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廣場屬於哪個國家的
『壹』 去美國留學,選大城市還是選小城市
對於美國留學選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考慮的因素,但是無一例外的,大家都會考慮一個問題:選學校究竟應該選擇大城市還是鄉下?雖說一個學校的學術水和院校排名真的很重要,但是一個學校的周圍環境和設施對一個人的影響也真的很重要,在進行美國留學申請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只看美國名校排名,還有很多重要的因素,下面美世留學就介紹一下這些因素對大學選擇的影響。
觀點一、選一個大城市非常重要
我的一個學長,出國前他導師詭秘地對他說,其實去美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實在是太無聊了,沒有誘惑,只能好好讀書。
當時他完全沒有放在心上。去了之後才發現,尼瑪,說的太對了。
整個匹茲堡,能乾的事情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其次就是各種運動場所。
除此之外娛樂活動基本為零... 能不好好學習么!
試想如果他去了哥大,面對著繁華的紐約,各種博物館,各種百老匯,各種演唱會,各種好吃的,還有人生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男女比例4:6的華人圈,怎麼可能忍得了博士生那點可憐的津貼?
必然速度馬上立刻,去華爾街掙錢浪去了......

觀點三、其實城不城的無所謂,但村和村是有區別的
村是分為「沒吃的村」和「有吃的村」的!
有個小盆友在一個沒有中國超市,連瓶像樣的醬油都買不到的地方。
僅有的非常美式的中餐外賣難吃到不行,食堂里沒有看起來能吃的東西。
在中部大農村待了兩年,期間去過一趟玉米地,那真是眼淚掉下來完全不想走了:
村和村的差距怎麼可以這么大!!!!
中國人扎堆的地方簡直是天堂!!!!
玉米地里一條街的好吃的!!!!
想一想自己這兩年每個感恩節春假出去旅遊都是以吃為唯一目的,和同學一起去洛杉磯,進了餐館都跟三年沒吃過飯一樣。
個人覺得,在城市中心的學校盡量不要去(安全問題),但是深山老林還沒幾個人的學校也萬萬去不得(生活質量低下,每天來回就見那麼幾個人,實在無聊)。
那些不在繁華地段,人比較多,離城市近去哪都方便,有中國超市和像樣的中餐館的學校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如果不考慮找工作、只是讀書的話,真是各有各的精彩,大城市反而誘惑太多、花錢的地方也多,不利於潛心學術(當然這個取決於具體專業和個人發展方向)。
美國比較好的一點在於,村裡(三線城市)也有非常完備的基礎設施,很多地方的條件比城裡好,只要有車,生活非常便利舒心。
『貳』 化妝品ORIGINS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化妝品ORIGINS是美國的品牌。
Origins 悅木之源於1990年在美國的紐約誕生,品牌的創始人是雅詩蘭黛創始人雅詩蘭黛夫人的孫子威廉·蘭黛先生,現在屬於全球高檔化妝品集團雅詩蘭黛集團的子品牌,專門向全面男性和女性提供高效能、純天然的高檔護膚品。
Origins 悅木之源以「天然為本,科學為證」為理念,通過天然的萃取技術、不用動物做實驗,盡可能的實現環保,崇尚天然、講求功效。

(2)哈佛廣場屬於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Origins 悅木之源的發展歷程如下:
1、1990年
悅木之源品牌誕生於美國。以雙樹為標,完美演繹事物的兩面性。同時在品牌標志上,亦特別標明了「天然為本,科學為證」的品牌宣言。悅木之源研發出了活性炭毛孔凈透面膜幫助清潔毛孔。
2、1991年
悅木之源第一家門店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廣場開業,這家商店開創了友好,開放式的購物體驗,讓消費者自己探索他們感興趣的產品。悅木之源以丹麥為起步邁向國際市場,隨後第二年進駐德國。
3、1995年
悅木之源在倫敦的哈羅茲開設了第一家商場專櫃。
4、1997年
悅木之源推出復合礦物維他命夜間修護霜。
5、2000年
悅木之源10周年,在愛爾蘭,韓國,紐西蘭和西班牙等15個國際市場開設了40家新門店。Lynne
Greene被任命為悅木之源總裁。
6、2005年
悅木之源攜手美國醫學權威韋博士,首次整合醫學的理念融入到護膚產品中去。
7、2006年
悅木之源推出白米煥膚系列,以微晶白米,帶走老廢角質。
8、2008年
悅木之源推出深海鹽系列。甄萃神奇死海海鹽,蘊含豐富礦物質,深徹潔凈肌膚,全體凈徹柔嫩。
Jane Lauder加入悅木之源擔任品牌總經理。
9、2009年
悅木之源與美國森林協會合作並啟動「Origins愛地球,森林再造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支持森林再造計劃,幫助凈化空氣,抵禦水污染,恢復生態環境。
10、2010年
悅木之源推出咖啡因活力煥亮眼霜。
11、2011年
悅木之源推出了榆綠木青春緊彈精華。
12、2012年
悅木之源與韋博士再度攜手,推出了全新韋博士刺梨煥亮維C精華露。
13、2013年
悅木之源推出了全新的互動探索概念店。消費者在線下零售店即可探索科學家的工作室和實驗室,發現天然植物的卓效秘密,親身感受悅木之源『天然為本,科學為證』的品牌理念。
14、2014年
悅木之源推出Ojon.——來自美洲中部的護發油。
Stephane de la Faverie 被任命為悅木之源高級副總裁, Ojion和Darphin全球總經理
15、2015奶奶
悅木之源進駐波蘭和菲律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悅木之源
參考資料來源:悅木之源官網—品牌歷史
『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離哈佛多遠哈佛廣場離哈佛多遠具體點!
最近的地方大約兩公里。哈佛廣場就在哈佛大學旁邊,出地鐵站就能看到學校的圍牆和大門了
『肆』 <優秀卻沒有靈魂: 一個偉大的大學是如何忘記了教育>
沒有靈魂的優秀
如今的哈佛正在遭到越來越多堅守信仰的美國保守人士的批評,他們指出作為哈佛校訓的來自上帝的「真理」(Veritas)已不再是這所學校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標。
其實,即使在哈佛早期,這個問題就曾演變成一場分裂。18世紀初,認為自己所在學校正在背離建校宗旨的哈佛第6任校長增加·馬瑟(Increase Mather)和他的兒子科頓·馬瑟(Cotton Mather)幫助臨近的康涅狄格殖民地建立了耶魯大學。
而現今,甚至那些並非基督徒的本校學者也感嘆哈佛大不如前。從1995年至2003年擔任哈佛本科學院院長的哈里·劉易斯(Harry R. Lewis)在2006年出版了暢銷書《沒有靈魂的優秀:一所偉大的大學如何忘記教育》(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cation)。
「這幾十年,我聽過許多關於教學、課程、評分、體育的學術討論,也有關於如何應對學生犯錯誤的討論,」站在那塊鐫刻著哈佛建校使命的牆壁旁,劉易斯回憶著他在哈佛任教34年的生涯,附近哈佛廣場上的喧囂聲似乎突然安靜了下來,「可我卻幾乎從未在教授們的談話中聽到關於如何把學生培養成好人的談話。」
作為計算機教授的劉易斯是比爾·蓋茨(他高中畢業時的SAT得分是1590)1973-1975年間讀哈佛時的老師。劉易斯的一位在普林斯頓任教的朋友曾經打趣他說:「你最成功的學生是名退學學生,這就證明我的理論,哈佛給學生增加的價值為負—你在哈佛受教育的時間越長,你在人生中走得就越不遠。」
不僅是本科學院,哈佛最有錢的研究生院—哈佛商學院—也在一次次金融危機下引發類似的批評。
「我認為學生是想讓自己的工作有意義的,他們想成為有職業素養的人,但問題是商學院總體來說沒有為學生提供將好的價值觀與他們未來的工作聯系起來的途徑。近幾十年商學院的宗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100多年前商學院創建時的使命。」哈佛商學院教授拉克什·庫拉納(Rakesh Khurana)指出。
「結果是,許多學生不相信那些好的價值觀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活出來。」庫拉納接著說,「他們認為,我上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快地掙到盡可能多的錢,然後我才能回饋社會。這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塑造有完整健全人格的公民。不讓學生看到將工作視為天職的可能,不讓學生認識到工作本身具有超出個人抱負和名利追求的意義,也就是斷絕了讓學生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與更大的人生目的聯結起來的可能性。」
對於庫拉納的批評,有些同行已經表示認同,包括原來在哈佛商學院任教目前擔任耶魯管理學院院長的約珥·波多爾尼(Joel M. Podolny)。
不過,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格倫·哈伯德(Glenn Hubbard)對此表示異議,這位當年被媒體猜測可能接替美聯儲主席阿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經濟學者認為庫拉納有些言過其實。
「我曾經邀請拉克什過來演講。這本書很有意思,但別太相信這本書。」哈伯德在他的哥倫比亞商學院辦公室指著庫拉納所著的《從高目標到僱傭軍:美國商學院的社會變遷以及管理作為職業的未竟誓言》說道,「情況根本沒有這么糟。」
這樣的觀點差異可能正反映了美國社會長存的兩個派別,像哈伯德這樣的學院管理者通常不會對現行的狀況加以過多的否定,而像庫拉納或已經從管理者職位離開的劉易斯會很自然地認為指出現狀的缺陷是他們的分內之事。
但無論如何,哪個派別都不否認教育的功能最重要的乃是要塑造有靈魂的優秀人才,而不是滿足於世俗的成功就萬事大吉了。
這一點也最終會影響到任何行業組織的生死存亡。「商業肯定是一股能夠改善社會的力量,但如果做商業的人大多都唯利是圖,那商業的職能就無法實現了。」庫拉納堅持自己的觀點。
哈佛精神能夠由帕特里克·亨利學院發揚光大嗎?或者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哈佛精神究竟如何能夠在哈佛建校將近400年之後繼續在世上被很多人繼承?
幸運的是,在美國的歷史上,至少每一代總有人指出哈佛乃至整個美國教育的憂患和希望,而如今,正有一群人在努力造就著哈佛精神的當代版本,而且,這群人還在壯大。
哈佛怎麼了?
這所世界高等教育理念的風向標正處於彷徨期。「這幾十年來,哈佛每樣東西的品質都在提高,學生更聰明了,教員更有名了,甚至教育也更強了。唯獨最重要的東西沒能提高—學生在學識以及成長為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優秀領導者方面的競爭力卻大不如前。」
「哈佛只是那些越來越有名卻越來越失去靈魂的學校中的一所。」發表以上言辭的人,不是一位哈佛門外漢,或一名妄自尊大者,而是在這所世界第一流大學呆了40 多年、老婆和兩個女兒都在哈佛工作和學習,並任要職的「哈佛人」,他的名字叫哈里· 路易斯(Harry R.Lewis)—哈佛學院前任院長,現任哈佛計算機教授。
他曾經身處哈佛教改漩渦之中,並因抨擊前任校長薩默斯下台。1月12 日晚上6 點,連續在上海兩所高校的講演結束之後,他來到外灘5 號的酒吧里,和幾位在上海的哈佛校友聚會,暢談著哈佛教育往事,並接受了《外灘畫報》專訪,風趣地談到自己對哈佛教育的認識。他說:「我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人,對教育、對哈佛都是如此。我曾在哈佛雜志上發表評論,說出我理想中哈佛的樣子,我真的認為哈佛值得我們這樣為之努力。」
被薩默斯趕下台
哈里·路易斯於1995 年7月—2003 年6 月擔任哈佛學院院長。2002 年10 月,哈佛前任校長薩默斯發動的一場哈佛課程教育改革導致了他的意外下台。曾任柯林頓政府財政部長的他對哈佛教育改革中種種問題提出不滿,並指出:「我們以說不出莎士比亞五部戲劇的名稱為恥,但如果我們不能區分基因和染色體,卻不以為然,這樣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他帶領哈佛最早的學院,也是哈佛真正的核心—哈佛文理學院( 注釋: 在哈佛,本科生的哈佛學院和傳統的博士生研究院都歸屬文理學院。文理學院是哈佛10 所學院之一,但教授幾乎占哈佛教授總數的一半) 進行改革。這位野心勃勃的經濟學家把這項改革定位為「 21 世紀對哈佛課程進行最豐富的改革」??路易斯下台非常突然,他自己甚至也不知曉原因,但毫無疑問與他和哈佛前任校長薩默斯不合有關。
1 月12 日,這位前任院長受邀來到上海,在接受《外灘畫報》采訪時,也毫不隱諱談到這點。2002 年,薩默斯大刀闊斧對哈佛本科教育進行課程改革,路易斯在具體問題上和他發生沖突。2003年,路易斯意外出局。事隔4年後,路易斯在書中對薩默斯教育改革的態度依然措辭激烈:「薩默斯提出一個毫無想像力的方案,沒有任何教育理念,就像拿著沒有點燃的火炬,指引學生和教職員工。」
宣布他離職的上司、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中國史學家柯偉林 (William.Kirby) 也因改革問題和薩默斯吵得不可開交,積怨甚深。2006 年1 月,柯偉林正式辭職,成為薩默斯下台的導火線。此後,哈佛文理學院對校長進行不信任投票,薩默斯宣布辭職,成為哈佛自1862 年以來任期最短的一位校長。
比爾·蓋茨經常在我的課上打盹2006 年5 月15 日,路易斯出版了一本「聳人聽聞」的書《優秀卻沒有靈魂: 一個偉大的大學是如何忘記了教育》,抨擊哈佛大學體制的種種弊病。書中,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如下現象:「哈佛教師為了保全自己的終身教授地位,越來越精於專業,而學生們卻越來越淪為一般人。」與此同時,哈佛大學和學生的關系,更接近「更關注用戶至上和公共關系」,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教育。簡而言之,金錢和聲望超越了原則和理性,哈佛變得越來越沒有靈魂。
世界第一富豪比爾·蓋茨曾是路易斯的學生,這名哈佛輟學生也成為刺激路易斯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他經常在我的課上打盹,我猜想他一定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情在做。後來才知道他正在編微軟的第一個產品。一個普林斯頓的教授跟我說,在哈佛呆時間越久,學生距離人生道路就越遠。」為什麼很多輟學生能很成功? 蓋茨給路易斯以啟示,他書中的一章小標題即是「課程變得毫無目的」,直指哈佛教改。
哈佛本科課程改革進行4 年,目前仍無明顯進展。自19 世紀開始,哈佛歷史上曾經進行了4 次教育課程改革,分別是1869 年的選修課改革( 強調賦予學生自主選課的自由)、1919 年的集中分配製改革( 強調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平衡)、1945 年普通教育改革( 強調重點是培養自由社會的公民)、1978的核心課程改革( 強調賦予學生探索知識的途徑)。每一次改革,都牽一發動全身,涉及對不同時代人才的教育理念。離任後的哈里·路易斯仍然把哈佛教育牽掛在心,對於自己出書抨擊,他聲稱,也是因為太熱愛哈佛了。
B= 外灘畫報 L= 哈里·路易斯
薩默斯不是好領導?
B: 是否有人指出您的書名《一個偉大的大學是如何忘記了教育》特別尖銳。
L: 沒錯,這本書就是這樣。曾有評論說這本書是Tough love,專說狠話。我覺得哈佛最讓我沮喪的是,哈佛有很多資源,可以做到比其他大學都要理想化。不過,不管我的書名怎樣,我愛哈佛。
B: 介意談論薩默斯嗎? 據說你是因為不滿薩默斯的課程改革,經常發表反對他的言論,而失去院長職務,是嗎?
L: 關於薩默斯,他並沒有很好地做好他該做的事,在他就任的時候,我很高興能擁有這樣的校長,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人,而且他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我不認為這個人很適合校長這個職位,因為他無法將自己的想法持續不懈地用於實踐。我認為薩默斯是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但是他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B: 你的書是從發行到現在已經快10 個月了,哈佛有什麼變化嗎?
L: 當然有,特別是在通才教育辯論上。3 月份這本書付印時,校方討論的提議主要是要完全放棄通才教育,並只是保持一個簡單體系,例如理科生要學點文科的東西,文科生要學點理科的東西。我當時很失望。去年夏天,哈佛一個工作小組又出台了另一個通才教育的方案,完全滿足我理想中的教育狀況。這個方案在注腳中引用了我的書,我猜他們夏天大概看過我的書了,但我不想太強調我的書對該方案的影響。另外一個轉變就是,校長薩默斯離任,由BOB 代任一年的臨時校長。比起書上所述,我要對哈佛更有信心、更樂觀。
B: 能解釋下您一直強調並維護的「通才教育」嗎?
L: 在美國大學教育中,特別是在哈佛,每個學生,無論修讀何種專業,都必須接受「通才教育」。在該課程中,學生會學習如何做個未來好市民和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而不是學習具體的學科知識,用來以後找工作之類的。學生通過該課程學會如何對社會負責,如何審視自己的處境。也許專業課學到的數據、圖形、史實,學生畢業了就要忘掉;但通才教育對學生的未來更重要、更有影響。這是哈佛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保存的優良傳統B: 為什麼您會認為學生的通才教育如此重要?
L: 我最關心的問題是公民價值觀。去年11月,我經過一個投票亭,當時馬薩諸塞州長四個候選人里有3 個來自哈佛,分表代表了民主黨、共和黨、綠黨。我就在想,如果這幾個候選人沒有基本的道德感,或者我們沒有做我們本來能做的事情,那我們就必須為此負責任了。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過去,由此讓他們能為未來負責。
B: 哈佛錄取的都是優秀的學生,他們已經在入學前做好了道德上的准備,或者他們自己也有能力教育自己道德觀,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呢?
L: 你為什麼會認為學業優秀的學生就一定會有道德? 二者並不有必然的關系。哈佛總是產出領袖,但有人說哈佛出來的人缺乏同情心和判斷力。我不明白,哈佛人所崇尚的道德規范到底是怎樣的呢?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過去,由此讓他們能為未來負責。正因為從哈佛要走出來那麼多領袖人物,我才覺得我們有義務必須加強學生道德思考的能力。
B: 如果哈佛本科教改放棄通才教育,將會意味著什麼?
L: 我在書中抱怨說,這么做會等於這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向人宣布,在21 世紀,哈佛不知道怎樣的人才算得上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誰來教學生「人生的意義」
B: 你在自己的書中第一章就談到哈佛課程改革。為什麼認為這個如此重要?
L: 正像我書中所說,課程改革預示著一場關於何為大學的觀念戰爭
B: 那2002 年開始的哈佛本科生課程改革進展如何?
L: 我認為哈佛的情況正在變好,有一個工作組正在為通才教育做著努力,會做出一份很好的報告,比如把道德教育列為必修課程,比如提議設置一些可以讓學生們從哲學的角度、社會學的角度、心理學的角度等等,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B: 如果說哈佛教改主要來自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您認為主要來自於哪裡?
L: 在哈佛,失去第一名位置的威脅是很有威力的。
B: 有您印象深刻的例子嗎?
L: 我還記得哈佛一個學院想要擴大規模,所有哈佛院長們,包括我,都集合起來,審核這個學院。我提問一個問題,學院擴大是否需要招一些教師來提高本科生教育質量? 他們說,我們的顧客已經比我們需要的多了,就算他們中有些人因為不滿走掉了,我們也不是很介意。如果我們不是第一名了,那麼別的也就不重要了。他們認為當務之急是再招聘一些專家過來,保證自己是世界上這個學科最好的學院。
B: 這是否意味著您認為哈佛教員在教學和科研上應有所側重?
L: 薩默斯校長在任早期,我曾對他說,我們的問題是讓教授更關注自己的學生。
B: 能再具體一點嗎?
L: 我認為,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型大學,我們的教師也是最好的,大部分在極其尖端的,或者說狹窄的領域里有著極高的成就;但是說到要教學生一些道德課程,教他們人生意義時,教授們會問: 這歸哪個學院管? 答案是,這不屬於任何一個學院,而是屬於我們全體教員。我們都得為此做出貢獻。
哈佛大學「用戶至上主義」批判
B: 書出版後,您印象最深的反饋是什麼?
L: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封電子郵件,作者是我從12 歲起就沒有見過的一個童年夥伴。他說在我的書中看到了一種大學教育的趨勢,那就是人們過於縱容大學生,對他們言聽計從,當學生會或者學生委員會認為某些事情不好或者好,學校就跟著去做。
B: 這是你書中批判的哈佛「用戶至上主義」問題嗎?
L: 確實有,我們把家長當成顧客,給了學生太多他們「想要」的,而不是他們「應該有的」,對他們來說最有益處的東西。這像是現在醫院和病人的關系,基於一種病人是消費者的狀況,各個醫院都在競爭,所以讓病人高興滿意變得最關鍵,能不能治好病反倒變成其次。學校也是這樣,大學之間進行競爭,造成他們也要讓自己的學生感到高興。我不覺得高興有什麼錯,但是我對課程設置的建議是,我們應該有那種能讓學生感到「精神痛苦」的課程,讓他們關注生活,為生活擔憂,改變他們童年以來的一些想法,把他們推入人生和社會。我是說,在大學里,不高興是正常的。你怎麼可能想像到大學上課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總是很開心?32 門課也會開心? 這算是什麼大學教育?人在18 到22 歲之間就應該開始想些痛苦的事情了。
B:「用戶至上主義」在哈佛的表現嚴重嗎?
L: 這樣說吧,我反對這樣一種觀點,就是說哈佛就像一個大商店,你從櫃台逛一逛,選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把喜歡的各個課程放進你的口袋,然後離開時帶著一張哈佛文憑,兩個在街上見到的人,同是哈佛畢業生,他們對話說起對哈佛的印象,然後得出結論是哈佛是一個大商場。你知道,我有比這更大的野心,但是需要更多努力。
B: 為什麼你在書中對哈佛學生的高分現象一直持有批判?
L: 在哈佛,分數的競爭一直存在,這也是哈佛學生被錄取的主要依據;但我認為這會導致一些不好的後果,如,根據這種商場式的選課模式,學生在選課時很難有什麼結構可言。認為分數重要的學生自然會用課程是否易得高分來作為衡量一門課的可選性,通常學生最容易做的是選那些他們最了解的學科或者課程,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有最大的機會獲得高分。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他們上大學的目的,拿A 或者B+。我就曾建議我的孩子,嘗試放鬆,不要為了分數選課,選那些你感興趣或者你覺得值得一學的課程,可以學到東西的課程。
B: 在您看來大學教育最終目標是什麼?
L: 不是物質上的成功,不是金錢和名聲,而是教授公民意識,鼓勵和激發學生相信充實的人生,如何為公眾服務,確立道德准則,以免他們在離開哈佛以後會墮落、腐敗
『伍』 聖彼得廣場是哪個國家的,紅場,威尼斯廣場,太陽門廣場,哈佛廣場,五月廣場,慕尼
你好
聖彼得廣場位復於國中制國梵蒂岡
紅場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威尼斯廣場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
太陽門廣場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哈佛廣場,指的是位於美國麻省劍橋市哈佛大學附近的那幾條小街和幾個交叉路口。它並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那種廣場。
五月廣場位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威尼斯廣場是哪個國家的
你好抄
威尼斯廣場位於意襲大利首都羅馬
太陽門廣場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哈佛廣場,指的是位於美國麻省劍橋市哈佛大學附近的那幾條小街和幾個交叉路口。它並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那種廣場。
五月廣場位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希望對你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