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廣場有什麼
『壹』 城市廣場的定義
城市廣場的定義
城市廣場通常是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城市客廳」的城市廣場上可進行集會、交通集散、居民游覽休息、商業服務及文化宣傳等,如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既有政治和歷史意義,又有豐富的藝術面貌,是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廣場是市民生活、節日集會和游覽觀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廣場
「廣場」一詞源於古希臘,最初用於議政和市場,是人們進行戶外活動和社交的場所,其特點、位置是鬆散和不固定的。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廣場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會、市場擴大到宗教、禮儀、紀念和娛樂等,廣場也開始固定為某些公共建築前附屬的外部場地。中世紀義大利的廣場功能和空間形態進一步拓展,城市廣場已成為城市的「心臟」,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區創造出具有視覺、空間和尺度連續性的公共空間,形成與城市整體互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廣場雛形。巴洛克時期,城市廣場空間最大程度上與城市道路聯成一體,廣場不再單獨附於某一建築物,而成為整個道路網和城市動態空間序列的一部分。
由於歷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國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會、論壇式的廣場,而比較發達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動的場所。《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對市場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規模都作了規定,而且這種城市規劃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唐長安是嚴格的里坊制,設有東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現了「草市」、「墟」、「場」和集中著各種雜技、游藝、茶樓、酒館,附近還有妓院等。元、明、清則沿襲了前朝後市的格局,街道空間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為老百姓最為流行的休閑方式。
2、現代城市廣場
現代城市廣場不再僅僅是市政廣場,商業廣場成為城市的主要廣場,較大的建築庭院、建築之間的開闊地等也具有廣場的性質。城市廣場作為開放空間,其作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今天,人們提及「城市廣場」,浮現於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廣場(以正方形為主)的形象。目前全國城市廣場建設的重點也主要集中在這類廣場,因為它們對於改善城市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起著立竿見影的效果。總之,城市廣場具備開放空間的各種功能和意義,並有一定的規模要求、特徵和要素。城市中心人為設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動的一種開放空間是城市廣場的重要特徵;圍繞一定主題配置的設施、建築或道路的空間圍合以及公共活動場地是構成城市廣場的三大要素。只具備特徵而不具備要素的,如單純的綠地或空地,或只具備要素而不具備特徵的如僅供某一商住區或建築物使用,出於商業目的而冠名為「××廣場」,則不應納入城市廣場范疇。
因為城市廣場兼有集會、貿易、運動、交通、停車等功能,故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對廣場布局應作系統安排,而廣場的數量、面積大小、分布則取決於城市的性質、規模和廣場功能定位。可見,城市廣場是指城市中供公眾活動的場所。
(二)城市廣場分類:
按照廣場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所出的位置分類可分為集會遊行廣場(其中包括市民廣場、紀念性廣場、生活廣場、文化廣場、遊憩廣場)、交通廣場、商業廣場等。但這種分類是相對的,現實中每一類廣場都或多或少具備其他類型廣場的某些功能。
1、集會遊行廣場。城市中的市中心廣場、區中心廣場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築,平時為城市交通服務,同時也供旅遊及一般活動,需要時可進行集會遊行。這類廣場有足夠的面積,並可合理的組織交通,與城市主幹道相連,滿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貨運交通。可在廣場的另一側布置輔助交通網,使之不影響集會遊行等活動。例如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海市人民廣場、昆明市中心廣場和前蘇聯莫斯科紅場等,均可供群眾集會遊行和節日聯歡之用。這類廣場一般設置較少綠地,以免妨礙交通和破壞廣場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觀禮台的周圍,可重點設計常綠樹。節日時,可點綴花卉。為了與廣場及周圍氣氛相協調,一般以規整形式為主,在廣場四周道路兩側可布置行道樹組織交通,保證廣場上的車輛和行人互不幹擾、暢通無阻。廣場還應有足夠的停車面積和行人活動空間,其綠化特點是一般沿周邊種植,為了組織交通,可在廣場上設綠地種植草坪、花壇,裝飾廣場,形成交通島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內。
2、交通廣場。一般是指環行交叉口和橋頭廣場。設在幾條交通幹道的交叉口上,主要為組織交通用,也可裝飾街景。在種植設計上,必須服從交通安全的條件,絕對不可阻礙駕駛員的視線,所以多用矮生植物點綴中心島。例如廣州的海珠廣場。在這類廣場上可種花草、綠籬、低矮灌木或點綴一些常綠針葉林,要求樹形整齊,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較好的綠化效果;同時也可設置噴泉、雕塑等。交通廣場一般不允許入內,但也有起街心花園作用的形式。
3、商業廣場。當代交通擁擠,採取人車分流手段,以步行商業廣場和步行商業街的形式為多,及各種集市露天廣場形式。城市廣場還可以按照廣場形態分為有規整形廣場、不規整形廣場及廣場群等,且現代城市廣場形態越來越走向復向化、立體化,包括下沉式廣場、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廣場構成要素分析可分為建築廣場、雕塑廣場、水上廣場、綠化廣場等;按照廣場的等級可分為市級中心廣場、區級中心廣場和地方性廣場(如居住街區廣場、重要地段公共建築集散廣場和建築物前廣場)等。<城市廣場定義及分類>
『貳』 什麼是城市廣場
城市廣場(城市公共建築:為滿足多種城市社會生活需要而建設的內,以建築、道路容、山水、地形等圍合。由多種軟、硬質景觀構成的,採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題思想和規模的結點型城市戶外公共活動空間。
城市廣場的分類:
按照廣場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所出的位置分類可分為集會遊行廣場(其中包括市民廣場、紀念性廣場、生活廣場、文化廣場、遊憩廣場)、交通廣場、商業廣場等。但這種分類是相對的,現實中每一類廣場都或多或少具備其他類型廣場的某些功能。
一、紀念性廣場:
建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建築物,如塑像、紀念碑、紀念堂等,在其前庭或四周布置園林綠化,供群眾瞻仰、紀念或進行傳統教育,如南京中山陵廣場。設計時應結合地形使主體建築物突出、比例協調、庄嚴肅穆。羅馬聖彼得廣場是比較著名的紀念性廣場。
二、商業廣場
為商業活動之用,一般位於商業繁華地區。廣場周圍主要安排商業建築,也可布置劇院和其他服務性設施;商業廣場有時和步行商業街結合,城鎮中集市貿易廣場也屬於商業廣場。
『叄』 世界知名的城市廣場有哪些
世界知名的城市廣場有:
(一)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 南北長880米, 東西寬500米, 面積達44萬平方米, 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廣場。
天安門廣場曾是封建帝王統治時代紫禁城正門外的一個宮廷廣場,東、西、南三面用圍牆圍成一片的普通百姓的禁地。1958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全國1000多名設計師、建築師參加了當時天安門廣場改建工程的設計競賽,在以後的歲月里,又幾次改造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廣場北端,是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城樓,天安門正對面,飄揚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廣場中心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庄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西側是人民大會堂,也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南面是兩座建於14世紀的古代城樓--正陽門和前門箭樓,整個廣場宏偉壯觀、整齊對稱、渾然一體、氣勢磅礴。
(二)羅馬廣場:
美茵河流經市區,將法蘭克福一分為二,古城區的羅馬廣場就在河的北邊;羅馬廣場旁有個羅馬廳,實際上就是舊的市政廳,裡面的皇帝殿(Kaisersaal)是許多羅馬皇帝進行加冕的地方。羅馬廣場西側的三個山形牆的建築物,可以說是法蘭克福的象徵。雖然遭遇數百年戰火的摧殘,但整修後仍保存完好。羅馬廣場的東側則有有一排古色古香的半木造市民住宅。
(三)協和廣場(巴黎):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建於1757年,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廣場,最初是獻給路易十五的。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法國大革命期間,這里曾是行刑的場所,國王路易十六及王後、羅伯斯庇爾都在此被送上了斷頭台。1795年,這里成為「協和廣場」。在廣場的中央,聳立著一塊從盧克索神廟搬來的方尖碑,高23米,1831年埃及贈送給法國。碑身刻滿了稱頌拉姆西斯二世法老光輝業績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方尖碑的兩側是噴泉,建於1836~1846年之間,它是根據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廣場上的兩座噴泉為藍本建造的。每當華燈初放時,都會讓人如同置身神話仙境。
(四)莫斯科紅場(Red Square):
莫斯科市中心的廣場。南北長695米,東西寬130米,總面積9.035萬平方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是用一塊塊長方形的黑色鵝卵石鋪築成的,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17世紀中葉起稱紅場。「紅色的」在俄語中有「美麗的」意思,紅場即為「美麗的廣場」。17世紀時莫斯科從波蘭貴族軍隊手中解放出來時,米寧和波查爾斯基公爵的軍隊從紅場開進克里姆林宮。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時,蘇聯紅軍從紅場攻下了克里姆林宮。十月革命後,紅場成為原蘇聯人民舉行慶祝活動、集會和閱兵的廣場。紅場的中心建築是用紅色花崗石和黑色大理石建造的列寧陵墓,墓背靠克里姆林宮的城牆,城牆下栽有一排四季常青的樅樹。城牆和列寧墓之間整齊排列著有半身像的墓碑,碑下埋葬著已故蘇聯共產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再往後的城牆牆壁里安放著蘇維埃先烈的骨灰盒,盒面上鑲有他們的姓名、生辰等的銅牌。城牆左右兩側對稱聳立著斯巴斯克和尼古拉塔樓,上面日夜閃耀著紅星。克里姆林宮通向紅場的一座大門上方,有一幢高達10層的方形鍾樓,鍾樓上端有個巨大的自鳴鍾。紅場南端是著名的瓦西里·勃拉仁內大教堂,這是一座由大小9座塔樓圓頂教堂組成的極富特色的教堂。離教堂不遠處有一圓形高台,是沙皇政府宣讀詔書、判決書並執行死刑的地方紅場北側的馬涅什廣場上,有一座典型的俄羅斯風格的朱紅色建築物——歷史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大量文獻圖片和雕刻品。紅場的東面是莫斯科最大的商業中心,佔地4.7萬平方米。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是莫斯科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場所,雖經多次改建,但仍保持原來古樸庄嚴、肅穆的氣氛,成為遊客必游之地。
(五)布拉格廣場:
旅遊歐洲城市,當你想坐下來歇歇腳的時候,除了好氣氛的咖啡館之外,還有一個你一定得花大把時間坐下來好好享受的地方,那就是廣場。一般來說,廣場都是城市的核心、當地人碰面聊天散步的所在,而靜坐在布拉格不同區域的廣場里,你還會聽見不同節拍的心跳聲。
古典華麗的節拍——舊城廣場
舊城廣場(Staromestske Namesti)向來是布拉格的核心N種方式玩轉中國生個寶寶其實不難度假居所浪漫體驗攝影贏芬蘭美國游所在,如今來到布拉格的旅人,除了查理士大橋之外、大概也就最喜歡在這個廣場上晃盪了,不知道別人喜歡在舊城廣場上徘徊的理由是什麼,我喜歡的,是這里活潑的氣氛、熱絡的露天咖啡館,以及廣場四周風格年代不盡相同的繽紛建築物。
自由澎湃的律動——溫瑟拉斯廣場
相較於舊城廣場的古典,位在新城區的溫瑟拉斯廣場(Vaclavske Namesti)顯得要摩登新潮許多;站在廣場上往四周張望時,雖然也有眾多典雅的老建築物,但巨大的商家招牌與五花八門的商品櫥窗,卻更是引人目光。溫瑟拉斯廣場就外型上來說,完全顛覆了以往大家對廣場方正造型的印象,它不寬、但卻很長,約莫60公尺的寬度配上1公里左右的長度,讓這個溫瑟拉斯廣場更像是一條寬敞的行人徒步區、座落在熱絡的商業大道之中。
徐緩優雅的節奏——康帕島廣場
從舊城區行經查理士大橋前往小區,在橋上就可以看到這個緊鄰著河畔的康帕島(Kampa)。這個小小的區域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島嶼,只是因為除了緊鄰伏爾塔瓦河(Vltava)之外,另一側還有條雀爾托夫卡河(Certovka),是以即使區域的南部和小區是相連的,大家還是把它視為一個小小的島般看待。
經典記憶的停格——十字騎士廣場
連接了舊城區與查理士大橋的十字騎士廣場(Krizovnicke namesti),應該是個驕傲又委屈的綜合版;驕傲的是,沒有一個旅人來到布拉格會遺漏掉這個廣場,委屈之處則在於,大家雖然都來到了十字騎士廣場,但卻鮮少有人會把它當成廣場一樣的好好品味。這讓人不禁要揣想,廣場中央的查理四世雕像若還能思考,不知作何感想;查理四士是引領布拉格成為中世紀最繁華之大都會的功臣,是他下令建設查理士大橋、是他下令推動大型都市公共工程,這么說好了,布拉格今天中古城市的面貌,很多都是在他在任期間建設而成的,可絕大部分旅人卻對這么一個政績卓越、建設出美好布拉格的君主的雕像視而不見?!
(六)杜爾巴廣場(加德滿都):
巴廣場,是尼泊爾人的驕傲,也是尼泊爾文化藝術的精華之地,同時在這三個杜爾巴廣場你還會感受到濃得化不開的宗教氛圍。所謂的杜爾巴廣場(Durbar Square)實際上就是王宮廣場的意思,你可能會驚異於一個首都為什麼會有幾個王宮?這些王宮,它們的故事,它們的現狀,它們的建築,它們所包涵的文化內涵,就像一部尼泊爾的史書,滄桑、厚重、神秘、回味悠久。
(七)塞萬提斯廣場(西班牙):
廣場之都:
馬德里有300多個廣場,太陽門廣場(Puerta de Alcala)是全城的中心,7條街道由此呈放射狀向四面延伸。廣場中央花壇樹立著一座獨特的雕塑——一隻攀扶著小樹的棕熊,它是馬德里的城徽。
另一個有名的廣場是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又叫塞萬提斯廣場,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Cervantes)的紀念碑就是西班牙廣場的標志。
(八)美國紐約的時報廣場:
時報廣場在第四十二街和第四十七街之間的地區,也就是百老匯和第七大道斜街交錯的地方,是著名的時報廣場。有人曾說過,如果遊人到了紐約而沒有去時報廣場,那就等於沒有看過紐約市。
『肆』 全國十個城市廣場排名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一、北京天安門廣場 聞名指數——100% 必游指數——100% 簡介: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運動都在這里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拓寬,並在廣場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後又分別在廣場的西側修建了人民大會堂、東側修建了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南側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為新中國的象徵,它庄嚴肅穆的形象是我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二、濟南泉城廣場 聞名指數——90% 必游指數——99% 簡介:泉城廣場是山東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她南屏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鄰趵突泉,東眺解放閣,似一顆璀璨的明珠,裝點著美麗的泉城。廣場東西長約780米,南北寬約230米,佔地約250畝。自西向東主要組成有:趵突泉廣場、濟南名士林、泉標廣場、下沉廣場、頤天園及童樂園、濱河廣場、荷花音樂噴泉、四季花園、文化長廊、科技文化中心及銀座購物廣場等十餘部分。其設計構思突出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又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是展示齊魯文化和經濟強省形象的全國一流的跨世紀現代化廣場。 -------------- 三、成都天府廣場 聞名指數——95% 必游指數——90% 簡介:面積為88368平方米的天府廣場位於成都市區中心。綠草茵茵,鮮花艷艷,在大廈林立的都市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廣場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輕而又古老,因為在廣場修建之前它已存在數百年,1997年,這一伊斯蘭教堂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廣場北面是四川美術館;正北是省展覽館;廣場東面的錦城藝術宮曾經是西南最大的藝術殿堂。緊鄰的人民商場是全國著名的商場之一。附近的天座商城是一座地下商城。從鹽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帶產交橋附近。 ----------- 四、上海人民廣場 聞名指數——90% 必游指數——94% 簡介:被譽為「城市綠/肺」的人民廣場位於上海市中心,是一個融行政、文化、交通、商業為一體的園林式廣場。廣場北側是上海市人民*府所在地,西北側為上海大劇院,東北側為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南側為上海博物館,人民大道穿越其中。廣場兩側各設17米寬的綠化帶,綠化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人民廣場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過去作為全市人民游/**集/會的場所,可容納120多萬人。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改造人民廣場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從1988年5月地鐵站開工以來,經過六年多的建設,於國慶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後的人民廣場已成為融文化、綠化、美化為一體跨世紀的上海政/*文化中心。 ----------- 六、哈爾濱索菲亞廣場 聞名指數——92% 必游指數——86% 簡介:索菲亞廣場位於美麗的松花江南岸,佔地5萬平方米,以其獨特的建築景觀、歐域風情聞名於海內外。區內標志性建築——索菲亞教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907年,曾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規模宏大,雄偉壯觀。中心休閑廣場、建築藝術廣場均為景區內敞開式文化廣場,夏日綠草茵茵、花團錦簇。音樂噴泉翩翩起舞、多姿多彩;冬日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大型冰景氣勢恢宏、風光獨特。景區建有現代化專業展館,內設大型城市建設規劃沙盤,比例為1:600,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堪稱一絕。景區內鐳射廳、信息港、影吧、淄旱冰及啤酒廣場、冷飲廣場等休閑娛樂項目和服務配套設施齊全,定期舉辦的「哈爾濱老照片展」、歌舞晚會等文化活動,吸引了中外遊客來此休閑娛樂、觀光旅遊。 --------- 七、大連中山廣場 聞名指數——92% 必游指數——85% 簡介:中山廣場位於大連市中山區,總面積2.2萬平方米,直徑168米。廣場呈圓形輻射狀,有10條大路從這里向四面八方輻射。因為四周裝有高級音響,每天定時播放世界名曲,所以這里又稱中山音樂廣場。 廣場中間突出的圓盤是一座露天舞台,是市民的公共娛樂場所。每當夜幕降臨,成百上千的老百姓匯聚在這里,隨樂曲翩翩起舞,那場面歡樂而又祥和。周圍建築大多建於本世紀初,有羅馬式的、哥特式的、文藝復興風格和折衷主義等,歐味很濃。玉石鋪裝的中心圓台典雅醒目;廣場周圍的建築多是日俄時期修建,這些建築現大部分被金融機構使用,所以也是大連市的金融中心。 -------------- 八、青島五四廣場 聞名指數——95% 必游指數——80% 簡介:五四廣場北依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總佔地面積10公頃。五四廣場因青島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意在弘揚五四愛國精神激勵人們奮發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五四廣場分南北兩部分,分布於中軸線上的市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海上百米噴泉等富有節奏地展現出莊重、堅實、蓬勃向上的壯麗景色,在大面積風景林的襯托下更加生機勃勃,充滿現代氣息。 ------------ 九、寧波天一廣場 聞名指數——80% 必游指數——90% 簡介:天一廣場位於寧波市中心繁華商業街中山路南側,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有22座歐陸風情濃郁的現代建築群組成,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圍合式建築群中央為3.5萬平方米的中心廣場和6000平方米的景觀水域,同時設有總長200多米,最高噴高40米的亞洲第一音樂噴泉和高20米、寬60米的大屏幕水幕電影。天一廣場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一站式」購物休閑廣場。 寧波天一廣場東起車轎街,西至開明街,北沿中山東路,南臨葯行街,總佔地面積為19.6公頃,是國內一流的融休閑、商貿、旅遊、餐飲、購物為一體的大型城市商業廣場。廣場集購物、休閑、娛樂、文化、旅遊於一體 ,被譽為寧波的商業航母,是寧波城市又一張亮麗的名片。 ------------ 十、鄭州二七塔廣場 聞名指數——90% 必游指數——77% 簡介:二七廣場是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河南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區。位於鄭州市區中心,廣場四周有華聯商廈、商城大廈、百貨大樓、亞細亞商場、國際友誼廣場、正弘名店、金博大商城、丹尼斯商場、購書中心等大型商場和數百家中小型商店、餐飲店,是外地遊客的必到之處。二七紀念塔坐落在二七廣場中心,為紀念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鍾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鍾,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鍾聲悠揚悅耳,綿延數公里。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塔內一邊為旋梯,一邊為展室,遊人可登至塔頂,遠眺市容入夜後,多種彩燈內透外照,使雙塔更加絢麗多彩。
『伍』 成都新城市廣場有什麼玩的
看電影 K歌 電玩 吃東西
『陸』 現代城市的大多數廣場基本上都是( )廣場。根據需要把多種類型的活動在同一個
歷史上以及今天已建成的絕大多數城市廣場都是【平面型】廣場。
『柒』 城市廣場的構成要素是指什麼
摘 要:城市廣場不僅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空間。故城市廣場,特別城市中心廣場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是城市的名片。一個城市要令人可愛,讓人留戀,它必須要有獨具魅力的廣場。廣場的規劃建設調整了城市建築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間,改善了生活環境質量。因此,規劃設計好城市廣場,對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尤為重要。
關鍵字:城市廣場;規劃;生活空間
一、城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呼喚城市廣場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城市、特別是內地的一些城市建築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滿滿盪盪,給人以一種千城一面、單調沉悶的壓抑感。人在街上走,彷彿井中蛙,難怪有西方友人對中國遲遲不改幾千年沿襲下來的畫地為牢、自我封閉的建築風格很不理解,並為之大發感慨。他認為建築是人們賴以生活和工作的場所,對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廣州率先引進世界興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廣場建築,以全方位開放的姿態來面對市場經濟新時代,為廣州邁向完全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譜就新篇章。這很值得各地城市學習和借鑒。
建築添上「廣場」二字,意味著向傳統建築的深層次挑戰。建築設計專家如是直言:過去的建築總是沿著建築紅線、邊線壘牆造屋,自己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建築是絕對主體,它給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線條、顏色,給人以一種無名的壓抑感。而廣場建築向人們展示的則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條環境設計取代建築設計的新路:在同一環境里,它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有亭台樓閣、有主體廣場、有主次道路、有綠樹草坪、有噴泉水池,它們交相輝映,和諧雅觀,房屋在廣場建築的總體環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僅僅為其一部分。廣場建築在設計上,要求融古典建築藝術與現代建築手法為一體,融民族特色與異域風情於一爐,尤其是在外牆裝飾上,要採用多種裝飾材料和技術,如馬賽克或花崗岩飾面、玻璃幕牆、綠色生態牆相結合,打破現在流行的飾面材料單一、一統到底的建築外觀,做到既莊重又典雅,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為自豪,因為在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中除監獄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開放式的設計,人們能夠充分共享陽光下的空間。勿容置疑,廣場建築能在宏觀上引導城市建設,又能在微觀上調節人們的情趣。一位建築設計專家頗為自信:廣場建築將會風行一百年。
建築水準的高低是城市現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城市廣場是城市現代化的主要硬體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城市也聳立起一大批令人矚目的高層建築。然而,這些建築或因場地有限,或因資金不足,或因設計風格的不同,或多或少與完全意義上開放式的廣場建築在觀念上有區別。相比之下,開放的建築更顯得文明與進步。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麼多廣場豈不浪費?或雲:建幾十層甚至上百層的建築,有那麼多資金和相應的技術嗎?其實,這些都不成問題。如廣場主體建築向空中發展,地盤自然也就寬了;再如只要政府發揮好統籌協調職能,把眾多的建設單位、房地產公司和廣大市民手中的閑散資金融合起來,把國土規劃、設計、建築力量綜合利用起來,就能颳起城市廣場建設的旋風。讓我們的生活空間亮麗起來,多一點綠樹紅花,多一點藍天白雲。
二、城市廣場定義及其分類
(一) 城市廣場的定義
城市廣場通常是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城市客廳」的城市廣場上可進行集會、交通集散、居民游覽休息、商業服務及文化宣傳等,如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既有政治和歷史意義,又有豐富的藝術面貌,是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廣場是市民生活、節日集會和游覽觀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廣場
「廣場」一詞源於古希臘,最初用於議政和市場,是人們進行戶外活動和社交的場所,其特點、位置是鬆散和不固定的。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廣場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會、市場擴大到宗教、禮儀、紀念和娛樂等,廣場也開始固定為某些公共建築前附屬的外部場地。中世紀義大利的廣場功能和空間形態進一步拓展,城市廣場已成為城市的「心臟」,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區創造出具有視覺、空間和尺度連續性的公共空間,形成與城市整體互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廣場雛形。巴洛克時期,城市廣場空間最大程度上與城市道路聯成一體,廣場不再單獨附於某一建築物,而成為整個道路網和城市動態空間序列的一部分。
由於歷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國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會、論壇式的廣場,而比較發達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動的場所。《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對市場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規模都作了規定,而且這種城市規劃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唐長安是嚴格的里坊制,設有東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現了「草市」、「墟」、「場」和集中著各種雜技、游藝、茶樓、酒館,附近還有妓院等。元、明、清則沿襲了前朝後市的格局,街道空間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為老百姓最為流行的休閑方式。
2、現代城市廣場
現代城市廣場不再僅僅是市政廣場,商業廣場成為城市的主要廣場,較大的建築庭院、建築之間的開闊地等也具有廣場的性質。城市廣場作為開放空間,其作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今天,人們提及「城市廣場」,浮現於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廣場(以正方形為主)的形象。目前全國城市廣場建設的重點也主要集中在這類廣場,因為它們對於改善城市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起著立竿見影的效果。總之,城市廣場具備開放空間的各種功能和意義,並有一定的規模要求、特徵和要素。城市中心人為設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動的一種開放空間是城市廣場的重要特徵;圍繞一定主題配置的設施、建築或道路的空間圍合以及公共活動場地是構成城市廣場的三大要素。只具備特徵而不具備要素的,如單純的綠地或空地,或只具備要素而不具備特徵的如僅供某一商住區或建築物使用,出於商業目的而冠名為「××廣場」,則不應納入城市廣場范疇。
因為城市廣場兼有集會、貿易、運動、交通、停車等功能,故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對廣場布局應作系統安排,而廣場的數量、面積大小、分布則取決於城市的性質、規模和廣場功能定位。可見,城市廣場是指城市中供公眾活動的場所。
(二)城市廣場分類:
按照廣場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所出的位置分類可分為集會遊行廣場(其中包括市民廣場、紀念性廣場、生活廣場、文化廣場、遊憩廣場)、交通廣場、商業廣場等。但這種分類是相對的,現實中每一類廣場都或多或少具備其他類型廣場的某些功能。
1、集會遊行廣場
城市中的市中心廣場、區中心廣場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築,平時為城市交通服務,同時也供旅遊及一般活動,需要時可進行集會遊行。這類廣場有足夠的面積,並可合理的組織交通,與城市主幹道相連,滿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貨運交通。可在廣場的另一側布置輔助交通網,使之不影響集會遊行等活動。例如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海市人民廣場、昆明市中心廣場和前蘇聯莫斯科紅場等,均可供群眾集會遊行和節日聯歡之用。這類廣場一般設置較少綠地,以免妨礙交通和破壞廣場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觀禮台的周圍,可重點設計常綠樹。節日時,可點綴花卉。為了與廣場及周圍氣氛相協調,一般以規整形式為主,在廣場四周道路兩側可布置行道樹組織交通,保證廣場上的車輛和行人互不幹擾、暢通無阻。廣場還應有足夠的停車面積和行人活動空間,其綠化特點是一般沿周邊種植,為了組織交通,可在廣場上設綠地種植草坪、花壇,裝飾廣場,形成交通島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內。
2、交通廣場
一般是指環行交叉口和橋頭廣場。設在幾條交通幹道的交叉口上,主要為組織交通用,也可裝飾街景。在種植設計上,必須服從交通安全的條件,絕對不可阻礙駕駛員的視線,所以多用矮生植物點綴中心島。例如廣州的海珠廣場。在這類廣場上可種花草、綠籬、低矮灌木或點綴一些常綠針葉林,要求樹形整齊,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較好的綠化效果;同時也可設置噴泉、雕塑等。交通廣場一般不允許入內,但也有起街心花園作用的形式。
3、商業廣場
當代交通擁擠,採取人車分流手段,以步行商業廣場和步行商業街的形式為多,及各種集市露天廣場形式。
城市廣場還可以按照廣場形態分為有規整形廣場、不規整形廣場及廣場群等,且現代城市廣場形態越來越走向復向化、立體化,包括下沉式廣場、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廣場構成要素分析可分為建築廣場、雕塑廣場、水上廣場、綠化廣場等;按照廣場的等級可分為市級中心廣場、區級中心廣場和地方性廣場(如居住街區廣場、重要地段公共建築集散廣場和建築物前廣場)等。
三、廣場的大小和周邊建築的規劃設計比例
1、城市廣場的面積
城市廣場面積大小的確定,一般來說,城市大,城市中心廣場的面積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廣場也不宜規劃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廣場,以為城市廣場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氣派,那是錯誤的。大廣場不僅在經濟上花費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時,廣場尺寸不宜人,也很難設計出好的藝術效果。城市廣場尺寸太大會缺乏活力和親和力。維特魯威說:「羅馬廣場的尺寸應適應聽眾需要,否則場地會不夠用,聽眾少的時候場地又會顯得太大。所以這樣來定廣場的寬度就可以了:把長度分成三份,兩分之長作為寬度。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長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適合與游覽觀賞的目的。」故此建議:小城市中心廣場的面積一般在1~2公頃,大中城市中心廣場面積在3.0~4.0公頃,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於交通廣場,面積大小取決於交通量的大小、車流運行規律和交通組織方式等;集會遊行廣場,取決於集會時需要容納的最多人數;影劇院、體育館、展覽觀前的集散廣場,取決於在許可的集聚和疏散時間內能滿足人流與車流的組織與通過。此外,廣場面積和應滿足相應的附屬設施,如停車場、綠化種植、公用設施等。觀賞要求方面還應考慮人們在廣場上,對廣場上主體建築有良好的視線、視距。在體形高大的建築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應地配置較大的廣場。
中外著名城市廣場面積比較
國 別 廣 場 名 稱 面 積(公頃)
中 國 北京天安門廣場 39.6
大同紅旗廣場 2.9
太原「五一」廣場 6.3
天津海河廣場 1.6
鄭州「二七」廣場 4.0
龐貝城中心廣場 0.39
佛羅倫薩長老會議廣場 0.54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1.28
巴黎協和廣場 4.28
莫斯科紅場廣場 5.0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廣場 0.60
義大利羅馬市政廣場 0.40
美國紐約濟克非勒中心廣場 0.60
2、城市廣場與周邊建築。
廣場與周邊建築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說是沒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門廣場的寬為500米,兩側的建築,如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特別又建立了毛主席紀念堂,豐富了廣場的內容,增加了廣場的層次,使人並不感到空曠。一般來說,廣場四周建築物低,廣場顯得開闊、通透。廣場四周建築物高,處於高寬比1:2左右時,廣場更顯得有內聚感。此外,廣場四周建築物少,綠化多,廣場顯得廣闊、通透;廣場四周布滿,廣場顯得封閉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等,是舉世稱頌的佳例。總的來說,大廣場中的組成要素應有較大的比例尺度,小廣場中的組成要素宜用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廣場規劃設計的原則
城市廣場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是人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築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廣場體系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開放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城市廣場體系空間結構;城市廣場功能布局;廣場的性質、規模、標准;各廣場與整個城市及周邊用地的空間組織、功能珩接和交通聯系。城市廣場規劃設計除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的要求外,一般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相符。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好用」,即是一種用起來得心應手、充分而適意。城市廣場的使用應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古典的廣場一般沒有綠地,以硬地或建築為主;現代廣場則出現大片的綠地,並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和交通,豎向組織,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場所」精神。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1、廣場要有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同時也應保證不少於廣場面積25%比例的綠化地,為人們遮擋夏天烈日,豐富景觀層次和色彩。
2、廣場中需有坐凳、飲水器、公廁、電話亭、小售貨亭等服務設施,而且還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噴泉等充實內容,使廣場更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只有做到設計新穎、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才能充分滿足廣大市民大到高雅藝術欣賞、小到健身娛樂休閑的不同需要。
3、廣場交通流線組織要以城市規劃為依據,處理好與周邊的道路交通關系,保證行人安全。除交通廣場外,其他廣場一般限制機動車輛通行。
4、廣場的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以「人」為中心,時時體現為「人」服務的宗旨,處處符合人體的尺度。如飛珠濺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噴泉、高低錯落的綠化,讓人呼吸到自然的氣息,賞心悅目,神清氣爽。
(二) 地方特色原則
城市廣場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會特色。
首先城市廣場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城市廣場建設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築藝術特色,有利於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遊吸引力。如濟南泉城廣場,代表的是齊魯文化,體現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廣東新會市岡州廣場營造的是僑鄉建築文化的傳統特色。西安的鍾鼓樓廣場,注重把握歷史的文脈,整個廣場以連接鍾樓、鼓樓,襯托鍾鼓樓為基本使命,並把廣場與鍾樓、鼓樓有機結合起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廣場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徵,盡量採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藝術手法和建築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北方廣場強調日照,南方廣場則強調遮陽。一些專家倡導南方建設「大樹廣場」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三) 效益兼顧原則
城市廣場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現代城市廣場綜合利用城市空間和綜合解決環境問題的意義日益顯現。因此,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生命至上、生態為先」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廣場是城市中兩種最具價值的開放空間(即廣場與公園)之一。城市廣場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築、空間和樞紐,是市民社會生活的中心,起著當地市民的「起居室」,外來旅遊者「客廳」的作用。城市廣場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魅力的開放空間。城市對這種有高度開發價值的開放空間應予優先的開發權。
其次,城市廣場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建築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統珩接等方方面面。我們在進行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時刻牢記並處處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並重的原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厚此薄彼,往往顧此失彼。如某市火車站廣場由於規劃不合理,結果造成交通擁擠、排水不暢,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滿天,環境污染嚴重,市民怨聲載道,遊客望而卻步,極大的損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要克服幾個誤區:一是認為以土地作為城市道路、廣場建設的回報是一條捷徑。二是廣場越大越好。三是讓開發商牽著鼻子走。開發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賣門面的利益;而政府則應著重考慮增加綠地、建設廣場和公園,改善旅遊、購物、休閑和人居環境。
(四)突出主題原則
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如何,首先應明確其功能,確定其主題。這也可謂之「綱舉目張」。圍繞著主要功能,廣場的規劃設計就不會跑題,就會有「軌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內聚力與外引力。是交通廣場、商業廣場,還是融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廣場,要有準確的定位。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力求突出城市廣場在塑造城市形象、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活動需要與改善城市環境(包括城市空間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三大功能。並體現時代特徵為主旨,整體考慮廣場布局規劃。
特定的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都應精心創造實用而突出主題特色的城市廣場個體:一是要和諧處理城市廣場的規模尺度和空間形式,創造豐富的廣場空間意向。應根據市級、區級和社區級合理規劃,一般不宜過大,且應分散設置,以取得均勻的城市活動公共空間。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築,實現廣場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機組織交通,完善市政設施,綜合解決城市廣場內外部的交通與配置。特別注意空間距離的遠近和交通時間的長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廣場。既要講究觀賞性,但主要還是要講究實用性。
為實現城市廣場的社會功能、環境和景觀意義,應對城市廣場中的建築物和廣場周邊地區進行合理管制,結合開發成本、環境品質和使用效果綜合控制容積率、建築密度和建築高度等指標,保持整體空間的和諧。要明確制定鼓勵投資者開發興建城市廣場項目的政策和措施。同時也要嚴格把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的編製程序和審批過程。
要切實實行規劃城市專家咨詢,實施規劃群眾參與,規劃監督法制手段、專業隊伍的城市規劃控制機制。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維護過程應充分體現公眾參與。城市中心廣場的規劃設計審批,應組織專家論證,並須對公眾意見進行全面審議和合理反饋。城市廣場的使用應確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導的立場,監督實施,加強宣傳,讓市民協助政府共同進行管理和保護。
『捌』 現代城市廣場相較於古典時期出現了哪些變化
現代城市比較集中,高樓大廈林立,商店也比較多。
『玖』 城市廣場設計有哪些原則
城市文化廣場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是人們文化活動的中心。中碳智業集團為您解答,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一般還應把握以下原則:
一、「以人為本」的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相符。適宜,即是一種充分而適意。現代廣場則出現大片的綠地,並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和
交通,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場所」精神。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二、地方特色的原則
城市環境、文化反映城市的精神狀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首先,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應該突出其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
其次,城市廣場還應該突出其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城市廣場建設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築藝術特色。
三、效益兼顧的原則
城市文化景觀廣場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因此,城市廣場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社會與環境和諧相處。首先,城市廣場
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築、空間和樞紐,是市民社會生活的中心,起著當地市民的「起居室」,外來旅遊者「客廳」的作用。其次,城市文化廣場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涉及到建築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統銜接等方面。
四、突出「文化」主題的原則
城市文化廣場是相對於商業、休閑等功能性等,它以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文化的特徵更加明顯。廣場文化是在廣場這個特定的空間里呈現出的文化現象及其本身蘊
涵的文化特質。文化氣息濃厚的廣場建築、雕塑和配套設施等為廣場文化挖掘出更為深遠的意義。同時,各城市區域、風俗文化的表現也是廣場文化最突出的一種形
式。
『拾』 城市廣場的著名廣場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的城市廣場。
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運動都在這里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拓寬,並在廣場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後又分別在廣場的西側修建了人民大會堂、東側修建了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南側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天安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餘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基座上,是高10餘米的紅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城樓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城樓前兩對雄健的石獅和挺秀的華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門成為一座完美的建築藝術傑作。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為新中國的象徵,它庄嚴肅穆的形象是我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廣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辟於十五世紀末,十七世紀後半期取今名。平面長方形,面積約4公頃。西側是克里姆林宮,北面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東側為百貨大樓,南部為瓦西裡布拉仁教堂。臨莫斯科河。列寧陵墓位於靠宮牆一面的中部。墓上為檢閱台,兩旁為觀禮台。
紅場國際知名度遠遠大於天安門廣場,可是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面積9.1萬平方米,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紅場是莫斯科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
紅場的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在紅場的西側是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的紅牆及三座高塔,在列寧墓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的墓碑。紅場南邊是莫斯科最經典象徵的瓦西里大教堂;北側是國家歷史博物館,建於1873年,也是莫斯科的標志性建築。附近還有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而建造的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以及無名烈士墓。東面是世界知名十家百貨商店之一古姆商場。 供大量車流、人流集散的各種建築物前的廣場,一般是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應在規劃中合理地組織交通集散。在設計中要根據不同廣場的特性使車流和人流能通暢而安全地運行。
站前集散廣場包括航空港、車站、碼頭等前面設置的廣場。在設計中要根據站前廣場車流和人流的特點統一布置,盡量減少人車之間的干擾,如站房的出入口要與地鐵車站、公共交通車站、出租汽車站、停車場等一起安排,以減少主要人流與車流的交叉。當車流與人流都很繁重時,可修建地道或天橋使旅客直接從站房到達公共交通設施的站台,不受其他車流干擾。如火車站的出入口可與地鐵車站、公共交通車站在地下換乘,以減少旅客攜帶重物多次上下,縮短換乘距離,減少人流與車流的交叉。站前廣場的建築除站房和上述交通設施外,還應安排必要的服務設施,如停車場、郵電局、餐廳、百貨店、旅館等,並適當布置綠化。站(港)前廣場是旅客進入城市的大門,交通方便、服務設施周到,建築形式協調,會使人們對城市產生良好的印象。
體育場、展覽館、公園、影劇院、飯店、旅館等大型公共建築物前廣場也屬於集散廣場,應保證車流通暢和行人安全。廣場的布局應與主體建築物相配合並適當布置綠化。根據實際需要安排機動車和自行車停車場。 為幾條主要道路匯合的大型交叉路口。常見形式為環形交叉路口,其中心島多布置綠化或紀念物以增進城市景觀,如長春市人民廣場有六條道路相交,中心島直徑220米。
城市跨河橋橋頭與濱河路相交形成的橋頭廣場是另一種形式的交通廣場。當橋頭標高高出濱河路較多時,按照交通需要可做成立體交叉。 金日成廣場是首都的中央廣場,1954年8月竣工,面積75000平方米,地面是花崗岩鋪地。這里是朝鮮舉行重要政治文化活動、慶祝大會、公眾集會、閱兵式的場所。金日成廣場的南北分別是主題思想塔和人民大學習堂。金日成廣場,是平壤市中心萬壽台山崗上一個大廣場,是舉辦慶典和紀念活動的中心場所,廣場建於1972年4月金日成60壽辰之際。廣場上以巨大的金日成銅像為中心,兩側是紅旗下的群像雕塑,後面是朝鮮革命博物館,博物館牆壁上是白頭山的大幅鑲嵌壁畫。每逢紀念日時到萬壽台來集體獻花的群眾隊伍絡繹不絕。
金日成是北朝鮮人民尊重的主席,在三五人高的金日成廣場銅像前,時不時會有虔誠的北朝鮮人民,恭敬地走上前,深鞠一躬,會中文的地陪小姐說,當地人每天上班前到此敬拜是家常便飯,每逢空閑,人們還會不約而同地就近就便到有金日成雕像的廣場或社區進行清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