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货物走免税怎么记账
A. 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的通知单怎样做帐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
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应税和免税共用的进项税额要作进项转出处理。
四、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的会计核算
(一)本年出口货物,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1、一般贸易方式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两种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帐务处理不同,但以下处理方式相同:
(1) 对于本年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2)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生产企业免抵退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上年出口货物,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一般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
1、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视同内销征税按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1) 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2) 在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3)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数。
五、退关退运货物的会计核算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帐务处理:
(一) 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
1、用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等科目)(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红字)
2、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字)
(二)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
1、按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应付账款(或银存等科目)(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2、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字)
3、按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银存(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六、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业务的会计核算
1、生产企业发出货物时
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库存商品
2、报关出口后
(1)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某外贸企业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
(2)结转销售成本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委托代销商品
(3)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支付代理费的帐务处理
借:销售费用 贷:应收账款——某外贸企业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
一、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帐务处理
(一)自营出口帐务处理
1、商品托运出口
(1)出口交单时
借:应收账款——客户名称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
(2)结转销售进价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xx商品 贷:库存商品
(3)出口收汇时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汇兑损益时记红字)
银存
贷:应收账款——客户名称
2、支付国外费用
外贸企业出口商品支付的国外运费、保险费、佣金:
(1)在出口企业出口销售收入采用CIF价做帐处理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贷方)
贷:银存
(2)当出口企业出口销售收入采用FOB价做帐处理时,支付的国外费用在往来帐中记载: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存
3、支付国内费用
出口商品在托运以后,发生的出仓运输、装船等费用,包括有关商品自所在地发运至边境、口岸的各项运杂费,均应凭各项原始单据支付,并按费用不同性质,分别以有关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科目做账务处理:
借:经营费用
管理费用
贷:银存
4、出口销售退回
(1)对已同意全部退回的商品,业务部门在收到对方装运提单时,应即交友储运部门办理接货及验收、入库等手续,财会部门应凭退货通知单,帐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客户名称(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红字) 或 应付账款(货款已收回)
同时冲销原已结转的销售成本,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以红字登记在该帐户借方)
已申报办理退税的出口货物到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补交应退税款。补交时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
银存
(2)如归回调换商品,不论部分或全部,除应先按上述(1)作冲转销售成本分录外,在重新发货时,应按自营出口同样做销售收入及成本的账务处理。有时如调换的出口货物不变更品种、数量,对原销售进价影响不大,也可以简化帐务处理。
对已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到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补交应退税款,帐务处理同上。更换的货物重新报关出口后,在按规定办理申报退税手续。
(3)如退回的出口货物转作内销处理,出口企业除作冲转销售成本帐务处理外,对已申报退税的应按规定持有关证明到其主管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补交应退税款,同时申请《出口转内销证明单》。
补交应退的税款时,账务处理同上。
出口企业取得《出口转内销证明单》后,按有关金额计算内销货物的进项税额,账务处理:
①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②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出口退税)(红字)
③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内销(进项税额转出)(以红字登记在该账户“进项税额转出”栏)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进项税额转出)
(二)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相关帐务处理
1、进口原辅料件的核算
(1)根据全套进口单据,账务处理:
借:材料采购——进口——材料名称 贷:应付账款——xx外商
(2)实际根据银行单据支付货款,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xx外商 贷:银存
借:财务费用(承兑手续费或T/T电汇手续费) 贷:银存
(3)因为进料复出口贸易海关实行减免进口关税及进口增值税制度,本处无需核算税金。<
B. 外贸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涉及的会计处理应该怎么做呢
外贸公司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如下所示: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实现时间的确定
出口货物的销售实现时间,不论是何种运输方式(海、陆、空、邮),均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单后,作为出口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
2、外贸公司出口退税(增值税)核算
外贸公司出口货物必须单独设账核算购进金额和进项金额,如购进货物当时不能确定用于出口或内销,一律记入出口库存账,内销时从出口库存账转入内销库存账。
(1)购进出口货物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出口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货物出口后,根据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率,计算征退税差额及应收出口退税额是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主营业务成本(征退税差额)
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到出口退税款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
3、外贸公司出口退税(消费税)核算
外贸公司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应在应税消费品报关出口后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纳消费税。
(1)货物出口后要计算应退税款的会计分录可登记为: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
(2)收到退回的消费税款时的会计分录可登记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进口又是出口: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
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产品出口后,税务部门应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退税。
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负担的税额,如果按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就会产生少征多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出口退税率。
(2)出口货物走免税怎么记账扩展阅读:
出口退税的实行方法有两种:
1、对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税和退税的办法,即对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在前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已缴纳增值税予以退税;
2、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出口货物本道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所采购的原材料、包装物等所含的增值税允许抵减其内销货物的应缴税款,对未抵减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税。
出口退税的税款实行计划管理。财政部每年在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出口退税计划,同国家税务总局分配下达给各省(区、市)执行。不允许超计划退税,当年的计划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全部实行计算机电子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申报、审核、审批,从2003年起启用了“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对企业申报退税的报关单、外汇核销单等出口退税凭证,实现了与签发单证的政府机关信息对审的办法,确保了申报单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网络-进出口退税
C. 免税收入如何记账减免的增值税如何记账
近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号,以下简称“39号公告”)发布,细化增值税改革具体政策措施。其中,最暖心的亮点之一就是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即加计抵减政策。但是,你知道其中的十个细节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要注意政策执行期间
是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二要注意确认条件
生产、生活性服务纳税人是指
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简称四项服务)
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三要区分不同设立时间
2019年3月31日前设立的纳税人 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销售额(经营期不满12个月的 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 自2019年4月1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2019年4月1日后设立的纳税人 自设立之日起3个月的销售额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 自登记为一般纳税人之日起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四是确认的连续性 确定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后
当年内不再调整,以后年度是否适用
根据上年度销售额计算确定
五是准确计算加计抵减的基数
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10%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
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部分
不能作为计提的基数
已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的
应在进项税额转出当期相应调减加计抵减额
六要区分三种情况抵减
抵减前的应纳税额等于零的
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大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的
抵减前的应纳税额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的
七要记住一个例外
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不适用加计抵减政策
兼营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
且无法划分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
需要按政策规定予以剔除
八是单独核算加计抵减
纳税人应单独核算加计抵减额的
计提、抵减、调减、结余等变动情况
九是首次需填表声明
在年度首次确认适用加计抵减政策时
需提交《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
同时兼营四项服务的
应按照四项服务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在表中勾选确定所属行业
十是有始有终
加计抵减政策到期后
纳税人不再计提加计抵减额
结余的加计抵减额停止抵减
D. 出口发票怎么做账怎么报税怎么退税
实现销售时按发票金额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之后申报退税,按汇总表的免抵退不得抵扣金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转出
按汇总表的当期应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按汇总表的当期免抵退税额做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扣内销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收到退税金额时,做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时,按免抵退汇总表的免抵退不得抵扣金额填写在申报表的进项税表中的进项税额转出一栏中,其他专门有一栏填写出口退税免抵退不得抵扣金额按免抵退税额填写在申报表主表中的出口退税那一栏。
出口货物新的“免、抵、退”税办法(财税[2002]7号)已实行一年有余,但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此仍不能很好掌握,现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
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4)出口货物走免税怎么记账扩展阅读:
应交税费的主要账务处理:
应交增值税
1、企业采购物资等,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购入物资发生的退货,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由运输单位造成的采购物资短缺,运输单位予以全额赔偿的,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方按这部分物资的价款由“待处理财产损益”转出,按这部分物资的增值税由“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予以转出。
2、销售物资或提供应税劳务,按营业收入和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发生的销售退回,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实行“免、抵、退”的企业,按应收的出口退税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企业本月交纳本月的增值税,借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企业本月月底有未交增值税,借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下月缴纳时,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记银行存款。
6、小规模纳税人以及购入材料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生的增值税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E. 出口货物的账务处理
核算外汇,汇率差不需要即时计算,而采用月终按照月初汇率,月末根据当月最后一天汇率调整的方法,这样,在财务处理上简便。另外,以非FOB价(登船价)出口,收取的海运费等税务不允许作为出口收入,因此支付的海运费应计入“应收账款”;如果误按照出口收入开具了发票(价值包含在报关单价值之内),则需要冲减出口收入。因此:
1、收到预收款时:(正确)
借:银行存款 (外币户) 10万*2月初汇率6.1089=610890
贷:预收账款-外商 10万美元 610890
2、出口开具出口发票后(三月初汇率1:6.119)
借:应收账款 20万 1223800
预收账款 10万 611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万美元 1835700
(建议:不要把账务做的太复杂,本着来款优先的原则,可以只设“预收账款”户。当然了,按照实际情况,设置两个账户是正确的)
3.收到货代开来增值税发票
借: 销售费用 346484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208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银行存款 (外币户) 8万美元 8万*账面平均汇率
以人民币支付保费等
借:销售费用 180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0
4、由于出口报关是CIF价,因此海运费等要按照报关单上载明的金额,冲减出口收入,
借:预收账款——外商 报关单载明海运费等金额*三月初汇率*(-1)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负值(同上)
5、月底,按照当月最后一天汇率,调整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外币银行存款帐的人民币余额。
例如:该外商预收账款外币余额为借方20万,人民币余额为1223800,如果3月末汇率为6.122元,那么预收账款余额应为1224400元,则:
借:预收账款 1224400-1223800=600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600
至此,三月份涉及出口的相关分录完成
6.收到余款时
借:银行存款 20*4月初汇率
贷:应收账款-外商 20*4月初汇率
7、按“征退税率差”计算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从2013年12月起,出口业务收入等出口业务收齐单证时才可以申报,因此,该“进项税额转出”只有等申报出口收入时,才做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成本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基数:该笔业务收入入账时的金额*(征税率-退税率)
8、另外,出口申报经过税务审核通过,根据汇总表: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退税额
应交税金——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额 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出口退税 (退税额+免抵税额)
9、收到退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
F. 小规模出口免税会计分录怎么做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下面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银行存款5850000
2. 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
3. 产品内销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 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9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6.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贷:银行存款9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G. 出口免税账务处理怎么做,请大家帮个忙
出口免税主要适用复于生产性制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货物、间接出口货物和一些特定的商品如油画等。在财务核算上要注意区分一般贸易出口免税、来料加工贸易免税和间接出口免税三种不同的情况。具体操作是,首先将出口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不计算应收的退税款。其次,因为是出口免税,应将该出口商品耗用国内采购材料的进项税额进行进项转出,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如果该企业是生产企业,除了有出口免税收入之外,还有出口退税收入、内销收入等,需按一定的比例将出口免税耗用的国内采购材料的进项税额计算并转出。
例如:飞飞公司为一家生产性企业,2008年10月出口A商品,取得出口收入10万美元,没有内销收入,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为5万元。假设A商品为免税商品,汇率比例是:100美元=680元人民币,飞飞公司该月无留抵税额。
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 68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680000
H. 出口货物免税的会计处理
1、应纳税额
200*17%-100*17%+200*(17%-13%)=34-17+5=22
其中不予免抵退200*(17%-13%)=5
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免抵退税额
200*13%=26
3、应退税额22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2
4、免抵税额26-22=4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
汇率要在年初去国税局备案,一般采用月初或业务发生当天外管局公布的汇率中间价。一经备案,一年内不得变更。
I. 出口退税做账怎么做
(1)购进出口货物时,
借:库存出口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货物出口后,根据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率,计算征退税差额及应收出口退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征退税差额)
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
3、外贸公司出口退税(消费税)核算
外贸公司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应在应税消费品报关出口后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纳消费税。
(1)货物出口后计算应退税款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
(2)收到退回的消费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9)出口货物走免税怎么记账扩展阅读:
(一)下列企业出口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货物可办理出口退(免)税,除另有规定外,给予免税并退税:
1、有出口经营权的内(外)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2、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后直接出口或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
3、生产企业(无进出口权)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4、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购进直接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货物;
5、下列特定企业(不限于是否有出口经营权)出口的货物;
(1)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
(2)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
(3)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
(4)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
(5)援外企业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的货物;
(6)外商投资企业特定投资项目采购的部分国产设备;
(7)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国外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
(8)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企业的出境设备、原材料及散件;
(9)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人员、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官员购买的中国产物品。
以上“出口”是指报关离境,退(免)税是指退(免)增值税、消费税,对无进出口权的商贸公司,借权、挂靠企业不予退(免)税。上述“除另有规定外”是指出口的货物属于税法列举规定的免税货物或限制、禁止出口的货物。
(二)一般退免税货物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
2、必须报关离境,对出口到出口加工区货物也视同报关离境;
3、必须在财务上做销售;
4、必须收汇并已核销。
(三)下列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即原材料进口免税,加工自制的货物出口不退税;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内销免税,出口也免税;
3、出口卷烟:有出口卷烟,在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环节不办理退税。其他非计划内出口的卷烟照章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一律不退税;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免税。
5、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享受免税的货物,如饲料、农药等货物出口不予退税。
6、一般物资援助项下实行实报实销结算的援外出口货物;
(四)下列企业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外,给予免税,但不予退税
1、属于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2、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但对下列出口货物考虑其占出口比重较大及其生产、采购的特殊因素,特准退税:
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渔网渔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
3、外贸企业直接购进国家规定的免税货物(包括免税农产品)出口的,免税但不予退税。
4、外贸企业自非生产企业、非市县外贸企业、非农业产品收购单位、非基层供销社和非成机电设备供应公司收购出口的货物。
(五)除经批准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以外,下列出口货物不免税也不退税:
1、一般物资援助项下实行承包结算制的援外出口货物;
2、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电解铜除外)白金等;
3、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非自产货物。
国家规定不予退税的出口货物,应按照出口货物取得的销售收入征收增值税。
(六)贸易方式与出口退(免)税
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易货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现已取消),对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可以按规定办理退(免)税,易货贸易与补偿贸易与一般贸易计算方式一致;来料加工免税。
J. 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15%)=8(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34-(68-8)-6=-32(万元),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32万元
免抵退税额=400×15%=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32(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60-32=28(万元)
账务处理:
购入原材料时
借:原材料
40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万
贷:银行存款
468万
国内销售货物时
借:银行存款
234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20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万
货物出口时
借:银行存款
40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400万
计算当期出口物资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8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万
计算当期应予抵扣的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2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2万
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全部抵扣,按规定应予退回的税款
借:应收补贴款
32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2万
收到退回的税款
借:银行存款
32
万
贷:应收补贴款
3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