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如何維護與消費者的關系
⑴ 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
誠信是消費者對經營者最基本的要求,隨著現代商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多數商品經營者都能夠做到誠信經營,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商家卻以種種手段對消費者進行欺詐,當消費者遭遇欺詐時也就不得不用法律來維護我們受損的權益。
消費者要維護自身權利除了靠國家的監督和經營者自律外,消費者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其實是最好維護者。有些消費者由於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於交易過程中應當謹慎的問題,疏忽大意,結果上當受騙,追悔莫及;有些消費者由於缺乏權利意識,在權益受損後,自認倒霉,對某些廠商的侵權行為不了了之;有些消費者迫於經營者在消費時,蠻橫挑剔,無理取鬧,故意使事態擴大,造成重大損失,最終自食其果;等等,這一切都是由於缺乏應有的消費者意識所致。因此,作為消費者,在進行消費過中,應特別注意培養以下意識:
(一)自我防範意識
自我防範意識,不僅要求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要注意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且在購買商品後使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能否認,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利益是沖突的。因此,每一個消費者在進行消費交易過程中,都應對自己的利益給予高度的注意。
(二)權利意識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法律對消費者賦予了各種權利。這里所說的消費者權利,不僅包括法律所規定的消費者權利,也包括消費者與經營者簽定的合同而享有的權利。作為消費者,應當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如果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就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與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進行斗爭。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當法律對消費者
的權利進行界定後,對這種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的侵害,便是違法行為。如果消費者對於自己的權利漠不關心,聽任經營者侵害而不進行維護,則是對自我以及社會的不負責任。
這種維護是對受到攻擊的具體的權利的保護,不但是權利人對自己的
義務,而且,是對社會的義務。消費者對自己權利的放棄,便是對經營者違法行為的縱恿和獎勵,此時,受到損害的不僅僅是消費者自身的利益,而且還包括社會的公共利益,法律秩序將會因消費者對權利的放棄而受到破壞,經營者會因消費者的軟弱而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因此,每一個消費者要尊重自己的權利,每一個消費者都有義務維護自己的權利。權利意識的提高依賴於法律意識的提高,要使每一個消費者具有高度的權利意識,必須使消費者知道在法律上他有哪些權利。誠然,消費者與經營者和平相處,禮貌相待,當然是消費者渴求的理想狀態,但是,為了和平相處而放棄權利,對於社會和消費者本人來說,都是不可取的。消費者要改善自己的地位,必須為權利而斗爭。
(三)文明消費意識
消費者應當為自己的權利而斗爭,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無法無天、無理取鬧。消費者應當以一個文明的現代消費者的標准要求自己。在與經營者發生糾紛時,應當盡量心平氣和地在協商的基礎上解決;在協商不成時,應通過合法的渠道謀求解決。不論採取哪一種方式解決爭議,都應當注意保持文明消費者的形象。
總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不可忽視的,為了讓消費者的權益不受損害,除了靠國家的監督、經營者自律外,尤其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自我保護的意識,消費者應當了解我們享有的權利,用法律的武器主動來維護我們的權益。
⑵ 如何維護消費者權利
維護消費者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
第三十條國家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應當聽取消費者和消費者協會等組織的意見。
第三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落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預防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行為的發生,及時制止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採取措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行政部門應當聽取消費者和消費者協會等組織對經營者交易行為、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意見,及時調查處理。
第三十三條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抽查檢驗,並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檢驗結果。
有關行政部門發現並認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責令經營者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
第三十四條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懲處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採取措施,方便消費者提起訴訟。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的消費者權益爭議,必須受理,及時審理。
第五章消費者組織
第三十六條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第三十七條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
(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
(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
(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責應當予以必要的經費等支持。
消費者協會應當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
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費者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的規定,開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三十八條消費者組織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收取費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和服務。
⑶ 為了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你覺得應當怎樣處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關系
經營者還需要以友好的心態對帶消費者,消費者要以禮貌來對帶經營者。並且經營者不能侵犯消費者的權利
⑷ 如何管理好客戶與商家之間的關系
「顧客便是上帝」,這是所有企業都在強調的服務理念,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源頭都是客戶,想要在這場角逐中,佔下一席之地,企業便要處理好自身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那問題來了,對於如「上帝」般的客戶,企業又應當怎樣處理好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呢?
1.與客戶的關系:
成功的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可以像朋友之間的關系,關系親近雙方便會更加了解,才會得到對方更大程度上的認可。當企業足夠地了解客戶,深度了解客戶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制定合理而正確的營銷策略;客戶了解企業,了解企業的產品與服務,了解企業的態度與責任意識,就能提高對企業的認可度,方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客戶消費。這就是企業與客戶關系親近的好處,對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2.極致思考客戶需求:
調研是摸清客戶需求的最好方法,但並不是所有企業所有項目都必須要做市場調研的,市場調研所要消耗的成本都是比較大的,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企業可以適當地思考、猜想客戶的消費訴求和消費理念,並不是無腦地意淫客戶的消費思維。理性分析客戶的需求,要求公司要對客戶的消費方式、消費行為、消費模式、消費環境和消費理念等做一個詳盡的思考與分析,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思考客戶到底需求是什麼,站在客戶的立場去挖掘。可以說這是對客戶的消費行為進行研究,也可以說是對整個消費邏輯進行深究,最後便能總結出客戶真正的消費訴求。
3.解決好客戶會提出的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如此企業往往也是一樣的,對於自身存在的問題,企業一般不會及時發現,但是客戶是親身體驗者會很快發現產品的短板。當客戶提出了產品短板時,企業應該虛心地聽取建議,解決好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改進。這不單單是對客戶的尊重,也是對自我的尊重,因為進步本身就是在不斷地提升自我。
我們微粵科技便是會與客戶打造好關系,打造成像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讓客戶認同我們,並且長期地信任我們,清晰地了解客戶,客戶需要做小程序套模板,還是小程序定製開發,小程序定製開發又需要突出什麼樣的功能、針對什麼產品什麼的人群,從而去匹配對粉絲、VIP會員進行維護、開展智能機器客服、大數據智能分析、微信商城分銷系統、在線一鍵派發電子優惠劵、抽獎、拼團、派發電子會員卡、電子禮品卡,打造移動官網、開啟在線團購等多種活動,對移動營銷實現流量、轉化、裂變、召回復購等板塊功能,極大擴展潛在客戶群和實現企業的運營目標。只有真誠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哪怕不是朋友,也不會是敵人。
⑸ 怎麼在柚禾商城保護自己的消費者權益
熟知道消費者保護法就可以在柚禾商城保護自己的消費者權益。
⑹ 如何維護消費者權利
一、協商解決
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後,就與爭議有關的問題進行協商,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的活動。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協商和解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它都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途徑。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費者權益爭議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的。
二、投訴
投訴的形式:
消費者投訴可以採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但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講清楚以下內容:
一是投訴人基本情況。即投訴人的姓名、性別、聯系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
二是被投訴方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方名稱、地址、電話等。
三是購買商品的時間、品牌、產地、規格、數量、價格等。
四是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
五是購物憑證、保修卡、約定書復印件等。
三、行政申訴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提出。消費者申訴一般應採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並載明下列事項:
(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
(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
(3)申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
(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託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託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後,如果與經營者協商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調解書。如果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可以撤回申訴,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如果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可以撤回申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提起訴訟
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在我國,訴訟大致分為三種形式:
(1)刑事訴訟;
(2)民事訴訟;
(3)行政訴訟。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於民事訴訟范疇。
⑺ 電子商務中應如何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謝謝!
電子商務中出現的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已逐漸成為其發展的阻礙,亦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了嚴峻挑戰。電子商務只是人們生活消費的途徑之一,它沒有改變消費者的定義也沒有改變法律對消費者的保護,所以現行法律對消費者的定義同樣適用於電子商務領域。在尊重電子商務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從法律及相關層面採取各種措施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首先來看看對於消費者的定義。
消費者就是指為生活消費目的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商業性服務的,由國家專門法律保護其消費權益的個體社會成員。
我們還要注意的是問題是,電子商務具有交易主體虛擬化、交易過程無紙化、支付手段電子化、交易空間泛地域化等特點,這些特點使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力量對比更加懸殊,網路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安全權等更容易遭到網路經營者的侵犯。
消費者與經營者是相對應、相對立的關系,沒有經營者就沒有消費者,反之亦然。電子商務中可能存在的消費者與經營者的交易模式有三種:B2B、B2C、C2C,其中B2C模式中存在消費者與經營者是毫無爭議的。
再者,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角度看,消費者作為分散孤立的個人,處於不利或弱勢地位。且在交易過程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性等因素,在電子商務中,因網路的虛擬化、電子化使消費者的弱勢地位更加明顯。例如在C2C交易中,一些尚品店鋪在線銷售者只是披露商品信息或自己的身份信息,消費者無法對其信息作出真偽鑒別。如果銷售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虛假內容,那麼購買者的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信息不對稱在C2C交易模式里表現的淋漓盡致,整個交易過程中購買者始終處於弱勢地位。
C2C交易中,大部分的個人銷售者以出售商品為業,主觀上具有營利目的,客觀上存在營利行為。由於網路的特性,個人銷售者可以只憑借個人身份證或相關證件開設「店鋪」,銷售商品。其「店鋪」規模及產品種類甚至可以和現實生活中的商家相媲美,甚至規模更大、種類更多。其銷售方式多樣,包括拍賣、零售、批發等。這類個人銷售者的性質和現實生活中的經營者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是其藉助了網路這一便利資源。將這一類個人銷售者視為經營者,更有利於網路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在C2C交易模式下,企業可能以個人身份注冊並從事經營,而購買者很難得知與其交易的對象究竟是企業還是個人。如果法律一概將注冊為個人用戶的企業銷售者排除在經營者的范圍之外,那麼與這類銷售者進行交易的個人不會被法律視為消費者從而無法受到特殊的保護。
維護消費者權益,不僅要關注電子商務消費以及合法合理的措施做到自身維護消費權益,做一位聰明的消費者,而且希望國家有關部門也不可放鬆對消費者利益的關注。從立法、司法角度還做到全面的保護,它涉及到政府、行業、消費者自身等多個層面,甚至涉及到整個社會的信用體制等問題。更要從其他方面來引導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實現,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網路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體系。每位消費者,經營者,都應該為營造公正公開的消費環境而出謀劃策。因為保護網路消費權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尤其是在網路盛行,電子商務的大環境下!
⑻ 我將如何維護消費者網購的權益
這個可以投訴的吧,把你收到鞋子,吊牌都拍照,再把你網上訂單的顏色對照,發起投訴,如果京東不理,再投訴到消費者協會,或者去一些網路媒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