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里有个累计免税收入什么意思
『壹』 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里面工资薪金明细里面本期收入后面有个“上期累计收入”,上期累计收入是指什么数据
报的几月属期的?这个数是以前几个月累计的,现在个税可以年底汇算,年底再调整吧。或者查出以前有申报错误的,去更正申报。
『贰』 个税累计预扣这个是啥意思不太懂
就是按工资薪金,劳务费等收入的个税累计金额预扣个税,次年3至6月进行清算,多退少补。
详细举例如下:
工资薪金项目中,公司一个月应发15000元整,需要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3000元,剩下的钱是12000,这12000再减掉5000,剩下的钱才是要缴税的部分,也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公式如下: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五险一金-5000)
2、税款=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
其他类型的收入,也有各自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2019年1月1日开始,按照新个税法的规定,需要按综合收入缴税,每年的收入额减除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五险一金-专项扣除-其他扣除)
2、税款=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
对于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收入,之前是按月或按次计算收入,以后是按年计算综合收入。其中,居民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累计预扣法,而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采取基本平移现行规定的做法预扣预缴。
也就是说,领取工资薪金为主的群体,将适用“累计预扣法”。所谓累计预扣法,就是通过各月累计收入减去对应扣除,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累计应缴税额,再减去已缴税额,确定本期应缴税额。
(2)个人所得税里有个累计免税收入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新个税法实施后,可以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企业”。每个月先按照月预缴,到第二年3-6月,再进行“汇算清缴”,如果你交多了,就退给你;当然,如果交少了,还要补一下。
原文是规定: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以下方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年度预扣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的,由居民个人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2、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叁』 个人所得税“累计减免税额”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
累计减免税额=月减免额x计算月数。
累计减免税额是减免税额的累计合计金额。
减免税额是个税纳税人根据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的可享受减免项的累加之和。
『肆』 个人所得税中的免税收入360元是什么意思
个人所得税中的免税收入360元,就是不用交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希望能帮到您
『伍』 个人所得税免税收入额如何计算
免税可以写来3500,如果你收自入没超过这个,就直接写收入也可以。
个人所得税免税收入指按照国家规定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和其他经国务院批准免税的补贴、津贴等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免于纳税的所得。
『陆』 工资薪金所得中的免税收入是指什么
是要经过省的税务局比准的免税项目,可以免交税,和一般人无关
『柒』 个人所得税里的免税收入没有数填上数了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的个人收入都是应税收入,并没有免税收入而你填上了数值,必然谁导致你的少内缴纳了税款,容这个有可能会涉及虚假纳税申报。产生的后果可能是:补交税款、罚款、滞纳金、个人征信黑名单。
建议你最好去撤销申报,然后重新申报。
『捌』 个人所得税免税收入额包括哪些
一般来说,个人所得税的“免税收入”是指,个人享受减免税政策的免税收入金额。
那么,个人所得税免税政策有何规定呢?根据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1个税提醒,常见的免征个人所得税情形如下:
1、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
2、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
3、个人转让自用达五年以上、并且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
4、对按国发〔1983〕141号《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办发〔199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退休审批问题的通知》精神,达到离休、退休年龄,但确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指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其在延长离休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退休工资、离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5、随军家属、军转干部、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免征个人所得税。
6、取消农业税从事“四业”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7、符合条件的房屋赠与免征个人所得税。
如有疑问,可向当地的税务局咨询。
『玖』 个人所得税申报中的收入额和免税收入额怎么填写
所得税总额为增值税发票和普通发票的不纳税总额。
具体的计算:
应纳税额=(增票不含税+总票)*税务局确定的所得税率*25%。
所得税率由税务机关决定,各企业略有不同。
应交的所得税多多少少,不能抵扣成本,而是根据你的总收入来设定。
(9)个人所得税里有个累计免税收入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税前扣除规定和企业的实际会计处理:
税法优惠原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措施与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注: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
例如,在员工福利基金的范围内,财政部门与国税函有相关规定和不一致,而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问题上就所得税按照国税函的文件处理;在会计处理中按照财政部的财务通文件。如果没有,按照税法的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税法优惠原则在其他方面的体现。例如,合同规定股权转让产生的个人所得税由个人承担,但这部分费用由另一方承担。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部门还是会找个人来承担责任。
税法的协调原则: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上,与实际支出已确认在金融和会计处理,谁不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税收法规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应根据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15号通知
税法空白原则:税法法规未明确规定的具体扣除额,在不违反税前扣除额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财务会计规定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