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廣場 » 古代祠堂前的廣場叫什麼

古代祠堂前的廣場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3 18:48:10

Ⅰ 古代宮殿的廣場有什麼作用

要說宮殿,這要從古代房屋建築的起源說起,本來皇宮很早以前並沒有這么版大,所謂的廣權場也只是如庭院一般大小,在孟子與梁惠王問答時就有下人牽牛從「庭」下過,說明以前庭院與廳堂的位置之近,只是根據各個官員的品級不同,庭院的大小也不相同,都有其特殊的規格。你看現在保留下的皇宮廣場有左右兩級台階吧,這本就是如以前普通人家般的左右階一樣,只是身為天子自然建築的規格比較大,這個規格我忘記了你可以查閱相關的書籍,所以,就變成了廣場。
這種廣場在以前也就是客人等待主人接見的場所,你看電視劇中只有那禮儀官說上朝的時候百官才進入吧,之前都是等待在那廣場上的,有時也做大型的祭奠或閱兵的時候用。

Ⅱ 請問廣場在中國古代稱為什麼

我覺得應該是「台」。台就是現在廣場的雛形,但面積要小很多。我想到「台」版是因為想權起狄仁傑,狄仁傑的官職是「鳳閣鸞台平章事」,其實就是宰相。鳳閣是宮中一殿。鸞台是殿前一塊空地。

以上都是我的猜測,僅供參考。另貼一點資料:

中國古代城市缺乏公眾活動的廣場。只是在廟宇前有前庭,有的設有戲台,可以舉行廟會等公共活動。此外,很多小城鎮上還有進行商業活動的市場和碼頭、橋頭的集散性廣場。衙署前的前庭,不是供公眾活動使用,相反,還要求他們肅靜迴避。

Ⅲ 祠堂前樹旗石,旗石標志什麼

石龍旗俗稱抄「石旗桿」、「石旗官」襲用花崗岩雕成,其結構分基座和主體旗身兩部分。它不是用來懸掛旗幟的,而是用來顯耀其家族人才顯赫的標志,是客家人族表的象徵,故客家人俗稱「旗表」。基座高出地面一米見方,由十多塊刻有花紋圖案的石板組合而成。主體旗身分下、中、上三段,下段是方形主柱,高約4米,面寬約40厘米,刻有豎旗年代、學銜、官階、輩分、姓名;下中段之間用方盤石鑿榫相連接;中段高約3米,柱體雕刻栩栩如生的蟠龍浮雕;上段用盤石銜接著高2米的圓柱,頂端則雕成筆尖,也有雕一頭坐獅。石龍旗雕鏤工藝精湛,可謂中國石雕藝術的精品。

Ⅳ 古代廣場令是干什麼的

由於歷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國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會、論壇式的廣場,而比較發達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動的場所。《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對市場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規模都作了規定,而且這種城市規劃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唐長安是嚴格的里坊制,設有東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現了「草市」、「墟」、「場」和集中著各種雜技、游藝、茶樓、酒館,附近還有妓院等。元、明、清則沿襲了前朝後市的格局,街道空間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為老百姓最為流行的休閑方式。

Ⅳ 中國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稱為太廟,民間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場所稱為祠堂。這種現象源於我國古代的

源於我國古代的宗法制。

宗法制的目的在於保持奴隸主貴族的政治特權、爵位和財產權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時也有利於維系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統治。宗法制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核心是嫡長繼承製,即正妻所生的長子為法定的王位繼承人。

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皇後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太廟在明清時期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場所,同時也是展示中國古代禮制文明的最高場所。簡單的說法就是:「皇家祠堂」。

祠堂是中國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祠堂有多種用途,主要用於祭祀祖先,此外作為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值得注意的是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常在祠堂進行。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地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

(5)古代祠堂前的廣場叫什麼擴展閱讀:

幾個著名的祠堂:

1、廣州陳家祠

祠堂建築主要有大門、前堂、正堂以及兩旁的廂房組成,按中軸對稱的方式,圍合成庭院。正堂內供奉老祖宗牌,兩旁有夾室,分別存放族譜和祭祀用具。在中國古代社會,家是很重要的社會單位,作為家族代表的祠堂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安徽歙縣棠樾村鮑氏支祠

在古代,家族中的重要事情都必須到祠堂中去進行。家族中人結婚,必須到祠堂去舉行婚禮;家族中有人去世,必須到祠堂去舉行喪禮;家族內部有重要事情,族長在這里召集族人共同商議。

總之所有家務事都到祠堂去,這種做法表明了一種觀念,即凡事必告於先祖。同時也是告誡後人不要忘記根本,所以很多家族祠堂的名稱也都具有這種含義,例如「敦本堂」、「敘倫堂"等等。

3、汝城金山村李氏家廟

祠堂是一個家族或姓氏的代表,它體現一個家族或姓氏在地方上的地位、勢力、威信和榮譽。因此祠堂之間的互相攀比就成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各家各姓聚集族人,傾盡財力物力,務必把祠堂建得壯美無比,想要超過人家。

Ⅵ 古建築、古宅。祠堂 門口的兩塊 像鑼鼓一樣的石板石頭 。哪個叫什麼

潮州人叫「鑼鼓石"。族人有做朝廷命官(七品及七品以上)的,才有資格在大門兩邊安放"鑼鼓石"。平民百姓不可以。

Ⅶ 祠堂很庄嚴的一個地方,什麼是祠堂由來如何

祠堂(cí táng)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有多種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時,便利用這些寬廣的祠堂以作為活動之用。另外,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利用祠堂作為會聚場所。

「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倒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

(7)古代祠堂前的廣場叫什麼擴展閱讀

祠堂的特點

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還具有多種用處。祠堂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里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為家族的社交場所;有的宗祠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里上學。

正因為這樣,祠堂建築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越有權勢和財勢的家族,他們的祠堂往往越講究,高大的廳堂、精緻的雕飾、上等的用材,成為這個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徵了。

祠堂多數都有堂號,堂號由族人或外姓書法高手所書,製成金字匾高掛於正廳,旁邊另掛有姓氏淵源、族人榮耀、婦女貞潔等匾額,講究的還配有聯對。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篤牌匾」。祠堂內的匾額之規格和數量都是族人顯耀的資本。

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桿石,表明族人得過功名。一般來說,祠堂一姓一祠,舊時族規甚嚴,別說是外姓,就是族內婦女或未成年兒童,平時也不許擅自入內,否則要受重罰。

Ⅷ 在古代類似廣場的地方叫什麼

古代的時來候就叫廣場。漢 張衡自 《西京賦》:「臨逈望之廣場,程角觝之妙戱。」 唐 劉言史 《觀繩伎》詩:「廣場寒食風日好,百夫伐鼓錦臂新。」 宋 王禹偁 《贈別鮑秀才序》:「其為學也,依道而據德;其為才也,通古而達變;其為識也,利物而務成。求之廣場,未易多得。」這是例子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