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東湖廣場有什麼
Ⅰ 清徐東湖公園導游詞作文300字
去公園 早上來,我去公園源玩。 在去公園的路上,透過窗口,我看見,倆旁邊都種滿了小樹,還有一些阿姨給自己家裡的小樹焦水,到了公園,我們進去了。 我們玩了許多項目,玩的滿頭大汗。 該回家了,我門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Ⅱ 山西 清徐 東湖的來歷.
「東湖」牌老陳醋始創於明洪武1368年「美和居」醋坊,「美和居」醋坊被業內稱為中專國釀醋第一坊。屬產品以優質高梁、大麥、豌豆為原料,經過液態酒精與固態醋酸天然發酵而成基醋,再經過「夏伏曬,冬撈冰」陳釀至少一年後才出廠,該口綿、酸、香、甜、鮮、素有「華夏第一醋」之稱。
1981、1985、1990連續三年榮獲國家經委銀質獎,2002年、2003年分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頒發的山西老陳醋「原產地標記注冊證」「產品質量免檢證」「中國名牌產品」等殊榮。
2004年2月9日中央電視台針對山西部分制醋企業存在的粗製濫造問題的報道,反映了山西醋業准入秩序、競爭秩序混亂的現狀。作為山西醋的正宗傳人與真正代表,「東湖」醋業深感憤怒,嚴厲譴責這種「砸祖宗牌、斷子孫碗」的犯罪行徑。「東湖」醋業作為「承啟傳統精藝、實現健康理念」的山西老陳醋排頭兵,我們將與廣大消費者一起抵制假冒偽劣,開展維權行為。
Ⅲ 求問,清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清源文廟
清源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金泰和三年(1203年),元、明、清均有修葺。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文廟大成殿是珍貴的早期建築遺構,在金代建築遺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狐突廟
狐突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狐突而建。廟始建於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補擴建。廟址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現存獻殿、正殿與碑廊等建築,佔地面積1875平方米。
羅貫中紀念館
羅貫中紀念館是由清徐羅氏第二十一代傳人羅二棟先生融資,於2000年建成的。紀念館坐落在中隱山麓,清泉湖畔,與清徐三國城在一條中軸線上。佔地四千五百平方米,青磚碧瓦,雕梁畫棟,為仿明清時代的園林式建築風格。主要建築有山門、羅貫中石雕站像、主殿、廂房、曲廊、方亭、碧池、花園、玉帶橋、九龍壁、麒麟吐玉書影壁等。
寶梵寺
寶梵寺位於清徐縣城西南10公里的東於村北隅。是太原地區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築。寶梵寺宋代名「寶林禪院」,遼、金時期稱「寶安寺」,明、清兩代為「寶梵寺」。據寺院現存「寶林禪院新公塔銘」記載,寶梵寺在宋宣和元年以前就已經香火鼎盛了。之後,明成化十一年重修,清光緒十八年重建。寺內有壁畫、塑像、磚雕。現存寶梵寺佔地1000餘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磚砌牆,布瓦蓋頂。
清泉寺
清泉寺位於清徐縣城西北七華里的中隱山小峪溝,俗稱「小峪寺」。因寺前清泉汩汩,晝夜長流,故又名「清泉寺」,是山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泉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四年,後經明清多次修葺。
馬鳴山
馬鳴山森林公園(俗馬鬣寺)地處白石溝中游馬峪鄉碾底村東北面,系中隱山支脈,距榆古干線公路2.4公里,距太祁高速公路4公里,距縣城12公里,距葡峰山莊、貫中祖塋6公里。馬鬣寺始建於唐朝,位於素稱清源古景之一的白石雲松——馬鳴山上,唐代建築「文殊石塔」屹立山頂,還有漢唐佛教聖地——馬鬣寺遺址石拱窯洞。
天祿堂
天祿堂位於清徐徐溝西南坊,天祿堂府第,是一組建築群體。整個建築群可分為兩大區:即位於城內西南坊的住宅生活區,佔地約6700平方米;二是位於城南的游覽園陵區,包括一座肅穆的陵園,兩座各佔地30畝的秀麗花園。兩區總面積約計55000平方米。
香岩寺
香岩寺俗名無梁殿,創建於金明昌元年(1190年),明、清時期屢有修葺。寺依山而建,主體建築為石結構無梁殿三 座,由東到西依次排列,分別為地藏殿、釋迦殿和觀音殿。佔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據碑文記載,寺院創建於金代明昌元年(1190年)。
清徐堯廟
清徐堯廟古稱陶唐城,始建無考。廟坐北朝南,南北長60米,東西寬70米,總面積4200平方米。現存建築有帝堯殿、九連洞、娘娘殿、狐仙樓、藏經樓、樂台等。其中帝堯殿為明代建築,余皆清代所建。帝堯殿面闊、進深各五間,平面為正方形,重檐歇山頂。
清徐東湖
東湖水面面積525畝,南北長710米,東西寬520米。水深平均3米,最深處4.5米,湖底為鍋狀形。
千佛洞
都溝石窟(又名千佛洞),在縣城西7公里處的都溝村北山上,與岩香寺渾然一體。該石窟開鑿於唐末會昌年間(841—846)。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石窟開鑿在山腰上半部,現共存五窟。
嚴香寺
嚴香寺又名都溝石窟。據清源縣志載,宋元祐三年(1088年)十月十五日鑿出石洞。北宋紹聖年間(1094-1098年)在洞外建慈雲禪寺,形成禮拜窟與附近建禪院的石窟寺院組合。清末更名為嚴香寺,此後屢有增修,建玉泉閣、羅漢堂、龍王廟、觀音閣等建築。現寺院已廢,僅存小型洞窟五處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慈雲禪寺重修碑一通。
Ⅳ 關於清徐的東湖公園的導游詞的作文300字
公園是個美麗的地方,那有山有水,花花草草真漂亮。
走進公園,你會看到綠樹內成蔭的容小樹林,蝴蝶在天空中飛舞,蜜蜂在樹葉下乘涼。嫩綠色的小草就像給大地穿上一件綠色的衣服,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叫著。
走過小道,你會看到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茶亭,老人們在那下棋,孩子們在那乘涼。
不遠,你就會看見歪歪扭扭的九曲橋,它有著一則很長的故事。還有,別小看那一排排小石燈籠,傳說,那燈籠還會除魔呢。
翻過橋之後,就到了熱鬧非凡的歌舞廣場,老人們在那輕歌曼舞,孩子們在那嬉戲、玩耍。
伙計們,你們想不想去呀。
Ⅳ 清徐東湖的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美如畫.
不覺間,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和煦的春風輕輕吹拂,吹醒了大地,吹綠了小草,吹紅了桃花,吹化了小河中的冰雪.讓那春水潺潺地流淌,讓那小溪開始了歡唱.小鳥兒站在枝頭,吟唱著動人的歌曲,贊美著大自然的美好.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百鳥爭鳴,到處彌漫著鳥語花香.
春天剛乘風而去,夏季便姍姍來臨.小河邊,綠樹成陰,一陣輕風吹過,樹葉兒沙沙作響.碧綠的柳樹在微風的撫摸下,輕輕地搖曳著那細長的秀發,跳起了輕柔而優美的舞蹈.河面上,玉盤似的荷葉星羅棋布,給小河罩上了一層綠紗.在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枝枝荷花如少女般亭亭玉立.粉荷垂落,盈盈欲滴;白荷帶雨,皎皎無暇,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
漸漸地,綠葉泛出微黃,秋天翩然而至.秋風撲面而來,帶來絲絲涼爽,令人心曠神怡.它吹到田野上,田野一片金黃.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它吹過果園邊,果園碩果累累.金燦燦的鴨梨,紅彤彤的蘋果,給人們帶來了無限豐收的喜悅.它吹進花園里,菊花迎風開放,紅的,白的,黃的……,勾畫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金秋美景.
當火紅的楓葉撲向大地時,冬爺爺來臨了.那漫天飛舞的雪花不一會兒就給大地鋪上了一層毛絨絨的地毯.城市裡銀裝素裹,成了冰雪的王國.田野里,麥苗兒在厚厚的棉被下呼呼大睡,為迎接來年春天養精蓄銳.只有松柏和臘梅挺著胸脯,迎風傲雪,分外精神.
一年四季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景色變換,氣象萬千.神奇的大自然魅力無限,把我們美好的生活裝扮得五彩斑斕.
Ⅵ 山西太原清徐的東湖美景作文350子字左右
東湖,是全國聞名的游覽勝地。它位於武漢市東面,西邊的珞枷山和東邊的磨山是它的天然屏障。正是天高氣爽、晴空萬里的初秋,我幾次有辛觀賞到了它的風光。
微波盪漾,將金光攪拌,變成無數顆明星,把人的眼睛都看花了。湖水碧綠碧綠的,想一塊無暇的翡翠,光彩奪目。而天空呢,是滲藍的。遙望遠方,大概湖水也被天空所感染,越變越藍,最後終於在天邊與藍天相接。看到這情景,我才領略到「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妙處。想湖的南面望去,可謂「綠水逶迤,方草長堤」。近處有堤壩,草地;再遠一點是深綠的樹木,盛開的菊花和小山丘;更遠處便是隱約可見的山峰輪廓和武漢鋼鐵公司高大的煙囪、樓房。這一切好象都沉浸於柔和,蔚藍的大氣之中,就連我所以的岸北的花、草、樹木也不例外。秋風吹拂,湖面泛起一道道小波紋,輕輕撫摸著岸邊,嘩啦啦,嘩啦啦,然後,又依依不捨地慢慢退去,把湖岸沖濕,沖綠,沖刷得越來越美麗……所以這些,讓人覺的整個世界彷彿都在動,沒有一絲完整的線條,沒有一片完整的色彩,更沒有一個同樣的瞬間。不過,湖邊的一切畢竟還是美麗的,顯得寧靜、柔和。
然而,東湖並不老師那麼溫順。它是一個變幻莫測的孩子,時而發怒。一排排大浪打來,滾動著,跳躍著,咆哮著,從遠處看,恰似後一浪頭張開大嘴,露出皓齒,將前面的浪頭一口咬住,死死不放,然後像脫韁的野馬,飛快地向岸邊奔去。「嘩……」,浪花撞擊著堤岸,浪花四濺,噴出無數水花,撒在岸邊,又立即悄悄鑽入泥土,只留下潤濕的足跡。看看這壯麗的情景,我不得不為之驚嘆,「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詩句不禁脫口而出。
大浪過後,水面平靜,這時的東湖又像一個溫順、聽話的小姑娘。這是湖水最清、最綠的時刻。湖底圓圓的鵝卵石顯現在人的眼前,連在水中的游動的魚兒也看得一清二楚。湖邊,絢麗多彩的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盛開在山丘上,與還未落葉的、碧綠的梧桐樹相映襯,好像給山丘披上一件花衣。湖水發怒的時的可怕情景,恐怕早已被這些花草樹木拋到了九霄雲外。湖面上,有幾只漁船在打撈水草,幾位「不速之客」——皮劃艇運動員正劃著皮艇,非快前進,激起一道水紋,擴散出一層層波瀾。而在快艇的身後,只留下一條白色玉帶。
這一切,我不禁想到,啊!湖水,你是多麼美麗、寬廣!你貢獻給人們豐富的湖產和廣闊的運動田地。我愛東湖!
Ⅶ 清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了
古城清徐有四種新鮮的文化形態:清新秀麗的自然文化;深山蘊奇的佛教文化;源遠流暢的儒家文化和剛正清廉的吏治文化。
清徐西部諸山,風景各異。仁山奇幽,朝夕生霧,變化多端;中隱山,四周高峰,其山中隱,閉合縈繞,水中文石可數,古有中隱寺;鳳山中峰高峙,雙抱如翼;狐突山,有晉大夫狐突廟,為縣之鎮山也,古時產青鐵,宋因以置監,又名馬鞍山,其旁有童子廟,隋《圖經》雲:「北齊天保七年,有童子數人放牧,見山上巨石,遂發心建佛像,高一百一十尺。」白石山,有水,自峪中出,和平泉,曲流十里入汾河。
「城外青山城內河,荷花萬朵柳千株。晉汾一線無顏色,唯有清徐入畫圖。」清徐之美,美在西山,美在東湖。美麗的東湖,如一塊壁玉嵌在城中。春江水暖鴨先知,夏釣門前尺半魚。秋來霜染漪瀾醉,冬雪盈窗夜讀書。做一個清徐人真的好福氣,背倚青山,門對東湖,一年四季,極盡山水之樂。
天下名山僧佔多。清徐西山古時佛宇林立,香火極旺。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建於唐代的岩香寺石窟和晚清的寶瀾寺。岩香寺石窟位於西山都溝的屠谷山山腰間,坐北向南,綿延10餘米,內存大佛像 9尊,小佛像1200餘尊。此窟又名千佛洞,鑿於唐,露面於宋。據清光緒年間《清源鄉志》載:「宋元佑三年(1088) 7月15日,塌出石洞,洞內有大佛像,壁間有小佛像無數。」從現存的釋迦牟尼及千佛石雕像,可以看出唐代的審美價值和藝術觀念。佛陀面目飽滿,胸部豐盈,坐態富貴,氣宇不凡,充分顯示了唐人以胖為美的價值觀念。從雕刻手法而言,人體比例適中,衣飾簡練飄逸,主像莊重祥和,背景淺淡浮襯。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代雕刻藝術臻於完美的創作水平。周圍千餘浮雕小佛,於緊密中求獨立,於統一中求變化,於平凡中求神韻,多彩多姿,栩栩如生。千餘小佛,與端坐正中的大型釋迦牟尼佛之間,形成了千佛朝佛,萬法歸一的構架。岩香寺石窟,為不可多得傳世之作,只因養在深山人未識,歷經千年風雨剝蝕,隨時有傾塌的危險。寶梵寺,位於西山腳下的東於村,是目前太原地區保存最為完美的一座晚清寺院,狀如城堡。周圍農舍林立,置於其中,特別醒目。從佛寺建築藝術的角度來講,許多人認為:自清朝康乾以後,抄襲之風日重,大多平庸之作。如果你去寶梵寺游歷一番,就會有新奇的發現:佛傳大型彩色壁畫,基金宋元山水之美;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雕像,絲毫不遜於盛唐遺風;精巧細致的三晉院落結構,宛若清富商宅地。
清徐儒家文化,有三處代表性建築:君廟堯廟、忠廟狐突廟和清徐文廟。帝堯,為人文初祖,有關其都城遺址,說法有四:山東定陶,河北唐縣,山西臨汾和山西清徐。清徐東南15里處的堯城村,相傳為堯王故城,建於何時史無記載,現存明代復建的四合院廟宇一座,前有牌樓,後有堯王殿,側有配殿。周圍還有奶奶廟、狐仙廟、戲台等附屬建築。近年來又在堯城村附近發現了古都遺跡。《清源鄉志》記載:堯王初為部落首領時,建都於此。他還根據莢草的生長期,制定了歷法。後來部落逐漸壯大,遷都平陽(今臨汾)。史家大都認同這種說法。忠廟狐突廟,位於清徐縣西馬峪村北,是為紀念春秋時期金文共外祖父狐突而建。史傳:狐突雖為重耳長輩,但侍奉公子左右,追隨其流亡十九年,後輔佐重耳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後人敬其忠義無私,於北宋末年在此建廟以祀。現存明清復建的正殿、獻殿和碑廊。正殿內塑有狐突夫婦坐像、官吏、武士、使女十餘尊及各種碑刻18通。狐突廟,古為清徐鎮縣之廟,歷盡劫難,現只存近代修建的大成殿一座,雖以破敗,氣運尤存。
Ⅷ 清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清源文廟
清源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寬70米,總面積4200平方米。現存建築有帝堯殿、九連洞、娘娘殿、狐仙樓、藏經樓、樂台等。其中帝堯殿為明代建築,余皆清代所建。帝堯殿面闊、進深各五間,平面為正方形,重檐歇山頂。
清徐東湖
東湖水面面積525畝,南北長710米,東西寬520米。水深平均3米,最深處4.5米,湖底為鍋狀形。
千佛洞
都溝石窟(又名千佛洞),在縣城西7公里處的都溝村北山上,與岩香寺渾然一體。該石窟開鑿於唐末會昌年間(841—846)。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石窟開鑿在山腰上半部,現共存五窟。
嚴香寺
嚴香寺又名都溝石窟。據清源縣志載,宋元祐三年(1088年)十月十五日鑿出石洞。北宋紹聖年間(1094-1098年)在洞外建慈雲禪寺,形成禮拜窟與附近建禪院的石窟寺院組合。清末更名為嚴香寺,此後屢有增修,建玉泉閣、羅漢堂、龍王廟、觀音閣等建築。現寺院已廢,僅存小型洞窟五處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慈雲禪寺重修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