来的,如果同意就付款,如果犹豫可以下次再来。
我相信很多孩子在面临这个选择的时候都会认真考虑一下,而且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下次去商店,就不要再带着她了,让她感受到什么叫规则。
第三,给出合理的建议。
有的孩子明明家里有个差不多的东西,下次买还是买这个类似的,我觉得这种就没有必要买了,如果孩子非要闹着买,可以告诉她家里有个差不多的。
让她选择一个家里没有的,这样一来她可能选来远去都觉得自己买过就不想要了,即使她选择了一个家里没有的,那至少也没花冤枉钱。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前打预防针,打小孩去商店之前如果确定了自己不想给她买,就提前和她说明情况,如果她不同意就不要带她去,如果她同意了那就一定不要给她买,这是原则问题。
G. 孩子吵着非要买东西父母该怎么办
1.从小让孩子懂得,每件东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
建议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告诉他:每件东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家长要不断和孩子讲这些话,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
比如,妈妈可以这样说:你有十个洋娃娃,那你和每个洋娃娃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很少啊,那不是很可惜嘛,不如就有一两个洋娃娃,好好和她玩。
2.限制孩子得到物质的过程,其实是培养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如何得到幸福?就是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去做,并且达到,那一刻的成就感就是幸福感。所以,爸爸妈妈限制孩子得到物质的过程,其实是在培养和提升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给孩子买一样东西,先要考虑有没有必要,然后再看是否让他自己能挣到,而不是你送去的。比如,给他这样东西,是和他学习上的努力有关。注意,是鼓励他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成绩。或者也可以作为他展现其他良好品德的奖励,比如他帮助了别人。
3.不管如何,都不应该给孩子家庭经济能力之外的东西。
有些家长竭尽所能,甚至缩衣节食,只为给孩子最好的。这样做的结果是,父母自己压力很大,和孩子沟通时容易有负面情绪,如"我都这样了,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
你不如让孩子懂得:其他孩子所炫耀的物质上的拥有,都是他们爸妈的能力,而真正可以让他为自己自豪的,是他自己的能力,比如诚实、愿意与人分享。
4.教孩子学习以心取人。
我一直相信,我们的出身是机遇,不是能力。所以当孩子奇怪为什么别的孩子家里买不起时,最好这么和他说:别人的爸爸也许还没碰到赏识他的老板,也许是其他原因让他暂时没有更好的发展,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好。
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从小和孩子一起做"以心取人"的练习,比如你不要对孩子说:看,这个阿姨的车很棒很贵的。而是和孩子说:看阿姨人多好,愿意载我们一程,即便不顺路,还愿意送我们回家。这样做,就会转移孩子以物质判断事物的角度,帮助孩子更多地发现别人值得学习的质
H. 孩子虚荣心强怎么办
由于现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总怕孩子受委 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于是在家长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欲望无限地膨胀。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从溺爱孩子出发,总是爱讲孩子的优点,掩盖他们的缺点,甚至在亲朋好友面前经常夸耀自己的孩子,孩子听到的都是赞美的声音,很少有人指出他的缺点,而父母对别的孩子往往妄加指责。由于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还很差,家长具有绝对权威性,慢慢地孩子就从家长眼里的“十全十美”变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别人超过自己。 虚荣心强的孩子在个性成长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可怕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以纠正: 1、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是要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仅靠不停地向家长张口要这要那,不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2、家长应以身作则,不要同别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首先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同别人攀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家长也不要总是给孩子买东西,习惯性地给孩子买各种礼物,因为如果形成习惯,孩子就会感觉他得到这些礼物是应该的,而且需要你不断给他买,他的虚荣心就会不断膨胀。 3、家长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不应该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家长应给予表扬,但应适度。因为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而且越来越严重。对于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帮助分析原因,并鼓励其逐渐克服。 4、家长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多给孩子讲道理。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则采用先吼后打的办法。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教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而不要为了同别人攀比,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讲给孩子听。
I. 4岁小孩商场撒泼打滚威胁不买就不起作为家长如何处理呢
在商场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已经不是单纯的买或者不买的问题,关于购物,对于家长来说,要分多种情况。
1、是否是事先约定
没有事先约定好
但的的确确是孩子用得上的,忘记放在清单里的物品,也可以买,但这是合理的购物,而非满足孩子的某个欲望。
2、要善于捕捉到“第一次”
从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里讲,买东西不给就大哭一场,甚至撒泼打滚,是孩子的不是,其实,如果你仔细的想一想,是家长的问题。因为第一次的时候,你没有捕捉到孩子的变化,从而顺了孩子的意愿,才能让孩子继续的任性。
无论是购物,还是吃饭、喂饭,“第一次”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而且是印象深刻的,捕捉到了孩子的第一次,其实任何问题都不会越演越烈。
3、家长要有自己的“规则”
有的时候,家长心情好,孩子一哭心软了:就一次啊!下次再哭也不行。当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又哭,说了不行就是不行,买什么买!
这样的两种情况在孩子的生活中交替发生,孩子会怎么做?当然是想要满足自己的愿意为主,且他会闹的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家长心中疑惑:这可怎么办啊?
所以,家长要有自己的心里的“规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既然你感觉孩子哭的时候你心疼,便可以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不如一开始就答应孩子,否则,请坚持自己。
不要让孩子有机会来探你的底线,用更加“厉害”的办法来应对。
4关于延迟满足
有的家长说,孩子哭的太厉害了,或者说孩子磨的太厉害了,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任何的事情的处理都不会是一定之规,可以有适当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在合理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随心所欲的基础之上,不是在家长心情的左右下。
J. 小孩第一次购物的感受
本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当家作主的机会:活动前的讨论——活动前的准备——参观超市——购物中的交流——购物时的合作——快乐的分享——钱数的统计——爱心捐款——活动后的感受,通过“超市购物”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其心理体验远远大于活动本身的目的;本次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把引导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渗透在丰富的幼儿活动之中,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孩子们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