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商场哭闹服务员怎么处理
① 孩子在商场哭闹要玩具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可能是困扰着许多爸爸妈妈,但是呢,我想说的事呢,嗯,在我们家孩子小的时候,我带他去超市里面买东西,看见别的孩子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其实早在一岁多的时候,我就会经常带着宝宝去超市,买一些她可以吃的东西,因为全职妈妈那个时候每天就想着怎么给宝宝吃的好,吃得健康,所以经常就会,带着宝宝逛超市。然而一岁多的宝宝,那个时候已经知道要零食要吃,不管这个东西,他爱吃不爱吃,吃过没吃过,他出于好奇心他也会去想要。
去超市之前我会跟宝宝讲好规则,我是这样说的。宝宝超市里面的东西很多,有的是适合咱们,有的是不适合咱们的。我们只买适合咱们的,超市是服务于大家的,每个人有需要的东西可以去超市里去挑选,但是不能见什么买什么。只买需要的,不需要的,我们是不能乱买的。至于零食,宝宝是可以吃的,但是每次去超市,除了买需要的东西以外,可以额外让你买一件零食,但是每次去超市,你只能挑选一件零食,这件零食还还要让妈妈看适合不适合你吃。
每次呢宝宝出门答应的都是好,很好。结果到了超市是见什么就想要什么,在家说的这些话,等于全部都忘到脑后了。结果是我一样零食也没有给他买,即使她不开心,不高兴哭闹,我也没有给她买。因为我跟他说了,这个是咱们之前讲好的规则,如果你违反了规则,那样我我也可以不守规则,一件也不给你买。就这样,我们不开心的回家了。
第二天我又带宝宝去超市,出门之前又给他讲了这番话。到了超市以后,他还没有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听到隔壁通道,有一个小男孩在躺地下打滚哭呢,等我和宝宝过去一看,宝宝吓坏了,一个小男孩想要一个玩具,姥姥和妈妈不给她买,他就在满地打滚,又哭又闹,踢打妈妈和姥姥,说实话,当时真是把我们家宝宝吓到了,站那儿嘴张的好大一句话不说。过一会儿我带他去另一个通道买东西。我说:刚才那个宝宝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那样做的话,我会什么都不给你买。
虽然宝宝还小,但是我觉得他是什么都懂,这件事情过了以后,他再也没有到超市里跟我乱要东西,也没有说拿过两件,每次只拿过一件,有的时候是需要的,我来帮他拿,他自己需要只拿一件。直到现在,宝宝快七岁了,一直都有这个好习惯。
我认为孩子虽然有自己的脾气秉性,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家长去怎么引导,如果引导对了孩子就对了,如果引导不好,那头疼的就是家长。其实作为妈妈来讲,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引导的很好,只是在某一件事情上,也就是说在这件事情上,我把孩子引导得很好,其他的地方我还是要像其他宝妈多多学习的。
家里玩具堆成山,宝宝依旧还要买?孩子能够从玩具中学到什么?孩子的学习就是靠“玩”得来的。为什么大人觉得孩子只是在玩而没有学习到东西,是因为玩具只是工具的最早雏形。大人已经进化到可以创造世界的规范了,可以制造很多很精密的物件,所以才会觉得孩子只是在玩。人类都是从最早期的初级阶段成长起来的。孩子玩玩具,可以从中获得玩具的各种物理属性:软硬、粗糙光滑、能滚动的还是要推着才能走的。还有色彩、声音,及各项功能的感知,都在玩的过程中获得,这对于宝宝是一种学习。当孩子学会与环境互动,就有了改造和优化世界的能力基础。
曦曦妈妈(女宝,7岁):在宝宝小的时候,家里玩具特别多,亲戚长辈也为孩子买了很多玩具,但宝宝拿到手后,总是几分钟到几天不等,就不喜欢、不再玩了。之前我的理解是孩子喜新厌旧,于是就把玩具放在整理箱束之高阁,或者捐献掉。今天有幸与周老师沟通,才发觉是做父母的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
儿童兴趣班作为另一种益智方式,受到家长追捧,选择兴趣班又有哪些方法呢?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节的需求。孩子只有表现自己的个性与优势,展现与众不同的技能,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也因此,现在市场上对兴趣培训班提供的种类也非常的多。兴趣班的出发点还是培养孩子的爱好,所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多参加不同的兴趣班试听课,让孩子自己选择爱好。
首先,为孩子挑选玩具需要考虑孩子的月龄阶段。过于低龄的玩具吸引不了孩子的关注度,而超过其月龄段的玩具,由于孩子不能掌控,会产生挫败感。这两种玩具都不会得到孩子的青睐。第二,只有兴趣才能使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探索精神,将玩具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所以玩具的选择应由孩子的兴趣出发。玩具的主体是孩子,所以玩具的选择权要交还给孩子。家长可带他去玩具店,让孩子自己挑选玩具,通过观察,家长会发现孩子对玩具的需求是什么。
第三,玩具的安全性也非常的值得关注。例如是否有锋利的边口、是否材质环保达标、是否有过小的零件导致孩子吃到肚子里。原木材质的环保型玩具是我们所推荐的。第四,玩具店里不同品种的玩具如何玩,也值得研究。通常儿童玩具有分为个人玩具和多人(亲子)玩具两大类,当孩子在玩耍个人玩具时,建议父母可以在一旁观察孩子而不要去打扰他。让孩子自由的运用天赋的智慧去自然的探索。在玩亲子玩具时,更多的给予引导与不同的思路,激发孩子的潜能。
② 如果你家孩子在商场哭闹着要买玩具,你会怎么处理呢
我会看这个玩具值不值得买,如果可以买就买给孩子,如果不可以买会耐心的告诉她。
③ 孩子在商场大哭大闹要买东西,家长该如何正确处理
我认为孩子在商场里边大哭大闹也要买东西,家长应该冷却的对待,尤其应该是给他一定的时间教育他,说服他,不能完全任由他去买东西,这样的话其实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只要以后不买就开始大哭大闹,这样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种这样恶性的循环。
综上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孩子如果在商场里边大哭大闹要买东西的时候,你一定不能在这个时候给他买,因为这会助长他的这种性格,应该耐心的等待让那去说服你。
④ 作为服务员在遇到携带儿童的的旅客怎么服务
做好安全防护,需告知家长的注意事项。尽自己所能哄小孩不要哭闹。
⑤ 孩子在超市和商场哭闹怎么办
1.不要发脾气
孩子耍赖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气得不行,有的甚至会打骂孩子,但这种行为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孩子是父母的“情绪小镜子”,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就连情绪也会受你的影响。
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首选要做的是来几个深呼吸,等到情绪平静后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温和的安慰孩子,帮助他们尽快冷静下来。记住,处理这件事情,孩子、家长情绪平静是第一步。
2.让孩子说出来
妈妈们不要只看到孩子哭闹的表面,而是多换位思考,感受一下孩子哭闹的原因。当孩子为了一个玩具就地打滚的时候,在其内心可能会有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比如:“我超级喜欢那个,为什么妈妈不理解?”“之前跟奶奶一要就有,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带我来逛街,就是来买玩具的啊!”
所以说,妈妈们一定要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的情感交流也会让孩子明白,表达比哭闹更重要。注意,面对孩子的哭闹需要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迁就。
3.好好教育孩子
等到孩子平静下来,妈妈就要好好教育一番,告诉他们这种做法是错的。妈妈们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可以接受”和“不可以接受”行为的区别。只有孩子了解这二者的区别,他们才会知道哭闹、撒泼并不能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在下次有需求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再是就地打滚。
4.提前做好约定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最快捷的安抚方法,但是不仅花费极大,还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孩子会认为只要哭闹,爸爸妈妈就会妥协。
正确的方法是,在出门前就和孩子约法三章:我们今天逛街就是要买什么,其他东西不买。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个清单,列好要买的东西,带上刚刚好够的钱,这样孩子基本上不会额外要东西,即便是有什么东西吸引他,也可以良好的控制自己。
而一旦孩子习惯了这种约定,那么在遇到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不会撒泼哭闹,而是尝试和爸爸妈妈沟通:下次逛街可以买这个吗?
⑥ 4岁小孩商场撒泼打滚威胁不买就不起作为家长如何处理呢
在商场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已经不是单纯的买或者不买的问题,关于购物,对于家长来说,要分多种情况。
1、是否是事先约定
没有事先约定好
但的的确确是孩子用得上的,忘记放在清单里的物品,也可以买,但这是合理的购物,而非满足孩子的某个欲望。
2、要善于捕捉到“第一次”
从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里讲,买东西不给就大哭一场,甚至撒泼打滚,是孩子的不是,其实,如果你仔细的想一想,是家长的问题。因为第一次的时候,你没有捕捉到孩子的变化,从而顺了孩子的意愿,才能让孩子继续的任性。
无论是购物,还是吃饭、喂饭,“第一次”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而且是印象深刻的,捕捉到了孩子的第一次,其实任何问题都不会越演越烈。
3、家长要有自己的“规则”
有的时候,家长心情好,孩子一哭心软了:就一次啊!下次再哭也不行。当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又哭,说了不行就是不行,买什么买!
这样的两种情况在孩子的生活中交替发生,孩子会怎么做?当然是想要满足自己的愿意为主,且他会闹的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家长心中疑惑:这可怎么办啊?
所以,家长要有自己的心里的“规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既然你感觉孩子哭的时候你心疼,便可以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不如一开始就答应孩子,否则,请坚持自己。
不要让孩子有机会来探你的底线,用更加“厉害”的办法来应对。
4关于延迟满足
有的家长说,孩子哭的太厉害了,或者说孩子磨的太厉害了,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任何的事情的处理都不会是一定之规,可以有适当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在合理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随心所欲的基础之上,不是在家长心情的左右下。
⑦ 超市里孩子哭着要买东西,怎么办(教育有感)
昨晚在一个不大的超市里碰到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孩子五六岁的模样,可爱的齐耳短发,忧郁难过的眼神不由得让人爱怜。在我进去的时候孩子就在低声地,抽噎着央求妈妈给买一个棒棒糖,妈妈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同意,我经过了一下进到货架上拿到了我需要的东西就出来了,大概有五分多钟的时间。我出来的时候,孩子和妈妈仍然在收银台进行拉锯战。孩子用和刚才一样渴望的目光望着妈妈,稚嫩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妈妈,你给我买嘛!你给我买嘛!“一边说着,一边扯着她妈妈的衣角。我已经交完钱,轮到结算这对母女的商品了。妈妈一边掏钱,一边对孩子说:”你不守信用,出门你一会儿就扔了。我不相信你。”看来,这宝宝总霸东西,然后又不喜欢了,所以妈妈不乐意给孩子买。 眼看着妈妈已经交完钱了,孩子觉得自己的棒棒糖没有希望了,哭声更大了。收银员立刻解围到:“不哭了,孩子。妈妈已经给你买了。钱已经交了。”妈妈看着孩子哭闹可能不好意思了,也对孩子说:“走吧,走吧。已经给买了。“ 我在旁边听着,丈二摸不着头脑,我觉得妈妈怎么一边数落这孩子的坏习惯,一边又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这样的做法无疑让孩子失去了一个矫正自己不当行为或不良习惯的机会。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哭闹是不妥的,相反孩子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自己制胜的方法,另外,孩子买了东西一会儿就扔的习惯肯定还会有(其实,妈妈不给买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现在是多好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就这么错过了,也错过了孩子纠正坏习惯的机会。 很久没写博客了,可是昨天的这件事让我觉得还是想说两句,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的奔腾。总的来说,奔腾这种时候不多,他很少哭闹着要东西,即使要,我觉得合理买了便罢,不合理讲道理基本都能听得懂。那是因为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告诉他哭闹是没用的,越哭越不给买,如果这个东西确实喜欢,可以跟妈妈讲你为什么喜欢,如果太贵或别的原因不合适买的话,也和他讲清楚(用小孩子能听的懂的语言),让孩子明确知道不能买的原因,让他接受一次,下次同样的理由导致不同意给孩子买东西,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意即:孩子已经了解的这套游戏规则,或者说孩子已经接受的这种理论,更通俗点说,是给孩子立了规矩。 对于奔腾来说,我们家的规矩:第 一,哭闹绝对不能得逞;第 二,太贵的东西不能买;第 三,垃圾食品不能买。孩子从小就明白了这是最起码的雷打不动的三条规矩。因此,奔腾要买什么东西,首先绝对不会哭闹,因为他知道一旦哭闹他就什么都得不到了,第二三条理由只要存在,他也都能接受不买。当然了,大人执行的时候标准一定要一致,别某个东西今天不给孩子买就定义为垃圾食品,明天想给孩子买就不是垃圾食品,这样孩子会完全被家长的不“诚实”弄的晕头转向的,最后照样没了规矩,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孩子毕竟喜欢的东西千千万,有时候拒绝了,还得考虑孩子的感受,毕竟是他/她心仪的东西。所以家长也应该找一些替代方案来满足孩子,比如有些太贵的东西,我们是否能考虑用另外的东西来代替,或者网站试试能否买到性能质量不错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替代品。和孩子说了后,就要同意孩子按替代方案来进行,否则孩子会逐渐地对家长失去信任,最后的结果是家长很头疼觉得孩子不听话,导致这样的结果多数是因为家长是始作俑者。 上面提到的超市里的妈妈,还有一点让孩子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一方面数落孩子的不是,一方面纵容孩子的不是。既然意识到孩子买了东西没一会儿就扔为什么还不趁此机会教育一下。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完成这次教育:如果继续以前的坏习惯,买了就扔的话,以后绝对不给买。说到做到,并且监督孩子完成,不论这个东西如何难吃,只要孩子吃了,就应该鼓励,表扬孩子守信用了。如果不好吃,以后她是不会再要了,如果好吃,孩子买了而且全吃了,今后可以继续给买(当然了,这个棒棒糖在我们家归为垃圾食品,就这一条,儿子就不再坚持了),而且借此机会表扬孩子是个守信用的孩子,这样孩子也明白自己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孩子应该接受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其实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说到这点又想到了奔腾特小时候的一件事,奔腾特喜欢的一个小玩具,我忘了什么了。有一天晚上太晚了,我让他睡觉他不睡,始终在玩弄那个玩具,我告诉他最后一次警告,我一二三之后如果还不把手里的玩具放下,我就扔了,说到做到。我确实说到做到了,在我数第三下的时候,我一把夺过玩具扔到了垃圾桶里,奔腾惊呆了。我告诉他,你的这个玩具没了。再后来奔腾特别怕我数一二三。其实,这件事里我耍了个小心眼,这个玩具他很喜欢,但是今后再买还是能买的到的。之所以找一个最喜欢的东西来教育他,是因为这样才能让他印象深刻;之所以想到给他再买一个,是因为孩子确实喜欢,还是想机后找机会弥补他受伤的心灵。当然,在后来的某一次别的方面的优秀表现后,我又给孩子买了同样的玩具。同时给孩子讲清楚道理,糟糕的表现会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良好的表现会让自己争取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行为的结果自己承受,或好或坏。有感而发,最大的感触教育孩子最基本的是家长要做到“诚信” ,否则最后累的是家长。
⑧ 孩子在商场哭闹要买玩具,你会怎么做
导语:相信很多家长都遇见过孩子在商场里抱着玩具不撒手,怎么喊都不肯走,家长不想买,又没办法,不好在外面发火,只能和孩子耗着,最后一方妥协,这事儿才能解决。如果你家孩子要是这样,你要怎么做?先别着急回答,看看这两个妈妈怎么做的?最后再看看高情商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重点提示: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时候家长耐不住孩子最后满足了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养成习惯,每次只要“闹”就能达到目的。要不就是强硬的拒绝孩子,这样孩子虽然会从了父母,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讲,孩子很多时候是被父母的强势所屈服,这样不利于孩子好的性格的培养,还有就是以“欺骗”孩子的做法拒绝孩子,这种做法也很不好,这样孩子慢慢会了解到家长的欺骗,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会有所下降,孩子对自己的信任也会减少。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立下一个规矩,孩子和大人都能接受的规矩,并严格按照规矩来做,让孩子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孩子会觉得被大人认可,还能锻炼孩子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