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同成廣場怎麼樣
Ⅰ 武漢市建設大道538號同成廣場在哪下車
青年路
Ⅱ 武漢市江漢區建設大道538號同成廣場D棟2209室
看看是不是騙子。
Ⅲ 武漢建設大道同成廣場還是同成大道的從武昌火車站怎麼坐車
是武漢建設大道上的同成廣場,沒有同成大道這一地址
坐10路到青年路,往招商銀行方向走路口向右轉就可以看到同成廣場了
Ⅳ 漢口同成廣場怎麼走
你在家嘛 就可以做560啊直接到青年路站下 車站旁又個 永和豆漿穿過去 後面就是同城廣場了
Ⅳ 武漢同成廣場是做什麼的
寫字樓 酒店 居住為一體的 招聘你做什麼工作最重要。
Ⅵ 武漢市建設大道538號同成廣場座什麼車呢
從二七路搭509到青年路下車,你快到青年路的時候從車子左邊就看得到同成廣場的,然後下車之後回走過馬路就是了
Ⅶ 武漢市漢口建設大道萬松園路口同成廣場和青年路的同成廣場是一個地方嗎
是的,就是一個地方。。。同成廣場
Ⅷ 武漢漢口站到同成廣場怎麼走
公交線路:軌道交通2號線,全程約3.2公里
1、從漢口站步行約230米,到達漢口火車站
2、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經過2站, 到達王家墩東站
3、步行約350米,到達同成廣場
Ⅸ 我們的武漢是一個怎麼樣是城
(一)武漢的「大」:城市名字冠以「大」字的除了上海,就是武漢。剛到武漢的人都會為武漢的大氣感到驚訝,「武漢真大呀!」?「我怎麼覺得武漢比北京、上海還要大呀」,但是卻不知道武漢為什麼比它大,因此還常常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真的。武漢究竟有多大?比較一下幾個城市外環公路的長度你就應該有個大致印象——外環———杭州外環:123公里;蘇州外環:120公里;上海外環:99公里;北京外環:95公里。武漢外環:188公里!正好是上海的兩倍長. 北京是一個極大氣的城市,但在武漢面前北京也只能甘拜下風。北京有號稱國內最寬闊的馬路長安街,但長安街在萬里長江面前顯得又是多麼的細小,要知道長江在武漢可只是一條內河呀,當您往返於漢口、武昌之間,乘車行走在長江大橋之上,看到長江江面上,千帆競渡,汽笛長鳴,那種浩瀚開闊的氣勢是長安街可以比擬的嗎?北京有據說是國內最大的宮殿群故宮,但如果隔上幾條街您還能看得到故宮的紅牆綠瓦嗎?在武漢,您卻可以從漢口,從漢陽,從相距幾十公里的地方看到位於武昌蛇山之上的黃鶴樓,那種氣吞山河的氣勢是故宮可以相比的嗎?北京有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TIANANMEN,但TIANANMEN廣場再大它依然只是一個被四周的建築團團圍住的平地,如果您來到長江和漢江交匯處武漢的南岸嘴,您就會了解到即使是在城市的心臟地帶一樣可以體會到天高地闊的精彩,無怪乎人們要把南岸嘴稱做「中國角」了。北京有個什剎海,但什剎海不是海,是湖,和什剎海比起來武漢的東湖(有六個杭州的西湖那麼大)那才叫海,北京人把湖叫「海」,武漢人把「海」叫湖,您說北京和武漢哪一個城市更大氣一些呢?上海就更沒有資格到武漢面前叫板了。10年前一條窄窄的黃浦江就可以把上海人阻斷在浦西一隅,任農村化的浦東寂寞荒蕪。即使在今天絕大多數的上海人仍然擁擠在浦西這個彈丸之地,浦東除了陸家嘴有幾座高樓之外,整個還是缺少商業的氣氛。在三鎮同樣商業繁華、同樣歷史悠久的大武漢面前,上海還怎敢奢談「大氣」二字?偉人也喜歡大氣的武漢。據說四九年建國後毛澤東到武漢達四十多次,而他老人家到其它大城市(北京不算)走動的次數據說基本上沒有超過兩次的。這個要超越成吉思汗的近代豪傑每次來到武漢幾乎都要「暢游長江,夜宿東湖」,「我就是喜歡這個城市」,這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的心裡話。國人也為武漢的大氣所折服。曾經有個美國人預測武漢將是世界上名列第二的超級大都市,而目前最被大家看好的上海卻要落後好幾位。武漢真的有這么大的潛力嗎?在我看來這個美國人確實具有超人的眼光。上海優於武漢的地方在於她是一個海港城市,在中國還不夠開放、不夠發達、外國人還不敢過於深入大陸腹地的今天上海還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幾十年之後當中國變得相當開放、比較發達的時候,武漢在大陸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就非上海所能比肩。武漢相對上海的另一個巨大的優勢是他的淡水儲備,武漢是我國淡水資源最為豐富的超級城市,而淡水資源的豐寡直接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生態環境質素。武漢是那種能夠支撐兩千萬以上人口的生活、同時又能夠保證這些人都擁有良好生活質素的城市,而在上海目前,雖然還只有1600萬,但絕大多數人卻要擠在狹小的浦西,生活質量得不到保證。 (二)武漢的「中」:武漢地處神州腹部,承東啟西,聯南接北,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譽。萬古奔騰的長江、漢水在這里交匯,四面八方的客商、貨物在這里雲集,曾是「四大名鎮」之一的漢口,早在明代就呈現出「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的繁華景象。到了近代,隨著京漢、粵漢鐵路的興建,特別是萬里長江第一橋的貫通,武漢成為「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的鐵路樞紐。數十年間,這一優勢為其奠定了區域性政治、文化、物流、商業中心的驕人地位。全國所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國道在武漢交匯,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武漢是規劃中的全國四大鐵路樞紐中心(北京、上海、武漢、廣州)之一,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地理位置優越性無人能及。 (三)武漢的「雜」:湖北不象湖南和四川、廣東那樣有自己獨特的菜系,湘菜、川菜、粵菜這幾大菜系沒有湖北的身影(除了一個並不廣為人知的「漢菜」還算的上自成體系),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懷疑武漢飲食的多樣性,熱乾麵、鴨脖子、牛骨頭、湯包、面窩、豆皮……世人皆知!正是因為沒有自己的菜系,湖北的飲食文化才兼具東西南北中的風格、酸甜苦辣咸通吃!怎一個「雜」字了得! (四)武漢的「生」:這里的「生」是「陌生」的意思,現在的武漢是一個讓你我陌生的大武漢!前幾年,人們提到武漢,總是和「大」、「亂」、「熱」聯系在一起,如今,武漢把「大」這一文章是做足了,道路刷黑了、綠化搞好了、中央商務社區開工建設了……,武漢並非中國最熱的城市,和長沙、南昌、贛州、濟南比還略「遜」一籌,加上植樹造林多了、水體面積大,武漢的氣候還在逐漸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