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购物大全 »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购物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购物

发布时间: 2021-02-09 10:53:20

A. 总是特别喜欢给孩子买东西怎么办

这说明你很爱自己的孩子,你想要满足自己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你要回抑制住自己的这种欲望,答因为有时候孩子他可能只是因为贪图新鲜,实际上他并不需要这种东西,孩子他没有克制的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为他做决定。

B. 怎么让孩子学会合理花钱

制定经济预算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走进商店,便失去节制,毫无顾忌地疯狂购物打折的、优惠的、有用的、喜欢的,不分轻重缓急乱买一气。最后付钱时,才发现大大超出购买力,把一些用在其它方面的钱也花掉了。这种行为,心理学称之为“购物狂”。

购物狂大都由忧郁症引起,在成年女性中普遍存在。

青少年由于没有经济压力约束。一旦袋中有钱,只图一时畅快,疯狂购物,也会出现“购物狂”现象。但并非病态,乃是心理机制不健全所致。

预先制定经济预算,按设想的目的计划用钱,可防止购物狂行为。

预算应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需购买的物品,列出表格,再算出大致花费,适当多带一点钱,然后按表采购,可抵挡商品广告的诱惑。

如果打算采购一周的生活用品,可按每天需要列出清单,然后去掉可买可不买的项目,计算出总支出数目,并与自己的实际收入相比较,做到理智购物。

此法可推而广之,做出月份、季度、年度预算。

讨价还价

在很多场合下,讨价还价被视为小气、庸俗的表现,比如在酒吧饭店,通常由男士买单。如果侍者捧来账单,男士欲讨价还价的话,女士会瞧不起他,认为抠门。商家猜透顾客心理,趁机大赚男士的钱。

讨价还价是普遍的行为。政治家为权力同政敌讨价还价;外交家为国家利益同外国讨价还价;军事家在战争中,既用武力,也用讨价还价方式同敌人较量。

讨价还价一点儿也不丢人。

教会孩子讨价还价,也就是教他们怎样花钱。孩子的讨价还价,大多只限于商业交易。有些商家善于制造假象,将低档衣物价格多加一个“0”,然后打五折出售,以获取暴利。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市场,相同的商业价格各不相同,有时甚至悬殊巨大。

比如:一瓶青岛啤酒,在批发市场可能只卖5元,在超市卖8元,而在装修豪华的星级饭店,有时卖到30元。

讨价还价,让学生认识商品的实际价值,以免上当受骗,浪费钱财。

在教孩子讨价还价之前,应先了解商品的价格、质量、使用性能、维修、有效期、周围价格比较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如此才有条件同商家讨价还价。

C. 为什么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会孩子感恩吧,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有更丰富的情感,才会更有人情味。

李勇快8岁了,八年前李勇的妈妈由于难产非常危险。经过医生们的全力抢救,母子终于平安。因此,每年李勇过生日的时候,妈妈总要带着他来看望当年为他接生的妇产科医生,感谢他把李勇带到这个世界,是医生们高明的医术才有自己和孩子今天幸福的生活。即使在李勇生日那天,妈妈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带李勇去医院,也会让李勇给医生打个电话分享他牛日的快乐。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应只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

今天,在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所要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有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菜让孩子一人独吃;看电视遥控器由孩子主宰;家里来了小客人,孩子竟不容许妈妈把零食分给小客人吃。这样就难以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1)教育孩子感恩,要从教育他感谢父母开始

虽然,我国有“施恩莫念”的美德,但是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

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要用一生来回报的。可以给孩子讲讲乌鸦长大后,还返回来喂自己的父母,就像当初父母从外面寻找食物喂自己一样。鸟都能做到这一点,又何况是人。

(2)从小事做起

教育孩子感恩,不要好高骛远,要教孩子从小事做起,比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

从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是表面上做做样子,更不能忘思负义。

(3)培养家庭责任感也是很重要的

可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也可让孩子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或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劳,使其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榜样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在生活中,父亲与母亲既应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应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父母要“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父母应常说“行”、“谢谢”、“麻烦你”。孩子会在对父母的模仿中体会到一种感恩的思想。

当然感恩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父母的感激上,感恩应该是更广泛的一种情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需要让孩子真心地去感谢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孩子才会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要让孩子经常说出自己需要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人,学会微笑,这样也就会自然地缩短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D.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

父母应该在孩子适合的年龄向孩子解释清楚金钱的作用,及早的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宝宝成为日后的“败家子”或是“小抠门”。给宝宝灌输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念,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心指导孩子的。

1、零花钱方面

在孩子开始知道钱的作用时,父母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那么对于5岁的孩子,给多少零花钱合适,专家建议:5岁左右的孩子每周给2.5~5元最合适。

在零花钱的给予上,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自立,在家庭中就建立出让孩子做家务的问题,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来挣取零花钱,这种方式的给予专家建议不要做。因为本身自己收拾玩具、擦桌子之类的家务活是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应尽的义务,这样为让孩子单纯的只认为做这些活只是为了赚取佣金。

爸爸妈妈们可以选择通过奖励的方式来给孩子零花钱,比如,你的孩子做了一个你认为很对的事情,或者是做了一件家务活,都可以奖励孩子,这样不仅促进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玩游戏方面

准备不些不同面值的硬币,与孩子一同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认识面值不同的硬币,同时,教孩子数数并准备一个储蓄罐,让孩子把硬币自己数着数装进储蓄罐中。

3、陪同孩子购物

建议父母在出去购物时,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在准备出去购物前,问问孩子的意见,让他做一些心理准备。如果妈妈有一些优惠券的话,将这些优惠券交给孩子,并告诉孩子使用这些优惠券可以节省多少钱。让孩子在购物的"同时学会节省金钱的这个观念。

同时购物时,比如买一盒果汁,可以介绍给孩子不同的品种功能以及价格,告诉哪种的果汁便宜,让孩子自己选择买哪一款。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自主选择权还有利于提高孩子自已的合理消费观念。

(4)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购物扩展阅读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的消费观也在不断地变化,例如在开的车子、住的房子,以及身上穿戴的选择上的高消费,都可使身边的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就大手大脚地消费惯了,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士,生活水平在世界前列,他们却以节俭闻名于世。瑞士人的富而不奢给我们多少带来一些启示。家长在满足孩子的正常消费之外,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E. 为什么要让孩子坚持下去的三个理由

你平时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坚持什么啊?坚持不写作业?坚持与老师对着干?坚持减肥?坚持呼吸?
坚持好好学习,长大了说话能说明白。

F. 让小孩子自己去超市购物,可以让他们学到什么

可以锻炼他们的交流能力,可以让他们知道金钱的概念,还是挺好的,自己购物也更加独立一点

G. 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对于忙碌的80后父母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亲子时光,其实是在购物中度过的。然而,不少父母带孩子购物时,往往只顾着自己“买买买”,殊不知带娃购物,是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绝佳时机。

80**妈王,是一家外资银行的理财顾问。在王灿看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培养孩子“财商”的开始。所谓的消费观,则是孩子对日常消费的态度和看法。消费观的养成,需要孩子从日常生活消费中慢慢沉淀。对于培养孩子的消费观来说,相比一些收费昂贵的“财商”课程,带孩子购物不仅执行起来最简单,效果往往也更加出色。

通过购物,你可以教孩子什么?
按需购买,适度消费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本身并不是大款,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便成了一个索求无度的‘消费贵族’。”作为一名理财顾问,王灿给孩子确立的第一条消费准则便是“按需购物,适度消费”。

“从乐乐3岁开始,我带她出去购物之前,都会引导她和我一起列购物清单。到了超市之后,我会和她按照所列清单选择商品。每买完一件商品,便将这件商品从购物清单中划掉。”王灿说,如今乐乐已经养成了列购物清单的好**惯,每次出门购物,都会提醒我们别忘了带“购物清单”。

王灿提醒,在和孩子一起列购物清单时,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差异。“在乐乐5岁的时候,她大致明白了米、肉、蔬菜和水果、奶粉、洗发水等,都属于生活必需品,而玩具、零食、红酒和饮料则属于非必需品。所以每次列清单时,她都会主动提出,我们先买必需品,如果有多余的钱再买别的。”王灿说,让孩子明白了“想要”和“需要”的区别之后,还要让孩子懂得,在购物时应该优先购买必需品,然后再购买非必需品。另外,既然是非必需品,如果预算不够便可以不买。

计划用钱,克制消费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不少父母都会在玩具区或者零食区,碰到“不买不走”,甚至耍赖嚎哭的孩子。对此,王灿的建议是,购物之前先约法三章。临行之前,先明确告知孩子“我们今天就买一件玩具或者一件零食,你能够自己挑选”。到了超市之后,一定要坚持原则,让孩子做出取舍。因为生活中的物质诱惑很多,必须从小学会计划用钱,克制消费。

年幼的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很容易出现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除了购物之前跟孩子约法三章,王灿还建议,待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为孩子设立相应的零花钱制度。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钱之后,父母带孩子外出购物时,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非必需品”建议让孩子自己买单。

王灿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一定要适度,年龄越小数额应该越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再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不仅应该相对固定,而且最好是每周给一次。带孩子购物之前,可以让孩子盘点一下自己的零花钱有多少,并引导孩子有选择性地使用零花钱买自己想要的同时又值得购买的东西。如果孩子想要买比较贵重的非必需品,父母不可轻易赞助孩子,而应该引导孩子把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让孩子明白“积少成多”道理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零花钱。

货比三家,精明消费
在带孩子购物的过程当中,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货比三家,精明消费”呢?王灿认为,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在程序上明白“比价”的重要性。“在超市购物时,应该提醒孩子留心所购商品的价格。如果是去菜市场买东西之前,则应该先询问价钱。另外,看到喜欢的东西不必急于购买,对于花钱比较多的商品尤其要多转转、多看看,然后再决定是不是买、买哪家的。”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所谓的货比三家,除了要比价格,还要比品质,必须要以质量和实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既不刻意追求名牌,也不刻意追求廉价。消耗性的小物品,名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如铅笔、作业本、书皮等可以到小市场去买。入口的食品,则应该到正规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以保证饮食安全。另外,在购买物品时,尤其是食品时,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留意保质期。为了避免浪费,一些容易变质的生鲜物品,宁可少买也不宜多买。

当孩子年龄较大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对比不同渠道购买的商品价格。同一件商品,大商场、大型超市、便利店、网购的价格,往往是不一样的。此外,还应该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卖场打折促销时,可以适当囤一些不容易过期的生活必需品。另外,大宗的商品,如果非必需,可以等到打折时再买。

特别提醒
家长应以身作则 勤俭持家
王灿特别提醒,培养孩子的消费观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经济宽裕,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出入豪华餐厅,购物时一掷千金,孩子很容易受此影响,出现物质至上、过度消费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因此,即使家庭经济很宽裕,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勤俭持家。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形成“金钱是来之不易的”观念,对孩子的攀比、花钱大手大脚的**惯应坚决纠正,并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俭朴、不求奢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从小学会合理消费和理性消费。

H. 怎样教育孩子合理消费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消费?6个方法让孩子不乱花钱
一个女生每月花费超千元的报道刊出后,某校师生发出了《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子女,以身作则,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在这份“劝俭信”中,学校不仅要求家长教育子女衣着朴素大方,生活中不盲目攀比,生日不互请互送,而且要求子女学会做家务,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消费?6个方法让孩子不乱花钱
那么父母该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地给孩子零用钱,引导他们健康消费呢?
1、让孩子远离“金钱优越感”
在这点上,西方一些大富翁的做法颇值得中国父母借鉴。他们通常只给孩子很少的零用钱,并鼓励孩子自已去打工挣钱,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再富不能富孩子”。
2、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样来的
即使是再富裕的家庭,许多父母乃至祖辈都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苦奋斗。因此,平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场所走一走,看一看,干一干,向他们讲讲自己的创业史,使孩子逐渐明白有钱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告诉孩子人要学会节制欲望,从而培养孩子“珍惜手中拥有的一切”的信念,因为只有对那些来之不易的东西,人们才会倍加珍惜。
3、教给孩子正确的花钱方法
计划法:(1)每周给孩子的零花钱确定一个数目,这个数目应与班级同学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花费额度,父母之间可以相互打听各自给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并约定大致的数额,以免孩子攀比而造成心态不平衡。(2)帮孩子制订一个计划,让孩子按必须到次要逐个列入计划,这个计划不能超出确定的数目,购物消费时让孩子自己掏钱支付这些费用。绝对不能为他支付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或替他弥补乱花钱造成的“财政赤字”,否则你永远无法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开支。
4、让孩子试管家庭财务,参与家庭事务
据调查,目前多数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父母的经济收入情况了解甚少,多数孩子也不关心自己的家庭情况,只关心自己。一些心理专家认为,中小学生既然是家庭的一员,就有责任分担家庭困难。作为家长,应定时定期与自己的孩子交谈,让他们了解家里各种各样的开支,让他们参与解决家庭财务问题,尤其当孩子有一定思维分辨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天下有穷爸爸和富爸爸之分,孩子有穷孩子和寄孩子之分。教孩子学会面对,否则就不可能培养起应有的责任感。
5、不要用物质刺激的办法鼓励孩子考出好成绩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一份义务,是一份责任,如果家长用物质刺激的办法,孩子会认为学习是给父母学的,久而久之就会撑大孩子的“胃口”,孩子会为学习处处与家长讲条件,而一旦失去了动力,孩子将停滞不前。
6、给孩子做好勤俭节约的榜样
一方面父母首先要消除与人攀比和高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明白孩子的前途是不能用钱来铺就的,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能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I. 孩子学会理性消费有哪些好处

理性消费指能够经得住诱惑、控制住购买欲望、知道如何砍价等,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家长要带头不乱花钱,让孩子跟着学会理性消费,避免浪费。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女,家长对孩子普遍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而对孩子的花费却不去关注与限制。这样孩子手中有了钱,本身自控能力差,又加上广告宣传的引诱,商家降价处理的忽悠,新颖东西的吸引,或者盲目攀比的心理等原因,去盲目消费。

很多时候手中的钱花完了,买的却是不实用的物品,而需要的东西却没有买,把钱都浪费了。

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学着节俭,不能提高孩子理财的能力,还容易使孩子形成大手大脚的恶习,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不利。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使孩子把每一分钱都用当所用。

要达到这个标准,家长首先自己不能胡乱花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其次,要让孩子根据手中零花钱的多少,做一个预算,列出必要物品的消费清单。实际花费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计划去做,不能有太大的出入。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挣钱的辛苦,教孩子避免广告误导、打折吸引而去的冲动消费。

在孩子买必需的物品时,家长要教她学会货比三家,掌握砍价的技巧等,这样孩子才能买到物有所值的实用商品,使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热点内容
断背山有几分钟 发布:2024-08-19 08:31:17 浏览:253
日本电影 女老师和学生私奔 发布:2024-08-19 08:29:36 浏览:49
台湾电影 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02:18 浏览:134
2020最新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7:56:06 浏览:641
男男电影虐 发布:2024-08-19 07:04:57 浏览:10
韩国电影李采潭主演的关于发廊的 发布:2024-08-19 07:01:57 浏览:2
每期都有做的动漫 发布:2024-08-19 06:44:33 浏览:778
东宫拍摄时间 发布:2024-08-19 06:44:12 浏览:5
林正英电影情节鬼抬轿 发布:2024-08-19 06:36:35 浏览:254
懂的都懂在线观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6:26:11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