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大全 » 涉外人員在國外購物時應遵守哪些禮儀

涉外人員在國外購物時應遵守哪些禮儀

發布時間: 2021-01-22 20:07:34

1. 什麼是涉外禮儀他有哪些基本原則

涉外禮儀是涉外交際禮儀的簡稱。即,中國人在對外交際中,用以維護自身形象、對外交往對象表示尊敬與友好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 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 (1)基本要求 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露出外套,並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戴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摳鼻、掏耳、剪指甲、搔癢等不雅的小動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懶腰、打噴嚏、擦鼻涕、咳嗽,打噴嚏時應用手帕、餐巾紙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大聲響。 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者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隨便與人攀談是失禮行為,萍水相逢,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或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表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在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教堂等公共場所都應保持安靜。在隆重的場合,如舉行儀式、聽講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肅靜。 守約遵時。這是國際交往中極為重要的禮貌。參加各種活動,應按約定時間到達。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准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則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久而失禮。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要有禮貌地盡早通知主人,並以適當方式表示歉意。與人約會不能失約,不能超時。失約和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 (2)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要經常使用: 「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 「謝謝」。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系密切的朋友。 「對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 「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後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 (3)尊重隱私 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禮儀規范。 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言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外,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個房間便是每個家庭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住址。 (4)女士優先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性的原則。 女士優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子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並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入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應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女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5)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於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雙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對方無需戒備則輕松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實事求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好菜,請隨便吃點 」。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作客經常客氣有餘,主人問客人是否再添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是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6)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國際交往中的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出國或在國內接觸外賓,都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與禮節。由於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差異,文化習俗有別,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注意基本禮儀。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或超過限度。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問他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這是因為:前兩忌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後一忌是美國有「瘦富胖窮」的觀念。 涉外迎送的禮賓規范 在涉外活動中,迎接和送別一向受到重視。中國人強調,凡事應善始善終。迎接與送別,實際上就是涉外接待工作的始和終,它們在涉外工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迎接外賓,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均應事先確定接待規格。應按照國際慣例,派遣同外賓或外國團體負責人身份相當的我方人士,負責迎候外賓的工作。只有與我方關系極為密切者,才允許破格接待。 迎候人員應准確掌握外賓抵達的時間,提前到達機場、碼頭或車站的站台,以示對來賓的尊重。對外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方領導人的來訪,通常將安排盛大的歡介紹。一般由禮賓人員或我方迎候人員中身份最高者,率先將我方迎候人員按一定順序一一介紹給客人,然後再由客人中身份最高者,將客人按一定順序一一介紹給主人。若賓主早已相識,則不必介紹,雙方直接行見面禮即可。 若迎候地點人聲嘈雜,或客人甚多,可事先預備好一塊牌子,上書「歡迎光臨」也可以准備一些小旗子這樣可以使客人一目瞭然,便於尋找主人。 如來賓系貴賓,可安排獻花儀式。賓主相互介紹後,可進入機場、港口、車站的貴賓接待室,請貴賓稍事休息。也可以直接請來賓乘坐事先安排好的交通工具,前往住宿處。 若來賓系一般身份,主人可主動幫助客人提取行李,但是不要主動要求幫助男賓拿公文包、幫助女賓拿手提包。 通常迎候人員應陪同來賓一同前往住宿處。到達後,不要馬上就安排其他活動。要給外賓留下充足的洗澡、更衣、休息的時間。 迎候人員可暫時離去,走前應告訴外賓下一步的活動計劃,並求得其同意。應當為外賓留下主人的電話號碼,以便為之提供及時的幫助。 在迎接外賓的整個過程中,迎候人員應始終面帶微笑,以表示歡迎之意。不要故作矜持,一語不發。 送別外賓亦應考慮周全,大體上要依照迎候的規格來確定送別的規格,主要迎候人應參加送別活動。送行人員可前往外賓住宿處,陪同外賓一同前往機場、碼頭或車站,亦可直接前往機場、碼頭或車站恭候外賓必要時可在貴賓室與外賓稍敘友誼,或舉行專門的歡送儀式。 在外賓臨上飛機、輪船或火車之前,送行人員應按一定順序同外賓一一握手話別。飛機起飛或輪船、火車開動之後,送行人員應向外賓揮手致意。直至飛機、輪船或火車在視野里消失,送行人員方可離去。 不去機場、碼頭或車站送行,或客人抵達後才匆忙趕到,對外賓都是失禮的。外賓一登上飛機、輪船或火車,送行人員立即離去,也是不應當的。盡管只是幾分鍾的小事情,卻很可能因小失大。

2. 涉外禮儀的原則有哪些

涉外禮儀是指在長期的國際往來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禮儀規范,也就是人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它強調交往中的規范性、對象性、技巧性。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如下:

1、維護國家利益

在參與涉外交往活動時,應時刻意識到在外國人眼裡,自己是國家、民族、單位組織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自己的言行應當端莊得體,堂堂正正。在外國人面前,既不應該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該表現得自大狂傲、放肆囂張。應表現得既謹慎又不拘謹,既主動又不盲動,既注意慎獨自律又不是手足無措、無所事事。

2、基本要求:儀表

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露出外套,並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戴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摳鼻、掏耳、剪指甲、搔癢等不雅的小動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懶腰、打噴嚏、擦鼻涕、咳嗽,打噴嚏時應用手帕、餐巾紙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大聲響。

3、行為舉止

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者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4、說話語氣

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隨便與人攀談是失禮行為,萍水相逢,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

5、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或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表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在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教堂等公共場所都應保持安靜。在隆重的場合,如舉行儀式、聽講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肅靜。

6、守約遵時

這是國際交往中極為重要的禮貌。參加各種活動,應按約定時間到達。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准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則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久而失禮。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要有禮貌地盡早通知主人,並以適當方式表示歉意。與人約會不能失約,不能超時。失約和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

7、信守約定

當前,在國際交往活動中,人們將尊重對方,即將對交往對象的重視、恭敬、友好作為涉外禮儀的核心。在一切涉外交往中,都必須認真而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要算數,許諾一定要兌現。

3. 涉外贈送禮品要注意哪些禮儀

涉外贈送禮品注意事項多,比如場合和形式就有很嚴格的要求。禮品贈送的場合,應當在重要活動中或者接待全過程的高潮。中方領導會見,歡迎或歡送宴會,會議開幕式或閉幕式等場合都可。禮品贈送的儀式應當從簡,一般不搞單獨儀式。
禮品贈送的方式一般以當面贈送為主。對人數眾多的外國代表團和國際會議的境外與會者,也可以採取集中宣布,分送房間的做法,不過這應在禮品包裝上加放名片。禮品無需反復多次贈送。
在涉外交往中有「涉外交往九不送」:
一定數額的現金、有價證券。不接受現金、有價證券或實際價值超過一定金額的物品,不僅是一項常規的職業禁忌,而且被視為反腐倡廉的應有之舉。
天然珠寶、貴金屬飾物及其它製成品。原因與第一類相同。
葯品、補品、保健品。在國外,個人的健康狀況屬於「絕對隱私」,將與健康狀況直接掛鉤的葯品、補品、保健品送給外方人士,往往不會受歡迎。
冒犯受贈對象的物品。若禮品本身的品種、形狀、色彩、圖案、數目或其寓意,冒犯了受贈者的個人、職業、民族或宗教禁忌,會使饋贈行為功虧一簣。
易於引起異性誤會的物品。向異性贈禮時,務必要三思而後行,切勿弄巧成拙,誤向對方贈送示愛之物或含有色情的禮品。
廣告性、宣傳性物品。若將帶有明顯廣告性、宣傳性或本單位標志的物品送與對方,會被誤解為有意利用對方,或借機進行政治性、商業性宣傳。
以珍稀動物或寵物為原材料製作的物品。出於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珍稀動物的考慮,在國際社會中不要贈送此類物品。
有悖現行社會規范的禮品。現行社會規范不僅指我國現行的社會規范,還包括交往對象所在國家現行的社會規范,以免跨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涉及國家機密、行業秘密的物品。在外事活動中,我方人員要有高度的國家安全意識與保密意識。
此外,贈送禮品還應注重禮品的包裝,尤其是在涉外交往中,禮品的包裝也屬於禮品的組成部分,同樣也在仔細考慮范圍之內;最後送禮的時機也要適當,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禮品的選擇也是涉外贈送禮儀的重要環節,所以在選擇禮品時,一定要本著如下原則:贈送禮品,不是為了滿足對方的慾望,也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而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祝賀、感謝和慰問的心意,所謂「禮輕情意重」。因此,不以價值見長,也不以數量取勝。而主要在於贈送禮品的意圖,在於所發情感的真摯。

4. 涉外禮儀應注意哪些方面

1接待工作
涉外旅客因來自不同的國度,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有異.列車乘務員必須嚴肅認真地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列車長接到成批外賓或外國貴賓乘車的通知時,應及時做好包房和鋪位的安排及一切准備。旅客上車後,乘務員原則上應按照車票票面指定的席別、鋪別、車號安排,不得隨意調整,如確需調整時,應與旅客協商.經旅客同意後調整。通知餐車長、廚師准備好餐料、備品,列車長要親自檢查落實餐料、食品、商品、衛生、包房,鋪位、卧具、備品等的准備情況。列車長要密切與陪同或翻譯人員取得聯系,主動了解外賓情況,對其風俗習慣、生活標准、開飯時間、宗教信仰等都做到心中有數。
2安全保衛工作
乘警要加強治安,乘務員要堅守崗位,運行中加強車內巡視,停站時及時鎖閉端門.外賓用餐或下車到站台散步,要鎖好包問門。外賓返回房間,要及時開門。運行時司機要平穩操縱,運轉車長應注意瞭望。涉外工作人員應注意加強外賓包房的安全檢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旅客的行李應放人包房內,以免丟失被盜。安排卧鋪時,按不同國籍、不同性別分開安排。夫婦外賓在一個房間內,不要擅自人內。對來自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外賓,盡可能不
要安排在一起。調整外籍旅客的鋪位與房間,事前要徵得同意.不能過於勉強。對外賓也要堅持買什麼票,坐什麼車.不要隨意調整座別。
3注意事項
為外賓服務,列車乘務人員應注意衣著整潔、莊重禮貌、不卑不亢。涉外接待服務工作中,難免與涉外旅客進行交談.談話時要自然太方,態度和藹;對方講話時,要注意傾聽,不要左顧右盼或頻頻看錶,表現出不耐煩。對外賓提出的要求.沒有把握的事不要許諾.應諾了的事,就一定要辦到。外賓之間在談話時,不要趨前旁聽。如果需要和旅客說話時.應先打招呼。
西方人都講「隱私權」.隨便翻別人的物品、日記等,被認為是粗野、缺乏教養的。談話時不要打聽旅客(特別是女賓)的年齡、薪金收人、衣飾價格和其他私事。更不要以某人生理特點為話題,如胖、瘦、高、矮等。對服飾舉止特殊的外賓.不得歧視,嘲笑、評論和模仿,要多一點文明教養,少點好奇心。對外賓乘坐的車廂,解決。

5. 涉外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涉外禮儀,是涉外交際禮儀的簡稱。即,中國人在對外交際中,用以維護自身形象、對外交往對象表示尊敬與友好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

個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服裝等。
不卑不亢:(要意識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國家、民族、所在單位,言行應從容得體,堂堂正正。不應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表現得狂傲自大,目中無人)。
求同存異:(各國禮儀習俗存在著差異,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評判是非,鑒定優劣,握手禮通行各國)。
入鄉隨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而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
信守約定:(認真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算數,許諾一定兌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熱情適度;內外有別(不僅待人要熱情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願違,過猶不及,會使人厭煩或懷疑你別有用心。要分清內外,注意保密)。
謙虛適當:(一方面反對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

日常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
涉外禮儀
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簡言之,日常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日常禮儀如下: 衣的禮儀:①要了解並遵守著裝的正確方法:
穿西裝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在穿西裝之前,務必要將位於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標、純羊毛標志等等,先和行拆除,它們並非與西裝的檔次、身價有關。在一般情況下,坐著的進候,可將西裝上衣衣扣解開;站起來之後,尤其是需要面對他人之時,則應當將西裝上衣的衣扣繫上。西裝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雙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應當全部繫上。單排兩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應當只繫上邊的那粒衣扣。單排三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則應當繫上的兩粒衣扣,或都單系中間的那粒衣扣。穿西裝背心時,最下邊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穿西裝時,最好不要內穿。萬一非穿不可時,則只允許穿一件單色薄型的"V"領羊毛衫。不要在西裝裡面穿開領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別是不要一下子同時穿上了多件羊毛衫。
穿長袖襯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下擺在正式場合一一要束在褲腰或裙腰之內。袖管不僅不可以挽起來,而且袖扣還一定要繫上。不穿西裝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領帶時,領扣則通常可以不系。
打領帶時,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襯衫向上有處自上而下數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間。
②是要了解並遵守著裝的搭配技巧:
在國外,對於男士在正式場合的著裝,有必須遵守「三色原則」的要求。所謂「三色原則」,是指全身上下的衣著,應當保持在三種色彩之內。對於女士在正式場合的著裝的評價,人們往往關注於一個細節,即她是否了解不應該使自己的襪口暴露在外。不僅在站立之時襪口外露不合適,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時襪口外露也不合適。穿裙裝的女士,最好穿連褲襪或長筒襪。
食的禮儀:以來賓的身份涉外宴請時,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大致上包括宴請的類型、付
涉外禮儀
費的法、點菜的規矩、用餐的餐序、就餐的舉止、進餐的技巧等。 宴請的類型: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宴會:它是一種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請,可在早、中、晚舉行,並以晚宴檔次最高。舉辦宴會時,要提前發出請柬,屆時,不僅賓主要發表講話,樂隊要演奏音樂,就連餐具、酒水、菜餚道數、餐廳陳設、用餐者的裝束、侍者的儀態等,都要詳盡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宴會分為國宴、正式宴會、便宴、家宴等四種具體形式。
招待會:一種常為表示隆重或正式歡迎的社交集會。
工作餐:工作時的便餐。
付費的方法: 付費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種。
A.是不必付費。
B.是定額付費。
C.是各自付費。需要付小費時,應注意兩條。
其一,是應該付多少。
其二,是應該如何付給。
第三,點菜規矩。
其一,是告訴對方,自己完全「客隨主便」。
其二,恭敬不如從命,但是,只點一道即可。
用餐的餐序:
需要大家掌握的正規的餐序主要有: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規菜序。一頓正規的西上正餐,大體上應當依次包括開胃菜、湯、海鮮、主菜、甜品、水果、紅茶或咖啡等等幾道菜式。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規菜序。一頓正規的西餐便餐,大體上應當依次包括頭盆(開胃菜)、湯、主菜和甜品等幾道菜式。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規菜序。享用自助餐時,其正規的用餐順序,依次應當為:冷盤、湯、熱菜、點心、甜品和水果。四是酒水與菜餚的常規搭配方式。在國外,西式宴會上的主角是酒水。五是就餐的舉止。舉止文明、禮貌、規范。
就餐舉止十忌:其一,是在用餐時口中或體內發出巨大的聲響。其二,是在用餐時整理自己的衣飾,或是化妝、補妝。其三,是在用餐期間吸煙。其四,是再三勸說別人飲酒,甚至起身向別人灌酒。其五,是用自己的餐具為別人夾菜、舀湯或選取其他食物。其六,是亂挑、翻揀菜餚或其他食物。其七,是用餐具對著別人指指點點,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鏗鏘作響。其八,是直接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餚或其他食物。其九,是豪無遮掩地當眾剔牙。其十,是隨口亂吐嘴裡的不宜下咽之物。

迎賓儀式是指接待方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和重視,在迎賓地點舉行的一種約定俗成的
涉外禮儀
儀式,也稱歡迎儀式。迎賓禮儀是指在迎賓過程中形成和遵循的禮儀規范。
迎賓前的禮儀准備:(一)確定邀請規格。向外賓發出正式邀請時,要講究雙方規格對等。(二)排定禮賓次序。接待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外賓,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和本國的常規做法,排定先後順序。一般採取以下做法:一是依照來賓的地位高低排列。二是依照來賓所在國家或地區名稱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三是依照來賓抵達的先後順序排列。四是不排列。(三)必須慎重懸掛國旗。為維護本國的國家尊嚴,任何主權國家均不允許在本國國境之內隨意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除國際法規定外,我國目前允許五種場合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其一、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正式到訪;其二、外國貴賓訪問期間我國舉行重要的禮儀活動;其三、國際會議在我國舉行;其四、重大的國際活動在我國舉行;其五、為在我國進行的國際經濟重要項目而舉行的慶典或儀式。懸掛或擺放中、外國旗的常規是:如並排升掛兩面國旗,應以國旗自身面向為准,一般將外國國旗懸掛在右側,我國國旗懸掛在左側。並排升掛三面以上國旗時,應按禮賓序列,自右而左,依次升掛。通常,東道國國旗居於末尾。但舉行國際會議時,東道國國旗不必居後。我國規定,在中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時,必須同時升掛中國國旗,其高度要相等,面積要大致相似,以示彼此相互平等。國旗象徵著國家,在涉外交往中升掛國旗時,絕不容許將任何一方的國旗弄錯或掛錯。(四)擬定接待計劃。接待外賓之前,應當認真擬定一份周詳的接待計劃,以使工作減少周折,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擬定接待計劃前,要充分了解外賓有無特殊習慣、要求,本著互助互利、交往對等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滿足其正當而合理的要求,並列入接待計劃中。一份外事接待計劃,就是接待工作的指南和行動綱領。應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會見會談、參觀訪問、文娛活動、異地游覽、新聞報道、安全保衛、突發事件、禮品准備、人員配備、經費預算等基本內容。正式的接待計劃一經擬定,應盡快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此後,報、送與接待工作有關的部門並通報給外方。(五)掌握人員狀況。要作好外事接待工作就必須掌握好外方與我方有關人員的狀況。一方面,應對主要來訪者的基本情況、風俗習慣及主要禁忌盡可能地了解。若對方曾來華訪問過,最好借鑒當時我方的接待規格和接待方案。另一方面,選擇我方負責接待工作的人員,確定專門負責此事的陪同人員、翻譯、工作人員及司機。接待人員要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對其進行必要的外事紀律和國際禮儀等方面的教育。
迎賓時的禮儀操作:迎接外賓的禮儀操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機場(車站)迎接。接待方陪同人員前往其抵達的機場、車站迎接對方,並陪同外賓前往下榻之處。重要外賓可獻花。其二、舉辦歡迎宴會。按照國際慣例,為外賓舉辦的宴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外賓抵達後舉行,稱歡迎宴會。另一種則在外賓離開之前舉行,稱送別宴會。我國為簡化外事禮儀,一般只安排歡迎宴會。舉辦宴會前,要提前發出請柬、准備菜單、排好座次,安排好我方出席宴會的陪同人員。宴會的具體程序主要有:宴會開始前,主人及東道主一方重要人員,在宴會廳門口列隊迎接客人。宴會開始時,應由主人先致歡迎詞,然後再請主賓致詞。宴會結束時,主賓向主人贈送禮品,主人應向客人回贈禮品。主賓告辭,主人應陪同其走出門外,與之握手道別。其他人員依次列隊在門口與客人握手話別。其三、送別外賓。陪同人員應專程陪同外賓乘車前往機場、車站,為外賓送行,與外賓一一握手道別,並預祝對方旅途愉快。

風俗禮儀是指各國或不同地區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
韓國的風俗禮儀:韓國飲食風格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多數人用餐使用筷子。萊料以高蛋
白食物為主,輔以蔬菜。喜食湯和飯(牛肉湯、排骨湯等和在飯中)、火鍋、湯面、冷麵、生魚片、生牛肉、什錦飯等。也喜歡熱辣口味。在宴會上,韓國人習慣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勸酒時不可拒飲;不勝酒力時杯中應留點酒;對於醉酒者,他們多持寬容的態度。受人敬菜時要禮貌地推讓兩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飯後被人邀歌時不可拒唱。 韓國的民族服裝是:男子穿襖、坎肩、褲、長袍,上下一色,且多用白色;女子穿襖、裙、長袍,裙子長而肥大,豐滿流暢。現代男女也常穿西式服裝,講究服飾。進屋脫鞋是他們的傳統習慣。他們也用炕,炕內用熱水管取暖。

韓國人注重禮儀:見面必互致問候,男子見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雙手,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動與女子握手。初次見面,交換名片。韓國人多以軟飲料待客,客人必須接受主人提供的茶點。韓國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談本國政治、經濟、妻室等話題,但喜歡詢問個人情況。他們自尊心極強,不容公開被人批評或異議。在社交場合,男女必須分開。在公開場合,得讓男土先行,各種會議發言者致辭都把「先生們」放在「女士們」之前。尊敬師長,使用敬語,不得當長者面抽煙、戴眼鏡。上門造訪習慣帶上小禮品,但不送外國煙;接物時必須用雙手,不能把禮品當場打開。在任何場合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韓國節慶較多: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節日活動類似我國春節。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傳統飲食是種果(栗子、核桃、松子等)、葯膳、五穀飯、陳茶飯等。農歷4月8日為佛誕節及頌揚女性的春香節。農歷5月5日為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食青篙糕,掛菖蒲來過節。農歷8月15為中秋節,農歷9月9日為重陽節。清明掃墓,冬至吃冬至粥(摻高梁面團子的小豆粥)。除上述傳統節日外,韓國人還重視聖誕節、兒童節(5月5日)、恩山別神節(3月28日至4月1日)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有射箭、摔跤、拔河、鞦韆、跳板、風箏、圍棋、象棋等。
韓國人喜歡單數,忌諱雙數。忌用「四」(韓語音同「死」)。忌用一個手指指人。站立交談時不能背手。女子發笑時必須掩嘴。
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時,女子在右邊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著男子。三個人上街,中間的位置讓給受尊敬的人。
日本的風俗禮儀:日本有送禮的癖好,在送禮時往往採取這樣的作法:即送些對主人毫無用途的禮品,因為收禮的人可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給第三者。日本人對裝飾著狐圖案的東西則甚為反感。狡猾狐狸是貪婪的象徵。到日本人家作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日本人忌諱荷花。日本人忌諱「四」。因為日語中「四」和死同音。所以日本人醫院里沒有「四」號病房和病床。日本從四月一日到七日叫綠化周,包括街道綠化日、宅旁綠化日、學校綠化日、荒山綠化日、交通綠化日、綠化樹木保護日。日本人抽煙意是自己抽,很少主動敬你一支,因為日本人認為香煙是有害身體的。日本人一有傷風咳嗽,外出時就戴上白色的口罩。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爺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
龍蝦日本人認為龍蝦長須,彎腰象個老人,因此喜歡在元旦這天用龍蝦作為裝飾品,象徵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與商務有關的文化習俗:其一、鞠躬,在日本人之間,鞠躬仍是見面和分手時的必行之禮;在與外國人接觸時,日本人已逐漸習慣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不過,你仍可能會受到90度彎腰之禮。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一般說來,點一下頭或稍微彎一彎腰並同時將手伸向對方,就可以了。日本貿易界對外國人能否規范地鞠躬似乎並不在意。其二、恭維話,日本人說恭維話的方式也與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會對你個人在貿易上的成就或公司的成就直接表示贊賞,而日本人卻常常兜著圈子說。比如,如果日本人想稱贊你的修養,他不會直截了當地表示,而是對你辦公室的裝飾發表些議論,即所謂「借題發揮」。其三、社交活動,即便在商務活動中,歐美人也常常邀請談判對手到家裡做客或參加雞尾酒會。但在日本,這樣的社交活動是不常見的。日本人喜歡邀請客人到飯店或餐館吃飯,然後再到酒吧喝酒。日本商人把招待客戶作為影響客戶的一個手段。日語中出現了「NOMINICATION」這一日英復合詞。「NOMI—」是日文中喝酒的意思,而「—NICATION」則來源於英文的「COMMUNICATIOU」(交際)。由此可見,日本人是很重視吃喝這類交際活動的。

6. 涉外商務禮儀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涉外商務禮儀的十二項原則如下:

一、個人形象原則。
在國際交往之中,人們普遍對交往對象的個人形象備加關注,並且都十分重視遵照規范的、得體的方式塑造、維護自己的個人形象。個人形象在國際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們的重視,主要是基於下列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每—個人的個人形象,都真實地體現著他的個人教養和品位;二是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都客觀地反映了他個人的精神風貌和生活態度。在日常生活里,假如二個人總是蓬頭垢面,衣冠不整,不修邊幅,別人恐怕很難認為他熱愛生活;三是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都如實地展現了他對交往對象所重視的程度;三是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單位的整體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五是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在國際交往中還往往代表著其所屬國家、所屬民族的形象。

二、不卑不亢原則。
每個人在參與國際交往時,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外國人的眼裡,是代著自己的國家,代表著自己的民族,代表著自己的所在單位的。因瑚其言行應當從容得體,堂堂正正。在外國人面前,既不應該表現的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該表現得狂傲自大,放肆囂張。在涉外交中堅持「不卑不亢"的原則,是每一名涉外人員都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在涉外交往中要求每一名涉外人員要努力表現得不卑不亢,主 要是因為是因為這是事關國格、人格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一方面,要在虛心向外國學習一切長處,尊重外國的風俗習慣的同時,堅決反對自卑自賤的思想,在對外交往中,要以自尊、自重、自愛和自信為基礎,表現得堂堂正正,坦誠樂觀|,豁達開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另一方面,在一切對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應當高傲自,盛氣凌人,孤芳自賞,目空一切,自以為是,對交往對象頤指氣使,冷漠無情。同時,還應注意對任何交往對象都要_視同仁,一律平等,給予同等的尊重與友好,不要對大國小國、強國弱國、富國窮國親疏有別,或是對大人物和普通人有厚有薄。

三、求同存異原則。
世界各國的禮儀與習俗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性的。在涉外交往中,對於類似的差異性,尤其是我國與交往對象所在國之間的禮儀與習俗的差異性,重要的是要了解,遵守求同存異原則,而不是要評判是非、鑒定優劣。從宏觀上來看,禮儀的「共性"寓於禮儀的「個性"之中。禮儀的「個性"是禮儀的「共性"存在的基礎,沒有前者,便不存在後者另外一方面,禮儀的「共性」不但來自禮儀的「個性",而且也是對其所進行的概括與升華,所以其適用范圍顯然更為廣闊。就這一點來講,在涉外交往中,在禮儀上「求同",遵守禮儀的「共性」,也就是在禮儀的應用上「遵守慣例「,是更為重要的。

四、入鄉隨俗原則。
「人鄉隨俗",是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夕卜交往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在前往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工作、學習、參觀、訪問、旅遊的時候,尤其要對當地所特有的風俗習慣,加以認真的了解和尊重。充分地了解與交往對象相關的習俗。古人早就要求一切正人君子,都必須認真做好「入境而問禁,人鄉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充分了解與交往對象相關的習俗,本是「知己知彼"的應有之義。如果連這一點都辦不到,「人鄉隨俗」就根本無從談起。必須無條件地對交往對象所特有的習俗加以尊重。

五、信守約定原則。
所謂「信守約定」的原則,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國際交往之中,都必須認真而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要算數,許諾一定要兌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人際交往中,許諾必須謹慎。不管是答應交往對象所提出的要求,還是自己主動向對方提出建議,或者是向對方許願。都一定要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一切從自己的實際能力以及客觀可能性出發,切勿草率從事,頭腦一熱,便承諾「滿天飛"。即使對於必須作出的承諾或約定,也必須慎之又慎。對其一定要字斟句酌,考慮周全,既不要含糊不清,模稜兩可,也不要大而化之,信口開河。對於自己已經作出的約定,務必要認真地加以遵守。承諾一旦作出,就必須要兌現;約定一經作出,就必須如約而行。惟有如此,才會贏得交往對象的好感與信任。

六、熱情適度原則。
它要求人們在參與國際交往,直接同外國人打交道時,不僅待人要熱情而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願違,過猶不及。要掌握好下列四個方面的「度":一是「關心有度」。不宜對外國友人表現得過於關心。二是「批評有度"。在一般情況下,對待外國友人的所作所為,只要其不觸犯我國法律,不有悖於倫理道德,沒有侮辱我方的國格人格,不危及其面對對方進行批評指正,或是加以干預。三是「距離有度」。與外國人進行交往應酬時,應當視雙方關系的不同,而與對方保持與雙方關系相適應的適度的空間距離。四是「舉止有度" 。與外國人相處之際,務必要對自己的舉止動作多多檢點。切勿因為自己舉止動作過分隨意,從而引起誤會,或是失敬於人。

七、謙虛適當原則。
中國人的待人接物,在一般情況下,講究的都是含蓄和委婉。在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評價時,中國人大都主張自謙、自貶,不提倡多作自我肯定,尤其是反對自我張揚。在這個方面若不好自為之,就會被視之為妄自尊大,囂張放肆,不夠謙遜,不會做人在對外交往中,當有必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評價時,得體的做法,是要切記「過謙適當"的原則,並將付諸行動。同不了解。「謙虛適當」原則的基本含意是:在國際交往中涉及自我評價時,雖然不應該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地對外國人進行謙虛、客套。如果確有必要,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敢於並且善於對自己進行正面的評價或肯定。

八、靜觀其變的原則。
靜觀其變原則,其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對自已一時舉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樣做才好的情況時,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盡量不要急於採取行動,尤其是不宜急於搶先,冒昧。也就是說,若有可能的話,面對這種情況時,不妨先按兵不動,再靜觀一下周圍人的所作所為,並與之採取一致的行動。這么做就不至於弄巧成拙。有鑒於此,「靜觀其變"原則在很多時候也為「緊跟"原則,或是「模仿」原則。

九、尊重隱私原則。
個人隱私,指的就是一個人出於個人尊嚴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慮而不願意公開,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聽的個人秘密、私人事宜。在國際交往中,人們普遍講究尊重個人隱私,並且將尊重個人隱否,視作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沒有教養,能不能尊重和體諒交往對象的重要標志之一。

十、女士優先原則。
「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條重要的禮儀原則,它主要適用於成年的異性進行社交活動之時。「女士優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照顧婦女,體諒婦女,關心婦女,保護婦女,並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竭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於尷尬、困難的處境,便意味著男士的失職。人們一致公認,惟有如此這般的男子,才會被視為具有紳士風度。「女士優先"原則還要求在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方面,男士們對於所有的婦女都要一視同仁。」

十一、愛護環境原則。
作為涉外禮儀的主要原則之一,「愛護環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自覺地加以愛惜和保護。「愛護環境",嚴格地講,乃屬社會公德的范疇。因此,它是不會因國別不同而有所區別的。要明白,光有「愛護環境」的意識還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實際融要真真切切地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在「愛護環境」的具體問題上要好自為之,嚴於律己。不可毀壞自然環境、不可虐待動物、不可損壞公物、不可亂堆亂掛私人物品、不可亂冷亂丟廢棄物品,不可隨地吐痰、不可到處吸煙(向外賓敬煙,不僅毫無必要,而且還是失禮的)、不可任意製造雜訊(在現代生活中,噪音污染對於環境也是一種破壞。所以要切記,與人交談時一定要輕聲細語,在公共場合切勿大聲喧嘩,切勿在不適當的地方勁歌狂舞。尤為重要的是,在一切公共場合,都要注意不使自己所用的手機狂叫不止)。

十二、以右為尊原則。
在各種類型的國際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務往來、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觸、社交應酬,但凡有必要確定並排排列時的具體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為尊」都是普遍適用的。在操作、處理這類問題時,只要參照「以右為尊」原則,就肯定不會有失敬於人的事件發生。按照慣例,在並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的時候,為了表示禮貌,主人理應主動居左,而請客人居右。男士應當主動居左,而請女士居右。晚輩應當主動居左,而請長輩居右。未婚者應當主動居左,而請已婚者居右。職位、身份較低者應當主動居左,而請職位、身份較高者居右。

7. 與外國人接觸,注意哪些服裝涉外禮儀

一、涉外交往禮儀中的穿著要點
1、衣褲要整潔、干凈,尤其是衣領和袖口。
2、穿長袖襯衣時應將襯衣扎在褲內,不要捲袖子和褲腳。
3、穿西裝時,若西裝是單扣或多扣,則應全部扣起來,雙扣的可以只繫上面一個。
4、男士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女士穿涼鞋的話可以光腳,若穿襪子則不要將襪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應注意不要穿著睡衣、睡褲或者拖鞋接待外國客人。
以上就是穿著上的涉外禮儀知識要點。

二、涉外商務禮儀中的注意事項
1、進入室內場所後通常應脫下手套和帽子,脫掉大衣、外套、風衣等等。
2、室內通常不戴墨鏡或其他有色眼鏡,特殊情況下必須帶有色眼鏡是應主動說明並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談時應該摘下墨鏡。
3、西方婦女的紗手套、紗面罩、披肩、短外套等作為服裝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室內穿戴的。

三、涉外交往禮儀中握手的注意事項
1、先打招呼,然後握手。如果是初次見面,一般在介紹自己時主動伸手,如"I'm Green, nice meeting you."同時握手。
2、在一般情況下,握手時間不宜過長,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關系很熟的話握手時間可以稍微長一些。有時年輕的對年長的、身份低的對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與女士握手,輕輕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禮儀中握手時伸手的順序也有些講究: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和婦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時不要交叉,等別人握手完畢後再伸手,握手前脫帽並摘下手套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

四、涉外禮儀知識之談話技巧
1、談話時表情自然,語言得體,可適當做些手勢,不要手舞足蹈地動作太大。
2、不要用手指他人,有這樣的習慣的朋友可以手上握支筆或拿本書以消除這樣的動作。
3、如果要參加別人的談話應打招呼,比如說"Excuse me, may I join you?"如果別人在個別私聊,就不要湊過去了。
4、尊重別人的講話,別人發言時盡量不要打斷,需要發言可以等別人講完再說。
5、談話中如果有要離開,應向對方打招呼並表示歉意,例如"I'm sorry I've gotta go. It's very late now."
6、交談過程中應目光注視對方,別人講話不要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樣子,不要玩弄其他東西或者老看手錶,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五、涉外禮儀知識之談話內容
1、自我介紹時,一般說說自己的姓名即可,也可加上自己來自於哪,例如"I'm John Lee from Shanghai."
2、介紹別人時還應該說明和自己的關系,例如"She's Susan, a friend of mine. She's from Beijing."
3、涉外交往中談話內容盡量避免宗教、疾病、死亡、淫穢等話題。
4、不要詢問別人的收入、家庭財產等私人生活問題。
5、不要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不要恥笑譏諷別人。
6、與女士交談時,不要詢問女士的年齡和婚姻狀況更不要評論對方的身材、健康、收入等。當然誇獎對方的寒暄是很好的,例如"hey you look so charming today."

六、涉外交往禮儀中的常用禮貌用語
無論是涉外交往禮儀還是涉外商務禮儀都要求多用禮貌用語。例如下面斜體字所示:
Excuse me, may I take a look at this picutre? 對不起,我能看下這張照片嗎?
Excuse me,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打擾了,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
Help me put the map on the wall please. 請幫我把這張地圖掛在牆上。
I'm sorry, I'm late. 對不起我遲到了。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It's really awesome. 謝謝你的幫助,真是太棒了。

其中,也有具體的。
1.英國(代表西歐):國英格蘭人佔80%以上。其餘是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等。居民絕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國是紳士之國,講究文明禮貌,注重修養。同時也要求別人對自己有禮貌。注意衣著打扮,什麼場合穿什麼服飾都有一定慣例。見面時對尊長、上級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稱,並在對方姓名前面加上職稱、銜稱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稱呼。親友和熟人之間常用呢稱。初次相識的人相互握手,微笑並說:「您好!」在大庭廣眾之下,人們一般不行擁抱禮,男女之間除熱戀情侶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國人不輕易動感情或表態。他們認為誇誇其談是缺乏教養的,認為自吹自擂是低級趣味的。人們交往時常用「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即使家庭成員間也一樣。 英國的「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被稱為是國菜。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雞蛋加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上桌時,還要另配些單煮的青菜,即為「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們是以午餐為正餐。闊綽人家則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點和晚餐)。 不願意吃帶粘汁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歡太咸,愛甜、酸、微辣味,對燒、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喜歡中國的京菜、川菜、粵菜。 他們普遍喜愛喝茶,尤為婦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幾乎成為英國人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即使遇上開會,有的也要暫時休會而飲「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鮮檸檬,加點糖、再倒茶製成奶茶或檸檬茶。如果先倒茶後倒牛奶會被認為缺乏教養。他們還喜歡喝威士忌、蘇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檳酒,有時還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間不勸酒。 對英國人稱呼「英國人」是不願意接受的。因為「英國人」原意是「英格蘭人」,而你接待的賓客,可能是英格蘭人、威爾士人或北愛爾蘭人,而「不列顛」這個稱呼則能讓所有的英國人都能感到滿意。 忌諱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飾圖案和商品裝潢。他們認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鳥、禍鳥,連孔雀開屏也被認為是自我吹噓和炫耀。忌諱「13」這個數字。還忌諱「3」這個數字,忌諱用同一根火柴給第3個人點煙。和英國人坐著談話忌諱兩腿張得過寬,更不能蹺起二郎腿。如果站著談話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諱當著他們的面耳語和拍打肩背,忌諱有人用手捂著嘴看著他們笑,認為這是嘲笑人的舉止。忌諱送人百合花,他們認為百合花意味著死亡。
2.美國:1)留心在哪裡可以吸煙。許多公共場所禁煙。

(2)收到做客邀請,最好寫一個簡短和非正式的便條表示感謝。做客時帶上禮物,主人會很高興,但禮物不是必不

可少的。

(3)美國人收到禮物後一般會立刻打開。

(4)在社交場合吃東西,你可以按需要自取適量食物,主人一般不會主動建議。

(5)人們在交往中往往以互相恭維做為談話的開始。

(6)美國人遞東西、接東西習慣用一隻手。

(7)美國人習慣用手勢表示贊同:一是用拇指和食指做圓圈;二是握拳伸大拇指。

(8)在商店買東西、劇場買票、乘公交都需排隊。即使隊伍是非正式的,或者根本沒有排隊,人們依然遵循先來後

到的次序。

商務文化注意事項

(1)商務交往初次見面一般用握手致意。

(2)不一定在會面開始交換名片,一般在確認需要繼續聯系的情況下才交換名片。

(3)守時很重要。

(4)早餐會議7點就可能開始。

(5)與美國人第一次見面,以先生、小姐、女士或者博士稱呼對方的姓氏。許多美國人在第一次見面後就會建議你

直呼其名。

(6)按美國的規矩,不興贈送商務禮品。

(7)談判和生意一般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

(8)在正式談判前,雙方往往sm all talk s (閑談)進行寒暄,但話題有限。

(9)談話間雙腿交叉、翹腿很常見,可以接受,不屬於失禮行為。(翟華)請作者與本報聯系稿酬事宜

3.日本:日本人講究禮貌待人,在商務交往或者社交禮儀中,日本人比較實在,日本人也比較熱情.日本人對稱呼也有特別的講究,一般通常君或者是先生,小姐.而且微笑待人,下面就通過商務禮儀和各國商務,來談談日本人商務交往的文明禮儀. 在人際交往中,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為見面禮節。日本人在行鞠躬禮時其度數的大小、時間的長短以及鞠躬的次數的多少,往往會同對對方所表示的尊敬的程度成正比。有的時候,日本人還會一面與人握手,一面鞠躬致敬。與他人初次見面時,通常都要互換名片,否則即被理解為是不願與對方交往。 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時才使用稱其全名。在交際場合,日本人的信條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因此,他們忌諱高聲談笑。但是在外人面前,他們則大多要滿臉笑容,而不論自己是否開心。日本人認為,這也是做人的一種禮貌。櫻花備受日本人民的喜愛,故成為日本的國花。日本人不喜歡荷花,荷花日本用於喪葬活動。菊花在日本是皇室的標日本商務交往禮儀。
日本人在交際應酬之中對打扮十分介意,在商務交往、政務活動以及對外場合中才會穿西服,在民間活動時,他們有時會穿國服-和服。

它是大和民族的一種傳統服裝,和服最基本的特點是沒有什麼線條。領口很大,袖子寬短,腰身廣闊。穿和服時,一定要穿木屐和草鞋,並配以布襪,婦女穿和服時,還必須腰系綵帶,要後加上一個小軟托,並且手中打傘。

在過去,和服的色彩、圖案、款式、面料乃至穿著方法,無一不與穿著者的地位、身份有關,因此人們在穿和服時,一點也不馬虎大意。

在與日本人打交道時,衣著上必須注意四條:

1、日本人認為衣著不整齊便意味著沒有教養,或是不尊重交往對象。所以,在與日本人會面時,一般不宜穿著過分隨便,特別是不要光腳或穿背心。

2、到日本人家裡做客時,進門要先脫下大衣、風衣和鞋子。

3、拜訪日本人時,切勿未經主人許可,而自行脫去外衣。

4、參加慶典或儀式時,不論天氣多麼熱,都要穿套裝或套裙。

在飲食方面。日本可以說是自成一體,世人一般稱之和食或是日本料理。和食的主要特色,曾被友人歸納為"五味""五色"與"五法"。

五味是指日本人在不同的季節里,飲食的口味往往個不同的側重,通常是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此外還好食澀味;五色是指菜的色彩搭配,一般是綠春、朱夏、白秋、玄冬;五法是指和食的烹飪方法主要有蒸、燒、煮、炸、生等等五種。

具體而言,和食是以大米為主,多用海鮮、蔬菜,講究清淡與味鮮,忌諱油膩。典型的和食有:壽司、拉麵、刺身、天婦羅、鐵板燒、煮物、蒸物、醬湯,等等。此外,還有飯團和便當。其中,尤以刺身,即生魚片最為著名。

日本人非常喜歡喝酒,西洋酒、中國酒和日本清酒,統統都是他們的最愛。在日本人們普遍喜歡喝茶。久而久之,形成了講究"和、敬、清、寂"四歸茶道。

日本人用餐時,要擺上一長矮桌,男子盤腿而坐,女要要跪坐而食。在用筷子吃飯時,日本所使用的筷子是尖頭的,在使用筷子上,日本人八忌

1、不準用舌頭舔筷子;

2、不準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舉棋不定;

3、不準夾了一種菜又夾另一種菜,而不去吃飯。

4、不準將筷子頭反過去,吞在口裡;

5、不準將筷子插在飯菜里;

6、不準用筷子的飯菜里扒來扒去,挑東西吃;

7、不準把筷子跨放在盤、碗之上;

8、不準用筷子當牙簽用。宴請客人時,大都忌諱將飯盛得過滿,並且不允許一勺盛一碗飯。

作為客人,則不能僅吃一碗飯,那怕是象徵性的,也要在添一次。否則,就會被視為賓主無緣。

4.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一個由多國移民組成的國家,各個民族都保留和繼承了各自的傳統、習俗、語言和文化,但全國人口的大多數源自英國和歐洲,因而在這個國家豐富多彩的風俗禮儀中帶有西歐、北美的突出特徵。

澳大利亞人講究禮貌,待人彬彬有禮,人們相見總是熱情打招呼,握手致意,彼此稱呼對方的名字,男女老幼,均是如此。在社交場合,澳大利亞人顯得非常隨和,喜愛同陌生人交往,對待外來客人也是這樣,無論是在馬路上還是在酒吧里,他們總是主動走到陌生人面前,打招呼問候,自我介紹一番。當然,這種現象只限於男性之間。可以說,在人際交往方面,澳大利亞人不像英國人那樣「你離我遠一點兒,我願獨處,我會自尋樂趣,我不需要你,請讓我一個人獨在」。即使在澳大利亞偏僻的地方,互相對面走過。雖不認識也會微笑點頭致意,在英國是難以見到這種現象的。

澳大利亞人的風俗禮儀在許多方面卻又同英國人的十分相似:澳大利亞人的姓名同英國人一樣,名在前,姓在後;同英國人一樣,可以以姓名、職稱、銜稱冠以先生、女士等稱呼來稱呼交往的對方;同英國人一樣,澳大利亞人見面握手是一種最普遍的打招呼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很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第一、女性優先」的習慣;澳大利亞人也同英國人一樣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服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

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邀請澳大利亞人到家中作客,他們總是隨身帶一些禮物,但價值並不高,僅用來表示友好,如在自家花園摘幾朵鮮花或拿一瓶自家釀制的果醬等。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如果被邀請到澳大利亞人家中作客,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客人進門,主人會用咖啡、牛奶或啤酒熱情招待。如果主人視你為知心朋友,把你當作家庭的一員,會主動邀請你參觀家裡的客廳、書房、卧室、花園、游泳池等。

澳大利亞人招待客人的飯菜與英國大致相同,油少清淡,量少而精,講究花樣,注意色、味、香、型,而且調味品種眾多,進餐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用。宴客的餐桌上有各式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牛肉、羊肉、雞、鴨、野味等。著名萊餚有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軟煎鴿脯、腰果肉丁等。

城裡人喜愛用西餐招待客人,奶油烤魚、軟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各式煎蛋等,鮮美可口,獨具風味。鄉村人愛用鐵板烤肉招待客人,烤制的食物有牛肉、羊肉、豬肉、香腸等,最講究的是烤牛排。先將准備烤制的肉切成厚片,用葡萄酒、胡椒粉、精鹽、芥末淹漬,然後放在烤爐的鐵板上烤,待烤到兩面焦黃即可食用。吃時配上胡蘿卜、生菜、青椒及各種水果,喝著白葡萄酒或紅葡萄酒,細嚼品嘗,津津有味,印象深刻。

服飾禮儀

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在正式場合打黑色領結,達爾文服是流行於達爾文市的的一種簡便服裝。婦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在社交場合則套上西裝上衣。無論男女都喜歡穿牛仔褲,他們認為穿牛仔褲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條圍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講究些,披在身上。他們的裝飾品豐富多彩。

儀態禮儀

這里的男人們相處,感情不能過於外露,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雙肩之類的動作。在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相見禮儀

澳大利亞人見面習慣於握手,不過有些女子之間不握手,女友相逢時常親吻對方的臉。澳大利亞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後。稱呼別人先說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類。熟人之間可稱小名。

餐飲禮儀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清淡,不喜油膩。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質的需要量更大。他們愛喝牛奶,喜食牛肉,豬肉等。他們喜喝啤酒,對咖啡很感興趣。

喜喪禮儀

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有趣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聖誕節和元旦節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熱的夏季。

商務禮儀

到澳大利亞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亞是一個講求平等的社會,不喜歡以命令的口氣指使別人。他們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為一起進過餐,生意就好做了。

旅遊禮儀

澳大利亞不流行小費,但服務人員如果為你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可給適當的小費,數目不宜多。到商店裡買東西不要討價還價。坐車不系安全帶是違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帶。大部分旅館的電話撥0是外線,撥9是旅館總機。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總結:國際社交場合,服裝大致分為便服與禮服。服裝的種類、樣式、花色千差萬別,因場合不同,季節變化,個人愛好而在穿著上有所差異。從原則上講,正式的、隆重的、嚴肅的場合多著深色禮服,一般場合則可著便服。以下介紹幾種服裝的穿著。

一、 西方國家的服裝

各國人士日常穿著的服裝,如各式外衣、襯衣、港衫和各式西裝

等均為便服。參加各種隆重的典禮儀式則應穿禮服或深色西服。西方傳統的禮服有:

晨禮服(Morning coat or Cutaway):上裝為灰、黑色,後擺為圓尾形,下衣為深灰色底、黑條子褲。系灰領帶、黑皮鞋,黑禮帽等。這種禮服在白天參加典禮,星期日教堂禮拜,以及參加婚禮等場合適用。

小禮服:也稱晚餐禮服或便禮服:為全白色或全黑色西裝上衣,衣領鑲有緞面,腰間僅一鈕扣,下衣為配有緞帶或絲腰帶的黑褲。系黑色領結,黑皮鞋。穿著這種禮服一般為參加晚六時以後舉行的晚宴、音樂會、劇院演出等活動。

大禮服(或稱燕尾服):黑色或深藍色上裝,前擺齊腰剪平,後擺剪成燕尾樣子。翻領上鑲有緞面。下衣為黑或藍色配有緞帶、褲腿外面有黑絲帶的長褲,系白色領結。配黑色皮鞋黑絲襪、白色手套。

婦女的服裝種類、樣式花色繁多,日常均穿著便服。禮服也可分為常禮服、小禮服和大禮服等。常禮服為質料、顏色相同的上衣與裙子,可帶帽子與手套。小禮服為長至腳背而不拖地的露背式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大禮服則為一種袒胸露背的單色拖地或不拖地的連衣裙式服裝,並配帶顏色相同的帽子,長紗手套及各種頭飾、耳環、項鏈等首飾。

事實上,除極少數國家在個別場合還有些規定(如在隆重的典禮活動中,禁止婦女穿長褲和超短裙)外,大多數國家在穿著方面均趨於簡化。很少有人穿著上述傳統的男士禮服參加涉外活動,而穿著燕尾服的人更是微乎其微。目前著裝除樣式花色繁多的便服外,很多隆重場合只是穿著深色質料好的西裝。 相當數量的國家規定民族服裝為禮服,在國慶、民族節日等重大慶典和最隆重場合穿著,其他正式場合著西裝。

二、 我國的服裝

我國沒有禮服、便服之分,但一般地說,男同志的禮服為上下同

色同質的毛料中山裝,配黑色皮鞋。便服則為各種樣式的外衣與長西褲,配顏色相宜的皮鞋或布鞋。著西裝參加正式活動應系領帶。總之,應樸素、大方、整潔。

在國內參加對外活動時,男同志可穿中山裝、西裝或各民族的服裝。參觀游覽時,可穿各式便服,穿西裝,亦可不打領帶。夏季出席慶典儀式(包括弔唁活動)、正式宴會、領導人會見國賓等隆重的外交活動,除穿中山裝、民族服裝、西裝外,還可穿兩用衫。

女同志按季節與活動性質的不同可穿西裝(下身為西褲或裙),民族服裝,中式上衣配長裙或長褲,旗袍和連衣裙等。夏季也可穿長、短袖衫配裙子或長褲。

三、 幾種特殊場合的服裝

最隆重的場合應穿著嚴肅、大方的禮服。如國家慶典儀式、宴、

國家最高領導人接見、國王登基、國家元首任職、元旦國家領導人團拜、大使遞交國書、授勛等等。這些場合,我男同志一般著深色中山裝,女同志著西裝或長裙(最好是單色連衣長裙)。

在國外名劇院看劇,聽音樂會,一般穿禮服。男同志可穿深色中山裝,女同志著西裝或長裙。

參加葬禮和弔唁活動,男同志一般可著黑色或深色中山裝,女同志著深色服裝,內穿白色或暗色襯衣,不用花手帕、不抹口紅、不戴裝飾品。

參加婚禮,到朋友家做客,參加聯歡會等,則盡可能穿得美觀大方一些,女同志應適當裝飾打扮。

郊遊、遠足,可穿上下裝不同顏色的便裝。

乘汽車、火車、輪船、飛機旅行,可穿便裝。但如在登機、上車以前,或下機、下車以後,有迎送儀式,則應考慮更換服裝。

四、 有關穿著方面應注意的事項

任何服裝均應注意清潔、整齊、挺直。衣服應燙平整,褲子燙出

褲線。衣領袖口要干凈,皮鞋要上油擦亮。穿中山裝要扣好領扣、領鉤、褲扣。穿長袖衫衣要將前後擺塞在褲內,袖口不要捲起。穿短袖衫(港衫),下擺不要塞在褲內。長褲不要捲起。任何情況下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女同志除軍人、學生外,衣著盡量不要千篇一律,樣式花色應有所差別。女同志夏天可光腳穿涼鞋。穿襪子時,襪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參加各種活動,進入室內場所均應摘帽,脫掉大衣、風雨衣、套鞋等,並送存衣處。男同志任何時候在室內不得戴帽子、手套。西方婦女的紗手套、紗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為服裝的一部分則允許在室內穿戴。在室內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鏡。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儀式或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也不應戴黑眼鏡。有眼疾須戴有色眼鏡時,應向客人或主人說明,或在握手、說話時將眼鏡摘下,離別時再戴上。在家中或旅館房間內接待臨時來訪的外國客人時,如來不及更衣,應請客人稍坐,立即換上服裝,穿上鞋襪。不得赤腳或只穿著內衣、睡衣、短褲接待客人。

8. 什麼是涉外禮儀

涉外抄禮儀,是涉外交際禮儀的襲簡稱。即,中國人在對外交際中,用以維護自身形象、對外交往對象表示尊敬與友好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

基本要求: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露出外套,並放入褲內。

(8)涉外人員在國外購物時應遵守哪些禮儀擴展閱讀:

在參與涉外交往活動時,應時刻意識到在外國人眼裡,自己是國家、民族、單位組織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

自己的言行應當端莊得體,堂堂正正,在外國人面前,既不應該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該表現得自大狂傲、放肆囂張。

應表現得既謹慎又不拘謹,既主動又不盲動,既注意慎獨自律又不是手足無措、無所事事。

9. 簡述涉外交往要遵循哪些禮儀原則

國家都有禮賓司,專門研究禮儀等。

涉外交往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尊重內國家主權,風序良俗,生活容習慣,日常行為規范,說白話就是入鄉隨俗。
涉外交往中要了解才能不出笑話。在中國,朋友、熟人見面一般握手,表示友好,如果不知道這個禮節,遇熟人上來就擁抱,接吻,會把異性嚇一跳。要遵守了解禮儀原則。

10. 涉外禮儀的七個原則

1、維護國家利益

在參與涉外交往活動時,應時刻意識到在外國人眼裡,自己是國家、民族、單位組織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自己的言行應當端莊得體,堂堂正正。

在外國人面前,既不應該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該表現得自大狂傲、放肆囂張。應表現得既謹慎又不拘謹,既主動又不盲動,既注意慎獨自律又不是手足無措、無所事事。

2、基本要求:儀表

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露出外套,並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戴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摳鼻、掏耳、剪指甲、搔癢等不雅的小動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懶腰、打噴嚏、擦鼻涕、咳嗽,打噴嚏時應用手帕、餐巾紙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大聲響。

3、行為舉止

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者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4、說話語氣

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隨便與人攀談是失禮行為,萍水相逢,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

5、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或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表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在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教堂等公共場所都應保持安靜。在隆重的場合,如舉行儀式、聽講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肅靜。

6、守約遵時

這是國際交往中極為重要的禮貌。參加各種活動,應按約定時間到達。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准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則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久而失禮。

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要有禮貌地盡早通知主人,並以適當方式表示歉意。與人約會不能失約,不能超時。失約和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

7、信守約定

當前,在國際交往活動中,人們將尊重對方,即將對交往對象的重視、恭敬、友好作為涉外禮儀的核心。在一切涉外交往中,都必須認真而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要算數,許諾一定要兌現。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