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简易逃生图怎么画
1. 商场里面的疏散图是否为从上往下正看商场的俯视图
不是俯视图,俯视图是立体的,就是平面图
2. 日本如何防震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伤。房屋毁坏128266间,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447128间,东京85%的房屋被毁,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财产损失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灾害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历次救灾得失的总结,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法律体系,《灾害救助法》(1947年)、《建筑基准法》(1950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险法》(1965年)、《地震财特法》(1980年)、《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年)、《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年)、《受灾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这些法律既是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救灾经验的总结,对救灾的及时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因为地震灾害多数是由其次生灾害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少很多。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在历次地震中遇难人数均不及万,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难人数也不过6000余人。
三、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四、加大针对地震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利用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灾害预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为防震减灾服务。如利用卫星、固定摄像、远距离小型图像传送仪、GIS、GPS等技术,确保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图像、影像、情报的收集及灾后搜救。
还望楼主采纳^_^~~~~
3. 电器商场员工学起火后如何组织顾客疏散[图]
为了全面切实宣传重庆市新修订《重庆市消防条例》,更好地提高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遏制密集型场所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全社会安全形势稳定。荣昌消防加强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在此次培训前,宣传员根据苏宁商场人员密集和顾客流动量大的实际情况,宣传员认真制作了相关知识课件,针对商场电器火灾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在培训中,宣传员重点向参训人员分析了商场火灾特点、危险性和防火的措施,向员工传授如何报火警、初起火灾、灭火器的使用常识,同时,详细讲解了商场人员疏散方法。培训结束后,苏宁商场安全负责人在宣传员的指导下,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火场紧急逃生和初期火灾灭火演练。商场负责人表示,以后商场内部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消防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家消防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并希望大队今后多对商场的消防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苏宁商场在服务水平、消防安全力争一流。通过此次消防安全培训,不仅使参训人员真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消防常识,也使他们对防火知识、初起火灾的扑救和自救逃生知识、灭火器材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参训人员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推进了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4. 进入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我首先会去查看墙上张贴的逃生示意图。这句话对吗
其实也没有必要,只要是高楼的话,可以注意平房不用过于紧张
5. 求一张大型商店或超市的消防示意图和逃生示意图,紧急!!!!
你问了不是白问吗,谁知道你的商场的平面布置啊。不用准确比例的,差不多就行了,网络上很多,你按商场平面模仿做一个。逃生方向一定要正确,路线要最短的。

6. 商场的平面图出口入口及安全通道消防器材
1、商场(店)、影剧院、娱乐厅、体育馆、医院、饭店、旅馆、高层公寓和候车(船、机)室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紧急出口、疏散通道处、层间异位的楼梯间(如避难层的楼间)、大型公共建筑常用的光电感应自动门或360°旋转门旁设置的一般平开疏散门,必须相应地设置“紧急出口”标志。在远离紧急出口的地方,应将“紧急出口”标志与“疏散通道方向”标志联合设置,箭头必须指向通往紧急出口的方向。
2、紧急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单向门必须在门上设置“推开”标志,在其反面应设置“拉开”
标志。
3、紧急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门上应设置“禁止锁闭”标志。
4、疏散通道或消防车道的醒目处应设置“禁止阻塞”标志。
5、滑动门上应设置“滑动开门”标志,标志中的箭头方向必须与门的开启方向一致。
6、需要击碎玻璃板才能拿到钥匙或开门工具的地方或疏散中需要打开板面才能制造一个出口
的地方必须设置“击碎板面”标志。
7、各类建筑中的隐蔽式消防设备存放地点应相应地设置“灭火设备”、“灭火器”和“消防水
带”等标志。室外消防梯和自行保管的消防梯存放点应设置“消防梯”标志。远离消防设备存放
地点的地方应将灭火设备标志与方向辅助标志联合设置。
8、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固定灭火系统的手动启动器等装置附近必须设置“消防手动启动器”
标志。在远离该装置的地方,应与方向辅助标志联合设置。
9、设有火灾报警器或火灾事故广播喇叭的地方应相应地设置“发声警报器”标志。
10、设有火灾报警电话的地方应设置“火警电话”标志。对于设有公用电话的地方(如电话
亭),也可设置“火警电话”标志。
11、设有地下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和不易被看到的地上消火栓等消防器具的地方,应设
置“地下消火栓”、“地上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等标志。
12、在下列区域应相应地设置“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禁止放易燃物”、“禁止带火种”、“禁止燃放鞭炮”、“当心火灾――易燃物”、“当心火灾――氧化物”和“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等标志:
a. 具有甲、乙、丙类火灾危险的生产厂区、厂房等的入口处或防火区内;b. 具有甲、乙、丙类火灾危险的仓库的入口处或防火区内;c. 具有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等的防火区内;
d.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区内;
e. 民用建筑中燃油、燃气锅炉房,油浸变压器室,存放、使用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的商店、作坊、储藏间内及其附近;
f. 甲、乙、丙类液体及其它化学危险物品的运输工具上;
g. 森林和矿山等防火区内。
13、存放遇水爆炸的物质或用水灭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设置“禁止用水灭火”
标志。
14、在旅馆、饭店、商场(店)、影剧院、医院、图书馆、档案馆(室)、候车(船、机)室大厅、车、船、飞机和其它公共场所,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吸烟,应设置“禁止吸烟”等标志。
15、其它有必要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的地方。
7. 公共场所逃生路线图
2楼
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
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的位置,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千万不要跑上阳台,不要跳楼,也不要使用电梯
2.如果住在平房,来不及跑到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坚固的家具旁边(边缘下方),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如果来不及也可以紧挨墙根,同时注意用随手物件保护住头部。
3.如果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赶往没有电线杆和大树的空旷地区。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要保护好头部,尤其避开建筑外悬挂的空调。一次地震可能只持续数秒,也可能持续几分钟,后面可能跟建筑倒塌、玻璃飞舞、路面扭曲,还有大火、洪水、
化学气体泄漏。
4.如在教室、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你应保持镇静,就地在桌椅、框架等牢固的物体旁躲藏,同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切忌混乱奔逃,以免造成人为的拥挤踏伤
5.摇晃时如果距离不远立即关火关煤气关电,失火时立即灭火。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6.随手开门,以免门窗晃动错位使人被困室内。
7.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8.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
中有易燃易爆气体,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9.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进行一个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