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大全 » 微信購物如何維權

微信購物如何維權

發布時間: 2021-01-19 07:10:51

『壹』 微信購物被微商詐騙了該如何維權

微信購物被微商詐騙,如果數額較大並且不能協商解決,應當進行向公安局報案。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貳』 在微信買東西出現問題怎麼維權

遇到這種人,可能只能花錢買教訓了。不要那麼容易相信別人,特別是網上的。也最好不要在微信上不熟的那買東西,沒保障。

『叄』 微信購買東西被騙應該如何維權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內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容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我國《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所稱欺詐消費者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由此可見,商店出售的商品以假充真,屬於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消費者可以要求除返回貨款外的三倍賠償。

『肆』 微信朋友圈買東西上當怎麼投訴

微信在朋友來圈分享圖片的時候,源是可以帶上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的。
1、進入微信朋友圈
2、然後點擊右上角的分享按鈕。
3、選擇圖片來源
4、從相冊當作選擇
5、確認分享的圖片,然後點擊完成。
6、這一步最關鍵。點擊一下「顯示所在城市」
7、微信會定位好你所在的城市。
8、結果:在朋友圈成功顯示你所在的城市。

『伍』 微信上買東西怎麼維權

打開微信支付,錢包,賬單,找到該筆賬單,點擊進入詳情,然後點對此訂單有疑問,然後根據你的情況選擇。

『陸』 微信購買東西被騙如何維權

工商局來12315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受理的自微信代購方面的投訴很少。據了解,投訴少不是因為侵權行為少,而是因為微信代購大多是熟人之間交易,基於人情等因素考慮,消費者即使蒙受了利益損失,也會選擇息事寧人,從而使微信「代購」維權遇到困境。
在網路購物方面,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出台了相關措施予以規范,但現在主要針對電視、網路、郵購等渠道,微信「代購」不同於一般的網購,國家工商總局在監管「微店」等依靠社交工具來盈利的經營行為方面,還沒有明文規定。
該工作人員表示,在微信上開店,無須實名認證、信用擔保、營業執照、評價機制等,交易風險很大。「微商」的經營者大多依靠熟人之間的信任,缺乏像正規購物網站的第三方資金託管平台。他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前,要確認商品質量,後期的三包保證是否齊全,如遇付款不發貨、售後問題等,可以用手機截屏保留聊天記錄等憑證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為了自己的銷量和誠信,他建議「微商」到當地工商局進行注冊。記者臧波通訊員孫毅何蕊

『柒』 微信買東西上當怎麼維權投訴

微信在朋友圈分享圖片的時候,是可以帶上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的。 1、進入微版信朋友權圈 2、然後點擊右上角的分享按鈕。 3、選擇圖片來源 4、從相冊當作選擇 5、確認分享的圖片,然後點擊完成。 6、這一步最關鍵。點擊一下「顯示所在城市」 7、微信會...

『捌』 微商交易如何維權

如何維權?

買賣雙方真實身份是誠信交易進行的充分要件,基於消費者對自身權益的保護,買家應履行必要的注意義務,尤其是針對首次接觸的微商,確認賣家的真實身份至關重要。

一、截圖實名認證信息

買家可以在首次購物時要求賣家提供身份證照片及微信支付管理頁面中實名認證中心顯示的信息截屏,經比對驗證的身份信息可有效降低賣家主體不明的風險。實名認證中心顯示的信息中已將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的一部分隱去,但只要確定賣家微信是經過實名認證的,即使買家不掌握賣家的身份證完整信息也可以在訴訟中申請法院調取微信賬號持有人的真實身份信息,從而避免維權困境。

二、保存與賣家的聊天記錄

首先消費者應當妥善保存與賣家的聊天記錄,避免誤刪。另外,微信記錄通常因為手機程序清理緩存而不復存在。在此法官提示買家在與微信賣家溝通時盡量通過文字約定交易細節,微信語音並不利於作為證據使用,也難以導出備案,而通過微信發送的圖片則會因為微信程序清理緩存而丟失。如遇到賣家發送語音信息時,消費者可以要求賣家發送文字信息,或者自己用文字重復對方語音的內容來獲得對方確認,從而保存證據。

三、與賣家約定售後條款

微信朋友圈賣家並不一定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中規定的經營者,法律對於經營者的規范要求並非完全適用於朋友圈賣家。但消費者不妨在付款前多說幾句,與賣家自行約定售後條款,例如7天無理由退換貨、假貨賠償條款、逾期發貨違約金等等。只要上述約定不違反法律規定,並在聊天記錄中能夠清晰展現,仍有可能被法院作為買賣雙方的約定予以確認,從而有力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法律科普

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微商」第一次被納入法律監管范圍,並被賦予「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新身份。

那麼,電子商務法的及時出台,指明了「微商」在經營活動中必須遵守的哪些法律義務?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是工商登記義務。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與「微商」相關的是零星小額活動,是不需要辦理登記的。

二是依法納稅義務。即使是不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零星小額經營者,在首次納稅義務發生以後也是應該去申報納稅的。

三是信息公示義務。電子商務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需在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營業執照信息、行政許可信息。如果信息發生變更的情況下,要及時變更信息。

四是不可虛假宣傳的義務。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務宣傳。

五是保護個人信息的義務。關於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僅在電子商務法中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司法解釋中也有規定,並將之列入刑事責任。

六是承擔物流運輸風險的義務。電子商務法出台之前,「微商」一般會約定貨物運輸中的風險由買方承擔,該法則要求,除非雙方約定另行選擇快遞服務的,運輸風險是由賣方來承擔的。

七是設定押金收取、退還規則義務。電子商務法第二十一條約定的收取押金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置不合理的條件。

微商是指微信用戶利用自有的微信賬號,通過朋友圈功能向自己的微信好友傳播商品信息。相信大多數人的的微信朋友圈都存在微商,也有很多人與微商買物品。那麼,你知道和微商打交道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嗎?

圖片來源網路

維權難題

近年來,微商通過微信朋友圈推廣、銷售商品而引發的糾紛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且這類案件消費者敗訴率較高,消費者維權也常遭遇三方面難題。

一、主體難以確定

賣家通過朋友圈推廣商品、招攬顧客,大多使用昵稱且未進行實名認證,消費者在購物以及後續維權的過程中都有可能不知曉賣家的身份信息。

二、證據難以保存

電子證據難以確認是在訴訟舉證環節中常見的問題。通過微信購物又因為聊天記錄難以展現、易於丟失的特點,舉證更為困難。

三、售後服務難以保障

售後服務是現在消費者做出消費選擇時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大型網路購物平台均按照法律規定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並通過顧客評價、支付平台暫緩支付款項、平台客服介入等手段倒逼賣家提高售後服務,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那麼,朋友圈購物有健全的售後服務體系嗎?答案是否定的。

『玖』 微信上買了東西怎麼維權

你這是被騙的很理所當然啊。買這東西能只看圖片,微信聯系發貨。你不知道偷梁換柱,以次充好。你這是交智商稅了。留著微信聊天記錄和截圖,公安局報案吧!公安介入,微信才能提供協助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