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電視是什麼電視
㈠ 廣場上用的大屏幕電視屬於工頻設備還是射頻設備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有什麼依據嘛
工頻是指一個交流電壓電流的頻率,在中國為50Hz。這是所有中國境內的220V市電都有的頻率回。
而射頻是指輻射答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范圍從300KHz~30GHz之間。他們兩根本不是可相對比的概念。
你的理解是大屏幕電視會不會像普通的CRT電視那樣有電子射出傷害人的視力。不會的,一般露天大屏幕的都是點陣LED顯像的,它只發光。另外,它連接電視台的通訊設備一般都是有線接收,就算無線接收,也沒什麼輻射問題,輻射當量跟手機一樣。
㈡ 廣場上的大電視
那個是LED顯示屏,可以根據廣告位的面積,任意組合大小。
㈢ 電視機的種類
television / video/ティーヴィー
電視 diàn shì
利用電子設備傳送活動圖像的技術,是重要的廣播和通信方式,即電視接收機(康永盛世)
[編輯本段]【詞源】
1934年,孫明經在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作為楊簡初的助手,研製出中國第一套可攝像、傳輸、接受並播放的電視原理樣機。楊簡初將「電視」確定為television在中文中的對應名稱。
1939年,孫明經正式把「電視」列為金陵大學「電影工程」課的第十三部,「電視」正式成為中國大學課程。
[編輯本段]【電視簡介】
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的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的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
[編輯本段]【工作原理】
電視信號從點到面的順序取樣、傳送和復現是靠掃描來完成的。各國的電視掃描制式不盡相同,在中國是每秒24幀,每幀625行。每行從左到右掃描,每幀按隔行從上到下分奇數行、偶數行兩場掃完,用以減少閃爍感覺。掃描過程中傳送圖像信息。當掃描電子束從上一行正程結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點前的行逆程回掃線,以及每場從上到下掃完,回到上面的場逆程回掃線均應予以消隱。在行場消隱期間傳送行場同步信號,使收、發的掃描同步,以准確地重現原始圖像。
電視攝像是將景物的光像聚焦於攝像管的光敏(或光導)靶面上,靶面各點的光電子的激發或光電導的變化情況隨光像各點的亮度而異。當用電子束對靶面掃描時,即產生一個幅度正比於各點景物光像亮度的電信號。傳送到電視接收機中使顯像管屏幕的掃描電子束隨輸入信號的強弱而變。當與發送端同步掃描時,顯像管的屏幕上即顯現發送的原始圖像。
電視信號傳輸分配的過程,以轉播其他城市中的實況為例,一般從攝像機、電視中心或轉播車,再經微波中繼線路、發射台,最後到用戶電視接收機。此外,電視廣播衛星和電纜電視也分別是全國性和城市區域性電視傳輸分配的有效手段。
【電視頻段】
各國的電視信號掃描制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照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如M代表每秒30幀、每幀525行,視頻帶寬 4.2兆赫、加上調頻伴音和調幅視頻的殘留下邊帶的總高頻帶寬是6兆赫;D,K代表每秒25幀、每幀625行,視頻帶寬6兆赫,高頻帶寬8兆赫。將視頻基帶的全電視信號連同伴音信號分別調制到甚高頻 (VHF)或超高頻(UHF)頻段上進行廣播發射。
國際上劃分給電視廣播用的頻段在甚高頻有Ⅰ、Ⅲ頻段,在超高頻有Ⅳ、Ⅴ頻段。電視頻道則是某一路電視廣播的頻率佔有的標稱頻道位置。各國採用的電視標准不同,頻道劃分也不同。在中國,Ⅰ頻段48.5~92兆赫,分為第1~5頻道;Ⅲ頻段167~233兆赫,分為第6~12頻道(表1)。Ⅳ頻段470~566兆赫,分為第13~24頻道;Ⅴ頻段 606~958兆赫、分為25~68頻道。每個頻道佔有的頻率間隔是固定的。中國的625行25幀D,K制式的標准見圖1,其中圖像信號對圖像載頻fp進行調幅,為保持低頻的相位特性而採用殘留邊帶形式。部分抑制下邊帶後的圖像信號頻帶相對於fp 是-0.75~+6兆赫,伴音信號對伴音載頻fs進行調頻,伴音載頻比圖像載頻固定高6.5MHz,調制後的伴音信號頻率范圍相對於fs為±0.25兆赫。這樣每個電視頻道共佔用8兆赫的頻率范圍。
【彩色電視制式】
除包括相同於黑白電視的掃描、信道等以拉丁字母來區別的制式內容外(表2),還根據發、收端對三基色信號的不同編碼、解碼方式構成不同的彩色電視制式。廣播彩色電視制式要求和黑白電視兼容,也就是黑白電視機能收彩色電視廣播,彩色電視機也能收黑白電視廣播,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圖像和伴音。為此,彩色電視根據相加混色法中一定比例的三基色光能混合成包括白光在內的各種色光的原理,同時為了兼容和壓縮傳輸頻帶,一般將紅(R)、綠(G)、藍(B)三個基色信號組成亮度信號(Y)和藍、紅兩個色差信號 (B-Y)、(R-Y),其中亮度信號可用來傳送黑白圖像,色差信號和亮度信號相組合可還原出紅、綠、藍三個基色信號。因此,兼容制彩色電視除傳送相同於黑白電視的亮度信號和伴音信號外,還在同一視頻頻帶內同時傳送色度信號。色度信號是由兩個色差信號對視頻頻帶高頻端的色副載波進行調制而成的。為防止色差信號的調制過載,將藍、紅色差信號(B-Y)、(R-Y)進行壓縮,經壓縮後的藍、紅色差信號用U、V表示。
1、NTSC制 1954年美國正式廣播的一種兼容彩色電視制式,也用於加拿大、日本等國。NTSC是美國國家電視制式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縮寫。這種制式根據人眼分辨藍、品紅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紅、黃色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強的視覺特性,採用藍、品紅之間的色差信號Q和紅、黃之間的色差信號 I來代替藍、紅色差信號U和V。用Q、I色差信號分別對初相角為 33°和123°的兩個同頻色副載波進行正交平衡調幅,以便於解碼分離和抑制副載波,調制後的兩個色差信號經混合組成色度信號。為在接收端對色度信號進行同步檢波,須在發送端利用行消隱期間送出色同步信號。這種制式的特點是解碼線路簡單,成本低。
2、PAL制 1963年聯邦德國為降低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發展的一種制式,於1967年正式廣播,也用於英國和中國等國。PAL是相位逐行交變(Phase AlternationLine)的縮寫。這種制式用U、V色差信號分別對初相位為0°和90°的兩個同頻色副載波進行正交平衡調幅,並把V分量的色差信號逐行倒相。這樣,色度信號的相位偏差在相鄰行之間經平均而得到抵消。這種制式特點是對相位偏差不甚敏感,並在傳輸中受多徑接收而出現重影彩色的影響較小。
3、SECAM制 1967年在法國正式廣播,也是為改善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發展的一種兼容彩色電視制式,還用於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SECAM 是順序傳送彩色和存儲(Séquential Couleurà Mémoire)的縮寫,是在同時傳送亮度、色度信號的情況下,發送端對紅、藍色差信號分別逐行依次傳送。但在接收端解碼時,需要同時有亮度和紅、藍色差信號才能還原出紅、綠、藍三基色信號,因此在接受解碼器中利用延遲線將收到的其中一個色差信號儲存一行的時間,再與下一行收到的亮度(已在發端延遲一行)和另一個色差信號一起組成三個用作解碼的信號。色度信號由紅、藍兩個色差信號分別對有一定頻率間隔的兩個色副載波調頻而成。這種制式的特點是受傳輸中的多徑接收的影響較小。
4、全電視信號 電視視頻基帶內傳輸圖像的復合信號。黑白電視的全電視信號包括:掃描逆程期間的行(水平)、場(垂直)掃描同步和消隱信號、掃描正程時間的黑白亮度信號。其中同步信號使收發的掃描同步,以保證接收圖像的穩定重現;消隱信號用來消除回掃亮線干擾;黑白亮度信號供黑白或彩色電視機接收黑白電視圖像。彩色電視的全電視信號(圖2)除有同於黑白電視的內容外,還有色同步信號和色度信號。其中色同步信號在掃描逆程期間傳送,在NTSC制和PAL制中,它提供接收解碼器所需色副載波的頻率和相位基準,在 SECAM制中,它作為行順序識別信號。色度信號在掃描正程期間和黑白亮度信號同時傳送,它佔用視頻基帶的高頻端少部分。經解調得到兩個色差信號,黑白亮度信號佔用視頻基帶自低頻以上的大部分,除供黑白電視機接收黑白圖像,還和兩個色差信號一起進入矩陣網路,還原成紅、綠、藍三基色信號,放大後送到彩色顯像管顯示彩色圖像。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電視的發明】
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它是一大群位於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結晶。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討論和探索將圖像轉變成電子信號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詞就已經出現。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電視的發展】
1883年聖誕節
德國電氣工程師尼普柯夫用他發明的「尼普柯夫圓盤」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線,且圖像相當模糊。
1908年
英國肯培爾.斯文頓、俄國羅申克無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近代電技術的理論基礎。
1923年
美籍蘇聯人茲瓦里金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年發明電子掃書描式顯像管,這是近代電視攝像術的先驅。
1925年
英國約翰.洛奇.貝爾德,根據「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發明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當時畫面解析度僅30行線,掃描器每秒只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2英寸高,一英寸寬。在倫敦一家大商店向公眾作了表演。
1926年
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1927——1929年
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
1930年
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人們在倫敦通過電視欣賞了英國著名的地方賽馬會實況轉播。 ——美國發明了每秒種可以映出25幅圖像的電子管電視裝置。
1936年
英國廣播公司採用貝爾德機電式電視廣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較高清晰度,步入實用階段的電視圖像。
1939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 。
1940年
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1949年12月17日
開通使用第一條敷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
1951年
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期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
1954年
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
1966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研製出集成電路電視機。3年後又生產出具有電子調詣裝置的彩色電視接收機。
1972年
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
1973年
數字技術用於電視廣播,實驗證明數字電視可用於衛星通信。
1976年
英國完成「電視文庫」系統的研究,用戶可以直接用電視機檢查新聞,書報或雜志。
1977年
英國研製出第一批攜帶式電視機。
1979年
世上第一個「有線電視」在倫敦開通。它是英國郵政局發明的。它能將計算機里的信息通過普通電話線傳送出去並顯示在用戶電視機屏幕上。
1981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製出袖珍黑白電視機,液晶屏幕僅2.5英寸,由電池供電。
1984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電視」。該系統的畫面寬3.6米,高4.62米,相當於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車上,在大街和廣場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統中採用了松下獨家研製的「高輝度彩色發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鮮艷,明亮的圖像。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舉行的築波科學萬國博覽會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電視牆亮相。它位於中央廣場上,長40米、高25米,面積達1000平方米,整個建築有14層樓房那麼高。相當一台1857英寸彩電。超大屏幕由36塊大型發光屏組成,每塊重1噸,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萬個彩色發光元件。通過其頂部安裝的攝像機,可以隨時顯示會場上的各種活動,並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種廣告性錄像。
1985年
英國電信公司(BT)推出綜合數字通信網路。它向用戶提供話音、快速傳送圖表 、傳真、慢掃描電視終端等。
1991年11月25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電視開始試播:其掃描線為1125條,比目前的525條多出一倍,圖像質量提高了100%;畫面縱橫比改傳統的9:12為9:16,增強了觀賞者的現場感;平機視角從10度擴展到30度,映圖更有深度感;電視面像「畫素」從28萬個增加 為127萬個單位面積畫面的信息量一舉提高了近4倍……因此,觀看高清晰度電視的距離不是過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採用4聲道高保真立體聲,富有感染力。
1995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電視接收機(即手掌式彩電),只有手掌一樣大小 ,重量為280克。具有揚聲器,也有耳機插孔,液晶顯示屏約5.5厘米,畫面看來雖小,但圖像清晰,其最明顯的特點是:以人的身體作天線來取得收視效果,看電視時將兩根引線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線般的效果。
1996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場「壁掛」式電視:其長度60厘米、寬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僅1.7千克,猶如一幅壁畫。
1958年9月2日
我國開始播送黑白電視,並建立了相應的電視工業。
1973年
開始試播彩色電視。
【中國電視製造業發展史】
1958年,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在天津712廠誕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序幕。
1978年,國家批准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定點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1982年10月份竣工投產。不久,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我國彩電業迅速升溫,並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並涌現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
1985年,中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台,超過了美國,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但由於我國電視機市場受結構、價格、消費能力等條件的限制,電視機普及率還很低,城鄉每百戶擁有電視機量分別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934萬台,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
1985-1993年,中國彩電市場實現了大規模從黑白電視替換到彩色電視的升級換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開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電,29英寸彩電的市場價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經售出10多萬台。
1996年3月,長虹向全國發布了第一次大規模降價的宣言——降低彩電價格8%至18%,兩個月後,康佳隨後跟進,打響了彩電業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價格戰。當年4月,長虹的銷售額躍居市場第一,國產品牌通過價格戰將國外品牌大量的市場份額奪在了手中。這場降價戰後來也導致整個中國彩電業的大洗牌,幾十家彩電生產廠商從此退出。
1999年,消費級等離子彩電出現在國內商場。當時40英寸等離子彩電的價格在十幾萬元。
2001年,中國彩電業大面積虧損,康佳、廈華、高路華虧損,長虹每股贏利只有1分錢,這種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過技術提升得以扭轉。
2002年,長虹宣布研製成功了中國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電視。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傳統業界極限,屏幕尺寸達到了30英寸,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屏」。
2002年,TCL發動等離子電視「普及風暴」,開啟了等離子電視走向消費者家庭的大門。海信隨即跟進。
2003年4月,倪潤峰掀起背投普及計劃,背投電視最高降幅達40%。
2004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彩電實施反傾銷,導致中國彩電無法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2004年,中國彩電總銷量是3500萬台,其中平板電視銷量不過區區40萬台,占整個彩電產品的1.14%。
2004年10月開始,平板電視在國內幾個主要大城市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傳統CRT(模擬)彩電。
2005年上半年,我國平板彩電的銷售量達到72.5萬台,同比增長260%;城市家庭液晶電視擁有率達到了3.56%,等離子電視擁有率也達到了2.81%。
【電視的現狀】
現在,電視正在進行著一場革命。電視技術的現狀:當前電視技術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數字化。首先是節目製作數字化。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英國廣播公司 (BBC)率先在全球建立起了「哥倫布」系統。這個系統使得BBC的電視節目儲存、編輯、播出全面實現數字化,即非 磁帶化,從而極大地提高了BBC的工作效率,節省了製作成本。另外,現在的電視機構正在逐漸淘汰傳統的模擬攝象機和錄象帶,取而代之的是數字攝象機和各種新興的記錄載體。這個變革大大改善了圖像的質量。其次,傳輸技術也多元化起來。除了傳統的無線 微波傳輸外,現在還有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傳輸方式。這些新興的傳輸方式有效地減輕了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衰減 現象,保證了較好的接收質量。最後是接收技術的數字化變革。聲畫質量的提高和雙向互動是數字化廣泛推廣帶來的兩個最大的好處。
電視機的現狀。現在的大多數人用的電視機體積比起十年前來並沒有小多少。因為顯像管技術依然是現在最常用的顯示技術。這種技術最大的缺點是屏幕的大小與體積成正比。而34英寸是這種技術所能夠達到的最大極限。這顯然與人們的需求背道而馳。於是,更多的顯示技術涌現出來。例如 背投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等。與此同時,伴隨著電視製作和傳輸技術的數字化,接收裝置的數字化也成為了必然。數字電視的顯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更多,甚至已經可以實現初步的雙向互動。電視機的另一個趨勢是智能化趨勢,即與其他電器的結合,特別是與電腦的結合。這將使得電視更加「聰明」,具有更多的功能,從而突破電視的傳統含義。
電視傳媒發展飛速,讓人應不暇接,更加迷惑。電視傳媒的兩極化嚴重,知名的,諸如BBC、CNN等幾家電視機構握有強大的話語權,專業化程度加強,面對的受眾面更加狹窄。
【電視的前景】
電視節目製作的前進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更加的真實化。即更加真實地還原事件本身。例如,CNN在新聞事件中大量的直播運用就是其中的一種體現。另一個是更加的戲劇化,例如,與CNN相對的FOX NEWS在其節目中就用大量戲劇化的語言來「渲染」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當然,上述的這兩個方向只是兩種不同的節目製作方向,是歷來有之。只是近來特徵更為突出。而此外的現象還有,節目窄播化、頻道專業化等。
同時,在技術越來越先進的今天,電視作為一種工具正在更多地被國家所使用。因為,現在的國家實力已不僅僅限於經濟、軍事等這些傳統的「硬」實力的范疇。文化等軟實力同樣也要被考慮。因而,電視被認為是提升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很好工具。目前,這種趨勢正在愈演愈烈。
電視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其文化層面當面臨著其他新興媒體(如網路)等的挑戰時,影響力必然會像以前的電影、戲劇一樣有所下降。但是,電視作為一種技術將會有很大的發展。電視這種技術在未來將更加廣泛地與其他技術結合,從而充分地方便人們的生活。例如,最近電視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結合就使得手機電視的提供率先在挪威成為了可能。而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幾年前將電視技術和互聯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其核心網站BBCi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影象資料庫,使其在互動能力上走在了世界媒體的前列。
[編輯本段]【電視分類】
從使用效果和外形來粗分為4大類:平板電視(等離子、液晶和一部分超薄壁掛式DLP背投)、CRT顯像管電視(純平CRT、超平CRT、超薄CRT等)、背投電視(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投影電視。
1、平板電視:主要的優點是相當薄,可以掛在牆壁上觀看,而且它們的顯示屏可以做到很大(目前市場上等離子可以達到60英寸以上,液晶可以達到47英寸以上)。不過其缺點就是可視角度、反應速度等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價格極貴。
2、CRT顯像管電視(這里只說數字高清):主要優點就是各個方面都很優秀(亮度、對比度都很高,可視角度大、反應速度快,色彩還原也很好),但是它的屏幕最大也就是34英寸左右而已,並且很厚很笨重,還費電。不過相比之下價格很便宜。
3、背投(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傳統CRT背投已經不太吃香了,市場被數字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搶得所剩無幾。DLP光顯背投目前比較吃香,因為它可以說是真正的數字電視,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屏幕大了、個頭小了(其成像原理我們說過很多遍,歡迎來信報網站尋找答案),目前是最吃香的一種。液晶背投由於發熱量高,燈泡壽命短等問題稍顯遜色。
4、投影電視:其實就是我們在公司會議室裡面看到的那種投影儀的民用版,通常裝在家裡可以用來看電影。
[編輯本段]【保養維護】
1、當機內發生異常聲音或氣味時,請立即關閉電源並拔掉插頭,經確認為異常時,不要繼續使用,應請專業人員檢修。
2、如外出時間較長或長時間不看電視,一定要把電視機關閉,拔掉電源插頭,雷雨季節時還應斷開機器與天線的連接。
3、雷雨時不能收看電視。在雷雨未到之前就要拔掉電源插頭和天線,以防雷擊。按國家「三包」規定,雷擊機屬非免費保修機范圍。
4、不要在電視機罩上放置易燃易炸物,蠟燭、電爐、燈泡等均不能放在機器上和靠近機器的地方,避免機器出現意外。
5、小心液體、金屬進入電視機體內。如有液體、金屬掉入機內,一定不能再開機使用,應盡快請專業人員處理。
6、不能用化學試劑擦拭機器。溶劑可能會使機殼變質,以及損壞其塗 漆面。如有灰塵污垢,應在關掉電視機十分鍾後用濕布擰干後 擦拭,熒光屏可用干凈軟布擦拭。
7、防塵的熒光屏千萬不能擦拭。防塵的熒光屏會自動防止灰塵沾染,若略有灰塵、污垢,可用軟絲綢輕輕地撣幾下,千萬不能擦拭。
【電視機的保養】
1、 經常調整一下節目的位置,避免頻道按鍵開關過早損壞。
2、不要用力拔插線插頭,防止機內高頻頭或線路損壞。
3、 少用遙控器開關機,關機要關總電源。
4、雷雨天天氣不但要拔掉天線插頭,還要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擊。
5、注意磁場的影響,防止電視機被磁化。
6、放平您的電視機,防止機內線路板變形損壞。
7、注意電視機的散熱,防止元器件過熱損壞。
8、注意消除一些使用上的隱患,避免金屬異物掉入電視機,例如針、曲別針、小釘子、硬幣。
9、避免水進入機內,電視機要遠離水盆、花盆、茶杯、水暖等物品。
10、燒煤的家庭要注意煤煙對電視機的腐蝕。
11、遙控器要用透明塑料袋包好,並防止拋落地上。
二、液晶電視機的日常保養
在液晶電視機中,唯一的一個逐漸消耗的零件就是顯示器的背景照明燈。長期使用以後,會發現屏幕變得暗淡或者乾脆就不亮了,在這兩種情況下,只要更換背景照明燈就可以使液晶電視機起死回生,變得和新的一樣。
1、避免屏幕內部燒壞
㈣ 這個是什麼電視
短尾黃小獸。
㈤ 廣場上的大電視
是高亮度LED點陣!是半導體材料!
㈥ 廣場上大電視有什麼用
是為了大家的方便,在那裡休息的時候可以看看:
㈦ 智能電視怎麼找到應用的廣場
自己用u盤
裝第三方app
就行啦。
㈧ 廣場上那種特別大的電視叫什麼名
LED顯示屏,也叫LED大屏幕,使用電腦播放。
㈨ 廣場上那種特別大的電視叫什麼名
LED 大屏幕顯示屏 記得給個最佳答案啊
㈩ 廣場跳操小電視叫什麼
叫看戲機,天貓上買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