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购打折 » 产品为什么会打折

产品为什么会打折

发布时间: 2021-02-11 19:16:17

1. 为什么我最近买什么东西,那东西第二天就会打折

就是说你的运气最近很差啊 最近就不要去买东西了

2. 产品打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在打折狂潮中,商家借打折的名义招揽顾客,看似在“放血”,其实赚取利润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现在,商品打折已成为一种“商业风气”,正在整个商业系统内快速蔓延开来,很多商店都将打折视为招揽顾客的一种重要手段。不管大街小巷,你总是会看见商店的门口贴着 “大放血”、“大甩卖”以及“狂甩”等字样,而且商店内还贴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恕不讲价”。老板还在一个劲地摇头叹气,一副“失血过多”的样子。在商场中,“买一送一”、“买五送二”等广告也无处不见。很多商场都将一周年、三周年、八周年店庆作为“答谢新老客户的关爱”的最佳时机。“全场商品一律6折”、“满200送80”的口号也喊得很响。而原本仅有一天的“店庆”,却被他们一开就是几周甚至一两个月。就如同一些小商店,天天都喊着“最后一天大甩卖”一样,也不知到底哪天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

总而言之,这种打折氛围,让人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充满了“便宜”的世界中,好像只要你稍稍打开自己的口袋,就能将无穷的便宜带回家一样。不过,面对这么疯狂的打折潮流,我们都该清醒冷静地对待,别因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商家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倘若他们真的这样“大放血”,并且整天整月地“放血”,那么,有哪个商家的体魄会这么“健壮”啊?

尽管我们必须承认,的确有一些商店,因为商品换季、生意转行、清理库存、建筑拆迁和急需资金等很多原因而被迫降价甩卖商品,并且很多商品在打折之后,价格的确比原来要低了。可是,利用“薄利多销”的手段来促销的商家,依然占绝大多数。特别是那些“回报新老顾客”之类的“店庆”,这样的目的就更明显。他们就是借打折的名义招揽顾客,从而赚取利益的。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商家打折的秘密吧。

大家都知道,一定数量的产品,无论你是生产1万件还是仅生产1件,有些投资是必需的,例如厂房建筑物与机器设备。而这些投资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及时改变的。我们将这种短时间内在数量上无法改变的投资成本叫做“不变成本”。而另外一些投入比如劳动力,你若想生产1万件,就多雇几个工人,若仅想生产1件,那么就少用几个工人,这是随时都可以改变数量的投资,叫做“可变成本”。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总和,就是生产商品所需的总成本数。

倘若将一段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视为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将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包括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件产品上,我们便可以大致知道每件产品里包含了多少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因此就得到了“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不变成本”的概念,两者的和又可以叫做“平均总成本”。而若是我们将厂家卖商品的价格视为其从每件商品中得到的收益,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价格与上述几方面的平均成本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生产商愿意生产商品的最高数量与愿意销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第一种情况,商品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说明生产商从每件商品中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利润。而此利润是去掉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后的超额利润。因为生产是有利可图的,而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预计商品价格会发生变化,因此生产商还会继续生产,扩大商品的供给,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不过,随着商品供给的不断扩大,商品的价格会渐渐下滑。

第二种情况,商品价格比平均总成本低,可还是比平均可变成本(由于平均总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因此这种情况是存在的)高。此时,生产商的销售收入已无法弥补耗费的全部成本了。不过,总收益除要补偿工人工资和自己的劳动投入等可变成本以外,还有一部分剩余用于弥补不变的机器与厂房的折旧成本。因为这些折旧成本是必然的,就算不生产商品也会发生折旧。因此,对于生产商而言,此时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生产了,起码还有一些收入来弥补机器的折旧损失。因此,他就会继续扩大生产。伴随着商品供给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的价格也会继续下跌。

第三种情况,商品价格比商品生产中的可变成本低了。此时,商品的销售收入连工人工资都不够了,更别说弥补机器的折旧费用了。此时生产商就不会再生产了。

由此看见,生产商售出商品的最低价格是其生产该商品的平均可变成本。这也是其进一步生产的最低标准。若价格低于这个底线,生产商就会停止生产。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商场里的商品。不难理解,因为商场在到厂家进货、讨价还价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环境布置、员工工资以及铺面租金等很多方面多付出了成本,因此肯定就会将价格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即商场中的商品销售的最低价格应当比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可变成本高一些,唯有如此,商场才能够得到收益。因此,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场销售商品也是有一个底价的。如果低于了这个底价,便会亏本。除非有在上面所说的商品换季、清理库存、建筑拆迁、急需资金和生意转行等很多原因,不然商场是绝对不会做亏本生意的。因此,“为了答谢新老顾客”和“大放血”的说词,是肯定不能够盲目相信的。

事实上,正如上面所说的,因为种种特殊原因,商场被迫降价销售商品,价格常常比实际造价还要低,那么,消费者就会得到较实在的优惠。不过,就算在一般紧急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也不多见。因为,平时商品销售的价格都要比实际成本高很多,而在比较紧急时只要将价格下调,调到高于可变成本一点点,消费者就已很满足了,商品就容易卖出去,而且会比原来的销量更大,这才是最常见的打折现象的真相。很多商场就是利用这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尽管在单件商品上的利润减少了,可是销量增多了,因此只要商品打折的程度合理,就完全可以在打折的情况下,得到比原来还要多的销售收益。

3. 商家为什么提供折扣

先要说明两点,一是节假日打折的,并非全部商品,而是以服装、鞋帽为主。二是诸如用“400减200”之类的方式,其实打的折扣不是5折,打掉的折扣在5折以下,因为买家所买商品价格往往不是400的倍数,平均价格离开400倍数越远,实际打折越低,也就是实际买价越高。

像衣服、鞋帽之类的商品是有季节性的,同样一件春夏装与秋冬装,在不同季节,对消费者效用是不同的,正如,一条鲜活的鱼,在早上与傍晚效用不同。也就是说,服装类商品因季节变动而可能出现效用下降,效用下降,当然卖价下降,打折无非是价格下降的同义词。

为何在节假日打折,不在平时打折呢?因为节假日上班收入下降,所以,节假日逛商场成本下降,节假日各商家生意较好。打折是要成本的,诸如价格下降,打广告等等,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张五常好苹果运往外地的例子,其实就是加一个成本,商家选择卖品质好的东西,因为品质好的东西,相对价格下降。对于卖家可言,我们可以把人气,市场大小,买家多少作为卖家商品的一个品质,加了一个打折的成本,商家当然是拿品质好的商品拿来出卖啦,也就是人多的时候卖。试想,只有一个人或者更绝对化,商家没有一个顾客,他要是打折,无非是多亏一个打折的代价,而不会增加任何收入。换个角度说,商品的价格弹性与市场大小成正比,人越多,价格下降同样百分比,购买量增加百分比越多。同样商品在平时价格弹性低,当然选择平时高价,节假日打折。

几个推理。

1.商品品质随时间变化幅度越大的,越会搞打折,折打得越低。试想,同样一条鱼过了一段时间市场会降价,一袋米降价的可能性就小了。

2.打折幅度还与市场大小成正比,市场越大,折打提越低。

3.越接近换季日期,打折越多,因为此时不合时节的衣服效用下降,合时节的衣服效用上升,相对价格降得更多。

4. 我要问。是不是最近淘宝上有很多商品打折我去逛了下淘宝。发现很多都在限时打折。为什么突然会打折了

这只是一种促销手段,又或者我打个比方来具体形容一下吧:我在我们这的商场看到的以回前我买的一款蜂蜜,本答来以前买的时候是标价50多元,有时候搞特价时就是不到50元了!后来过一段时间去看,竟然标价八十多元了,心里想,哇噻,涨得太高了,还有点后悔,为啥便宜的时候不多买几瓶囤着!然后过一两个星期去看,又做特价活动五十多元了!通过这样一涨一降,让顾客觉得是捡到便宜了,其实他们才是比以前的时候还要赚得多了!同样的,所谓的限时打折,很多时候都是没限时的,只是故意让看到的人觉得不赶紧买的话错过机会了,这样让想买的或者想晚点买的就会立马买了

5. 为什么你的商品不能打折

作者:许泽龙苏州

1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段子,说某大型超市,为了保证品质,宁愿将晚间卖不掉的熟菜,全部倒掉销毁,也绝不打折出售。

其中缘由,保证品质只是其一,更深一层的逻辑,是不希望培养顾客买打折熟菜的习惯。也就是说,宁愿有一定程度的浪费,也要避免越来越多的顾客,挑选在打折的时间段买熟菜。

这个段子流传了很多年,大家也觉得很有道理。只是,这些年,市面上打折的商品还是越来越多,多的近乎泛滥。甚至很多商场,若常年不挂些打折标签,就不知道该怎么做生意了?

于是,类似超市打折熟菜想避免的尴尬情况,却大范围的出现在市场中。消费者习惯了只在商场打折时下才买,所以越来越多的商品,也只有在打折的促销期,才能卖出去!

同时,为了吸引客流,商场之间的价格战越来越激烈。

从一开始的八折到现在的遍地三折,甚至一折的情况也频频出现。

很多中自诩高端百货购物中心的经营者,在打折这个问题上,销售智慧甚至还不如卖熟菜的超市!

为了适应商场打折的潮流,各品牌商品的售价也一路飙高。同一件衣服,为了做三折的活动,吊牌回去换一换,售价提升一倍,再用折扣打下来,成为了业内惯用的操纵手法。

有些比较优秀的品牌,一开始还能坚持自己的价格策略,奈何在商场与市场的双重逼迫之下,最后还是一步一步的滑向打折的深渊。

于是,很多商场里,商品单价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差,折扣越来越低。有些商场甚至在一楼做了越来越多的各类特卖。这些特卖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商品,以一到三折的价格进行出售,占据了商场的黄金楼层和地段,剥夺了正常柜台的生意,导致大量货真价实的品牌撤场,迅速拉低商场的档次。

这简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实体商业中的再现!

2

然而,在最近几年,这些为了短期利益,把商场做成特卖场的经营者,忽然发现,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价格手段,越来越难以撬动市场了。

以前随便一场三折活动就能引起轰动的情况,如今即便全场一折特卖,也不能再吸引大量客流了。

反而那些不愿打折,坚持品质的商户,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不惜在门口排队几个小时,也要进场消费。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这个信息时代,整个消费行业的成本线,其实已经完全暴露在公众的眼前。

因为比价太容易,商品获取的渠道也太多,你根本不可能再利用区域限制或者品牌溢价来做价格的文章。

如同掩耳盗铃,那些那些无底线的抬拉价格再打3折的行为,能糊弄的,只能是销售者自己了。

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就认识到,你所谓的一折,去除价格上的花样,其实也就只值一折。

互联网不仅仅是用几个购物网站改变了消费市场的格局,同时也在用无处不在的信息流,让买卖双方认知对等,接下来,消费者买的,只会是他们真的想要买的。

3

那么,游戏规则改变后,消费者真正想要买的是什么呢?

第一,买自己能买的起的东西:理解这一条很关键。因为当经营者真正理解这一条后,在定价上,就不会按照商品的成本价去定。而是按照你想要针对的细分市场去定。

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客户消费能力是多少,你就定多少。如果这样定价,卖不出去,就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很可能你的商品不受你定位市场的欢迎。

第二,买能让自己显的独特的东西:无论你的商品和服务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让买单的人,显得更独特。

比如某些茶饮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队伍,就会有人去买,不但买,还要拍照,还要传播。

再比如有些书店,顾客并不是去买书,只是为了到里面坐一坐,然后拍个照而已。

以前我们总是希望提供一些东西,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而现在,这个概念可能转换成独特了。如果你的产品不卖座,很可能是因为不够独特。

再仔细想一下,在这个社会,美好的事物其实很多,但是独特很少。而少,就是稀缺,稀缺就会溢价。你帮助你的定位人群变得稀缺了,不就是帮助他们提高身价吗?这样还能不受到欢迎吗?这里面的逻辑,做商业的不能不明白!

第三,买让自己产生归属感的东西:由于信息通讯的发达,现代的社会处于一张空前关系网中。人只有在社会上与别人产生连接,不断产生关系,才能不断定位自己,才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和变现。如果关系网出现了停滞,人就会下意识产生焦虑,就会主动去发展关系。甚至去发展一些其实并不重要,也不紧密的连接。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追热点。一旦有什么大事发生,朋友圈里便到处是这种转发的信息。其实这些信息并不会与转发者本人或者他的朋友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一旦他和他的一些朋友都转发了,那么,在这一刻,就会有一个不太稳定的小群落出现。这便是社交界碑,是归属需求,也是个人利用热点在主动发展关系和连接的外在显化。

明白这一点的商家,就会主动跟进热点,制造热点,甚至将热点内容化,持续化,产业化,成为一个IP。

其实IP也还是不够的,要制造超级IP,才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策略!

那么,话题、IP、超级IP有什么区别呢?

比如贾跃亭是一个话题;贾跃亭推出了电动汽车就是IP;如果贾跃亭最终回国了并量产电动汽车,还清所有债务,打一个翻身仗,那就一定会是一个超级IP了。

再比如逻辑思维的罗振宇是一个话题;罗振宇新创的知识付费软件得到是一个IP;罗振宇为了宣传自己和得到办的跨年演讲就是一个超级IP。

其中,话题只有社交属性,没有内容持续生产和商业化,所以商业价值很小。IP是话题和热点后迅速有内容填充,并开发周边产品。超级IP是在IP的内容生产和开发上,再持续创造一个热点,将IP的商业能级再提升一个层次。

以上,便是现在新的商业逻辑和游戏规则了。

4

在这种新规则下,你的商品和你的顾客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价格关系,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归属关系。

你属于你的消费者,因此,你的售价就应该按照你定位人群口袋里的钱来定,你提供的内容,也应该更多的让你的顾客产生共鸣。

同时,你的消费者也属于你,所以,你要善待你的顾客,让他们溢价,让他们独特,让他们充满自尊。

如果,你还用打折这种手段来销售你的商品,就代表了你定价并不精准,甚至并不诚实。因为你本就不应该定高价,市场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价格。那些利用价格手段愚弄消费者的人,最后一定会被市场唾弃!

尤其是信任你的顾客,发现从你那买的东西,后来别人只要花一半的价格就可以买了,心里会怎么想?

没有人是傻子,也没有人愿意做傻子,打折毁掉的,只能是你自己!

6. 有些新产品为何一上市就打折

呵呵,刚抄在全库会的中国库存论坛上看到一帖子,说非折勿买已成大众消费习惯,不过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很多同质产品都特别多,竞争激烈了就经常采取打折降价措施了,以争取价格优势。慢慢的,消费者买东西时就先看有没有折扣了。

7. 淘宝上卖的产品怎么打折

现在的顾客都希望购买商品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时,能够得到价格折扣。如果内你想制定

有利可图的价格,容也应该考虑到价格折扣问题。

(1)数量折扣。指卖主为了鼓励顾客多购买,达到一定数量时给予某种程度的折扣。

(2)现金折扣。在赊销时,如果买方以现金付款或者提前付款,可以给予原定价格一定折扣的优惠,这就是现金折扣。

(3)季节折扣。如商品的换季打折。

(4)旧货回扣。即以旧换新时给予回扣。如我国有的电冰箱、洗衣机厂家,实行旧货折价换新,目的是鼓励消费者加速更新换旧,促进销售。

(5)分步折扣。顾客购买不同数额的商品,获得不同的折扣优惠。如你到商店购买某种产品,如果你购买50斤,商店给你8.5折优惠;如果购买100斤,商店可能会给你7.5折的优惠。

(6)促销折扣。这是销售商鼓励顾客为其宣传商品的一种定价策略。即如果你有证据说明你为销售商的产品做了广告宣传,你就会从他那里获得折扣优惠。

8. 打折的产品真的便宜吗

打折商家也是赚钱的,比如说专卖店的吧一般都是4.5折像卡帕就是的
商家最便宜也是6折
像卖衣服的打折的厉害
但是商家也是赚钱的。导购就可以5折买走这样的话也是赚钱的

9. 商场对商品打折是怎么回事

北京一个商场工作人员内幕大揭密

一、先说返券

每次返券活动之前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了,要和各品牌洽谈活动期间的价格损失承担的问题,专业术语我就不多说了,有最直白的语言告诉大家吧,返券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别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举例:100返50元,从表面看,是打5折,朋友们都疯狂去购买,其实是打6.7折,花100元买150元的商品,自己算算打几折?100返100,100返60,以此类推,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商场并没有损失,把压力都给供应商了,让供应商自己想办法承担损失,所以发现没有,在有活动的时候好衣服要不就是没有,收起来了,要不就不参加活动;或者拿出积压的商品来卖,都是旧款!

二、打折

北京商场现在是竞争白热化,不打折就没有客流,所以每家商场每周必须有活动,我们商场更是必须天天有活动,都是逼着厂家打折,好品牌不参加,你拿人家没折,得要人家撑门面嘛。倒霉的就是小品牌,老得参加活动,成本那么高,那有那么多利润?

所以,他们就抬高价格,现在的衣服越卖越贵,其实有很多因素并不是质量提高了,而是因为“赔不起了”

大品牌是不会提高价格的,只会把好货收起来。因为他们的商品在出厂的时候价签是机打好的,随商品挂出的,所以人工是难以修改的。小品牌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商品上面没有固定的机打价格,价签是商场的商品手写价签可以随意修改,而商品上只有成分含量的标识。

小品牌如果不用价格吸引人,那就没有竞争力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牌子,也就是标价不规范的牌子,导购也是一些年龄大、外地的为住,他们就不象我们北京女孩没有生活压力,它们拼命卖货,有时候能打起来!

就这样,经过和经理的商议,给她们一个底价,比如:一件1800的大衣,经理说你最低卖1000,那么卖多少就随她们自己了。这些导购还经常借此来自己赚差价,举例:还是那件衣服,卖了1500,给经理报帐卖了1000,然后自己找个熟人冒充顾客,说退衣服,开好小票退出1500,然后再自己入一个1000,这样把帐平了,自己还能赚到钱。

其实这些行为她们经理都知道,那有什么办法?又不能天天盯着她们,只能这样了。我就捉到过几个导购干这事,最严重的一个从一件12000的皮衣中做手脚,要独吞6000,你们说利润多大?那还是意大利的牌子呢!

《中经BP社》

热点内容
断背山有几分钟 发布:2024-08-19 08:31:17 浏览:253
日本电影 女老师和学生私奔 发布:2024-08-19 08:29:36 浏览:49
台湾电影 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02:18 浏览:134
2020最新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7:56:06 浏览:641
男男电影虐 发布:2024-08-19 07:04:57 浏览:10
韩国电影李采潭主演的关于发廊的 发布:2024-08-19 07:01:57 浏览:2
每期都有做的动漫 发布:2024-08-19 06:44:33 浏览:778
东宫拍摄时间 发布:2024-08-19 06:44:12 浏览:5
林正英电影情节鬼抬轿 发布:2024-08-19 06:36:35 浏览:254
懂的都懂在线观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6:26:11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