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最大的广场是哪里
Ⅰ 贵州省贞丰县有哪些特产和名胜古迹
花椒啦、超级香香的粽子也算吧,板栗也有哟,其他就一些米粉了、年糕等,也许内这算不了容什么特产,但是还安逸吧。
贞丰少数民族风情浓厚,曾被誉为布依之都噢,且每年都会举行相关的旅游文化节,风景名胜么就有三岔河、时间奇观双乳峰等......
贞丰二块粑~还有贞丰糯米饭!
Ⅱ 贞丰县龙场镇定塘村王母陶氏大坟历史
查不到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回系列人类进程历史答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Ⅲ 贵州省贞丰县烂泥沟金矿床
贵州省贞丰县烂泥沟金矿床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南东约40km处的沙坪乡烂泥沟。1984年,贵州地勘局物化探院针对黔西南找金工作开展了1∶20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金异常127处。1986年,贵州地勘局区调院开展1∶5万洛帆幅区调和化探异常查证时,发现了烂泥沟砷矿区,经采样分析含金并做了地质查证。1987~1988年,贵州117 黄金专业队普查分队的地质普查与该区1∶1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同步展开。1990年,在磺厂沟矿段完成钻探3000m,坑道1400m,经粗略计算新增储量7 t。通过1∶1万、1∶1000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槽、坑、钻揭露,新发现几条含金断裂带,肯定了林坛金矿点,发现了安堡金矿点。1991~1993年,共完成钻探12 000m,坑道7500m。1994~1996年,相继发现了瑶家田、石柱水井、高炉、尼罗、尾若和岩碰等一批有远景的金矿点。1997年,进一步查清烂泥沟金矿的赋存规律,找到富矿柱。
图1 烂泥沟金矿区域构造位置(A)和矿区地质略图(B)
(A据黔西南构造研究组,1992,修改;B据罗孝桓,1993,修改)
1—台地碳酸盐岩;2—盆地碎屑岩;3—金矿体;4—推覆断层;5—断层;6—压扭性断层及编号;7—剪切断层及编号;8—性质不明断层;9—控矿断裂带及编号;10—背斜轴;11—倒转背斜轴;12—向斜轴
1 地质背景
烂泥沟金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隶属扬子地台西南缘,这一地区(右江盆地北缘)自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的演变。矿区位于板昌逆冲推覆构造南西侧,赖子山背斜东翼的鼻状凸起部位(图1A)。主矿体严格受NE向F1断层和NWW向F3断层的控制(图1B),该断裂破碎带总长近1000m,宽一般5~15m,最宽可达50余米,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拉丁阶边阳组,原岩以薄—中厚层状粉砂岩、中砂岩夹薄—中厚层状泥岩为主。
由于受断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多呈似板状产出。以F3断层为例,其总体走向290°,倾向65°~85°。在已有工程控制的深度达520余米的范围内,从上向下破碎带宽度、矿化蚀变似乎无减弱趋势。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Q)、中三叠统新苑组(T2x)、下三叠统罗楼组(T1l)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2w)。地层总体呈NNE向展布,由于受黄家坪子短轴背斜影响,东部地层向NEE向倾斜,西部向SWW向侧斜,轴部地层产状因受构造影响变化较大,扭曲较多。
2.1.1 新苑组
该地层岩性以灰色薄—中厚层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少量泥灰岩、碳质页岩,厚度>300m。泥岩呈鳞片状结构并显示定向排列,水平层理发育。粉砂岩具粉砂粒状结构,粉砂岩中不同程度受细砂岩混染,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有硅质岩屑、长石等,含量达70%~80%,胶结物主要为水云母粘土矿物,其次有钙、硅质等,含量在20%~30%之间。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底蚀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包卷层理较常见,是本区赋矿地层之一,与下伏地层罗楼组为整合接触。
2.1.2 下三叠统罗楼组
按岩性分为2段:二段(T1l2)为灰色中厚层状砾屑灰岩、泥灰岩夹薄层状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岩石呈致密块状。砾屑灰岩中砾屑变化较大,多呈扁平状,磨圆度和分选较差,砾屑为致密的微晶灰岩碎屑。顶部为红色薄层泥灰岩夹少量泥岩,厚200m,为本区主要赋矿地层之一。一段(T1l1)以灰色薄层层纹状泥灰岩和泥质条带状灰岩为主,夹少量深灰色薄层泥岩。灰岩呈致密块状构造,水平层理发育,厚190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2.1.3 吴家坪组(P2w)
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位于背斜核部,为厚层状燧石团块灰岩及生物灰岩,出露厚度>300m。
2.2 矿区构造
区内NNE向构造占主导地位,主要有黄家坪子短轴背斜及F3逆冲推覆断层。在背斜北西翼F3推覆面之下发育有F28,F4,F5,F7等数条大致平行展布的轴向高角度逆冲断层,断裂破碎带走向长2000~4000m,倾向280°~300°,倾角68°~80°;断裂带宽数米至30 余米,为本区最重要的控(容)矿断裂。背斜南东翼为F10断层,走向NE,长2000余米,倾向NW,倾角72°,沿该断裂有弱矿化显示。矿区中部F1断层呈NW走向,为后期断层,切割NNE向控矿断层。
F3逆冲推覆断层,位于矿区西部,由西向东推移,规模较大,倾角缓,断面呈波状起伏,沿断裂带形成一层延伸较稳定的硅化角砾岩层,厚10~35m,一般25m左右。
F1逆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倾向220°,倾角75°,长度>4500m,切割NNE及NE向构造,破碎带变化范围为10~80m,该断裂破坏矿体。
F8断层,大体平行于F1断裂,横切黄家坪子背斜,且与F7、F5交会于Au-4号矿体处。长约500m,断裂倾向NE,倾角76°。断裂带宽2~10m,与F7交切处,则达数十米,断裂带内构造岩发育。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形态及产出特征
除7号矿体外,1~5号矿体均受陡倾斜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产状与控矿构造相一致,倾角60~85°,其中,1~4号矿体走向大致相同,主要分布于NNE向逆冲断裂破碎带中;5 号矿体走向NW,倾向50°,走向延伸较小,但延深较大,且厚度大,品位高。
该区金矿体规模较小,厚度为1~10m,一般2~3m,延伸15~80m,但矿化较连续,矿体形态一般呈透镜状,其次为楔状。
3.2 矿石特征
矿石划分为2类:一为产于泥灰岩中的矿石,具泥晶结构,条带状、块状构造,主要矿石矿物为石英及方解石(占90%);其次为粘土矿物,含少量方解石脉、石英细脉和褐铁矿(由黄铁矿氧化而成)等,含金最高5.8×10-6,一般1.5×10-6~4.5×10-6,含砷>800×10-6,汞>1.6×10-6,锑<150×10-6,品位不高,但相对稳定,金以微细粒游离金的形式赋存于硅化泥灰岩的节理、裂隙中,属主要矿石类型(1,4 号矿体);二是产于泥质粉砂岩中的矿石,具泥质砂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占70%),其次为粘土矿物(占20%)、绢云母及褐铁矿等,属孔隙式胶结,充填物主要为粘土矿物及铁质浸染,金含量最高为15×10-6,一般为2.5×10-6~5×10-6,分布于陡倾角断层内,紧靠主断层面,品位稳定,规模不大,属主要矿石类型(3,2,6号矿体)。
此外,尚有风化作用形成的产于红土中的金矿石,如7号矿体。因强烈氧化使其品位变富,金含量最高达8×10-6。
3.3 蚀变类型
矿化围岩蚀变多沿断裂破碎带呈带状分布,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高岭土化和有机炭化。
硅化分3期:第一期较弱,主要为微细粒石英颗粒与玉髓相伴,晶体污浊,透明度极低;第二期硅化作用强烈,以形成细粒石英、石英细脉和网状石英脉为标志,有染色现象,透明度低;第三期主要表现为石英脉脉体较粗、石英颗粒大(最大达2.3 cm),质纯,透明度好。
黄铁矿化,早期伴随第一期硅化形成,呈粒状和不规则状。中期呈半自形、他形粒状,晶形以五角十二面体和八面体为主,结晶程度不高,肉眼所见大部分氧化成褐铁矿,以浸染状形式出现并偏集于破碎带内的节理、裂隙等细小破裂面及附近,该期蚀变形成的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晚期黄铁矿粒度较粗大,常呈立方体,黄铁矿粒度细小,一般为0.1~0.4mm。含金黄铁矿多呈半自形细粒、微细粒形态。
碳酸盐化,早期和晚期分别以铁白云石化和方解石化为主,含量少,一般呈细脉状产出。
高岭土化,主要以粉白色细脉状高岭土为特点,极为少见。
有机碳化为本区蚀变一大特征,发育于矿体中,主要表现为沿节理及小裂隙浸染,是有机体在封闭环境下的热液作用过程中炭化而成。
4 地球化学特征
4.1 常量及微量元素
矿石常量元素明显富Si,而围岩则富Ca,Mg。矿石DOP值(铁的黄铁矿化程度)明显高于围岩,其中矿石达0.25~0.93,围岩则<0.190。
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与金矿化具有极好的相关关系,常被当做金矿化的指示元素。Au 与As,Sb,Hg,Tl,U构成重要的成矿元素组合,尤其As,Sb,Hg常与Au的晕圈重合。标高720m和560m的2个探硐较系统的As,Sb,Hg,Au及Ni,V等微量元素对比具如下特征。
1)区内(矿化)泥页岩、(矿化)粉砂岩分别与涂里千等提供的页岩和砂岩的元素平均含量见表1。烂泥沟矿区含金矿石和近矿围岩具有异常高的As,Sb,Hg含量;Ni,V显示弱异常(或高或低)或无异常。而与区域中三叠统板纳组泥岩和粉砂岩微量元素所做的相应对比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
As,Sb,Hg丰度一般与Au丰度成正比,在矿石中各元素浓度序数顺序为δHg>δAu>δAs>δSb(表1)。
2)无论在围岩或矿体中,粉砂岩的矿化程度都明显高于泥页岩;矿体与围岩相比,粉砂岩矿化程度最大,这在Hg,Au,Sb元素比值(浓度系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3)深部样品(标高560m)的As,Sb,Hg丰度总体较浅部(标高720m)高,矿体顶底板围岩在同一标高上差别极小。
4)V,Ni不属于烂泥沟矿区金矿化的伴生元素。
表1 烂泥沟金矿矿石和近矿围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标准沉积岩的对比值 w(B)/10-6
注:横线上为平均值,横线下为平均值与涂里千等(1961)提供的同类沉积岩的相应元素含量的比值。Au的标准丰度均定为0.005×10-6,矿化样品的金含量下限定为0.5×10-6。(据李忠等,1995)
4.2 碳、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
矿石中碳同位素(δ13CPDB)绝大多数值为-1.3‰~0,围岩碳同位素值为-39.3‰~-2‰。烂泥沟金矿所有样品的稀土元素均保持了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稀土总量(不计钇)介于109×10-6~108×10-6之间,富轻稀土,普遍具有Eu的负异常等。泥岩与矿化泥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近,与北美页岩组合样也具有类同性。粉砂岩与矿化粉砂岩则具有明显不同的配分模式,矿石Eu负异常显著,相对富集重稀土。重稀土元素出现显著分异。金矿化强度与δEu和ΣLREE/ΣHREE值均呈现底板≥顶板≥矿体。中三叠统板纳组稀土元素的矿区内样品具有明显的 ΣREE、ΣLREE/ΣHREE 和 δCe高值。
5 矿床成因
建立在成矿时代约束下,基于成矿构造和成矿流体耦合条件下的成矿模式为:右江盆地裂解-弧后盆地阶段(D2—T1),形成初始矿源岩(层),同生断层F7活动;右江盆地前陆盆地阶段(T2),巨厚浊流沉积物之下的盆地建造水从矿源层中萃取成矿物质,逐步演化为含矿流体;右江盆地挤压造山阶段(T3),F7反转成逆断层,并与造山作用形成的NW向逆断层(如F3,F14)及配套走滑断层(如F2,F12)三者共同构成导矿网络体系。而F5及其上盘T2xm4-3泥岩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构造闭圈,导致矿液主要在构造闭圈所限制的以同生断层为主的热液运移网络内活动;右江盆地碰撞后造山侧向挤压阶段(J1),一方面使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发生重褶,形成走向NE的叠加褶皱;另一方面随着构造应力在F2-F3近“X”型断裂系上的分配,F3右旋-正滑运动,在F2-F3交切地段的引张区域形成减压扩容带,含矿流体进入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超大型金矿床。认为该矿床是与盆地流体有关的沉积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属于后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产物(陈懋弘,2007)。
参考文献
陈懋弘,毛景文,吴六灵等.2006.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新进展——兼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成矿时代和动力学背景.矿床地质,25(增):7~10
陈懋弘,毛景文,Phillip J.Uttley等.2007.贵州贞丰(烂泥沟)超大型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成矿作用.矿床地质,26(4):380~397
陈衍景,张静,张复新等.2004.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地质论评,50(2):134~152
李九玲,亓锋,徐庆生.1996.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碳和有机质的作用.矿床地质,15(3):193~206
李忠,刘铁兵.1995.贵州烂泥沟金矿成矿条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矿床地质,14(1):51~58
刘东升,耿文辉.1987.我国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23(12):1~12
刘建明,刘家军.1997.滇黔桂“金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盆地流体成因模式.矿物学报,17(4):448~456
刘建明,赵善仁,沈洁等.1998.成矿流体活动的同位素定年方法评述.地球物理学进展,13(3):46~55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等.2001.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矿床地质,20(4):367~377
刘显凡,朱赖民,金景福等.1998a.微细浸染型金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深部物质来源示踪——以滇黔桂三角区金矿为例.贵金属地质,7(1):48~57
刘显凡,倪师军,卢秋霞等.1998b.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源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以黔西南和桂西北金矿为例.黄金科学技术,6(2):18~26
刘显凡,苏文超,朱赖民.1999.滇黔桂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深源流体成矿机理探讨.地质与勘探,35(1):14~19
罗孝桓.1998.贵州贞丰烂泥沟特大型金矿的发现及勘查历程.贵州地质,15(4):293~298
(李杰美、王美娟编写)
Ⅳ 贵州贞丰县的经济怎样,是穷还是富,教育怎样
贞丰县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田土肥沃,物产甚多,矿产丰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贞丰县委、县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进行开发,修复很多文物古迹,修建了三岔湖宾馆、度假村、兴贞、金山、国税、地税等宾馆。加大了城镇规划建设步伐,新建县城金丰大道、永丰大道、金都商留区、菜园开发区、塔山新区等城镇建设,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条件。
县内气候宜人,雨量丰厚,光照充足,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烟叶、花椒、砂仁、金银花、油桐、茶叶、早熟蔬菜和甘蔗等亚热带水果。县境内属珠江水系,水量均汇入北盘江流经珠江出海,流域面积大,水能蕴藏量高。地下矿产储量大,品种多,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锑、煤、铁、铝、汞、钛、铀、钍、钨、钾盐等。其中黄金的储量大,品位高,已经开发的全国特大型金矿-烂泥沟金矿和水银洞金矿,具探明储量分别为60个和15个金属吨,远景储量更为可观。随着金矿的开采和开发,贞丰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之都"
煤储量丰富,总储量为1.72亿吨,远销云南、广东、广西等地。锑矿、大理石、陶土、冰洲石等一大批极具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是贞丰这块土地的财富。贞丰已确立了"以黄金开发为龙头,狠抓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及建材资源开发"的矿业发展方针,为全县经济的振兴作应有的贡献。
丰县境的布依族历来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乙茬农业生产中又识钵植水诸为主,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全县几大水稻主产区,大部份是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种植的水稻有,镭稻、枯稻、粳稍、挽福、旱稻禁10余个品种。其次真玉米 (布依人称包谷),除供人食用外,是布依人酿酒和饲养牲畜的主要原(饲) 贞丰布依族地区手工业主在有榨糖、榨油、靛染等。贞丰布依人早在明代就学会土法制红糖的生产工艺。贞丰红糖说来质好量多,大宗红糖经花江古道,远销省城等地。据民国26年(1937年)统计,贞丰收解红糖税为了149750元 (法币),而当年收的土洒税为219460元,烟丝税为25920元。从中可以看出榨糖矗业是全县手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油榨业是贞丰县布依族地区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据民国27年(1937)统计,全县有油榨155座,经营者129户。此中有03户系布依人经营,仅毛安寨子就有4户开办五座油榨房。 民国26年 (1937),贞丰产桐油6300市担,经白层渡口输出的桐油50多万斤。民国33年(1944年),贞丰桐油产量增到18000驮(约144万斤)。1958年在”大炼钢铁”和“以粮为纲”的年代里,桐林大量被毁。1980年逐步恢复元气。在社会进入封建领主阶段时,布依族农民被长期依附在土地上,即所谓"惟事农讲,不事商贾",并逐渐形成一种“经商可耻”的旧观念。所以,境内布依人是一个不善于经商的民族。
贞丰布依族地区盛产红糖、油桐及较多的牛、马、鸡、鸭,及丰富的中草药材、兽皮等资源。但不产盐,因此,外地商人很早就从北盘江水道贩运盐到布依族地区交换当地土特产,逐步在布依族聚居地区形成了一些商业集市。如白层、潭龙、沙坪等。白层集市是贞丰县重要商业集市之一。民国15至18年(1926一1929)间,白层厘税饷捐局月收特货捐达20余万元(银元);民国25年7月至。26年6月,白层厘金局实征64220元(法币),名列全省第五。
贞丰县境布依族聚居地区,地处边远,交通阻塞,产品单一,生产力低,长期处于封闭型的自然经济状态,制约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低,经济十分贫困。民国37年(1948),白层区比较中心的毛安寨,时有100余户人家,除8户为瓦房外,其余均系矮小的茅草房。有95%以上的人家缺粮,靠借贷、卖新或外出打工等来解决吃粮问题。
Ⅳ 贵州省90个地区和县市 每个地方最繁华的商业街或步行街在哪个地方哪条路上越全越好!
要是说那个县繁华?现在每个县都在大力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县是最繁华的,相对来说,以后的贵安新区最繁华,5年内就算贵安新区了。
Ⅵ 贵州有几个地市州
贵州有6个地级市抄、3个自治州。
6个地级市是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六盘水市。
3个自治州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6)贞丰县最大的广场是哪里扩展阅读:
贵州地市的有名景点:
1、黄果树大瀑布: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
2、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荔波。
3、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世界上独木龙舟的发祥地:台江施洞;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
Ⅶ 贵州省的县城那个最繁华最大~~~~~~
贵州省内最大的县城是仁怀市,仁怀是一个县级别的城市,其中心城区人口超过30万,不是遵义县能够比拟的,再说,我是遵义县人,不是仁怀的。
Ⅷ 贵州哪个县最大
200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表明,贵州人口增长速 度继续减慢,老龄人口上升。
2002年,贵州人口出生率为17.96‰,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率为10.75‰。与上年相比 ,出生率下降0.6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58个千分点。全 年出生人口68.57万人、死亡人口27.53万人、自然增长人口41.04万人,年末总人口为3837. 28万人。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总人口增长率自2000年以来较大幅度地连续下降,标志着贵 州人口已转入较低速度的增长时期。
从调查情况看,贵州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向老龄型转变的速度加快。0~14岁少年儿童 人口比重为27.0%,15岁~64岁人口比重为66.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与上年 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6个百分点。这反映了贵州人口向老年型人口年龄结 构转变的速度正在加快。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 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 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 人口的37.9%。
贵阳市 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南明区 云岩区 花溪区 乌当区 白云区 小河区 清镇市(红枫湖镇) 开阳县(城关镇) 修文县(龙场镇) 息烽县(永靖镇) 六盘水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特区 钟山区 水城县(滥坝镇) 盘 县(红果镇) 六枝特区(平寨镇) 遵义市 辖2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红花岗区 汇川区 赤水市 仁怀市(中枢镇) 遵义县(南白镇) 绥阳县(洋川镇) 桐梓县(娄山关镇) 习水县(东皇镇) 凤冈县(龙泉镇) 正安县(凤仪镇) 余庆县(白泥镇) 湄潭县(湄江镇)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 安顺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3个自治县 西秀区 普定县(城关镇) 平坝县(城关镇)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松山镇)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镇) 铜仁地区 辖1个县级市、4个县、4个自治县、1个特区,地区行政公署驻铜仁市 铜仁市 德江县(青龙镇) 江口县(双江镇) 思南县(思唐镇) 石阡县(汤山镇) 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 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镇)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镇) 万山特区(万山镇) 毕节地区 辖1个县级市、6个县、1个自治县,地区行政公署驻毕节市 毕节市 黔西县(城关镇) 大方县(大方镇) 织金县(城关镇) 金沙县(城关镇) 赫章县(城关镇) 纳雍县(雍熙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辖1个县级市、7个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市 兴义市(黄草坝街道) 望谟县(复兴镇) 兴仁县(城关镇) 普安县(盘水镇) 册亨县(者楼镇) 晴隆县(莲城镇) 贞丰县(珉谷镇) 安龙县(新安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辖1个县级市、15个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凯里市 凯里市 施秉县(城关镇) 从江县(丙妹镇) 锦屏县(三江镇) 镇远县(**阳镇) 麻江县(杏山镇) 台江县(台拱镇) 天柱县(凤城镇) 黄平县(新州镇) 榕江县(古州镇) 剑河县(革东镇) 三穗县(八弓镇) 雷山县(丹江镇) 黎平县(德凤镇) 岑巩县(思旸镇) 丹寨县(龙泉镇) 注 ** 该字为“舞”字左边加三点水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都匀市 都匀市 福泉市 贵定县(城关镇) 惠水县(和平镇) 罗甸县(龙坪镇) 瓮安县(雍阳镇) 荔波县(玉屏镇) 龙里县(龙山镇) 平塘县(平湖镇) 长顺县(长寨镇) 独山县(城关镇) 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
这是2008年的数据,要分城乡的只有1995年的。摘编自《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9》 21.贵州省 开阳县 42.88 息烽县 25.02 修文县 29.27 清镇市 50.11 水城县 77.25 盘县 117.08 遵义县 118.32 桐梓县 67.86 绥阳县 52.62 正安县 61.79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33.45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43.56 凤冈县 42.52 湄潭县 48.17 余庆县 29.14 习水县 68.50 赤水市 30.04 仁怀市 63.82 平坝县 34.54 普定县 44.78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36.66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34.60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35.39 铜仁市 37.40 江口县 22.80 玉屏侗族自治县 14.80 石阡县 39.60 思南县 66.00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42.60 德江县 50.1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60.50 松桃苗族自治县 68.80 兴义市 78.40 兴仁县 50.08 普安县 31.73 晴隆县 30.60 贞丰县 37.47 望谟县 30.46 册亨县 23.00 安龙县 44.40 毕节市 138.74 大方县 103.23 黔西县 88.37 金沙县 63.14 织金县 101.69 纳雍县 86.86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126.39 赫章县 71.94 凯里市 48.15 黄平县 36.64 施秉县 15.96 三穗县 21.64 镇远县 26.07 岑巩县 22.34 天柱县 39.56 锦屏县 22.14 剑河县 24.78 台江县 14.77 黎平县 50.83 榕江县 34.08 从江县 32.79 雷山县 14.93 麻江县 20.88 丹寨县 16.19 都匀市 48.25 福泉市 31.67 荔波县 17.14 贵定县 28.61 瓮安县 45.06 独山县 34.68 平塘县 30.97 罗甸县 33.51 长顺县 25.78 龙里县 21.60 惠水县 43.95 三都水族自治县 33.78
Ⅸ 黔西南州最穷的地方在哪里
从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日本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三个。
一 四季分明且季节差异大
日本春季一般从2月10日前后开始至5月中旬止,春季天气多变,雨水较少。夏季为6、7、8三个月。由于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日本,本州以南地区有较长的闷热天气,太平洋一侧即“表日本”的降水量较大。日本夏季重要的特点是:入夏不久就出现梅雨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9、10、11月为日本的秋季。秋季天气晴朗,有“秋高马肥”之说。9月初至10月上旬,日本还有秋霜季节,此期间台风较频繁,并常常伴随有暴雨,造成危害。日本的冬季大体从11月20日至翌年的2月20日,受来自亚洲大陆的寒冷的西北季风和日本海沿岸对马暖流的影响,日本海一侧即“里日本”的降雪多、阴天多、日照短、空气湿润,而“表日本”则少雨雪、天气晴朗、干燥。冬季日本南北方温差相当大。如1月平均气温,北海道旭川为-7.8℃,而冲绳县那霸为17.2℃,相差25℃。由于有梅雨和秋霜期,日本也有一年六季之说。
二 地区差别显著
由于日本地跨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加之地形复杂,受季风和海流的影响大等因素,各地气候显著不同。从南到北大致可分三大气候区:西部和西南部沿海(大体是北纬35°以南地区)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北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此外,根据气温、降水量、日照率和水分过剩量(气候的干湿)这4项指标,日本学者又将日本的气候区进一步细分为以下6种类型:
(一)“里日本”型
冬季季风降水(雪),冬季多阴天,日照时间短,是日本主要的积雪地带。
(二)九州型
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冬季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三)南海型
受黑潮影响,气温较高。6月梅雨和9月台风期间,雨量集中,日照时间长,湿度大。
(四)濑户内型
气候漫暧,多晴天,雨量较少,湿度小。冬季少雨,夏季多雨。
(五)“表日本”型
冬季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多。
(六)冲绳型
气温高,无霜,不见雪,多台风和雨。
三 温暖多雨
日本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仅北海道、东北地方北部、本州山区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冬无严寒,北海道北部1月平均气温最低不低于-10℃;夏无酷暑,南部地区8月平均气温在25~26℃之间;位于中部的东京都年平均气温为15.3℃。
日本雨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大大高于欧亚大陆东岸和西岸国家。例如,秋田的年降雨量是同纬度北京的3倍。东京的年降雨量是伦敦、马黎的2倍多。日本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九州东南部、四国南部、纪伊半岛东南部以及中部的福井、石川、岐阜等县境,其年降水量均在3000毫米以上。濑户内海沿岸、东北北部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和北海道东半部,年降水量少于1200毫米。季节不同,日本的降水量有明显变化,大体有这样三种类型:
(一)“里日本”型
冬季季风降水(雪),以12月或1月为最多。
(二)西南日本型
梅雨降水,以6月或7月为最多。
(三)东北日本型
台风降水,以9月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