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五一廣場屬哪個區
㈠ 綿陽有幾個區那個區最繁華那個位置房價在中等價位
綿陽現在有6個區,涪城區、遊仙區、高新區、南郊經開區、農科區、科教創業園區。版當然是涪城權區最繁華,也是綿陽市的中心。涪城區的房價較貴,多層一般在1500-2000,其他幾個區相對便宜,經開區、科創園和農科區的商品房開發又相對較少,高新區、遊仙區商品房開發比較成熟,看你自己怎麼選擇。
㈡ 綿陽市有幾個區啊
截至2019年6月,綿陽市轄個區,分別是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具體介紹如下:
1、涪城區
涪城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周邊有本市的安州區、江油市、遊仙區、三台縣及德陽市中江縣、羅江區。總面積579.3平方千米。
2、遊仙區
遊仙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巴蜀腹地、涪江以東;是成綿樂發展帶、綿雅資遂發展環線、成渝西「黃金三角」重要節點;介於東經104°42′15″至105°8′58″,北緯31°21′13″至31°33′40″之間,東與梓潼縣、西與涪城區、南與三台縣、北與江油市相鄰。
3、安州區
安州區是四川省綿陽市市轄區,位於綿陽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龍門山脈中段,介於北緯31°23′~31°47′,東經104°05′~104°38′之間,東與江油市,東南與本市的涪城區接壤;南與德陽市羅江區,西南與綿竹市相連;北與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西北與茂縣毗鄰。
(2)綿陽五一廣場屬哪個區擴展閱讀
綿陽市的歷史沿革:
綿陽建城有2218年的歷史,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綿陽最早的縣級政區建置為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置的涪縣,屬廣漢郡;自此後,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縣以上政區建置。
從隋代後,政區建置逐漸穩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區為治地的綿州,東南部以三台縣城為治地的梓州,西北部以江油、平武兩縣為中心的龍州3個政權建置中心。
1913年,裁撤綿州,以州治設縣,因縣城位於綿山之南,按「山南水北」為「陽」的古義,取名綿陽。1935年,川政統一,成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治地。
新中國成立後,以綿陽縣為治地建綿陽專區、綿陽地區、行署;1983年後,德陽、廣元、遂寧3市與所屬縣相繼劃出;1985年,正式建立地級綿陽市。
㈢ 四川綿陽屬於哪個區
綿陽市
轄3個區:涪城區(包括高新區、經開區、科創園區),遊仙區(包括仙海區、科學城),安州區;5個縣:三台縣、鹽亭縣、梓潼縣、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江油市。
㈣ 四川綿陽到底分幾個區
截至2019年3月,綿陽市下轄3個市轄區。分別是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
1、涪城區
涪城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周邊有本市的安州區、江油市、遊仙區、三台縣及德陽市中江縣、羅江區。總面積579.3平方千米。
2、遊仙區
遊仙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巴蜀腹地、涪江以東;是成綿樂發展帶、綿雅資遂發展環線、成渝西「黃金三角」重要節點;
介於東經104°42′15″至105°8′58″,北緯31°21′13″至31°33′40″之間,東與梓潼縣、西與涪城區、南與三台縣、北與江油市相鄰。
3、安州區
安州區是四川省綿陽市市轄區,位於綿陽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龍門山脈中段,介於北緯31°23′~31°47′,東經104°05′~104°38′之間,東與江油市,東南與本市的涪城區接壤。
(4)綿陽五一廣場屬哪個區擴展閱讀:
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射洪市、大英縣;西鄰德陽市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縣、松潘縣、茂縣和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接壤。
介於東經103°45'—105°43'、北緯30°42'—33°02'之間,呈西北—東南向狹長帶狀,東西最寬約187千米,南北最長約256千米,總面積20248.4平方千米,約佔四川省土地面積4.2%。
綿陽市地貌受區域地質格局的控制而分屬於四川三個不同的地貌單元:安縣雎水鎮到江油馬角壩鎮一線以北屬龍門山山地區;東南部鹽亭縣、梓潼縣屬盆北低山區;西南三台縣、涪城區、遊仙區等屬盆中丘陵區。綿陽市地貌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也由山地向丘陵過渡。
綿陽市受地貌影響,降水豐沛,徑流量大,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全市境內有大小河流及溪溝3000餘條。所有河流、溪溝都分別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龍江與西河,全屬嘉陵江水系。
㈤ 綿陽五一廣場在哪裡說說具體位置旁邊有什麼大型建築
我也是路痴哎、並且我是南京人、不熟悉四川、你去看看綿陽的地圖吧
㈥ 綿陽市繁華廣場屬於哪個區
綿陽市樊華廣場位於綿陽市涪城區高新區火炬大廈對面(綿興東路113號)。屬於涪城區管轄。
㈦ 四川省綿陽市有哪些縣區
截至2019年9月,綿陽抄市下轄3個區、1個縣級市、5個縣(自治縣),分別是:
1、3個區: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
2、1個縣級市:江油市;
3、5個縣(自治縣):三台縣、梓潼縣、鹽亭縣、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
(7)綿陽五一廣場屬哪個區擴展閱讀
綿陽市的歷史沿革:
綿陽建城有2218年的歷史,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綿陽最早的縣級政區建置為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置的涪縣,屬廣漢郡;自此後,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縣以上政區建置。
從隋代後,政區建置逐漸穩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區為治地的綿州,東南部以三台縣城為治地的梓州,西北部以江油、平武兩縣為中心的龍州3個政權建置中心。
1913年,裁撤綿州,以州治設縣,因縣城位於綿山之南,按「山南水北」為「陽」的古義,取名綿陽。1935年,川政統一,成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治地。
新中國成立後,以綿陽縣為治地建綿陽專區、綿陽地區、行署;1983年後,德陽、廣元、遂寧3市與所屬縣相繼劃出;1985年,正式建立地級綿陽市。
㈧ 綿陽有幾個區那個區最繁華
綿陽市轄3個區: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涪城區最繁華。
㈨ 綿陽市五一廣場在哪個位置
綿陽吧去發帖吧
㈩ 四川綿陽屬於哪個區
1、四川綿陽屬於四川省綿陽市。
2、綿陽市:
四川省轄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射洪縣、大英縣;西鄰德陽市羅江縣、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縣、松潘縣、茂縣和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接壤。介於東經103°45'—105°43'、北緯30°42'—33°02'之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轄5縣3區1市,常住總人口481.09萬(2016年)。
西漢高祖二年,置涪縣始;漢高祖六年建置廣漢郡。1950年,設綿陽專區,屬川西行署區。1952年,屬四川省領導。1953年,劃歸溫江專區。1979年,撤銷綿陽縣,並入縣級綿陽市。1985年,綿陽市升為地級市。
綿陽古稱「 涪城」、「 綿州」,是享譽世界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故鄉;是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七大區域中心之一。著名景點有:越王樓、李白故里、七曲山、報恩寺等。
3、行政區劃:
綿陽市轄3個區:涪城區(包括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科技城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遊仙區(包括仙海旅遊度假區、綿陽科學城), 安州區;5個縣:三台縣、鹽亭縣、梓潼縣、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江油市。
4、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綿陽市位於 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縣;西接德陽市的 羅江縣、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30°42′~33°03′,東經103°45′~105°43′。綿陽市呈西北東南向條帶狀,東西寬約144公里,南北長約296公里。
水文情況:
受地貌影響,綿陽市境降水豐沛,徑流量大,江河縱橫,水系發達。綿陽市境內有大小河流及溪溝3000餘條。所有河流、溪溝都分別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龍江與西河,全屬 嘉陵江水系。
氣候特點:
綿陽市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綿陽市年平均氣溫為 14.7~17.3℃。平武縣最低,為 14.7℃。綿陽市年平均氣溫的年際變化不大,最高年與最低年僅差1.5℃左右。綿陽市極端最高氣溫為 36.1~39.5℃,極端最低氣溫為 -4.5~-7.3℃。綿陽市降水量比較充沛,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綿陽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其分布特點是:南北少,中部多;東邊少而西邊多。一般風速較小。僅在冬、春季北方大規模冷空氣入侵或夏季的雷雨天氣時,才產生大風天氣。該市以東北風到北風為盛行風。該市年均霧日在3.3~61.0天。綿陽城區最高,平武縣最少。
地質地貌:
綿陽市山區佔61.0%,丘陵區佔20.4%,平壩區佔18.6%。地勢為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地形起伏很大。西北部面對四川盆地的首列山脈為東北西南向的龍門山脈,海拔1000米至3000多米;其西面的岷山山脈和北面的摩天嶺山脈,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最高點為平武縣與松潘縣接壤的岷山山脈第二峰(松潘縣境雪寶頂之東南側峰),海拔高達5440米。東南部屬四川盆地盆中丘陵,一般海拔400~600米,最低點位於三台縣建中鄉郪江河谷的短溝口,海拔307.2米。市境最高點與最低點高差達5092.8米。
地貌明顯受控於地質構造。西北部因分別受龍門山北東向褶皺斷裂與岷山南北向構造、摩天嶺東西向構造的影響,山脈走向呈北東南西向、與南北向和東西向;山地的形態亦與地質構造和岩性有關。東南部處在揚子准地台川北台陷、川西台陷和川中台拱的接合部位,由於地台基底堅硬,地質歷史時期地殼以升降運動為主,地層受各時期水平運動的影響較輕,有一些舒緩寬闊的褶皺,地層一般傾角不大,形成崗嶺起伏的丘陵、台地、方山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