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处理的进项转出做什么科目
『壹』 免税项目转出怎么处理
免税进项转出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购进免税商品,销货方是不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也不存在转出问题。免税企业采购原材料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企业购进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免税产品,就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扩展阅读:(一)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业务分析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外购货物或接受劳务,原用于生产性应税项目,并已将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但后来又改变用途等,使抵扣链中断,按增值税法规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应将已确认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损失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以下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但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企业购进货物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含免征增值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以下简称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即购入生产用设备等固定资产涉及的增值税可以抵扣。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4.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5.上述1至4项规定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二)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业务的账务处理根据有关规定,在账务处理上,企业购入货物时即能分清其进项税额属不得抵扣项目的,应将其进项税额直接计入有关资产(劳务)的成本或损失中;原已确认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后因改变货物用余额等原因,使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应将其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原生产用的外购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如用于企业工程项目或无形资产研发等(用于生产用设备等固定资产除外)借:在建工程借:研发支出等(货物成本+进项税额)贷:原材料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外购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借:营业外支出等(货物成本+进项税额)贷:原材料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1)企业决定以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时借:生产成本借:制造费用借:管理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货物成本+进项税额)(2)实际发放外购货物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外购货物时涉及的运费,且已按运费的7%计算并确认了进项税额的,在发生上述业务时,应将该进项税额一同予以转出。
『贰』 请问进项税转出怎样做账务处理
(一)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
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不含固定资产)、劳务、服务,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应当将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发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或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依法没收、销毁、拆除情形,其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进行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纳税人在产品、产成品发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或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依法没收、销毁、拆除情形,其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进行转出。
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在产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四)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
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形的账务处理
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适用税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或摊销后的余额。
借:固定资产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六)取得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动产的账务处理
纳税人取得不动产专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应取得2016年5月1日后开具的合法有效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并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如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认证期内进行认证。
(七)购货方发生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的账务处理
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因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购买方应暂依《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所列增值税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待取得销售方开具的红字专用发票后,与《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一并作为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免税处理的进项转出做什么科目扩展阅读:
进项税额转出年末余额的处理:
对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可以在每月末,做个凭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这样明细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没有余额,而且每月账面结转完的“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与增值税报表完全一致,借方余额为留抵税额,贷方为应缴税额。
参考资料:
进项税转出-网络
『叁』 进项税额转出怎么做会计科目
分很多种吧,要看你为什么要转出这个进项税
如果是原来已经计入了进项税,版后来因为原材料毁损或者其权他原因需要转的话,借:原材料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如果是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出口的产品是不收销项税的,类似免税,没有销项税,把相应的进项税转出的话,借:制造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肆』 会计中的进项税额转出的科目该怎么做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在产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形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购货方发生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7、原材料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
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在建工程)、免税项目或集体福利与个人消费等。
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若企业将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则应做以下账务调整:
借:原材料等(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4)免税处理的进项转出做什么科目扩展阅读
进项税额转出的原因
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纳税人当期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事先并未确定将用于生产或非生产经营,但其进项税税额已在当期销项税额中进行了抵扣,当已抵扣进项税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当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不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时,其支付的进项税就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伍』 税务局要求做的进项税转出怎么做会计分录
1、借:库抄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转出进项税
借: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
3、结转
借:转出进项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4、缴税
借: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转出的进项税又回到了原材料中,结转销售成本时,从原材料又转到了成本中,这样,月末结转利润时,也就自然转到了本年利润中
『陆』 关于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
我国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但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非经营性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不予以抵扣。
1、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在产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免税处理的进项转出做什么科目扩展阅读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当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不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时,其支付的进项税就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纳税人当期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事先并未确定将用于生产或非生产经营,但其进项税税额已在当期销项税额中进行了抵扣,当已抵扣进项税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
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
参考资料
网络-进项税额转出
『柒』 免税企业进项税额转出后又转入哪个科目请高人回答
当期损益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捌』 免税 进项转出的会计分录
不可退税部分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内项税转出)容
出口退税部分记为其他应收款: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或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再结转收入成本就可以了
『玖』 请问免税产品进项税转出怎么做
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不含固定资产)、劳务、服务,用于集体福利内和容个人消费的,应当将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9)免税处理的进项转出做什么科目扩展阅读: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当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不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时,其支付的进项税就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纳税人当期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事先并未确定将用于生产或非生产经营,但其进项税税额已在当期销项税额中进行了抵扣,当已抵扣进项税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
『拾』 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如何做会计分录
1、结转应缴纳增值税(即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差额):
借:应交税费—应版交增值税(权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实际交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转出” 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
(10)免税处理的进项转出做什么科目扩展阅读:
当已抵扣进项税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
进项税额转出的原因包括:
1、将不能抵扣的部分计入抵扣金额内;
2、改变用途,原来可以抵扣变为不能抵扣;
3、按比列分摊计算、划分可以抵扣与不能抵扣的部分;
4、发生财产的非正常损失。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已抵扣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不动产净值率
不动产净值率=(不动产净值÷不动产原值)×100%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小于或等于该不动产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应于该不动产改变用途的当期,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从进项税额中扣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