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购打折 » 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喜欢打折

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喜欢打折

发布时间: 2021-02-06 20:03:59

① 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对满减没有抵抗力

因为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满减就意味着便宜,消费者可以在商家那里买到更多的东西,可以为自己省钱,

② 为什么一些女性消费者热衷于在打折时购买心仪的服装

因为打折的商品看起来更实惠,所以吸引眼球,购买的人很多

③ 为什么很多消费者都喜欢买便宜的东西

大多消费者的观念是物美价廉,买得越便宜就越高兴,感觉赚了

④ 为什么打折的时候,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销量最好。是和人们的消费的心理有关么能具体解释一下嘛。谢谢

肯定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关,因为第一天打折会引发消费者强烈的好奇心,慕回名前来的人答肯定多,加上平时一些商品可能贵,现在打了折扣,哪怕九折,对消费者来说也觉得错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了,所以第一天大家都抢着买。最后一天也是消费者心理作怪,也是认为马上就要恢复原价了,不买就沾不了偏宜了,所以都买。至于中间是因为消费者的习惯心理,还有拖拉心理,认为可能打折会持续!谢谢,望采纳

⑤ 为什么商品要打折

打折的商品一般都是上市一段时间了。商家打折一方面是为减少库存,另一方是为了新产品的快速上市。

⑥ 作为消费者应如何看待打折现象(初中政治)答案至少四点

大家都知道,一定数量的产品,无论你是生产1万件还是仅生产1件,有些投资是必需的,例如厂房建筑物与机器设备。而这些投资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及时改变的。我们将这种短时间内在数量上无法改变的投资成本叫做“不变成本”。而另外一些投入比如劳动力,你若想生产1万件,就多雇几个工人,若仅想生产1件,那么就少用几个工人,这是随时都可以改变数量的投资,叫做“可变成本”。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总和,就是生产商品所需的总成本数。

倘若将一段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视为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将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包括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件产品上,我们便可以大致知道每件产品里包含了多少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因此就得到了“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不变成本”的概念,两者的和又可以叫做“平均总成本”。而若是我们将厂家卖商品的价格视为其从每件商品中得到的收益,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价格与上述几方面的平均成本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生产商愿意生产商品的最高数量与愿意销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第一种情况,商品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说明生产商从每件商品中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利润。而此利润是去掉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后的超额利润。因为生产是有利可图的,而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预计商品价格会发生变化,因此生产商还会继续生产,扩大商品的供给,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不过,随着商品供给的不断扩大,商品的价格会渐渐下滑。

第二种情况,商品价格比平均总成本低,可还是比平均可变成本(由于平均总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因此这种情况是存在的)高。此时,生产商的销售收入已无法弥补耗费的全部成本了。不过,总收益除要补偿工人工资和自己的劳动投入等可变成本以外,还有一部分剩余用于弥补不变的机器与厂房的折旧成本。因为这些折旧成本是必然的,就算不生产商品也会发生折旧。因此,对于生产商而言,此时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生产了,起码还有一些收入来弥补机器的折旧损失。因此,他就会继续扩大生产。伴随着商品供给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的价格也会继续下跌。

第三种情况,商品价格比商品生产中的可变成本低了。此时,商品的销售收入连工人工资都不够了,更别说弥补机器的折旧费用了。此时生产商就不会再生产了。

由此看见,生产商售出商品的最低价格是其生产该商品的平均可变成本。这也是其进一步生产的最低标准。若价格低于这个底线,生产商就会停止生产。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商场里的商品。不难理解,因为商场在到厂家进货、讨价还价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环境布置、员工工资以及铺面租金等很多方面多付出了成本,因此肯定就会将价格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即商场中的商品销售的最低价格应当比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可变成本高一些,唯有如此,商场才能够得到收益。因此,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场销售商品也是有一个底价的。如果低于了这个底价,便会亏本。除非有在上面所说的商品换季、清理库存、建筑拆迁、急需资金和生意转行等很多原因,不然商场是绝对不会做亏本生意的。因此,“为了答谢新老顾客”和“大放血”的说词,是肯定不能够盲目相信的。

事实上,正如上面所说的,因为种种特殊原因,商场被迫降价销售商品,价格常常比实际造价还要低,那么,消费者就会得到较实在的优惠。不过,就算在一般紧急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也不多见。因为,平时商品销售的价格都要比实际成本高很多,而在比较紧急时只要将价格下调,调到高于可变成本一点点,消费者就已很满足了,商品就容易卖出去,而且会比原来的销量更大,这才是最常见的打折现象的真相。很多商场就是利用这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尽管在单件商品上的利润减少了,可是销量增多了,因此只要商品打折的程度合理,就完全可以在打折的情况下,得到比原来还要多的销售收益。

⑦ 某商品对一般消费者不打折,对学生打折的经济学解释

某商品对一般消费者不打折,对学生打折
是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策略
一般消费者和学生需求曲线不同
一般消费者可以接受较高的价格
学生更易接受较低的价格
所以对学生给予优惠

⑧ 如何评价半数奢侈品消费者只在打折时入手的现象

据时尚媒体FashionUnited报道,网上市场研究公司YouGov周一发布了2018奢侈品零售行业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全球专范围内属一半的奢侈品消费者只会在品牌打折时才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并且刚刚完成财富积累、跻身富人阶层的消费者比从小在富裕家庭中成长的消费者更偏爱打折。

⑨ 超市为什么经常打折大减价

有些顾客到商店挑选、比较很久才出手购买,有些顾客则相反。

所以对商店来说,最好是用高价套住忠诚的(或懒惰的)顾客,再用低价吸引住便宜货买家。

中间价位没有好处:价格不够高,无法从忠诚顾客那里多赚钱;价格不够低,无法吸引便宜货买家。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如果价格保持稳定,那么即使对价格最不敏感的顾客,也知道在哪里能买到便宜商品。

所以商店不能坚持高价或低价,而应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

价格定位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超市的特价商品总是在变动之中,而顾客一次购物跑两家超市又太麻烦。

逛超市的小技巧

1、买大包装并不一定更划算

相信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其实,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

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经常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让你在视觉上获得满足感。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

少部分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也有许多超市常将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消费者往往忽略它的生产日期。

2、不要只选触手可及的东西

超市商品摆放有一个共同原则: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

有些超市摆放牛奶、酸奶、冷藏柜食品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如果你想购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热点内容
断背山有几分钟 发布:2024-08-19 08:31:17 浏览:253
日本电影 女老师和学生私奔 发布:2024-08-19 08:29:36 浏览:49
台湾电影 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02:18 浏览:134
2020最新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7:56:06 浏览:641
男男电影虐 发布:2024-08-19 07:04:57 浏览:10
韩国电影李采潭主演的关于发廊的 发布:2024-08-19 07:01:57 浏览:2
每期都有做的动漫 发布:2024-08-19 06:44:33 浏览:778
东宫拍摄时间 发布:2024-08-19 06:44:12 浏览:5
林正英电影情节鬼抬轿 发布:2024-08-19 06:36:35 浏览:254
懂的都懂在线观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6:26:11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