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大全 » 英國歐元區購物有什麼區別

英國歐元區購物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2-05 15:13:02

❶ 英國是不是歐元區國家

作為歐盟主要成員之一的英國一直游離在歐元區之外,一直在加入還是不加入、以及何時加入的問題上爭論不休,迄今仍無定論。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首先,英國政界難以達成共識。當年雖然工黨的布萊爾政府傾向於盡早加入歐元區,但反對黨——保守黨堅決反對加入歐元。此次競選,保守黨再次提出「捍衛英鎊」的口號,該黨領袖黑格攻擊布萊爾在歐元問題上「想盡快把英鎊推入絕境」。在英國政壇舉足輕重的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也打破沉默,警告說,「放棄英鎊向歐元屈膝是對為捍衛英鎊而生而戰的歷代祖先的背叛」。

其次,英國多數公民反對加入歐元區。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英國公眾對加入歐元的反對情緒與1997年選舉前一樣高,反對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二。同時,工商界態度謹慎。倫敦《金融時報》對500家製造商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們認為歐盟政策干預過多。

第三,雖然在利率、通貨膨脹率及經濟增長速度方面,英國與歐元區國家相差不大,但是在財政政策上雙方仍存在較大差異。歐元區實行的財政政策趨緊,而英國財政大臣布朗今後3年的開支計劃卻與其相抵觸。從英國工黨的大選宣言看,該黨執政後將把改善社會服務作為重點,如果不增加稅收,今後英國政府很可能會奉行赤字財政,這顯然與歐元區的財政政策不符。

第四,從經濟角度來看,英國與歐元區經濟運行狀況及前景也不能同日而語。歐元區的年通貨膨脹率較高,歐元區主要國家德國和義大利的經濟持續放緩,資本外流情況嚴重,外國投資者拋售歐元區股票趨勢與日俱增,尤其是美國投資者也在不斷出手在去年公司並購高峰期購買的歐洲股票。相比之下,英國整個經濟運行良好,失業率和通脹率保持低水平。英國政府預計經濟增長率在2.5%到2.75%之間。

第五,當年布萊爾政府從一開始就提出要在滿足5項條件,即英國與歐元區經濟穩步趨向融合;歐元區具有應付經濟變化的足夠靈活性;對英國投資不受影響;英國金融服務業不受影響;對英國就業有利等條件下加入歐元。現在,英國工商界和政界尚沒有就這5項條件是否已經滿足達成一致的看法。

此外,歐盟在里斯本承諾要使「歐洲經濟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最有實力的知識經濟」尚未兌現,以及歐元區完善內部市場動作緩慢、養老金制度改革艱難等也都成為英國國內反對加入歐元區的理由。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英國近期內加入歐元區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們指出,從中長期前景來看,英國加入歐元區可能是一種必然。因為歐元是歐洲一體化建設進程的重要標志,英國要想在未來的一體化歐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並在歐盟重大問題上施加影響,顯然不能長期游離於歐洲一體化進程之外。但英國要想排出一個確定的加入歐元的時間表目前也有困難。

❷ 英國加入歐元區的成本各有哪些

英國人應該拒絕歐洲單一貨幣,加入歐元意味著放棄對稅收的控制。
2002年1月1日,歐洲12個國家的3億多人開始使用歐洲單一貨幣———歐元,從而在歐洲開啟了一個新的「歐元時代」。這是世界貨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發生在英國家門口的一件大事。然而,正當歐洲大陸為「歐元時代」的來臨而歡呼雀躍之時,仍置身於歐元區外的英國卻顯得冷冷清清,與其歐洲夥伴那樣的格格不入。

近年來,是否加入歐元區一直是英國面臨的兩難抉擇。對大部分英國人來說,現在英鎊似乎已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流通媒介,而是像英國皇室一樣,已成為可使人聯想到過去的「榮耀與輝煌」的一種象徵。對他們來說,放棄英鎊是一種感情上難以接受的事。另外,近年來英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和英鎊的強勢,客觀上也對加入歐元構成了一定障礙。據最新調查顯示,歐元流通後,贊成近期內加入歐元區的英國人只佔39%。

盡管許多英國人不願短期內放棄英鎊,但從現實的眼光看,加入歐元區似乎是大勢所趨。正因為如此,自工黨政府上台後,在加入歐元的問題上採取了積極的姿態。今年初,英國首相布萊爾宣布,他將在未來兩到三年中,就英國是否加入歐元區的問題舉行全民公決。他說,英國多次錯過了與歐洲整合的機會,這是英國政治的「悲劇」。

布萊爾在剛剛發表的新年致詞中稱,盡管英國尚未加入歐元區,但歐元的成功符合英國的利益。英國對外貿易的重點在歐洲,歐元流通後,大部分公司將用歐元結算,因此,歐元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他說,英國政府將在兩年內進行與歐元有關的經濟評估,如果加入歐元單一貨幣符合政府提出的五項條件,政府將舉行全民公決,確定英國是否加入歐元區。這五項條件主要包括加入歐元區後是否會在就業、通貨膨脹、外貿、吸引外資等方面對英國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歐洲事務部長海因曾強烈暗示,加入歐元勢在必行。他說,加入歐元的決定不能被無限期地推遲。政府對歐元的看法是,加入歐元將取決於對英國經濟狀況的評估結果。他在最近接受采訪時說,歐元是單一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為了確保價格的透明度和成本的一致性,歐元有其存在的理由。他說,2002年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人們出國時錢包里裝的將是新的歐元。不論英國是否加入歐元區,都會受到它的影響。待英國遊客開始接觸歐元之後,公眾對歐元的看法可能會有所改變。他表示,希望英國的商店和其他零售商能從歐元中受益,同時也希望每年到英國訪問和購物的1300萬歐洲人明白,他們可以在這里花更多的錢,而不是把5%的手續費交給貨幣兌換機構。英國工黨主席克拉克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也表示,即便沒有經濟好處,英國政府也應推行加入歐元區的計劃。他認為,加入歐元區的理由是充分的,以致現在就可以舉行全民公決。

雖然英國政府在加入歐元區的問題上態度積極,但在加入的時機與條件上卻有不同看法。特別是英國財政大臣布朗在加入歐元區的問題上態度謹慎。他今年在英國工業聯盟的講話中呼籲,對歐元問題應採取深思熟慮的謹慎態度,並表示,英國只有在符合四年前設定的經濟指標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加入歐元區。政府不會拿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經濟穩定來冒險。他的講話與布萊爾近來在歐元問題上的積極姿態形成了對比。另外,英國中央銀行行長愛德華也表示,現在英鎊匯率太高,對盡早加入歐元構成了障礙。他說,中央銀行不能迫使英鎊貶值,因為那樣就很難控制通貨膨脹。

英國目前雖沒有加入歐元區,但歐元面世的現實卻是無法迴避的。現在,英國的一些商店已開始決定接受歐元,一些為歐洲公司工作但生活在英國的人,也將不得不接受以歐元支付的工資,因為這些公司不會為英鎊而另立付款系統。據調查,歐元流通後,許多英國人已開始認為,不論人們喜歡與否,英國將來在一定時候加入歐元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❸ 英鎊和歐元有什麼區別

歐元 (EURO) 是歐洲12國的基本貨幣單位。2002年1月1日正式使用。國際標准化組織的ISO 4217標准代碼是EUR。慣用符號是€。

目前在歐洲聯盟的25個成員國當中共有12國採用歐元,包括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臘、以及義大利。此外使用歐元的還有並不具歐盟成員國身分的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摩納哥等國,以及黑山與科索沃。

發行機構: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CENTRALBANK)
貨幣符號:EUR
輔幣進位:1歐元=100歐分(CENTS)
鈔票面額:5、10、20、50、100、200、500歐元。鑄幣有1、2、5、10、20、50歐分和1歐元、2歐元共8個面值。

英鎊現鈔的主要特徵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個:

貨幣名稱: 英鎊(POUND、STERLING)
發行機構: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
貨幣符號::GBP
輔幣進位: 1鎊 =100便士(PENCE)
鈔票面額: 5、10、20、50鎊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一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佔有相當的地位。

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時間
英鎊 1488.48 1457.1 1500.43 1494.33 1494.33 11:26:49
歐元 1014.35 992.96 1022.5 1017.56 1017.56 11:26:49

❹ 英國為什麼處於歐元區外

英國一直沒有推行歐元。
首先,英國政界難以達成共識。工黨的布萊爾政內府傾向於盡早加入歐容元區,但保守黨堅決反對加入歐元區;其次,歐元正式流通並沒改變英國人不喜歡歐元的態度。在歐元正式流通後進行的第一次民意調查表明,只有21%的人認為英國應該加入歐元區,而73%的英國人反對加入,反對者所佔的比例比過去所進行過的任何調查都來得大;第三,雖然在利率、通貨膨脹率及經濟增長速度方面,英國與歐元區國家相差不大,但是在財政政策上雙方仍存在較大差異。歐元區實行的財政政策趨緊,而英國工黨傾向赤字財政,顯然與歐元區的財政政策不符。另外,從經濟角度來看,歐元區的年通貨膨脹率較高,主要國家德國和義大利的經濟持續放緩。

❺ 英國是歐元區嗎

參加了歐盟但沒加入歐元區

❻ 英國為什麼不加如歐元區

英國財政大臣布朗6月9日在議會下院宣布,目前英國加入歐元區的條件尚不成熟,英國政府將在今年秋季公布一項有關就加入歐元區舉行全民公決的法案,並在2004年再次對加入歐元區的5項標準的進展情況進行評估,以確定舉行全民公決的時間表。這使英國事實上失去了在2005年大選前加入歐元的可能。這是一個很小的事件,但卻是英國對自己命運的又一次選擇,懷疑論者贏得了勝利,一些人在舊夢中沉醉、懷疑,另一些人醒來後失望、痛苦。

布朗所說的加入歐元區的5個標準是在1997年確立的,包括:1.英國的經濟周期與經濟結構能否與歐盟國家在單一利率下達到趨同?2.能否為英國經濟提供足夠的靈活性,使之能夠應付各種變化?3.能否為外國長期投資提供更有利的環境?4.能否維持並增強英國金融服務業在全球的地位?5.能否增加就業?

布朗一直堅持只有當英國與歐元區國家的經濟達到同步的時候,英國才具備加入歐元的條件。雖然英國的通貨膨脹程度、利率和債務和財政赤字都已經和歐洲同步,但是布朗依然擔心短期利率高於歐元區,特別是房地產價格高於歐元區國家,因此英國的經濟與歐元區還有不同。布朗指出,英國房地產市場的負債率非常高,這使英國人對利率非常敏感。布朗更擔心的是歐洲央行在引入均衡通脹目標上的失敗和財政政策上的失誤,歐元區的經濟表現目前不及英國,加入歐元可能帶累英國經濟,只有英國經濟比歐元區差才能幫助布萊爾,這真是個諷刺。另外美元貶值和歐元升值使英鎊面臨選擇,實際上英國選擇了更接近美元遠離歐元,因此布朗希望保持英國貨幣的獨立性。

但是,歐元區內部的貿易在最近幾年中增長了20%,布朗也同意加入歐元將使英國與歐元區的貿易在今後30年中增長50%左右,這意味著英國的GDP可以增長5%到9%。

布朗的5個標准也許是永遠也達不到的,即使英國政府可以努力改變自己,歐元區的經濟則是英國政府不能控制的。更何況這樣的標準是否可操作也大有疑問。據英國媒體調查,英國及世界主流經濟學家均對英國財政部所設置的英國加入歐元區的判定標准表示懷疑。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芒德爾在內的世界頂級經濟學家們指出,由於其結果太過復雜,英國財政部設計的用於判定英國是否應該採用歐元的5項「簡單明了」的經濟測試指標,實際上並不可能實現。芒德爾認為,沒有一個純粹科學的辦法可以明確判斷出英國加入歐元區將有利或不利於英國、以及是否將有利或有損於其他歐元國家,甚至全世界。

布朗准備的2000頁的評估報告、5個標准、18個細節終於又一次葬送了英國加入歐元的希望,在懷疑論盛行的英國,這樣的選擇並不令人驚訝。

英國對歐洲的矛盾情感

回顧英國在二戰後從孤立到試圖融入歐洲的歷史,可以讓我們理解這個國家的矛盾與迷惘。

1946年,丘吉爾說,「我們和歐洲在一起,但不從屬於歐洲」,即「光榮孤立」;1950年,英國對不能加入舒曼計劃——歐盟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而深感失望;1961年,哈羅德·麥克米倫首相首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67年,哈羅德·威爾遜的工黨政府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但是由於戴高樂從中作梗,英國的希望再次落空;1969年蓬皮杜取代戴高樂入主愛麗舍宮,在法英關繫上採取了靈活政策,他認為只有吸收英國加入歐共體,法國才能平衡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同年12月,蓬皮杜在歐共體首腦會議上倡議擴大共同體,並決定逐步建立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1973年愛德華·希思領導英國加入歐共體,即歐洲共同市場,歐洲從法德軸心過渡到英法德「三駕馬車」;1984年,在撒切爾入主唐寧街10號3年之後,英國第一次與其歐洲夥伴發生了大的分裂;1986年,歐共體盧森堡首腦會議通過了《單一歐洲法令》;1990年,梅傑出任首相後立即承諾讓英國成為歐洲的心臟,同年10月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匯率機制;1992年,第一次歐盟貨幣危機爆發,英國退出歐洲貨幣體系;1996年,英國與歐盟關系惡化,歐盟因瘋牛病禁止英國牛肉出口,英國也實行貿易保護措施,限制歐盟商品出口到英國;1997年,布萊爾贏得大選,承諾重建英國與歐盟關系,並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加入歐元;2002年,歐元在歐盟12個國家正式流通。

布萊爾是30年來英國首相中對歐洲立場最鮮明的:他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中的社會條款,宣布他的政府將舉行關於加入歐元的全民公決,不僅要結束英國的孤立而且要擔當歐洲的領導者。布萊爾希望英國在歐洲的外交事務、防衛、經濟改革中起到決定作用,為此他在歐洲廣播友誼。對法國,他希望建立英法聯盟創造歐洲防衛體系;對德國,希望它是英國在歐洲預算中的夥伴;北歐國家則是自由貿易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者;右翼的西班牙和義大利政府,是自由經濟的聯盟。

舉行加入歐元的全民公決的願望是貫穿布萊爾思想的始終的,他一直在勸說人們不要介意布朗的反對,不要介意政府中其他官員對公決的懷疑態度,希望人們相信他。6年過去了,全民公決的舉行一再遭到失敗,而法國和德國與英國在對伊拉克戰爭的態度上產生了裂痕,以及英國關於歐洲憲法的強硬態度,這些讓人們懷疑英國的態度是否發生了改變。

英國與歐洲的關系是無法割斷的,即使以民族主義著稱的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也曾經這樣說,「我們的命運在歐洲。在歷史上羅馬帝國統治了英國300年,今天我們的地圖上仍然有羅馬帝國時期修建的道路。我們的祖先來自歐洲大陸。」

英國歷史學家琳達·柯莉曾指出英國人對歐洲情感的矛盾,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孤立主義傳統,特別是在英格蘭;另一方面,二戰後歐洲社會的主流國家德國被擊敗和佔領,而英國是戰勝國,這使英國人感到驕傲,並由此滋生了對歐洲的懷疑主義。

也正是因為經歷了二戰的苦難,歐洲人重新審視了歐洲聯合的問題,他們堅信,解決歐洲問題的惟一出路只能是歐洲的統一。當時戰爭已使歐洲成為廢墟,美蘇對抗加深了歐洲的分裂局面,以德國為界,歐洲各國分屬東西方兩大陣營。歷史的苦難似乎還沒有結束,歐洲文明正在沉淪,歐洲人有失去自我特性的危險。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率先提出,我們需要建立起「某種類似於歐洲合眾國的東西」。1959年,戴高樂在斯特拉斯堡曾發表了一個有關歐洲前途的著名講話,他提出,歐洲的真正統一意味著建立一個「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他還強調:「要使歐洲成其為歐洲,必須有重大的變化。首先蘇聯不復是現在這樣的蘇聯,而成為俄國。……這個提法只是一種歷史的預見。」 歷史的發展證實了戴高樂這個驚人的歷史預見。冷戰結束為歐洲統一提供了歷史機遇,中東歐國家提出「回歸歐洲」,人們開始談論「大歐洲」的問題,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就提出了「全歐大廈」的設想。「大歐洲」的范圍基本上與歐洲的文化與地理范圍相吻合,就是戴高樂所講的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

要建立一個多極的世界,歐洲是重要的一極,隨著歐盟的5次東擴,歐元的流通和正在進行的歐洲憲法談判的接近完成,一個「大歐洲」的輪廓日漸清晰。

正如法國總統希拉克所指出的,「今天世界到處都出現地區性大集團。我們在北美、南美、印度都可見到這種情況。甚至非洲也開始了地區一體化的進程。所有這些集團對於我們的利益都是不留情的。歐洲應該接受這個挑戰。歐洲能夠而且應該成為明天多極世界的頭號大國。」

在這樣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背景下,英國加入歐元是遲早的,它不能失去加入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經濟聯盟的機會,那時人們也會清醒地看到今天的懷疑主義的失誤。

❼ 英國與歐盟,歐元區的關系(最好是英文的)

1.英國是歐盟中的一個「搗蛋鬼」。

英國現在是歐盟成員國。但歷史上英國是反對歐盟的前身歐共體的。它與歐盟的關系比其他國家更微妙。

歐共體成立於1957年,由法、德主倡。英國當時不但不參與,還與奧地利、愛爾蘭、芬蘭、冰島、挪威、列支敦斯登、瑞典和瑞士等國家於1960年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搞自己的獨立王國。但形勢比人強,英國最終還是在1973年與愛爾蘭、丹麥、芬蘭、瑞典等國加入歐共體。

就算是加入了歐共體,英國還是三心二意,難於合作,在歐盟中自我選擇的孤立狀態,拒絕加入歐元區。

2.英國財政大臣布朗6月9日在議會下院宣布,目前英國加入歐元區的條件尚不成熟,英國政府將在今年秋季公布一項有關就加入歐元區舉行全民公決的法案,並在2004年再次對加入歐元區的5項標準的進展情況進行評估,以確定舉行全民公決的時間表。這使英國事實上失去了在2005年大選前加入歐元的可能。這是一個很小的事件,但卻是英國對自己命運的又一次選擇,懷疑論者贏得了勝利,一些人在舊夢中沉醉、懷疑,另一些人醒來後失望、痛苦。

布朗所說的加入歐元區的5個標準是在1997年確立的,包括:1.英國的經濟周期與經濟結構能否與歐盟國家在單一利率下達到趨同?2.能否為英國經濟提供足夠的靈活性,使之能夠應付各種變化?3.能否為外國長期投資提供更有利的環境?4.能否維持並增強英國金融服務業在全球的地位?5.能否增加就業?

布朗一直堅持只有當英國與歐元區國家的經濟達到同步的時候,英國才具備加入歐元的條件。雖然英國的通貨膨脹程度、利率和債務和財政赤字都已經和歐洲同步,但是布朗依然擔心短期利率高於歐元區,特別是房地產價格高於歐元區國家,因此英國的經濟與歐元區還有不同。布朗指出,英國房地產市場的負債率非常高,這使英國人對利率非常敏感。布朗更擔心的是歐洲央行在引入均衡通脹目標上的失敗和財政政策上的失誤,歐元區的經濟表現目前不及英國,加入歐元可能帶累英國經濟,只有英國經濟比歐元區差才能幫助布萊爾,這真是個諷刺。另外美元貶值和歐元升值使英鎊面臨選擇,實際上英國選擇了更接近美元遠離歐元,因此布朗希望保持英國貨幣的獨立性。

但是,歐元區內部的貿易在最近幾年中增長了20%,布朗也同意加入歐元將使英國與歐元區的貿易在今後30年中增長50%左右,這意味著英國的GDP可以增長5%到9%。

布朗的5個標准也許是永遠也達不到的,即使英國政府可以努力改變自己,歐元區的經濟則是英國政府不能控制的。更何況這樣的標準是否可操作也大有疑問。據英國媒體調查,英國及世界主流經濟學家均對英國財政部所設置的英國加入歐元區的判定標准表示懷疑。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芒德爾在內的世界頂級經濟學家們指出,由於其結果太過復雜,英國財政部設計的用於判定英國是否應該採用歐元的5項「簡單明了」的經濟測試指標,實際上並不可能實現。芒德爾認為,沒有一個純粹科學的辦法可以明確判斷出英國加入歐元區將有利或不利於英國、以及是否將有利或有損於其他歐元國家,甚至全世界。

布朗准備的2000頁的評估報告、5個標准、18個細節終於又一次葬送了英國加入歐元的希望,在懷疑論盛行的英國,這樣的選擇並不令人驚訝。

英國對歐洲的矛盾情感

回顧英國在二戰後從孤立到試圖融入歐洲的歷史,可以讓我們理解這個國家的矛盾與迷惘。

1946年,丘吉爾說,「我們和歐洲在一起,但不從屬於歐洲」,即「光榮孤立」;1950年,英國對不能加入舒曼計劃——歐盟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而深感失望;1961年,哈羅德·麥克米倫首相首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67年,哈羅德·威爾遜的工黨政府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但是由於戴高樂從中作梗,英國的希望再次落空;1969年蓬皮杜取代戴高樂入主愛麗舍宮,在法英關繫上採取了靈活政策,他認為只有吸收英國加入歐共體,法國才能平衡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同年12月,蓬皮杜在歐共體首腦會議上倡議擴大共同體,並決定逐步建立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1973年愛德華·希思領導英國加入歐共體,即歐洲共同市場,歐洲從法德軸心過渡到英法德「三駕馬車」;1984年,在撒切爾入主唐寧街10號3年之後,英國第一次與其歐洲夥伴發生了大的分裂;1986年,歐共體盧森堡首腦會議通過了《單一歐洲法令》;1990年,梅傑出任首相後立即承諾讓英國成為歐洲的心臟,同年10月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匯率機制;1992年,第一次歐盟貨幣危機爆發,英國退出歐洲貨幣體系;1996年,英國與歐盟關系惡化,歐盟因瘋牛病禁止英國牛肉出口,英國也實行貿易保護措施,限制歐盟商品出口到英國;1997年,布萊爾贏得大選,承諾重建英國與歐盟關系,並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加入歐元;2002年,歐元在歐盟12個國家正式流通。

布萊爾是30年來英國首相中對歐洲立場最鮮明的:他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中的社會條款,宣布他的政府將舉行關於加入歐元的全民公決,不僅要結束英國的孤立而且要擔當歐洲的領導者。布萊爾希望英國在歐洲的外交事務、防衛、經濟改革中起到決定作用,為此他在歐洲廣播友誼。對法國,他希望建立英法聯盟創造歐洲防衛體系;對德國,希望它是英國在歐洲預算中的夥伴;北歐國家則是自由貿易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者;右翼的西班牙和義大利政府,是自由經濟的聯盟。

舉行加入歐元的全民公決的願望是貫穿布萊爾思想的始終的,他一直在勸說人們不要介意布朗的反對,不要介意政府中其他官員對公決的懷疑態度,希望人們相信他。6年過去了,全民公決的舉行一再遭到失敗,而法國和德國與英國在對伊拉克戰爭的態度上產生了裂痕,以及英國關於歐洲憲法的強硬態度,這些讓人們懷疑英國的態度是否發生了改變。

英國與歐洲的關系是無法割斷的,即使以民族主義著稱的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也曾經這樣說,「我們的命運在歐洲。在歷史上羅馬帝國統治了英國300年,今天我們的地圖上仍然有羅馬帝國時期修建的道路。我們的祖先來自歐洲大陸。」

英國歷史學家琳達·柯莉曾指出英國人對歐洲情感的矛盾,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孤立主義傳統,特別是在英格蘭;另一方面,二戰後歐洲社會的主流國家德國被擊敗和佔領,而英國是戰勝國,這使英國人感到驕傲,並由此滋生了對歐洲的懷疑主義。

也正是因為經歷了二戰的苦難,歐洲人重新審視了歐洲聯合的問題,他們堅信,解決歐洲問題的惟一出路只能是歐洲的統一。當時戰爭已使歐洲成為廢墟,美蘇對抗加深了歐洲的分裂局面,以德國為界,歐洲各國分屬東西方兩大陣營。歷史的苦難似乎還沒有結束,歐洲文明正在沉淪,歐洲人有失去自我特性的危險。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率先提出,我們需要建立起「某種類似於歐洲合眾國的東西」。1959年,戴高樂在斯特拉斯堡曾發表了一個有關歐洲前途的著名講話,他提出,歐洲的真正統一意味著建立一個「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他還強調:「要使歐洲成其為歐洲,必須有重大的變化。首先蘇聯不復是現在這樣的蘇聯,而成為俄國。……這個提法只是一種歷史的預見。」 歷史的發展證實了戴高樂這個驚人的歷史預見。冷戰結束為歐洲統一提供了歷史機遇,中東歐國家提出「回歸歐洲」,人們開始談論「大歐洲」的問題,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就提出了「全歐大廈」的設想。「大歐洲」的范圍基本上與歐洲的文化與地理范圍相吻合,就是戴高樂所講的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

要建立一個多極的世界,歐洲是重要的一極,隨著歐盟的5次東擴,歐元的流通和正在進行的歐洲憲法談判的接近完成,一個「大歐洲」的輪廓日漸清晰。

正如法國總統希拉克所指出的,「今天世界到處都出現地區性大集團。我們在北美、南美、印度都可見到這種情況。甚至非洲也開始了地區一體化的進程。所有這些集團對於我們的利益都是不留情的。歐洲應該接受這個挑戰。歐洲能夠而且應該成為明天多極世界的頭號大國。」

在這樣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背景下,英國加入歐元是遲早的,它不能失去加入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經濟聯盟的機會,那時人們也會清醒地看到今天的懷疑主義的失誤。

3.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❽ 英鎊和歐元有什麼區別嗎|

1、發行不同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版,但權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

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

2、流通地區不同

根據歐盟的規定,歐元現鈔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歐元區的各成員國原貨幣從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如今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加入了歐元區,波蘭、捷克、丹麥等國家因考慮自身利益等原因仍未進入歐元區。

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3、匯率不同

1英鎊GBP=8.9888人民幣元CNY

1歐元=7.6112人民幣

❾ 英國是歐元區嗎用的英鎊多還是歐元多

英國沒加入歐元區
,目前仍然使用英鎊。

❿ 關於歐盟和歐元區的區別是什麼,如何分類

歐元區是指歐洲聯盟成員中使用歐盟的統一貨幣——歐元的國家區域。1999年1月1日,歐盟國家開始實行單一貨幣歐元和在實行歐元的國家實施統一貨幣政策。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的合法貨幣。歐元區共有17個成員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 、芬蘭 、法國 、德國 、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 、葡萄牙 、西班牙 、希臘 、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馬爾他 、斯洛伐克、愛沙尼亞,人口超過3億3千萬。
歐元區包含在歐盟中,歐元區只是指使用歐盟的統一貨幣的國家區域
歐洲聯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y,又稱歐洲共同市場)發展而來的,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荷盧比三國經濟聯盟、歐洲共同體、歐盟。其實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
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人口5億,GDP16.106萬億美元。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歐盟的盟旗是藍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說法是因為歐盟一開始只有12個國家,代表了歐盟的開端。實際上這個十二星旗代表的是聖母瑪利亞的十二星冠,寓意聖母瑪利亞將永遠保佑歐洲聯盟。歐盟27國總面積432.2萬平方公里。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