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免税汇率用什么区别
㈠ 关于出口商品按什么汇率的金额开票和申报退免税
出口商品抄应该是开的外销发票,税务袭部门有申购的,在出口报关时就应该开了,票面是按合同外汇金额开具.你现在还要开票,开的什么发票?
至于做帐应该是出口当月1号的汇率计算RMB,申报免抵退也是根据这个汇率来计算.
补充:
你们关单要一个月才能拿到?代理那里要催的.
开票和申报免抵退税应该一起做,不管哪种做法,开票还是外汇合同金额,做帐和免抵退税的申报汇率按照纳税申报月份的1号外汇汇率来计算.
㈡ 到底该用哪天的汇率报出口退税啊急急急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纳税人按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回额的答,其销售额的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销售额发生的当天或者当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纳税人应在事先确定采用何种折合率,确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
(2)出口退免税汇率用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六条 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第八条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是指:
(一)销售货物的起运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内;
(二)提供的应税劳务发生在境内。
㈢ 出口退税税率为0和出口免税的区别
如果你的退税率为0,就相当于是内销了,因为不得免抵的税额与销项税是一样全要转入成本了
㈣ 出口退税和汇率的关系
6。8*(1。17/1。抄02)=7。8;10000/7.8=袭1282.1
10000/1。17*1。02/6。8=FOB;usd 1282.1
通过以上两个公式计算出来的FOB美金价格。其利润率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美金和人民币价格的利润率是相同的。
㈤ 关于出口退税汇率的
你说的这种情况之下你的客人必须是国外客户或者是直接汇外汇到你们公司账户的单位版
如果你家的产权品的退税率是17% , 精明的客人会要你把这个退税当作补贴返利给他
但是要看你老板给你的出厂价的利润是否含有退税 , 就是说你老板已经把退税加入货款再除以6.8那就不能让利给你客人, 你可以回答你们已经把退税款让利在货款中了
利润的计算方式:(收汇的美元货款+增值税发票总额/1.17*0.17)-增值税发票总额=利润, 利润不能为负值 , 整个计算过程要考虑到国内运费,码头费,银行费用等。
一般印度人、香港等地比较了解国内政策
最重要是你要告诉你老板, 不能自作主张, 只有他才知道这票货能不能做
㈥ 出口退税汇率问题
1.汇率应该是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采用当月1日或出口当日。
2.税务机关审核专系统中海关美元值超过您申属报的数值,税务机关要求您更改,我认为只是没有道理的,也没有文件依据,您可以问一下税务机关依据那条文件要求您更改。
至于有差额的原因是海关需要将所有币种转换成美元后将数据传送给税务机关,据了解海关采用的不是当月1日或出口当日,所以造成差额。
这个问题应该由税务机关在审核过程中对差额进行核实,如果企业采用的汇率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并且采用的汇率计算方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做变更,税务机关应在核实无误的情况下予以人工挑过处理,不需要企业改。
㈦ 出口退税中汇率如何使用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纳税人按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版其销售额的人民币折合权率可以选择销售额发生的当天或者当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纳税人应在事先确定采用何种折合率,确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
若仍有疑问,可以联系纳税服务热线或主管税务机关。
㈧ 出口退税、出口零税率、出口免税三者有什么区别
答:免税的环节和幅度不同。
出口退税:把出口货物在出口前在国内征收过的税全额或部分退回;
出口零税率:出口货物完全不含税;
出口免税:仅仅免征出口环节税,不涉及以前征过的税
㈨ 涉及预收货款出口货物退免税系统中的美元汇率如何确定
折合汇率可以采用固定汇率或变动汇率。采用固定汇率,应以当月版1日市场汇率(原则为市场汇权率的中间价)记帐;也可采用变动汇率记帐,但汇率一经确定,须报主管退税机关备案,在一个出口年度内不得任意改变。如因情况特殊需要改变折合汇率的,必须经主管出口退税机关批准。
因此,汇率应该以报关当月1日的市场汇率或报关当日汇率确定。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㈩ 出口税率和出口退税率有什么区别
1、出口退税率是出口货物的实际退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它是出口退税的中心环节,体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反映出口货物实际征税水平,退税率是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整体税负确定的,同时,也是零税率原则和宏观调控原则相结合的产物。
零税率亦称“税率为零”。指对某种课税对象和某个特定环节上的课税对象,以零表示的税率。从理论上说,零税率与免税是不同的。免税是指对某种课税对象和某种纳税人,免除其本身负担的应纳税额,而外购的货物或劳务仍然是含税的。税率为零不仅纳税人本环节课税对象不纳税,而且以前各环节转移过来的税款亦须退还,才能实现税率为零。但在实际工作中,税率为零的含义在不同税种上的使用,并不严格。如所得税往往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免税金额部分以零税率表示,当然所得税并无转移税额的问题。再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规定税率为零的投资项目仅指免掉投资项目本身应纳税额,其外购各种商品和劳务,实际上都是含税的,并不退还其已纳增值税税额。
2、出口退税产品简洁讲是按所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的进项税额计算退税。
出口零税率产品不退税,不免税,要视同内销交税。
出口免税商品,就是不退税不交税,申报免税就可以。
3、
出口退税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在货物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管理制度,是一国政府对出口货物采取的一项免征或退还国内间接税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出口货物税收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环节不征增值税、消费税,这是把货物在出口环节与出口前的销售环节都同样视为一个征税环节;出口退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前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予以退还,现行的出口退税率有17%、14%、13%、11%、9%、5%等几档;
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免税与上述含义相同。出口不退税是指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因在前一道生产、销售环节或进口环节是免税的,因此,出口时该货物本身就不含税,也无须退税。出口免税有一般贸易出口免税、来料加工贸易免税和间接出口免税三种情况。
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不免税是指对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某些货物的出口环节视同内销环节,照常征收,出口不退税是指对这些货物出口不退还出口前其所负担的税款,出口退税率为零适用这一政策。
出口货物退税率为零和出口免税同样是企业商品出口以后得不到退税款,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出口免税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货物、间接出口货物和一些特定的商品如油画等。即企业首先应将出口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不计算应收的退税款,因为出口免税,应将该出口商品耗用国内采购材料的进项税额进行进项转出,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如果该企业是生产企业,除了有出口免税收入之外,还有出口退税收入、内销收入等,需按一定的比例将出口免税耗用的国内采购材料的进项税额计算并转出。
出口退税率为零主要适用于一些国家限制出口的商品。出口退税率为零的货物视同内销,计提销项税额,首先应将出口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不计算应收的退税款,然后根据下列公式计算销项税金:
一般纳税人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上述货物计算销项税额公式: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法定增值税税率)×法定增值税税率
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上述货物以及小规模纳税人出口上述货物计算应纳税额公式:
应纳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收率)×征收率
由于该货物的进项不需进项转出,所以可以直接进行进项抵扣。应计提销项税额的出口货物,如果生产企业已按规定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已转入成本科目的,可从成本科目转入进项税额科目;外贸企业如已按规定计算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并已转入成本科目的,可将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及转入应收出口退税的金额转入进项税额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