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来3年要开的商场有哪些
① 成都市区未来各个地区的发展怎么样啊涉及到买房问题,所以想看看成都未来哪个地区发展比较好 另外,
龙泉吧,这两年龙泉经济已经超过了高新区,排成都第一了,但龙泉城建不行,双流可能还有阵痛期,毕竟还要分部分地盘给天府新区,新双流未来如何还不清楚,郫县把归高新区西区的部分除开,也不怎么样,温江就环境可以,其余还真不知道怎么样.
② 未来,成都在哪些地方发展潜力大
西边,上风顺水,人居环境最好的地方,因为我就住在西边…
③ 成都的发展怎么样
天府新区的规划已经通过了,最近省上开了动员大会,省委、省政府要南迁,三年内成都以南有较大的发展变化。
④ 请问成都地铁2号线上面都有什么知名的写字楼呢我们公司的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就在这边,多谢各位了。。
有目前成都“第一高楼”喜年广场、喜年对面的铁狮门(在建),西部国际金融中心(在建)、时代8号、以及牛市口的摩根中心等。出了2环还有很多知名开发商的地块准备修写字楼,具体你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资料。
⑤ 成都哪个商场人最最多
成都现在的餐饮有向城市综合体靠拢的趋势,去年的万象城,金牛万达,来福士,奥克版斯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权,今年开业的北城天街,欢乐颂,大悦城应该也差不多,建议你考虑下龙湖金楠天街和华润熙悦广场,一个做社区,一个做商业。但是不知道他们好久招商,好久开业,你可以关注下,如果你们是小品牌,建议找大KFS的综合体,如果你觉得你们的品牌够硬,不怕死的话,就找市区内便宜的就可以了。想要人气的话,就找伊藤洋华堂的商城就可以,成都随便哪家伊藤的人气都是最火爆的,只要你东西部是特别难吃都会人气旺,至于赚不赚钱就看自己这么经营了
⑥ 要去成都工作,想知道成都的未来发展前景怎样
成都是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成都人也不欺负外地人,很适合创业和发展,成都的小吃和成都的悠闲你应该知道吧,论经济你逛逛春熙路就知道了,呵呵,综上,你到成都来必定大有可为
⑦ 求成都未来5年规划
成都第十一个5年规划是从2007年到2012年,2012年出第十二个5年规划,所以现在只能给你2007年-2012年的规划。2012年后的规划现在国家发改委都还没批下来。
成都2007年-2012年规划:
规划背景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
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经济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城乡经济向“资源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现代化城乡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区),3圈(中心城、二圈、三圈),6条走廊雏形(南部、成温邛、成青、成龙、成新、成灌),4个中等城市(都江堰市、邛崃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个小城市(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和金堂县)及区域中心城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加快建设比较完备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需要。重点建立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高效率的通信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完善的调水工程及排水网络、反应灵敏的防灾减灾系统;全面强化城镇吃、注行、游、购、娱六大功能。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2010年,环境质量按照功能区基本达标,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初步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建成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森林覆盖率分别在40%、35%、38%以上,确保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指标有较大提高。巩固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多层次、成龙配套的文化网络。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
城镇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建立精干合理的管理体制,明确责权,避免政出多门;健全统一的管理法规,做到监督有方,奖惩有法,执法有力,协调有度;形成快速准确的管理信息网和先进科学的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规划发展重点
构建布局合理、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功能互补。
城乡规划满覆盖 完善五级结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工作,深化和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综合规划体系,实现全市城乡规划的满覆盖。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五级结构(都市区、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
优化产业布局 三大圈层三大重点
全市产业按梯度分布、分类聚集、规模发展的原则,一圈层集中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加强和完善中心城科技文化、商贸、金融、交通和通信中心功能的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无公害的都市工业;二圈层集中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重点是按大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龙泉驿、双流(华阳)、双流(东升)、新都—青白江、郫县(郫筒)、温江(柳城)六大组团,主要发展第二产业及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三圈层集中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形成三大工业区:北部工业区(包括彭州、蒙阳、青白江,以石化、冶金、建材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包括航空港开发区、双流、新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东部工业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面,以机械、汽车制造业为主)。
中心城区 强化商务金融通讯功能
中心城进一步“退二进三”,不再新增工业用地,现有工业区应提档升级,一般工业逐步向外转移。不断强化中心城区商务、金融与通讯功能,逐步建设成都CBD;建好城南、城东两个城市副中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蜀文化街区。依托锦江生态景观及两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文化单位,建设“锦江现代科技文化带”。以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温江花博会会展中心、天府博览中心等为基础,整合会展资源、构建会展之都。
建设与培育4个中等城市和4个小城市
将都江堰市、邛崃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个县级市建成城市人口3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将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和金堂县4个县城建成人口在1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分步骤发展市域30个重点镇
重点引导市域范围内30个重点镇(其中优先发展重点镇14个、重点镇16个)城镇建设和管理体制向小城市快速转轨。“十一五”期间,努力将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成为城镇人口3万人以上或镇域城镇化水平在60%以上的城镇。
坚持“三个集中”的原则,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新居人均住宅面积达50平方米
实现新建农村居住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0平方米,道路硬化100%,具有集中供水设施,生活用电“一户一表”,清洁能源普及率7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建新居工程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
在中心城区规划区内建设“新居工程”小区42个;在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区内建设“新居工程”小区150个,聚集人口54万人,努力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市)县城市化率达到51%。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启动175个以上
到2010年,完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并启动175个以上,努力使农民聚集度达到40%。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县城和重点镇要积极吸收市区转移出来的加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等服务业。
促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
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发展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批发市场;吸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城市和中心镇投资发展;农村新办企业要向城镇集中;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开展经营活动。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门槛,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为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内在动力。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采取多种措施,形成现代化农业科技的结构体系。
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优化大中城市产业布局;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开发计划投资2000亿元,竣工面积4000万平方米,建设A级住宅、生态住宅200万平方米;2010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30平方米左右,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达到200亿元,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率达到100%。
做大、做强建筑业
2010年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达到1400亿元(当年可变价格,下同),年均增长速度为15%左右;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左右。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化发展后劲。
大幅提升城市功能
到2010年,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启用地铁1号线一期
重点搞好成都铁路枢纽改造和建设,优化铁路运输系统;优化成都铁路枢纽内车站线路布局;基本完成地铁1号线建设任务,五年内完成一期工程(约16公里)并投入试运行,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公共汽车为基础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格局。到2010年,中心城区常规出行日客运量达450万人次左右,出行分担率约达30%以上。加快发展过境交通和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城际、城市公路快捷运输系统,提升市域公路网络,逐步形成便捷、快速的“环状+放射”的区域对外交通网络架构。
兴建30个主题广场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路以外新建城区内原有河道、生态用水渠、排洪渠网的现状、功能必须重新进行清理、规划,并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城北、城东风景绿地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主题广场及游园30个,特色景观街区10个;继续做好公共绿地建设、污水处理等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整合城市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城区近郊民工子女学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成都市对国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应随GDP总量增长而增长,确保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
多建高水平图书馆
加强城镇文化建设;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加快建设水平较高的图书馆、艺术中心、影剧院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
⑧ 现在开什么店比较好
开奶茶店、火锅店、干洗店、零食店比较有市场。
一、奶茶店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奶茶店火得一塌糊涂,在市场上掀起了巨大的热潮,深受无数年轻人与网红的喜爱。无论是在炎炎夏日里喝上一杯冰镇的奶茶,还是在严寒的冬日来上一杯暖身的热饮,都是无比的惬意与舒适。奶茶店,不需要太大的面积。
但是装修一定要时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投资不高、利润空间大而且回报周期短,是创业投资的优质项目之一。
四、零食店
无论是居家看电视剧、还是外出旅行、朋友聚会很多人都会吃零食,简直是老少皆宜。所以零食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巨大的,开个二三十平米的零食店,投入成本低,一个人都可以运作起来。在货源选择上抓准现代时尚消费观,调查清楚周边人群的喜好,营运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
⑨ 成都的未来几年什么地方会重点开发
周边的区,像龙泉这样离市区不近不远的区,成都去年就出台政策发展卫星城市,缓解城区压力。开发多为解决住房和人口问题,大邑县崇州太远,现在欠发达点的 应该是成华区靠理工那边,锦江区的三圣乡,以及龙泉附近
⑩ 那个成都现在发展前景怎么样
广州
集中广东省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但是放在全国来看的话,没特别优势。之前广州是物流中心,集中各种批发场,例如中大布匹市场,几乎全国服装公司都要过来中大找布料。不过最近不断防风要取缔市区批发场,然后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因为广州的喜洋洋火了)。总之一句,最近两年,广州一直停步不前,想转型貌似也不太成功。在广东省内人才吸引力竞争不过深圳,低端人才吸引力竞争不过其余珠三角2线城市。唯一最大优势是,所有广东省内最好的大学全部在广州,暂时能靠这个留住一点点人才。
同学毕业之后,一般都向往北上深,因为大公司多,机会多。貌似希望留在广州的人不多,因为广州这边的工资跟2线城市差不多,但是房价跟上一线城市,如果不是本地人的话,压力确实很大。。。。
个人分析其余城市的优势:
北京,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国最优势的资源。例如教育,医疗等等,能够吸引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到北京。工资最高
上海,江海转换的物流中心,各种对外的税费优惠政策,基本上是往金融中心方向发展。工资最高
深圳,政策开放,靠近香港,但是因为中港的差距慢慢在缩小,香港对深圳的势能也小了,近两年深圳的发展也放缓。现在深圳最强的是各种IT和电子公司。工资最高
顺德,佛山,珠海等等珠三角2线城市,优势在地多,人力成本低,近海,基础建设好,物流发达,优势在轻工业,例如小家电产业。工资比较低,但是生活成本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