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購物感強烈怎麼辦
A. 超市裡孩子哭著要買東西,怎麼辦(教育有感)
昨晚在一個不大的超市裡碰到一對母女,媽媽三十多歲,孩子五六歲的模樣,可愛的齊耳短發,憂郁難過的眼神不由得讓人愛憐。在我進去的時候孩子就在低聲地,抽噎著央求媽媽給買一個棒棒糖,媽媽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同意,我經過了一下進到貨架上拿到了我需要的東西就出來了,大概有五分多鍾的時間。我出來的時候,孩子和媽媽仍然在收銀台進行拉鋸戰。孩子用和剛才一樣渴望的目光望著媽媽,稚嫩的聲音傳入了我的耳朵:「媽媽,你給我買嘛!你給我買嘛!「一邊說著,一邊扯著她媽媽的衣角。我已經交完錢,輪到結算這對母女的商品了。媽媽一邊掏錢,一邊對孩子說:」你不守信用,出門你一會兒就扔了。我不相信你。」看來,這寶寶總霸東西,然後又不喜歡了,所以媽媽不樂意給孩子買。 眼看著媽媽已經交完錢了,孩子覺得自己的棒棒糖沒有希望了,哭聲更大了。收銀員立刻解圍到:「不哭了,孩子。媽媽已經給你買了。錢已經交了。」媽媽看著孩子哭鬧可能不好意思了,也對孩子說:「走吧,走吧。已經給買了。「 我在旁邊聽著,丈二摸不著頭腦,我覺得媽媽怎麼一邊數落這孩子的壞習慣,一邊又助長了孩子的壞習慣。這樣的做法無疑讓孩子失去了一個矯正自己不當行為或不良習慣的機會。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公眾場合的哭鬧是不妥的,相反孩子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自己制勝的方法,另外,孩子買了東西一會兒就扔的習慣肯定還會有(其實,媽媽不給買的主要原因是這個),現在是多好的教育機會啊!可是就這么錯過了,也錯過了孩子糾正壞習慣的機會。 很久沒寫博客了,可是昨天的這件事讓我覺得還是想說兩句,因為我想到了小時候的奔騰。總的來說,奔騰這種時候不多,他很少哭鬧著要東西,即使要,我覺得合理買了便罷,不合理講道理基本都能聽得懂。那是因為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告訴他哭鬧是沒用的,越哭越不給買,如果這個東西確實喜歡,可以跟媽媽講你為什麼喜歡,如果太貴或別的原因不合適買的話,也和他講清楚(用小孩子能聽的懂的語言),讓孩子明確知道不能買的原因,讓他接受一次,下次同樣的理由導致不同意給孩子買東西,孩子也會心服口服。意即:孩子已經了解的這套游戲規則,或者說孩子已經接受的這種理論,更通俗點說,是給孩子立了規矩。 對於奔騰來說,我們家的規矩:第 一,哭鬧絕對不能得逞;第 二,太貴的東西不能買;第 三,垃圾食品不能買。孩子從小就明白了這是最起碼的雷打不動的三條規矩。因此,奔騰要買什麼東西,首先絕對不會哭鬧,因為他知道一旦哭鬧他就什麼都得不到了,第二三條理由只要存在,他也都能接受不買。當然了,大人執行的時候標准一定要一致,別某個東西今天不給孩子買就定義為垃圾食品,明天想給孩子買就不是垃圾食品,這樣孩子會完全被家長的不「誠實」弄的暈頭轉向的,最後照樣沒了規矩,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孩子畢竟喜歡的東西千千萬,有時候拒絕了,還得考慮孩子的感受,畢竟是他/她心儀的東西。所以家長也應該找一些替代方案來滿足孩子,比如有些太貴的東西,我們是否能考慮用另外的東西來代替,或者網站試試能否買到性能質量不錯的,價格又能接受的替代品。和孩子說了後,就要同意孩子按替代方案來進行,否則孩子會逐漸地對家長失去信任,最後的結果是家長很頭疼覺得孩子不聽話,導致這樣的結果多數是因為家長是始作俑者。 上面提到的超市裡的媽媽,還有一點讓孩子的認知出現了偏差,一方面數落孩子的不是,一方面縱容孩子的不是。既然意識到孩子買了東西沒一會兒就扔為什麼還不趁此機會教育一下。這個時候完全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完成這次教育:如果繼續以前的壞習慣,買了就扔的話,以後絕對不給買。說到做到,並且監督孩子完成,不論這個東西如何難吃,只要孩子吃了,就應該鼓勵,表揚孩子守信用了。如果不好吃,以後她是不會再要了,如果好吃,孩子買了而且全吃了,今後可以繼續給買(當然了,這個棒棒糖在我們家歸為垃圾食品,就這一條,兒子就不再堅持了),而且藉此機會表揚孩子是個守信用的孩子,這樣孩子也明白自己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孩子應該接受自己的行為帶來的結果,其實無形之中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 說到這點又想到了奔騰特小時候的一件事,奔騰特喜歡的一個小玩具,我忘了什麼了。有一天晚上太晚了,我讓他睡覺他不睡,始終在玩弄那個玩具,我告訴他最後一次警告,我一二三之後如果還不把手裡的玩具放下,我就扔了,說到做到。我確實說到做到了,在我數第三下的時候,我一把奪過玩具扔到了垃圾桶里,奔騰驚呆了。我告訴他,你的這個玩具沒了。再後來奔騰特別怕我數一二三。其實,這件事里我耍了個小心眼,這個玩具他很喜歡,但是今後再買還是能買的到的。之所以找一個最喜歡的東西來教育他,是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印象深刻;之所以想到給他再買一個,是因為孩子確實喜歡,還是想機後找機會彌補他受傷的心靈。當然,在後來的某一次別的方面的優秀表現後,我又給孩子買了同樣的玩具。同時給孩子講清楚道理,糟糕的表現會失去自己心愛的東西,良好的表現會讓自己爭取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行為的結果自己承受,或好或壞。有感而發,最大的感觸教育孩子最基本的是家長要做到「誠信」 ,否則最後累的是家長。
B. 孩子逛超市總是愛亂要東西怎麼辦
不知道有沒有不喜歡逛超市的孩子呢?不說孩子,說大人,超市裡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吃穿用度一應俱全,如果不是口袋裡的銀子不允許,大概很少有人能抗拒超市裡的「誘惑」吧!
大人之所以能夠忍痛拒之,是因為咱們有成熟的自控能力,孩子他沒有。孩子到超市,看到什麼好玩的就要什麼,不給買就大哭大鬧,這種場景通常讓很多家長避之猶恐不及。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這種現象呢?
1.出發之前列好購買清單
帶孩子去超市之前,先拿出紙筆,讓孩子列出一個購物清單,前提是,只寫上必需品。例如學慣用品、或者是之前答應要給他買的東西。
到超市之後,讓孩子對照著清單選購東西,超過的一律不買。不要因為孩子鬧騰就心軟,你首先要做好一個付賬有原則的家長,他才能做好一個購物有原則的孩子。
2.給孩子做好購物預算
這一條是教會孩子「你有多少錢」和「你能花多少錢」。比如,你給孩子10塊錢,讓他自己去挑選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後還可以讓他自己去付賬,這樣孩子最後花的錢控制在這10元之內,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讓孩子有「范圍」地購物,有利於控制孩子膨脹的購物慾。
3.只能選一樣最喜歡的
去超市逛一圈,啥都不給孩子買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當孩子挑選了一大堆玩具和零食的時候,家長不妨跟他說:「只能買一個。」讓他挑選出最喜歡的那個,無論他如何哀求,都只買那一個。
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如何分辨出最需要的,權衡利弊,做出選擇,對以後的成長也有好處。
4.轉移注意力,「冷處理」或者帶離現場
在現場,一旦孩子出現控制不住購物慾望的情況,家長可以選擇幾個方案:
如果是低幼兒童,可以用別的物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大些,依舊大哭大鬧,不妨實行「冷處理」,不睬他的要求,讓孩子因自討沒趣而收場。
如果孩子依舊哭鬧不止,那就先安撫好他,把他帶離現場,以免引起別人的注意,那樣孩子更會變本加厲,家長此時會更生氣。
帶孩子逛超市應注意什麼
家長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大部分時候是要買菜和生活所需的日常品。大家要帶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自己亂跑,這樣以防孩子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拿一些物品而你保護知道。
如果孩子執意買許多吃的,而你又不能制止的話,你可以鼓勵孩子少拿一些,告訴孩子,過幾天還會帶他來逛的,可以吃完了再買,要不就把食物放的過期了。
你在挑選物品的時候,不要自己一個人挑選,可以讓孩子也參與進來,問問他想吃什麼菜,想吃什麼主食,想讓媽媽給你做什麼好吃的,這樣轉椅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在逛超市前先和孩子商量好,要買的東西有什麼,去了就只能買自己要求買的那幾種,這樣讓孩子有規則後,孩子以後逛超市也會遵守這樣的規則,不會見到什麼都往車筐里放。
去到超市以後可以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參與進來,比如說他的任務是推車,比如他的任務是你要買什麼的時候讓他幫你去取,這樣你倆可以搭配起來,他不會感覺悶。
如果孩子執意要買一些糖果,可以和孩子商量好,一個月可以買一次,一個月或者買兩次,而且買的糖果由他親自挑選,長時間堅持,養成這樣的規則,孩子便很聽話了。
如果孩子非要賣什麼的話,不能強硬的駁回,這樣孩子會在大廳場合和你鬧,孩子一般都喜歡小零食和超市的玩具,大人在經濟允許的范圍內,可以適當妥協。
C. 我兒子有瘋狂購物的慾望,感覺他一天不花幾百塊錢不舒服的過後又後悔了,怎麼辦呢求解!
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可以,如果他是花自己賺來的錢,隨便她花。但如果是花父母的錢,還這樣大手大腳,我覺得你應該給予他正確的教育,否則將來就會變成好吃懶做,對他未來的人生也不會有太大的好處
D. 孩子哭鬧要買東西怎麼辦 父母應該滿足他們嗎
置之不理復,哭累了就不哭了。哭完後要制同他講道理,告訴孩子以後有什麼要求,要心平氣和的提出來,合理要求可以滿足,家長認為不合理的要求是絕對不能滿足的,我們會和你講清不能滿足你的要求的原因。總之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哭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家長要把握的原則是:不能滿足的要求絕對不能滿足,哭鬧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要受到懲罰,我家孩子剛會說話時,一次要喝酸奶,保姆因當時手裡有事,晚拿了一會,孩子就委屈的哭了,我當時就明確的批評了孩子,同時告訴孩子:本來你現在是可以喝酸奶的,但是由於你提出訴求後,我們沒有馬上滿足你,你不能耐心等待,還哭鼻子,所以本該讓你喝的酸奶沒有了,這就是你為哭鬧付出的代價。一定要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哪怕是一丁丁點不起眼的錯誤買單。
E. 遇到孩子哭鬧非要買東西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
1.堅定而和善的拒絕
孩子在哭鬧非要買東西的時候,如果超出了之前指定的規則,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堅定而和善的拒絕孩子。這個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的配合,不能媽媽說不買,爸爸說今天給買了吧。對待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幫助孩子一起梳理情緒。我們要和孩子說「媽媽知道你今天買不了這個小兔子很傷心,但是我們今天的額度花完了呢」「媽媽也很喜歡這個小兔子呢」

4.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積極給與肯定
在孩子做的正確的時候,要積極給予肯定。描述事實的經過,描述我們贊賞孩子行為的原因,而不要只稱贊孩子「今天表現的很好」而要說「寶寶今天看到了玩具,但是因為遵守和媽媽的約定而忍住了,沒有和媽媽苦惱著要,很棒呢。」
浣心(微信公眾號ID:HXshuoyuer)注冊護士,關注育兒,家庭,教育,歡迎關注!
F. 孩子去商店,鬧著要買東西怎麼辦
適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沒節制沒原則的滿足。去商店買東西可以,但是要約法三章。
其實我們多數人都體驗過這種感覺,小時候渴望跟著去商店,去了又渴望爸媽給自己買個什麼,結果願望總得不到滿足。
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每個人都經歷過,只要學會如何溝通和約束孩子的這種想法就可以了。
第一,換一種方法來溝通。
孩子鬧著要買東西,並不一定是她們真的要買東西,大部分時候,孩子只是希望自己能選擇一個商品,或者說她們也想嘗試一下購物是什麼感覺。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孩子溝通啦,可以和孩子說下一件商品由她來挑選,讓她享受購物和選擇的過程,讓她把注意力從她想買的東西轉移開。
大部分時候這個方式都是有效的,因為孩子能從幫助我們購物的過程中產生滿足感,她會想著這是我幫媽媽選擇的商品,而不是想著她自己要買什麼!

第二,等價交換給出條件。
有的時候,孩子會出現一根筋的狀態,非得買不買就賴著不走,或者死命的哭,或者生氣亂跑。遇見這種情況,只能先安撫她的情緒了。
先把她要買的東西放到她手上,然後告訴她你這次要買的話,就過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再買新的了。如果做不到的話,可以想一想考慮清楚了再買。
再收銀台付款之前,再繼續知會孩子,這是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買玩具的條件換來的,如果同意就付款,如果猶豫可以下次再來。
我相信很多孩子在面臨這個選擇的時候都會認真考慮一下,而且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下次去商店,就不要再帶著她了,讓她感受到什麼叫規則。
第三,給出合理的建議。
有的孩子明明家裡有個差不多的東西,下次買還是買這個類似的,我覺得這種就沒有必要買了,如果孩子非要鬧著買,可以告訴她家裡有個差不多的。
讓她選擇一個家裡沒有的,這樣一來她可能選來遠去都覺得自己買過就不想要了,即使她選擇了一個家裡沒有的,那至少也沒花冤枉錢。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前打預防針,打小孩去商店之前如果確定了自己不想給她買,就提前和她說明情況,如果她不同意就不要帶她去,如果她同意了那就一定不要給她買,這是原則問題。
G. 孩子吵著非要買東西父母該怎麼辦
1.從小讓孩子懂得,每件東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
建議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告訴他:每件東西都值得珍惜,不是越多越好,家長要不斷和孩子講這些話,以建立正確的物質觀。
比如,媽媽可以這樣說:你有十個洋娃娃,那你和每個洋娃娃在一起的時間就會很少啊,那不是很可惜嘛,不如就有一兩個洋娃娃,好好和她玩。
2.限制孩子得到物質的過程,其實是培養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如何得到幸福?就是制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去做,並且達到,那一刻的成就感就是幸福感。所以,爸爸媽媽限制孩子得到物質的過程,其實是在培養和提升孩子得到幸福的能力。
給孩子買一樣東西,先要考慮有沒有必要,然後再看是否讓他自己能掙到,而不是你送去的。比如,給他這樣東西,是和他學習上的努力有關。注意,是鼓勵他的努力,而不僅僅是成績。或者也可以作為他展現其他良好品德的獎勵,比如他幫助了別人。
3.不管如何,都不應該給孩子家庭經濟能力之外的東西。
有些家長竭盡所能,甚至縮衣節食,只為給孩子最好的。這樣做的結果是,父母自己壓力很大,和孩子溝通時容易有負面情緒,如"我都這樣了,你還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我嗎?"
你不如讓孩子懂得:其他孩子所炫耀的物質上的擁有,都是他們爸媽的能力,而真正可以讓他為自己自豪的,是他自己的能力,比如誠實、願意與人分享。
4.教孩子學習以心取人。
我一直相信,我們的出身是機遇,不是能力。所以當孩子奇怪為什麼別的孩子家裡買不起時,最好這么和他說:別人的爸爸也許還沒碰到賞識他的老闆,也許是其他原因讓他暫時沒有更好的發展,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好。
更為重要的是,家長要從小和孩子一起做"以心取人"的練習,比如你不要對孩子說:看,這個阿姨的車很棒很貴的。而是和孩子說:看阿姨人多好,願意載我們一程,即便不順路,還願意送我們回家。這樣做,就會轉移孩子以物質判斷事物的角度,幫助孩子更多地發現別人值得學習的質
H. 孩子虛榮心強怎麼辦
由於現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總怕孩子受委 屈,於是對孩子總是有求必應。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別人差,別人的孩子買什麼咱家的孩子也得買,決不能讓人家比下去。於是在家長無意識的縱容下,孩子的慾望無限地膨脹。另外,獨生子女的父母從溺愛孩子出發,總是愛講孩子的優點,掩蓋他們的缺點,甚至在親朋好友面前經常誇耀自己的孩子,孩子聽到的都是贊美的聲音,很少有人指出他的缺點,而父母對別的孩子往往妄加指責。由於孩子對自己客觀評價的能力還很差,家長具有絕對權威性,慢慢地孩子就從家長眼裡的「十全十美」變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別人超過自己。 虛榮心強的孩子在個性成長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如為了滿足其虛榮心而經常說謊,情緒不穩定,不認真學習,缺乏意志力等。虛榮心強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可怕的。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加以糾正: 1、家長要創造機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想要的東西。如是要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麼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靠自己的勞動掙來的錢購買所需要的東西。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擔一些家務,然後從中取得回報。一分勞動一分收獲,一滴汗水一點回報,讓孩子知道僅靠不停地向家長張口要這要那,不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2、家長應以身作則,不要同別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首先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同別人攀比,盲目追求物質享受。家長也不要總是給孩子買東西,習慣性地給孩子買各種禮物,因為如果形成習慣,孩子就會感覺他得到這些禮物是應該的,而且需要你不斷給他買,他的虛榮心就會不斷膨脹。 3、家長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作為家長不應該過分誇大孩子的優點,也不要掩蓋孩子的缺點。對那些符合道德規范的行為,家長應給予表揚,但應適度。因為經常性的表揚會使孩子認為這些並不是他應該做的,一旦這樣做了,便能得到獎勵。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虛榮的壞習慣,而且越來越嚴重。對於孩子的缺點要及時指出,幫助分析原因,並鼓勵其逐漸克服。 4、家長要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多給孩子講道理。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滿足孩子的要求,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則採用先吼後打的辦法。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多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與別人攀比,擁有名牌並不意味著擁有了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教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買東西,而不要為了同別人攀比,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講給孩子聽。
I. 4歲小孩商場撒潑打滾威脅不買就不起作為家長如何處理呢
在商場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已經不是單純的買或者不買的問題,關於購物,對於家長來說,要分多種情況。
1、是否是事先約定
沒有事先約定好
但的的確確是孩子用得上的,忘記放在清單里的物品,也可以買,但這是合理的購物,而非滿足孩子的某個慾望。
2、要善於捕捉到“第一次”
從大多數家長的觀念里講,買東西不給就大哭一場,甚至撒潑打滾,是孩子的不是,其實,如果你仔細的想一想,是家長的問題。因為第一次的時候,你沒有捕捉到孩子的變化,從而順了孩子的意願,才能讓孩子繼續的任性。
無論是購物,還是吃飯、喂飯,“第一次”對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而且是印象深刻的,捕捉到了孩子的第一次,其實任何問題都不會越演越烈。
3、家長要有自己的“規則”
有的時候,家長心情好,孩子一哭心軟了:就一次啊!下次再哭也不行。當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又哭,說了不行就是不行,買什麼買!
這樣的兩種情況在孩子的生活中交替發生,孩子會怎麼做?當然是想要滿足自己的願意為主,且他會鬧的一次比一次厲害,直到家長心中疑惑:這可怎麼辦啊?
所以,家長要有自己的心裡的“規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既然你感覺孩子哭的時候你心疼,便可以答應孩子的要求,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答應孩子,否則,請堅持自己。
不要讓孩子有機會來探你的底線,用更加“厲害”的辦法來應對。
4關於延遲滿足
有的家長說,孩子哭的太厲害了,或者說孩子磨的太厲害了,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任何的事情的處理都不會是一定之規,可以有適當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在合理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隨心所欲的基礎之上,不是在家長心情的左右下。
J. 小孩第一次購物的感受
本次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一次當家作主的機會:活動前的討論——活動前的准備——參觀超市——購物中的交流——購物時的合作——快樂的分享——錢數的統計——愛心捐款——活動後的感受,通過「超市購物」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其心理體驗遠遠大於活動本身的目的;本次活動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把引導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滲透在豐富的幼兒活動之中,為幼兒提供人際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使孩子們獲益匪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