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廣場 » 東蘭縣城文化廣場怎麼樣

東蘭縣城文化廣場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03-15 09:26:07

『壹』 東蘭縣的文化


民族民間傳統舞蹈,歷代封建統治者視為劣風陋俗,說是「張謠風」「非亟早剪除不可」,致使一些民間舞蹈失傳。如壯族的《婚禮舞》、《求花舞》、《放羊舞》、《虎羊舞》、《泥鰍舞》、《螞拐舞》;瑤族的《盤王舞》;漢族的《斑鳩舞》等。1956年以後,縣、鄉多次舉辦文藝會演,挖掘壯族《銅鼓舞》等,經整理加工,分別獲地區、自治區群眾文藝會演獎。
銅鼓舞
銅鼓是東蘭縣壯、瑤族珍貴樂器。壯族銅鼓舞流行於大同、四合兩鄉,多為過年、婚日進行。它起源於勞動、祭祀、娛樂或禮儀,說法不一,從舞蹈表演形式看,則與娛樂較密切,流傳至解放初期的銅鼓舞多是7人表演,其中4人打四面銅鼓,1人敲打牛皮鼓伴奏,1人舞雨帽或簸箕,1人敲打竹筒,銅鼓聲息,舞蹈不止,極盡喜悅,銅鼓手和跳舞者累了就換人,往往延續一兩個小時。1956年,縣文化科、館對銅鼓舞進行加工整理,加進4位女演員,內容為慶豐收,有播種、穿山、驅鳥射獸、收割、篩米等情節,懸掛銅鼓改為座架銅鼓,架貼「慶祝豐收」四個金字。1970年,縣文藝隊改編銅鼓舞,賦予慶祝蘇維埃政府成立的革命歷史內容,有歌有舞,表現工農兵政權誕生的喜人氣氛,獲地區文藝調演出優秀節目獎。1980年,大同鄉文化站組織農民表演的銅鼓舞,恢復原來面目,參加地區群眾文藝會演獲獎。銅鼓舞自宋代傳入縣境後,民間把它當作「寶物」「神器」。明、清時期,銅鼓大量從紅水河運入縣境,外地銅鼓匠也到長江哨紅水河邊的銅橋坳、乾能坳鑄造銅鼓。因此,紅水河沿岸壯家,幾乎村村有銅鼓。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要打銅鼓,表示哀樂。尤其是春節歡度「蛙婆節」,紅水河畔遍地銅鼓響。解放初期,全縣民間銅鼓數以千計,沒有銅鼓的村寨、宗族被視為「冷鄉冷土冷族」。1958年大辦鋼鐵時,銅鼓被沒收,砸成「爛廢銅」送往工廠,蘭陽鄉一天就被砸爛200多面。縣物資局一夜就裝運7大卡車「爛廢銅」。「文革」期間再次沒收,珍貴文物銅鼓損失慘重。
舂榔舞
又名木棒舞,主要流傳於長江鄉的板隆、三堂、拉吉及東院鎮的達文、四由等村屯,以長短木棒頭尾相擊,發出不同節奏的響聲,表現農家的歡樂,表演者全是男子,少則三四人,多則8人。每人手持一根4尺或8尺的堅硬木棒,圍著一塊墊板,先擊板而後擊棒,發出音響,分有兩人對打、三人互打、眾人交打等打法。擊打節奏的改換與終止,均由指揮人呼喊口令,還配有皮鼓、銅鼓或鑼鈸伴奏,增添棒擊音響渾厚、雄壯效果,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長江鄉板隆村的舂榔舞。1980年參加地區群眾文藝會演受到好評。每年過節,舂榔舞都在該村表演幾天幾夜。
猴鼓舞
該舞流行於三弄鄉三合村布努瑤山寨。傳說瑤家祖先曾帶猴打勝仗歸來,以此表達其喜悅心情。用的樂器有兩面銅鼓和一面牛皮鼓,女敲銅鼓伴奏,男打皮鼓主舞,以多變的鼓點和靈巧的動作,模仿猴子機敏、風趣的特性,表現瑤山的生活氣息。猴鼓舞1957年參加縣群眾文藝會演獲獎。1980年參加自治區業余文藝會演,獲優秀節目三等獎。 韋虎臣墓地遺址
位於太平鄉那臘村,寬約六畝。原墓地立有明代皇帝旌表碑銘2座,墓地門有石柱、石欄,門前有兩具石雕,武士持劍守衛,由石門進入墓地約30米,便是韋虎臣墓。陵墓用數百塊精雕細刻的有各種花紋圖案的石條砌就。墓碑兩旁各立石獅、石麟、石牛、石馬、石豬、石鳥、石人等近百具,形象栩栩如生。「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壞。今僅存石獅、石豬、石馬、石麒麟、石武士等十多具及數十條雕有各種花紋圖案的條石。
益壽橋
位於縣城馬鞍山麓,系廣西較古老的石拱橋之一。跨九曲河,為三拱石橋。明萬曆六年(1578年),東蘭州土司韋應龍為其母金氏60壽辰募款所建。民國29年被日機炸損。1954年人民政府修復。
馬鞍山營盤
又名左營盤山,與右邊的巴托嶺營盤,夾峙縣城,石砌牆垣,為清順治時綠營兵營地。今遺址及山腰石梯通營盤嶺之要道尚存。
虎頭山隧道
位於縣城虎頭山半山,昔人題有「漪蘭山」三字於崖上。原道口有鐵爐一架,下置雙輪,入內時以炭火置爐中,推之先行,以驅蟲蛇。道分三路,一通仙女岩,一通孟獲岩,一通縣城。修於明代正德年間,今遺址尚存。
安撫司署
位於大同鄉更樂村州拉屯,建於宋崇寧年間,為文蘭州設治之所。現牆址及後山石牛、石拱橋、瞭望台尚存。
土知州署
位於武篆鎮上圩村舊州屯,明永樂年間,征調全州十二哨民工興建,今僅存城址,護城河、柱石磴、栓馬石、魚塘、水井及洪武年間開發的可通七關橋的舊州墜道。
蘇仙古棺岩
位於大同鄉永模村紅水河東岸蘇仙山懸崖上,洞口距河面近百米,上下左右都難攀爬,搭橋纏身方能入岩。50年代初,洞內有100多付大小不等的棺材,有的堆積地面,有的插入石縫里,有的插在石壁上,其製作為原木挖槽加蓋,棺內有屍骨,共中一付還留下一條4尺多長的辮子。有些棺內還有白土布,棺木多為松柏,常被木匠用來加工水桶、木盆出賣。1974年蘇托村磚瓦廠將棺材推下山崖作燒瓦用。今岩內僅存散落的屍骨及一些棺板。此岩棺材來歷不明,無史料可考。
舊州隧道
位於武篆鎮上圩村舊州屯到拉舊山地下,為明洪武年間開鑿。隧道工程極大,長約2里,寬4.5尺,或2.3尺不等;上面皆用石拱製成,以防崩陷;下面用石砌平,隧中每十數丈有石磴一座,設燈盞於其上,燃燈以便行走。其分歧隧道有四、五處,建築大都相同。轉折之所,皆設門闔辟。初入其中,往往迷途。隧道今猶存。

『貳』 東蘭有哪裡好玩的地方

良風洞風景區 位於東蘭縣城馬鞍山腳,景區由良風洞,石雲洞、天然石門、石壁崖刻、百年古榕、馬鞍山營盤等多處極佳景點構成。
良風洞 位於馬鞍山腳的古榕樹下,洞口寬約10米,洞深20多米;洞內有許多曲折小洞可穿通馬鞍山後,洞內有清泉常流,三伏盛夏,洞里涼風習習,故名"良風洞"。1934年間,陸川蕭道龍曾於洞邊石壁鐫刻"良風洞"三字,該洞歷來為東蘭山城百姓盛夏納涼爽消遣去處。
石雲洞(又稱小月宮) 位於馬鞍山腰,山腳至洞口修有石階60多級;洞深20多米,寬10多米;洞頂乳石垂吊,形狀千姿百態,有如天上雲朵,有如春筍倒立,栩栩如生。洞內尚有天然神台,卧態石龍等,每到春秋季節,洞內霧氣升騰,景緻獨好。抗日戰爭時期,該洞曾是抗日軍隊秘密通信指揮電台設置地。1978年曾是電影"拔哥的故事"拍攝景點之一。
天然石門 位於良風洞與石雲洞之間的三角地,門高1.8米,天然雕鑿,可供人穿入,門項端古人曾鐫刻"石門"二字。
石壁崖刻 位於良風洞景區內之石壁上,多處有古代文人墨客刻下"霸陵西照"、"萬家生佛"、"霸陵小橋流水人家"等贊美東蘭山城景色詩句。
百年古榕 位於育風洞口之半山腰上,古榕盤根錯節,枝葉繁茂,鬱郁蔥蔥,樹蔭覆蓋數米,景色迷人。
馬鞍山營盤 位於馬鞍山頂,石砌牆垣,為清順治時綠營兵營地之一。自山腰修有石梯要通營盤嶺。登至山頂營秀,可飽覽東蘭山城全景。
坡豪湖泊群 紅水河從東蘭境內穿越而過,全程115公里。長樂鎮南面5公里的坡豪村,岩灘電站建成後,由於水位上漲,原低窪地帶變成片片湖區,在果園與農田間形成大小湖泊十餘處,大者數千畝,小的百餘畝,相挨相連,高山、河流、湖泊、果園、農田和村落交相輝映,天造地設;身臨其竟,心曠神怡,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勝地。
江平田園風光 出拉甲山谷,便是江平村,這里田園似景,青山起伏,曲水瑩瑩,翠竹掩隱的村落中,房舍儼然,炊煙繚繞,東平河在田園中蜿蜒欲醉的鄉村田園風光畫卷,是遊人登山、野炊、山村話桑麻、田園風光寫生、攝影創作的好去處。
紅水河風光 紅水河從東蘭境內外內穿越而過,全程115公里。河道蜿延曲折,河岸百里翠竹蔥蔥;兩岸奇峰異谷,層戀疊嶂;"皇帝岩"、"忘憂谷"、"虎蹲鷹"、"龍鳳穴"、"狩獵山"、"蘇仙岩"、"望夫嶺"、"寡婦島""斷天崖"、自然天成,栩栩如生,千姿百態,景色十分迷人;長樂至坡豪段十餘公里,由於岩灘水庫封閘蓄水,地下河水位上升,小湖泊星羅棋布,湖光、山色、梯田、農舍,一派水鄉田園風光;紅水河流經板文峽谷呈"υ"字形大拐彎,奇偉壯觀,堪稱紅水河第一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東蘭紅河蓋陽朔"的美稱。河畔壯村瑤寨依山傍水,星羅棋布;燦爛的民俗銅鼓文化蘊藏其中,鏗鏘的鼓聲,神奇的音韻,使您領略到壯家瑤民優美感人的"螞拐歌圩"、"舂榔棍舞"、"銅鼓舞"、"猴鼓舞"等民俗風情。
拉甲山景區 位於東蘭武篆鎮西面5公里處。是沿東平河延綿幾公里長的山系,這里群峰雄秀奇幽,山險洞奇,有號稱粵西第一洞天的"列寧岩",有形象活脫的天門山、月亮山、小象山、觀音山、駱駝山、內廊湖等,並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東平河是一條伏流河,由"東里三潭"匯流而成,繞拉甲山腳而過,時而蜿蜒平靜,時而潛入山中,歡快地向南奔流,最後匯入壽鄉盤陽河。

文物古跡
益壽橋 益壽橋,位於東蘭縣縣城馬鞍山南麓,跨九曲河,為三拱結構石橋。長38.7米,高8.5米,寬4.6米;兩端為石級,橋面兩旁以石條作欄,系明代萬曆六年(1578年),東蘭州土司韋應龍為其母金氏六十壽辰募款所建,故名"益壽橋"。據考證該橋是廣西境內建築年代較早的兩座石橋之一(另一座在貴港市)。
舊州古隧道 位於武篆鎮上圩村舊州屯到拉舊山地下,為明洪武年間韋氏土司開鑿。隧道工程極大,長約2里,寬4.5尺,或2.3尺不等,設燈盞於其上,燃燈以便行走。其分歧隧道有四、五處,建築大都相同。轉折之所,皆設門闔辟。初入其中,往往迷途。舊州古隧道 位於武篆鎮上圩村舊州屯到拉舊山地下,為明洪武年間韋氏土司開鑿。隧道工程極大,長約2里,寬4.5尺,或2.3尺不等,設燈盞於其上,燃燈以便行走。其分歧隧道有四、五處,建築大都相同。轉折之所,皆設門闔辟。初入其中,往往迷途。
銀海洲 位於武篆鎮那烈村,距縣城36公里,是座海拔747.3米,頂寬3萬平方米的在土山。明代東蘭州土司韋虎臣曾設跑馬道、演武廳於此。現陳跡尚存。1922年重陽節韋拔群召集東蘭、鳳山、百色等地進步青年百餘人在此舉行同盟,提出"打倒軍閥、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現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里三潭 位於距東蘭縣城35公里的武篆鎮韋拔群烈士故居東里村,由仁潭、後皇潭和小龍潭組成。仁潭座落在一片田疇中間偏東方位,潭面約5000--6000平方米,夏秋水濁,冬春水清。相傳五百多年前,地陷窪成潭。皇潭靠西面山麓,寬闊約3000多平方米,潭水從大山溶洞噴涌而出,浪高波急,景色非凡,常為遊人興嘆。小龍潭居於村北,它半露半隱,水色湛藍,晶瑩如鏡,魚蝦頗多,村民常劃筏入內釣魚作樂。1924年4月,韋拔群從廣州第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回來後,即在潭裡挑燈辦公,編寫和印製農講所各種學習資料和革命傳單,當時人們稱之為"秘密印刷所",是東蘭縣重點文保護單位。

『叄』 東蘭烈士陵園怎麼樣

簡介:東蘭烈士陵園坐落在廣西東蘭縣縣城曲江路九曲河畔。 在這片經歷過戰火洗禮的紅土地上,長眠著大革命時期以來英勇犧牲的2258名東蘭籍革命烈士和無名英烈。 東蘭烈士陵園原名叫東蘭革命烈士公園,建於1956年。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園名更改為東蘭烈士陵園。1995年1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7年1月,東蘭烈士陵園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注冊資本:127萬人民幣

『肆』 請問南寧車牌可以進東蘭縣城嗎

南寧車牌當然可以進東蘭縣城了。

『伍』 東蘭鎮的概況

東蘭鎮治東蘭縣城是一座具有460多年歷史的古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東蘭土知州韋起雲將州署由武篆舊州屯遷來,從此,東蘭鎮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世代相沿。

『陸』 東蘭縣勞動小學怎麼樣

簡介:東蘭縣勞動小學,校址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城。前身為東蘭小學堂。1906 年東蘭知州易振興創辦。易自兼管學。學制 3 年,春季招生,面向全縣,每年招一個班 50 人,共聘請教師 3 人。開設課程有國文、修身、理科、歷史、地理、算術、英文等。1911 年改名東蘭高等小學堂。韋拔群早年在此就讀。1924年夏,陳洪濤(後任中國共產黨右江特委書記、紅七軍政委)到校任教,開展革命活動。

熱點內容
韓愛情電影18 發布:2024-05-02 22:44:19 瀏覽:944
老千1亮點在第幾分 發布:2024-05-02 22:39:58 瀏覽:403
小孩子戀愛的電影 發布:2024-05-02 22:35:18 瀏覽:519
電影港網無水印高清網站 發布:2024-05-02 22:27:48 瀏覽:445
韓劇19禁電影 發布:2024-05-02 22:26:52 瀏覽:818
肖宮台男主的名字 發布:2024-05-02 22:08:36 瀏覽:716
國外一部關於兒子跟後媽的叫什麼流浪的電影 發布:2024-05-02 22:08:19 瀏覽:671
重生之渣受小說 發布:2024-05-02 21:56:18 瀏覽:409
黑人電影愛情 發布:2024-05-02 21:45:29 瀏覽:158
大尺度電影禁片名字 發布:2024-05-02 21:38:52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