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大全 » 牛津購物中心叫什麼

牛津購物中心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05 12:56:54

1. 英國最有名的商場是哪家

位於倫敦超高級的奢華商業地段騎士橋(Knightsbridge)的Harrods(哈洛德)百貨是英國最頂級奢華的百貨公司。 應該所有英國人都知道的。

2. 牛津的別稱是什麼

大學城。

3. 世界五大購物中心是什麼

位於成都春熙路的國際金融中心(IFS)
成都IFS由香港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斥資逾160億元人民幣建造,總建築面積約76萬平方米,由旗艦購物中心、超甲級辦公樓、五星級酒店、高端服務式住宅四大部分構成。其中,隸屬於香港九龍倉馬哥孛羅酒店集團旗下的奢華酒店品牌「尼依格羅」預計2015年開業。
成都IFS的特色在於其外部的大熊貓裝置。熊貓是四川和中國的象徵,Lawrence Argent把這只高15米、重13噸的獨一無二的巨型熊貓藝術裝置取名為「I am Here」。另一處特色則是位於7樓雕塑庭院的婚禮玻璃教堂,但目前還未完工。據介紹,該教堂以後將是舉行西式婚禮的場所。
美國尼曼(Neiman Marcus)百貨公司
尼曼(Neiman Marcus)百貨商店在美國,是以經營奢侈品為主的連鎖高端百貨商店,由德太投資(TPG)和美國的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在2005年以51億美元(約306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2013年,尼曼60%的股權作價60億美元(約360億元人民幣),出售給私募股權基金Ares Management LLC和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
該百貨公司商品以豪華炫麗著稱,內部的裝潢也金碧輝煌,圖形屋頂上有一天窗,以彩色玻璃鑲嵌出古巴黎市的圖案,是舊金山的名景之一。
英國哈維•尼克斯(Harvey Nichols)百貨公司
英國百貨公司哈維•尼克斯(HARVEY NICHOLS)最搶眼的設計,便是每層配合不同購物主題的牆面設計。
地下及一樓售賣化妝品,牆面運用了透明的玻璃幕牆,上面繪滿了抽象的人臉。二樓有許多獨家代理的品牌或是皇族專用的品牌,牆紙選用了金黃色拉毛粉飾面,由布料和金色塗料重疊而成,體現了歐洲古代的工藝。三樓是純手工製作的各款晚裝,特別是設計巧妙的鏡子,能夠讓客人照到衣服的各個側面及細微處。四樓是運動裝、童裝和男裝,這一層採用男、女、小孩的模特來做區域的指示,男裝區域以銀色為主,女運動裝及童裝則選用黃、紅和粉紅色。
英國Bluewater購物中心
Bluewater購物中心位於倫敦東南部的肯特州DARTFORD市,於1999年3月16日正式開幕,總建築面積達15.57萬平米,總投資7.3億美元(約45億元人民幣),是當時全英國最大的購物中心,由澳洲最大的購物中心開發商Lend Lease公司(歐洲分公司)開發。 該購物中心為兩層建築,主要由三家當地百貨公司組成,分別是瑪莎百貨、House of Fraser及John Lewis,購物中心四周還圍繞著7個大小不同的湖泊。
澳大利亞悉尼維多利亞女王商場(Queen Victoria Building)
重達一噸的皇家大鍾是QVB的鎮店之寶,這座時鍾每到整點就播放英國王室成員的生活片斷。
QVB內部皇家大鍾
悉尼維多利亞女王商場(Queen Victoria Building)是悉尼最大的購物中心,整棟建築為典型的羅馬風格結構,建於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1898年,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執政50周年而建。20世紀80年代,該商場曾被馬來西亞一家公司斥資13.4億澳元(約70億元人民幣)重修。在商場頂樓,陳列著一架一人多高的中國皇帝嫁公主的婚車,翠玉雕成,是價值連城的古董(這是已知的惟一流傳到國外的中國玉制花轎);兩側漂亮的彩色玻璃窗將大樓分割成200多家店鋪。

4. 人教版、蘇教版、上海版牛津英語有什麼不同

人教版、蘇教版、上海版牛津英語的區別:

1、課本使用對象數目不同:人教版的使用人數最多,蘇教版其次,上海版的使用人數最少。

2、出版社不同:人教版出版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蘇教版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版的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3、課本難度不同:上海版包含知識點最多,是這三個版本裡面最難的,知識點比較零散。人教版和蘇教版相對容易一些。

(4)牛津購物中心叫什麼擴展閱讀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書意義而言的,是相對於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而言的。如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長春版」、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粵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滬教版」。

可見所謂「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謂「版」指的是教科書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 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版本。比如我國中小學教育輔導報刊中,《語文報》、《中學生學習報》、《學苑新報》等均有著不同版本的教輔報紙,諸如人教大綱版、人教新課標版等。

這兩個版本名稱均是配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的報紙,是新課改前後的版本名稱。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前者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後者便統一稱為人教版。本套教科書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與xx(科目)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由新華書店集團發行。

5. 聽說牛津大學位於牛津城內,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牛津大學不同於其它的大學,城市與大學融為一體,街道就從校園穿過。大學不僅沒有校門和圍牆,而且連正式招牌也沒有。樓房的尖塔在煙雨蒙蒙中若隱若現,高高的石牆上爬滿老藤,稀疏的綠葉中綻放著紅紅的花朵,小城顯得古樸素雅。牛津城的建築古色古香,分屬於不同歷史年代的不同建築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不就像回到了歷史之中嗎?這風情萬種的建築,這雲飛浪卷的校園,這幾百年積淀的斑斕文化。英國人把牛津當做一種傳統,一種象徵,一種懷戀和一種追尋。在那裡可以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可以重溫昔日的輝煌。市內有聖邁克爾教堂的薩克森人塔樓,諾曼人碉堡和城牆遺址等等,處處給人以歷史的縱深感,難怪英國有一句民諺:「穿過牛津城,猶如進入歷史」。齊爾維河和愛西斯河(泰晤士河流經本市之名)的河濱步道,你也可租艘平底船,在齊爾維河上消磨悠閑的午後。
四合院:
牛津的學院中有許多中世紀建築瑰寶,並且群聚在市中心周圍。街兩旁布滿中世紀的四合院,每個四合院就是一所學院,由於在當時學術是教會的專利,因此學院都以修院式建築來設計,不過四周往往圍繞著美麗的庭園。盡管大多數的學院這些年來多有改變,但是依然融合許多原有特色。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跡,可以描畫出各種有趣的史實。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會覺得每個學院都像是中國各地那些破舊的古廟,一進門就給人一種寂寞與荒涼的感覺。因為每個學院完全是中世紀修道院的模樣,這也反應牛津人強烈的思古情懷。城內多塔狀建築,故又得名「塔城」。中世紀的塔樓古色古香,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彌漫著浪漫氣息;位於民眾方庭的圖書館,建於1371年,是英格蘭最古老的圖書館;大學植物園,建於1621年,是英國最早的教學植物園;蜿蜒曲折,幽深綿長的皇後小巷, 快700年歷史了,路邊的石凳長滿了青苔,讓人回憶起牛津的起始。王爾德坐過的木凳,肖伯納倚過的書架,都照原樣沒動。外面環境如此,走進樓內,讓人更加感到歷史的份量。在學校最早的圖書館韓夫瑞公爵圖書館里,時光彷彿是靜止不動的,寂靜充滿了這書本的聖殿。從地板到屋頂,全是手稿和未刊資料,它們像寶庫一樣等待著後來的人去開發。
廣場、教堂、劇院:
雷德克利夫廣場(Radicliffe Square)是大學舉行慶典及各項文藝活動的中心,這是整個古城的中心,它遠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鬧。附近紅磚地的銅鼻小巷(Brasenose Lane),巷中三兩行人,綠樹遮天,讓人覺得心闊神逸。聖瑪利教堂(St.Mary『s Church)位於廣場南邊,十七世紀前,學校的主要慶典、音樂會都在這舉行。廣場西側是建於1509年的Brasenose College,學院因創校時,大門上有一隻銅制的「獅鼻扣門環」而得名。學院正門的天庭中,有一座寶藍色的日晷鍾,但因為英格蘭特有陰霾天氣,一個夏天,也沒能見到幾次鍾上的日影。有人說:「英國只有氣候,沒有天氣」。並不誇張,往往一日之間可以見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陽,是很平常的情況。
廣場的西角是建於十五世紀的神學院(Divinity School),有古典式圓頂的雷德克利夫建築是牛津很特殊的建築。它是圖書館的原始建築。早期作為大學的研討教室之用, 改為大學圖書館Bodlien Library的閱覽室。
克萊斯特教堂被牛津人親切呼為「The House」。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是牛津眾多學院中唯一沒有大學生的學院,因為學院中只有研究生,因而被視為世界最具學術權威的高級學府之一。城東的莫德林學院的城堡,被人們稱為「凝固了的音樂」,的確優美異常。鍾樓以大青石砌築,朝天高指。據說,樓內掛著十口鐵鍾,當它們相繼敲響時,彷彿一曲雄渾磅礴的交響樂!
建於十七世紀的謝爾登尼安劇院是列恩所設計的第一棟建築,是牛津大學傳統授予學位典禮的舉行場地。每年夏天,學期結束時,身披黑袍,頭戴方帽的學子們,將列隊經過大街,進入劇院,在此獲得被授予學位的榮譽。
本科生必須信仰英國國教的要求於1871年廢止。1920年之前,古希臘知識為必須。1960年前,則需要懂得拉丁語。而女性直到1920年後才能夠得到牛津學位。
嘆息橋(The Bridge of Sighs)甚美,這座優美的地標建於1914年,是威尼斯陡峭拱橋的復製品,連接赫特福學院(HertfordCollege)。
聖母教堂:據說此大學校用教堂是英格蘭最多人參觀的教區教堂,包括塔樓的古老部分建於14世紀初,從塔頂可以欣賞秀麗風光。教堂是三位牛津殉道者在1555年被稱為異教徒地方。建築的最大特色是建於1637年的巴洛克式南門廊。
林肯學院:中世紀學院保存最好的一所。校舍仍然保留早期屋頂,包括用來散煙的裂口。
莫德林學院:是既典型又美麗的牛津學院。其15世紀方園的風格於齊爾維河畔為莫德林橋橫跨的公園成對比。
最可貴的是圖書館中,藏有許多名家文章、樂曲的手稿。這些手稿置於精緻的玻璃櫃中供人參觀。但當每位參觀者看完後,管理人員立刻用黑色的絨布覆蓋起來,其對古物的珍惜保藏之情,可見一斑。
劇院、書店:
大學慶典活動的主要場地薛多年劇院(Sheldonian Theatre),位於廣場的正北方。在十七世紀左右,由於聖瑪利教堂神職人員,抗議過多的活動在教堂舉行,影響了教堂清修。於是在一六六九年,由當時的大學校長Sheldonian大主教,籌資興建這座劇院。劇院的對面就是世界第二大書店Blackwell書店,在這可以買到或郵購到世界各地的書籍。
牛津的書店幾乎與圖書館一樣多,大大小小也有100多個。有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性書店布萊克韋爾書店(Blackwel),也有許多非常小但內蘊豐富的舊書店。百年老店布萊克韋爾創建於1897年,位於博德林圖書館的對面,在銷售圖書的同時它還從事出版事業。從外表看,這家書店雖僅有三個不大的店面,但書店的三層樓和地下層連通,最頂層還有二手書店,書的數量和種類多到找書必須藉助指示牌的地步。書店中那塊從開張就有的著名木牌鑲在牆上。牌上仍然是一百多年前開張時的那段讓人高興的話:「沒有人會來問你要什麼,你想隨手翻閱任何書籍,盡管自便。如果你需要,店裡職員隨時為你服務。不論顧客來看書或是買書,都會受到一樣的歡迎。」它在英國有78家連鎖店,僅牛津就有10多家分店,分別經營藝術、文學等分類圖書和音像資料。另外在其它國家也有許多分店。 通過網路,讀者可以迅速查書、訂書、購書,享受一流的國際性服務。1994年6月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回母校牛津大學參加榮譽院士的授予儀式,還特地到這家書店買書。而書攤則隨處可見。
學習在牛津:
英國的高等教育規定,一般上大學,不需再行入學考試,憑中學畢業成績即可進入;但進牛津、劍橋還要單獨報名。按近幾年情況,程序一般是這樣的:首先,想報名的中學生需要中學老師校長推薦在入學前一年報名。所以一般是成績優異學生才報名。然後牛津、劍橋在報名的中學生中初選,通常是招生額的3-5倍。一些工程專業可能低些,另一些專業如醫科等則可能到10倍以上。
入學至牛津大學須同時獲得大學系所及學院入學的同意。牛津初步錄取的學生在年底要在牛津的學院進行考試。考試一般是三天,包括筆試和幾次面試(口試)。這次通過的學生可以拿到有條件錄取,條件即學生明年的中學畢業考試成績。一般要求是三門主課都是A。但對於比較冷的專業或非常想要的學生,可能也會很低。收到這個錄取的學子們如果在次年6月會考中拿到所需的成績,則就可以在一個愉快的假期後,准備入學了。
牛津大學創建之時沒有規劃統一的校區,當時學生和教師都租住在城內不同地方。後來為了管理方便就採用獨立學院聯合辦學的方式,逐漸建起了學院,至今仍保持著這一傳統。牛津學院及其機構散布於牛津全城。每個學院由300-500個師生組成一個集體,從事不同學科的教學與科研,文理工科基本齊全。大學的建築也基本都是各個學院自成一體。學院都是由一片片綠茸茸的草坪與四周環繞的中世紀的土黃色哥特式建築樓群構成的一座座四方院。並且大多數學院是院中有院。有的學院甚至河、湖、花、草、蟲、魚、鳥、獸一應俱全。漢語把英文詞college譯為「學院」,大概就來源於牛津和劍橋的四方「院」。雖然從建築外表看,牛津十分古老,但從內部設備看,卻十分現代。在大學科學區里,你可以看到工程科學、核物理學、生物學等各個領域的先進設備。
至今牛津大學最老的據說是默頓學院,建於1264年,最年輕的叫聖凱瑟琳學院,建於1963年,兩個學院相差整整七個世紀。學院除要照料學生食宿外,並安排各類體育、團體社交活動,負責指派導師(tutor)照顧學生。由於各學院財務狀況不一,有的學院很有錢,有廣大的場地及良好的設備或福利,像客房、圖書館及研究室等。而大學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外代表各學院,統一安排全校課堂講授(lecture)及討論會(Seminar),以及統一頒發畢業文憑等工作。就實質情況來看,學生和所屬學院的關系,遠超過了大學。
學院的名稱聽起來很奇怪,其實不少學院的命名是很偶然的原因。比如,基督教堂學院,是因為牛津城最古老的大教堂就在學院之內;萬靈學院是為了紀念百年戰爭戰死者的英靈;奧里爾學院則因為剛剛建立的時候,學院買了一所名叫「奧里爾」(意為黃鶯)的房子。還有一所學院叫「布拉斯諾茲」,這個字是由英語「銅鼻子」一詞演變過來的,因為學院大門上的銅門環很像個鼻子,而且至今還供在學院的餐廳里。學院也不按專業劃分,但在發展過程中,各個學院漸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基督教堂學院以濃厚的貴族氣氛著稱;默頓學院出了不少詩人;聖埃德蒙大廳學院特別喜歡招收運動員;奧里爾學院側重培養牧師;摩德林學院有許多賽艇高手。這些學院彼此平等,學生可以在任何一所學院學習,直到畢業。
錢鍾書畢業的是埃可塞特學院(Exeter),就在耶穌(Jesus)學院對面。在附近Walton Street旁邊可以找到克來登小巷,錢就是以之為名編了個克來等大學。
學校的管理是很嚴格的。每10個學生學校配一名校工,照顧學生,替他們整理床鋪、打掃房間;除此之外,還負責早晨叫醒睡懶覺的學生,檢查學生是否去上課。校工有這樣雙重的責任,所以他們有一個很特殊的稱呼,叫「偵察」。
牛津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導師制」。學生的導師由研究人員擔任,他們多為品學俱佳的學者,在一定的領域卓有建樹。導師制要求學生每周與導師見一次面,將自己一周內研究和撰寫的論文向導師宣讀。此外,還有許多講座。每個講座不論是導師還是學生,不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都可以自由發言,平等討論。海闊天空的議論是很吸引人的,但在議論之後,要交作業。與導師單獨見面,宣讀一周內研究和撰寫的論文時,導師要評論,要提問,如果論文質量不行,答辯不好,要影響成績、影響畢業。須知,一周一次,不得耽誤,而且周復一周,哪有那麼多新見解、新思想呢?可是,導師不相信解釋。這種學習方法確實帶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鼓勵、督促學生上進,但這一周一次的壓力無論如何讓青年學生輕松不起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6. 牛津大學為什麼要叫牛津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傳說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版名牛津(Oxford)。牛權津向來是倫敦西行路線上的重點,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講學。
在12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去法國和其它歐陸國家求學。

7. 牛津的別稱是什麼

牛津大學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公元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入讀巴黎大學。隨後,一批學識淵博的學者遷居牛津,並把這里發展成為英國經院哲學教學和研究的中心。最初的科系設置有神學、法律、醫學和藝術,還有一些自然哲學、倫理學等方面的課程。
大學學院、貝利奧爾學院和墨頓學院是牛津最早成立的三個學院。當時歐洲的另外兩個學術中心分別是法國的巴黎大學和義大利的波洛尼亞大學,這些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的建立,對當時古希臘、羅馬文明的重新發現和系統整理、研究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學院附近還保留著一段牛津古城堡的城牆。13世紀初,發生在學生和小鎮居民間的沖突引發了一場嚴重的騷亂,一部分教師和學生遠赴劍橋,與在當地講學的教士們一起重組了另外一個大學,這個依照牛津模式新建的大學就是今天著名的劍橋大學。

牛津大學是一個自治的法人團體,英國政府撥給四分之三的教育經費,但並不幹涉大學的事務。作為英國思想和學術中心,牛津大學在英國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世紀末,由工業革命引發的教育革命使牛津、劍橋兩校在非宗教化、非貴族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牛津各學科的研究領域有所拓展,一些新興的自然科學開始受到重視。大學的教學重點經歷了經院哲學、古典學和現代知識三大階段。牛津大學的面貌因此煥然一新,現已發展成為擁有39所學院,1萬多名在校生的綜合性大學。

除了大學校徽外,牛津的30多個學院都有自己風格各異的院徽。這些學院大部分都是綜合性的而非單科性的專門學院,牛津的各個學院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校方也尊重這種權力。學院負責選擇招收學生,指派導師輔導學生的學業,提供住宿、膳食等基本教學和福利設施,還要安排各類體育、團體社交活動。而大學主要是統一籌劃全校的講授課程,並以圖書館、實驗室、電腦設備等形式提供教學資源,組織安排考試並給畢業生頒發學位證書等工作。

牛津的大學教育注重訓練學生搜尋和消化信息、進行獨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觀點並為之辯護。導師制教學促使學生對所學科目進行創造性思維,這是牛津教學體系中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導師是學生所選科目的學者,他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和品行,協助學生安排學習計劃,指導他如何進行深入學習。導師制相傳是15世紀初創辦"新學院"的溫徹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創,新學院是牛津實行導師制的第一個學院。

牛津的辦學思想是探測、挖掘和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提倡獨立思考和個人創造精神的發揮。牛津人把思想的創見看得更為重要。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艾略特的《荒原》和湯因比的《歷史研究》等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935年,通過英國庚款獎學金考試的錢鍾書進入牛津大學,在愛克塞特學院攻讀英國文學。留學期間,錢鍾書和他的夫人楊絳在博德利圖書館讀了大量的英文原著。在牛津的歲月,是錢鍾書學術生涯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1937年,錢鍾書完成了他的畢業論文《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獲得優等榮譽學位。

在資訊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牛津大學除了在文史哲、法律、經濟等人文社會學科一直保持明顯的優勢之外,在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方面也保持著學科前沿的位置。牛津的生物化學系是西方同類院系中最大的一個,它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30多名教授獲有院士頭銜。多樣化、跨學科研究是該系的一個顯著特徵。生化系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分子基因學、分子細胞生物化學和生物結構學方面。它的實驗室里擁有核磁共振、蛋白質結晶和分解、DNA排序等設備。

2001年5月5日,牛津大學投資1500萬英鎊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際網路學院,主要從事網際網路的研究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此外,牛津開設的工商管理課程也很受學生們的歡迎,塞德商學院是全歐洲發展最快最有聲望的管理學院之一,學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來自於著名的大公司。

牛津吸引了世界各地許多優秀的學生到這里留學。可以說我們學院的學生國際性很強,大概有百分之三十是美國人,百分之三十是歐洲人,差不多也有百分之三十的亞洲人,也有一些來自澳洲和南美,而這些學生也十分喜歡這種混合文化。

近年來,牛津在學科設置和教學科研方面充分體現了信息時代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資源共享的潮流和特徵。牛津大學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聲名遠播,在閱讀、實驗、導師輔導等多種方法結合,尊重學習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出了一代代堪稱天之嬌子的牛津精英。

曾在牛津學習和任教的羅吉爾·培根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天文學家哈雷曾獲牛津碩士學位,"哈雷慧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包括撒切爾夫人在內的20多位英國首相以及柯林頓等外國首腦等都曾求學牛津。詩人雪萊、作家格林等一批知名學者也都出自牛津。在800多年的校史中,牛津引以自豪的是擁有3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作為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牛津大學在世界大學之林里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世界一流的學術研究設施、雄厚的師資隊伍、近千年營造的優良傳統和人文環境使這所大學和這座城市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各國學生學者前來求學和做學問
最終來歷還是因為地名古雅、寧謐和純朴,是牛津留給訪古者最初印象。牛津大學城(The University City of Oxford) 是在倫敦西北方,路程約六十英里。

從倫敦到牛津開車需要二小時,這一段公路兩旁的風光,充分顯示出英國鄉村的殷實與整潔。除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和農作物外。尖頂、紅瓦、白牆、黑色的木樑柱的農舍,錯落點綴在遠近。庄舍旁,牛馬放牧,綿羊成群,悠然草。草地一整片一整片的,間雜點綴著稀落的高大老樹,儼然成為園藝中「自然學派」的獨樹景觀。

這樣風光如畫的景色,其本身便成為觀光的對象,一年四季,各國來的遊客,穿梭在古舊的巷 之間,熱鬧的音樂及戲劇活動,更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靜靜地站在教堂墓園邊的街角,整個城鎮呈現是一幅歷史和現代文明,相互交融的寧靜景色。

牛津是中古世紀時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囗。所謂津者,渡囗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地理位置,又居於南英格蘭的中心,所以也成為當時陸路要沖。南船北馬交會,一個繁榮而熱鬧的市集,逐漸在這里形成,雖然渡囗已不復存在,但當時的老渡囗遺址,仍然經常徘徊著熱鬧的訪古者。河上盪泛的游舫,雙雙對對男女的撐船,加上堤岸上擁擠的遊客,更能勾勒出一幅當年渡囗的繁榮景象。

牛津與劍橋二校享譽全球,其地位之特殊除淵源於英國上層社會,另外歷史悠久與獨特的學制,在英國社會里牛劍(Oxbridge)一詞即代表二校的簡稱。在牛津大學八個世紀的歷史中,確實造就了無數優秀人才。在政界更有十三位英國歷代首相,來自牛津,甚至當代的柴契爾夫人,也是。牛、劍雖然齊名,但二校互不稱臣,這也反映了大不列顛王國(Great Britain) 英國子民一般「高傲」心態的評語。牛、劍兩校每年一度的劃舟比賽,更是證明強弱高低的寫照。

目前牛津大學是由三十九所學院及由教會設立的七所永久私人學院(Permanent private halls)合組而成。最老的據說是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建於1264年,最年輕的叫沃爾夫森學院(Wolfson College),建於1966年,兩個學院相差整整七個世紀。學院的名稱聽起來很奇怪,其實不少學院的命名是很偶然的原因。比如,基督教堂學院(Christ Church),是因為牛津城最古老的大教堂就在學院之內;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是為了紀念百年戰爭戰死者的英靈;奧列爾學院(Oriel College)則因為剛剛建立的時候,學院買了一所名叫「奧列爾」(意為黃鶯)的房子。還有所學院叫「布拉斯諾茲」 (Brasenose College),這個字是由英語「銅鼻子」一詞演變過來的,因為學院大門上的銅門環很像個鼻子,而且至今還供在學院的餐廳里。學院也不按專業劃分,但在發展過程中,各個學院漸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基督教堂學院(Christ Church)以濃厚的貴族氣氛著稱;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出了不少詩人;聖埃德穆學院(St Edmund Hall)特別喜歡招收運動員;奧列爾學院(Oriel College)側重培養牧師;摩德林學院 (Magdalen College)有許多賽艇高手。這些學院彼此平等,學生可以在任何一所學院學習,直到畢業。

牛津大學的組織,相當復雜而難懂。這主要「大學」一詞,對牛津人而言,有異於我們一般所了解的涵意。英國人稱之「牛津大學城」(The University of Oxford),才符合事實。在牛津的地圖上,我們找不到一個大學校園的固定地界,倒是散見各區不同學院。在牛津,若要問:「牛津大學在那 ?」,必定沒有人答得出來。英國人,一提起牛津時,要把頭抬高,仰起臉,莊重地念著「Ox-Ford」,那個O字要圓而重,才能表示尊重,才是對學術的敬意。

牛津大學的創始故事頗為傳神,根據當地人的說法,牛津大學創始於一一六七年,當時亨利二世,下令召回正在巴黎留學的英國學生。因為他希望:「英格蘭不致缺乏服務上帝及國家的優秀人員」。為了安置召回的學生,乃有牛津大學的創立。換言之,牛津大學的成立似乎是因早期「人才外流」的問題。

8. 英國牛津為什麼被稱為大學城

「大來學城」是指一類特殊的城市,在這源些城市中,大學校園與城市街區往往沒有明確分界,城市即校園,校園即城市。大學在城市中占據了決定性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功能和人口構成。城市生活也有顯著大學特徵,甚至可以說城市因大學而生。典型的大學城在德國、英國和美國居多,海德堡、牛津和劍橋就是著名的傳統大學城。
中國的歷史上並沒有大學城,而大學城這一概念在今天卻被濫用和曲解,幾所大學聚集在一起或一所巨大規模的大學就被稱作大學城。這種所謂的「大學城」既不可能短期和單方面地培育出完整的城市機能,也沒有具體的城市形象,也許有的只是城市的規模。真正的大學城應具有城市的特徵,尤其應包含復合的城市生活,一個普通的校園(不論其規模大小)決不是一座城。

9. 澳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在哪裡

1、悉尼:前衛潮流的時尚中心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被當地人稱之為QVB(Queen Victoria Building),是位於悉尼CBD心臟地帶的購物中心,商品從澳大利亞珠寶Bunda到運動服品牌Lorna Jane等,應有盡有。對於那些鍾情於更具獨特性和個性商品的人來說,位於悉尼東部郊區的帕丁頓市場(Paddington Markets)是必去的購物目的地。逛完市場後,可以走到馬路對面,沿著著名的牛津街購物步行街(Oxford Street shopping strip)漫步。如果您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那麼前衛時裝店和新興澳大利亞設計師店比比皆是的交叉路口就是開啟購物之旅的理想地點。這里一定是眾多年輕移民或者子女最喜歡的購物場所!
2、布里斯班:國際知名大牌雲集
在陽光首府布里斯班繁華的中心地帶中,坐落著皇後街購物中心(Queen Street Mall),在這里,澳大利亞和國際品牌雲集,讓您享受一站式的購物體驗。這個標志性的購物目的地仍在不斷發展,皇後街的Broadway on the Mall購物中心目前已經關閉重建,即將重裝成為新的零售中心,其他700多家零售商店仍在營業,許多都隱藏這條古老的商業街內,這里可以買到各種品味和檔次的時裝,適合不同性別和年齡層次的購物者。
3、墨爾本:各大旗艦店琳琅滿目
墨爾本的大型購物商場、購物中心、隱蔽的商店和縱橫交錯的巷道,一邊步行觀光墨爾本,一邊享受您的購物之旅一定可以讓很多新移民領略到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全新的樣貌。從聯邦廣場出發的「巷道和拱廊之旅」將帶您探索商業街前排各大形形色色的旗艦店,盡情采購維多利亞前衛設計師的頂尖作品,還會經過一些墨爾本最好的購物中心。隨後記得留出一些時間去Lupa了解墨爾本的獨特美學,那裡是唯一可以買到本地服裝的地方,也能一睹Yeojin Bae和Gwendolynne等當地設計師的最新作品。
4、珀斯:最知名的綜合性市場
位於珀斯CBD的國王街(Kings Street)是經濟富裕人群的聚集地,在附近的設計師珠寶店內可以買到本州最著名的金伯利粉紅鑽石(Kimberley pink diamonds)、布魯姆的南海珍珠(Broome South Sea pearls)、精美的澳大利亞歐泊石和卡爾古利黃金。而對於消費能力一般的購物者,弗里曼特爾市場(Fremantle Markets)是必去之地!作為西澳大利亞(West Australia)最知名的和最受歡迎的市場之一,本地人和遊客都喜歡到那裡去購物,因為該市場供應各種當地特產和有機產品、土著藝術品、配飾、服裝和玩具等。這對於即將長久居住在此地的新移民是個不錯的選擇!
5、阿德萊德:百貨商店和零售店集中
藍道購物街(Rundle Mall)是阿德萊德(Adelaide)的高檔購物目的地,坐落在市中心。該區域開設了四家大型百貨商店和超過700家的零售店,更有不計其數的咖啡館和餐館,充分滿足您的購物慾望。另外,這里還是一個絕佳的旅遊景點,設有藍道購物街商業街觀光步道(Rundle Mall Discovery Trail),可以沿道路游覽這座城市的諸多亮點,包括南澳大利亞藝術館(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麗晶購物商場(The Regent Arcade)以及由南澳大利亞藝術家弗拉格爾曼創作的引人注目、充滿美感的雕塑作品—「球體」。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