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合並為什麼產生遞延所得稅
『壹』 免稅合並下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問題。
這要區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要確認。同時要學習過稅法,因為非同一控制企業免稅合並,合並方以公允價值入賬,而稅務上以賬面價值,所以稅會差異,要確認。
『貳』 免稅合並 遞延所得稅負債 商譽
假設被合來並的s公司,除遞自延所得稅之外的資產為100,負債為50.
那麼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為50.
假如合並成本為70
則商譽=70-50=20.
假如因商譽而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20*25%=5.
那麼這時得到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要把這個5也要考慮進去.
得到凈資產是100-50-5=45.
而合並成本是70,則商譽又將變為:70-45=25.
又要增加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25-20)*25%=1.25.
同上面的道理,那凈資產又跟著變了,商譽當然也會又跟著變.又要改變遞延所得稅.
從而陷入不斷循環.
另外,站長團上有產品團購,便宜有保證
『叄』 請問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免稅合並會產生遞延所得稅嗎
合並報表上遞延所得稅對應科目不應該是商譽么,為什麼是資本公積?
『肆』 應稅合並與免稅合並對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有什麼影響
請參照財稅〔2009〕59《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進行處理。
『伍』 應稅合並和免稅合並,確認遞延所得稅的區別
所得稅稅率變動,遞延所得稅,可以帳面利潤總額計提所得稅,作為利潤總額列支,並按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作為應交所得稅記帳,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遞延所得稅。
這是因為:
遞延所得稅是當合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出現時間性差異的時候,為了調整核算差異的。
按照這一種核算的方式,合營企業需要設置「遞延所得稅」科目來進行核算,在時間差額完全自行消失後,本科目的余額也將為零。
會計上認定的繳稅金額與稅務局認定的金額不一致,其中暫時性的,以後稅務局就認可了,就是遞延所得稅。
(5)免稅合並為什麼產生遞延所得稅擴展閱讀:
企業因為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情況下,應當記入所得稅的費用,但是以下兩種情況是除外的:
1、某項交易或事項按會計准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2、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負債,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的,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影響合並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記入合並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特殊處理方面: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根據本准則第22條規定,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
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相關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暫時性差異的,則應當按本准則規定,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企業合並中產生的遞延所得稅,由於企業會計准則規定與稅法規定對企業合並的處理不同的話,可能會造成企業合並中取得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的差異。
比如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同時,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通常應調整企業合並中所確認的商譽。
3、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用以後年度所得彌補的可抵扣虧損以及可結轉以後年度的稅款抵減,比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原則處理。
『陸』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免稅合並中,確認因商譽差異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為什麼將進一步增加商譽的價值
CPA中對免稅合並中有相關的規定:非同一控制下免稅合並,確認的遞延所得稅所對應的不是所得稅費用,而是商譽。
如果將遞延所得稅計入所得稅費用,則再確認商譽的時候會形成一個無限循環的狀態。所以規定遞延所得稅不計入所得稅費用,而是計入商譽。
『柒』 免稅合並,非同一控制下會計處理按公允價值核算,產生遞延所得稅,這不是有稅嗎,為什麼還叫免稅合並呢
不是的,免稅合並是指的被投資方對於合並日其資產、負債的評估增值部分不予交稅,但是因此合並報表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不等的情況,是需要確認暫時性差異,並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的。
『捌』 免稅合並與應稅合並的區別以及這兩種情況下對遞延所得稅處理方法的不同是什麼
免稅合並的情況下,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對於商譽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產生的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玖』 為什麼免稅合並形成的商譽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形成負債,那後期這部分差異的稅還要
如果形成,會陷入死循環。
稅不要交。
『拾』 請問為何免稅合並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免稅合抄並下認為該合並是免稅的不交所得稅,那麼合並報表認可的是被投資單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也就是合並報表認為是購買被投資單位,應當按照被投資單位的公允價值在合並報表填列,作為合並報表賬面價值,而稅法認為是免稅的,認可的是其原來的賬面價值為計稅基礎,那麼合並報表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但是不一定是遞延所得稅負債,也可能是遞延所得稅資產,應稅合並相反,稅法和合並報表都認可公允價值,不產生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