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场在哪里
『壹』 中国古代商业名称 店铺所在地
1、米麦行(米行、麦行)
《旧唐书·食货志下》:建中元年(780)七月,敕:“夫常平者,常使谷价如大丰不为之减,大俭不为之加,虽遇灾荒,人无菜色。自今以后,忽米价贵时,宜量出官米十万石、麦十万石,每日量付两市行人下价粜货。”
此“两市行人”,当指京师长安东、西两市米麦行(或米行、麦行)的行头。于此可知,西市有经营粮食交易的米麦行(或米行、麦行)。
2、布帛行
《旧唐书·宪宗本纪下》:元和八年(813)夏四月“丙戌,以钱重货轻,出库钱五十万贯,令两常平仓收市布帛,每段匹于旧估加价十之。
古代一般以麻、葛之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因以布名供裁制衣着用品的材料。东、西两市既有大量布帛,说明西市内有经得布帛行。
3、绢行
牛僧孺《玄怪录·吴全素):“乃相引入西市绢行南尽人家。”“则里温庭筠《乾膜子·王恩):“今日在西市绢行举钱。”
此为西市有绢行之证。绢为平纹的生丝织物,多为丝织马的为此绢行当为专门经营丝织品的商行。又,此绢行可以“举钱”(即货钱),可知绢行亦经营借货业务。
4、大衣行
韦述《两京新记》:西市“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市署前有大衣行。此“大衣”疑非一般意义上的衣裳。据此推测,此“大衣行”当是经营妇人礼服的“高档”商行。宜乎其设于市署之前。(普通衣象卖买当在衣肆)。
5、木材行
温庭筠《乾腰子·窦又》):“崇贤里有中郎曹遂兴,当(夜)〔庭〕生一大树遂兴每患其经年枝叶有碍庭字……又请买之……中郎大喜。乃出钱五千文以纳郎。与斧斩匠人议伐其树……鬻于本行。又计利百余倍。其精干率是类也。”
窦义伐树,“鬻于本行”。此“本行”当指经营木材的木材行。李贤里在西市东南面,距西市不远,且窦又活动范围主要在西市,故推知其为西市木材行。
6、酒肆
阙名《逸史·齐映》:“齐公乃行至西市北,入一静坊新宅。…人报有送百千者,老人曰:‘此是酒肆所入。某以一丸药作一瓮酒。”
酒肆为售酒及饮酒之处。西市多有。《李太白集》关于“金市”的解释,向达先生赞同于石田干之助氏之说,以为系指长安之西市而言。酒肆往往兼有作坊,为“前店后坊”之制。其“西市腔”美酒必酿于西市酒肆。
7、衣肆
沈既济《任氏传》:“郑子游,入西市衣肆,瞥然见之,囊女奴从。郑子遽呼之,任氏侧身周旋于稠人中以避焉。”
此衣肆当为出售一般衣裳的集市,与“大衣行”之专卖妇人礼服不同。《任氏传》谓郑子游入西市衣肆,猛然见到任氏婢女,急忙呼唤,任氏不愿与之相遇,能“侧身周旋于稠人中”,可知此衣肆为露天市场,而且人比较多,非一般店铺。
8、帛肆
白行简《三梦记》:“长安西市帛肆有贩粥求利而为之平者,姓张,不很家富于财,居光德里。”(《全唐文》。
帛为古代丝织物的统称。此“帛肆”内“有贩粥求利而为之平。“粥”,同“鬻”,“贩粥”即贩鬻,为贩卖之义。此肆内既有以贩卖布帛为业者,亦可知此帛肆为开放型市场,非一般店铺。
9、卜肆
《仙传拾遗》:“杨伯丑,冯翊武乡人……隋开皇初,文帝搜访逸隐,闻其有道,征至京师,见公卿不为礼…常被发佯狂,游行市里……亦开肆卖卜,卦无不准。”
《原化记》:“开元中,有一人姓刘,不得名,假荫求官…闻西市有李老善卜,造而问之。”
卜者即卖卦者。此类行业无需店铺,或当街摆摊,或席地占课卜者不仅为人测前程,还为马筮吉凶。卜肆疑即卜者所聚的街巷或集而。
10、凶肆
“二肆”指东、西两个凶肆,“西肆”即指西市的凶肆。凶肆所经营者,一为制作和出售丧葬用的诸如陶俑之类明器,一为出租方相、辆车之类送丧之具,一为执总帷、唱挽歌,参加送葬活动。
1975年考古调查中,在西市西大街中部现代修掘的窖穴积土中,发现唐朝后期作为明器的残陶俑和陶俑头部,当为西市凶肆的实证。
以上均为西市出土的行肆,其中的经营这大部分为胡商,他们出色的经济头脑,还有异域文明和中原文明相碰撞结合出不一样的火花。为唐朝的文化注入了不少新鲜的血液。西域特色与中原传统相结合。西市贸易异常繁荣。
(1)古代商场在哪里扩展阅读
明代开始,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逐渐在城镇中发展起来,也逐渐向农村中渗透。古商业街指的是从明代开始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古老的商业街。
上塘古商业街是考察中国农村从纯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难得史料,也是诸葛村从血缘村落向业缘村落过度的见证。明代开始,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逐渐在城镇中发展起来,也逐渐向农村中渗透。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诸葛八卦村
周村是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埠,是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所在地。城镇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市场分工明确,商业极其繁荣,号称“天下第一村”、 “金周村”、“旱码头”。
作为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大街古商城”,街区纵横,街巷幽静朴素,虽历经百年风雨,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建设水平高,为山东所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专家称为“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周村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瑞蚨祥的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贰』 中国古代有没有商场
有的有的,其实像夜市这样的就算是商场,还有什么当铺啊,酒馆的啊都是的,不然要商人做什么?不是说什么“士农工商”吗?
『叁』 古代商都在哪里
商朝多次迁徙都,所以商都不止一个。主要有以下地方:初期在亳(今河南商丘),中期在殷(今河南安阳),后期在朝歌(今河南鹤壁)
『肆』 古代的商店都叫什么
一、肆
店铺(上古时代表示商店)。
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知早索我内于枯鱼之肆。——战容国 庄子《庄子·外物》
意思: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
又如:肆廛(街市,店铺);肆宇(肆宅);肆宅(店铺);肆业(泛指店务或其他类似业务);肆头(街头,市上)
二、坊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和旧时某些店铺的名称:作~。油~。茶 ~。
三、铺
商店。俗作“铺”。
铺,贾肆也。——元代 黄公绍《韵会》。
意思:铺,就是商店。
又如:饭铺;杂货铺;当铺;铺家(店家,商店);铺席(店铺;商店;商人);铺行(店铺和商行);铺舍(指商店);匠人铺(制造或修理物品或机械的店);铁匠铺。
四、号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五、行
营业机构;商行 。
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六、庄
规模较大的或做批发生意的商店 。
如:庄款(在钱庄的存款);庄折(钱庄的存折);布庄;茶庄;钱庄;饭庄
『伍』 古代商店叫什么名字
店铺。
陕西省早在1000年前,就已习用“店铺”一词。如今,民间习惯称大者为“店”,小者为“铺”。另外,旅舍也叫“店”,旧时称住旅舍为“住店”。 店铺的营业场所,叫“店面”、“铺面”,“门店”,“专卖店”等。
旧时,店铺门首悬挂幌子作为商店的招牌,用以标志经营的性质。幌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文字幌。有用木板制造的,也有竿头悬一个布帘的。上面写字,字少而精,酒馆写个“酒”字,当铺写个“当”字,裁缝铺写“成衣”,理发店写“整容”等。
(5)古代商场在哪里扩展阅读:
店铺名字四种来源
第一种来源是上级赐名。如古代皇帝大臣、现今的各级首脑们赐予题写的名号。大凡得到这种名号的店家便无尚荣幸,因可借着上级的威信作生意,是一笔特别实用好用管用的无形资产。多少人求之不得哩。
第二种来源是地名、名胜古迹名、外来名、序号加买卖实物合在一起命名。如老边饺子馆、重庆火锅、西炮台酒家、老爷阁粮店、加州牛肉面馆、第一百货商店、第三人民医院等。
第三种来源是根据吉祥语起名。如繁荣昌盛、幸福吉祥、合家欢乐、恭喜发财、兴旺发达、如意平安、欣欣向荣、胜利、兴垄丰收、满意、青春、年轻、美丽等,可以将它们分开了用,简洁好听,一个能给顾客舒心感,一个能激励和希望自己铺面买卖越做越好,财源滚滚而来。
第四种来源是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店名。往往能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如天津狗不理饱子,北京全聚德烤鸭,皆是名扬四海的老字号,全国开了许多分店,有很多美食家慕名而来一饱口福。
『陆』 古时候的商店叫什么
古时候的商店叫:铺
铺拼音:pū 、pù
释义:
铺pū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内:铺开摊平。铺床。
1、卧具容。
2、衬托,陪衬,写作技巧之一。铺张。平铺直叙。
铺pù
1、商店:饭铺。肉铺。铺面。
2、床:床铺。搭铺。卧铺。
3、旧时的驿站:三十里铺。
(6)古代商场在哪里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质铺[zhì pù]
当铺。
2、床铺[chuáng pù]
床和铺的总称。
3、铺保[pù bǎo]
旧时称以商店名义所做的保证,在保单上盖有商店的图章。
4、铺户[pù hù]
商店(多指较小的)。
5、通铺[tōng pù]
(旅店、集体宿舍等)连在一起的铺位。
『柒』 北京哪里有古代饰品批发的商场
要说北京的古饰品,那就属于十里河潘家园了。那面可是古董收藏古玩的最好的集聚地了,只要是你想要的 ,在里面问问总会有的
『捌』 古代经商的地方叫什么
一般人以为成功者的过程是这样的:拥有系统(工厂,网络,人员等)——去行动——成为大家看到的成功人士。 实际上所有的成功人士的模式是相反的:心态思维精神面貌上强烈的成为了梦想中的人物——去行动——拥有了系统 你想,哪个成功创业者创业前什么都拥有?有经验?有资本?有关系?这些都是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创业之前就必须的,如果已经有了,还谈创业吗?所以,个人创业不需要资金和经验,重要的是你要选择一条符合时代趋势的道路!这比什么都重要!举些例子,1900年 ——1950年,这期间世界的主旋律是什么?战争!除了美国其他地方都在打仗,所以你要当兵就是跟上了时代主旋律,或许成就一番事业,如果经商,那就是找死!二战起来的企业都是在美国,因为美国不打仗。1950年到1990年呢?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和平和发展,经济建设为主,咱国家结果还是以阶级斗争为主,所以很糟糕。而日本,意大利,德国这些战败国呢?经济迅猛,因为除了发展经济没别的事能做,美苏军备竞赛,战败国是不能这样的。美国提早发现这一一趋势,转型成功。我国80年代初在伟大的邓小平领导下也开始经济建设,救了中国。所以,80年代只要做个体户坚持下来就能成!对吧?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有没有资本和经验!1990年到现在和未来的很长岁月,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学习和创新。只要你能跟着走,一定会成功的!什么开个小店慢慢来,简直是胡说八道!现在都什么年代还以为是80年代啊?你仔细观察,国家的政策法律的出台一般都会预示着未来的发展,什么行业是有前途的,都可以从中一窥端倪! 中国古代商人秘而不宣经商十诀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常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三、见端知未,预测生财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苦心人,天不负。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他发的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国家和称雄天下的霸业。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鱼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趋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和百姓的需要。“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汉高祖刘帮的谋士张良,早年从师黄石公时,白天给人卖剪刀,晚上回来读书,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价钱不变,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下等的少两文钱。结果,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读书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 五、雕红刻翠,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一见钟情”,从而留连忘返、百顾不厌。 六、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清朝年间,有一商人名舒遵刚,精榷算,善权衡。经商之暇,喜读《四书》、《五经》,把书中的义理运用于经商之中,他曾说:“钱,泉也,如流泉然”。他还说:“对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诫他的继承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用恶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终将会失去已获的利润。 七、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蠢》中说:“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这里强调了一个“善”字。资金不足,必须善于使用,使用的目的也是获利,唯有资金与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润滚滚而来。对待商品要做到“务完物”,即贮藏的货物要完好,“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处理资金要做到“无息币”,即指货币不能滞压,“货币欲其行如流水”,货币和商品流通了,买卖就活了。
『玖』 在古代都有什么类型的店铺
古代店铺多种多样,例如:客栈、典当行、茶肆、古玩店、香烛铺、酒楼、画舫、杂货铺
1、客栈
客栈为古代酒店的称号,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便会找地方投宿,而提供这些地方供人暂住的就称为客栈。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设备较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2、典当行
典当行,亦称当铺,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非正规边缘性金融机构,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和商品销售为辅的市场中介组织。
3、茶肆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 鲁公,隐於民间,一日坐封丘巷茶肆中。”《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行到状元桥,有座茶肆……二人入茶肆坐下。” 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锴有后人,居摄山前,开茶肆。”
4、酒楼
供饮宴用的店铺,又称酒肆、酒舍、酒店。宋代酒店与食店分建,食店又称饭庄、食肆,清代大店基本没有区分,小店则酒、食不兼卖。
酒楼又称酒家,是一种粤式餐厅,起源于广州。现时酒楼已成为香港的主流饮食地方。现今的酒楼主要会售卖点心,午市和晚市亦会提供炒粉面饭、小菜及烧味等中式食品。
5、画舫
装饰华丽的游船。舫是船的意思,画舫就是装饰华丽的小船,有时用来宴饮。有时候画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做法与真正的画舫较为相似,但是下部船体采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动,一般固定在比较开阔的岸边,也称不系舟。
『拾』 现在的店铺商场在古时叫什么名字
现在的店铺商场在古时叫店肆、坊市。希望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