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免稅證明怎麼開
㈠ 如何辦理出口退稅證明
辦事單位 1.生產企業:出口退稅企業所在地縣(市、區)級國家稅務局(辦稅廳) 2.外貿企業:出口退稅企業所在地國家稅務局進出口稅收管理分局(處)或流轉稅科; 辦理條件 凡經國家商務部及其授權單位賦予有出口經營資格的外貿企業、工貿企業、生產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自營或委託代理出口的貨物和特定退(免)稅企業。 辦理程序 (一)代理出口貨物證明: 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委託其他外貿企業代理出口,受託企業向其主管退稅機關申請開具「代理出口貨物證明」時,應提供如下資料: 1.代理出口貨物報關單; 2.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退稅專用聯),協議註明由委託方收匯的除外。 3.代理出口協議。 退稅機關對上述資料及相關電子信息進行審核無誤後,將出具《代理出口貨物證明》。 (二)補辦報關單證明: 出口企業因遺失等原因需補辦出口貨物報關單的,須在貨物出口後90日內向主管退稅機關提交申請報告,主管退稅機關核查有關電子信息和已退稅數據,確認未退稅的,可出具補辦報關單證明。 (三)出口商品退運已補稅證明: 出口企業因商品退運需辦稅務證明的,須向主管退稅機關提交申請報告、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發票等資料,主管退稅機關核查相關電子信息,確認未退稅的,可出具《出口商品退運已補稅證明》,如已退稅,應在追補已退稅款後,再出具上述證明。 (四)進料加工業務單證辦理 1.外貿企業進料加工業務的辦理。 (1)開展進料加工業務的外貿企業,需憑外經貿主管部門批準的「加工貿易業務批准證書」和《進料加工登記手冊》向退稅機關辦理「進料加工業務」備案登記。 (2)外貿企業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減稅進口原材料、零部件轉售給其他企業加工時,應先填具「進料加工貿易申報表」,報 經主管其退稅的稅務機關同意簽章後再將此申報表報送主管其征稅的稅務機關,並據此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可按規定稅率計算註明銷售料件的稅額,主管出口企業征稅的稅務機關對這部分銷售料件的銷售發票上的應繳稅額不計征入庫,而由主管退稅的稅務機關在辦理出口退稅時在退稅額中扣抵。 2.生產企業進料加工業務的辦理。 (1)進料加工業務的登記。開展進料加工業務的企業,在履行每份進料加工復出口合同第一次進料之前,應持進料加工貿易合同、海關核發的《進料加工登記手冊》並填報《生產企業進料加工登記申報表》,向退稅部門辦理登記備案手續。 (2)進料加工業務的申報,開展進料加工業務的生產企業在向退稅部門申報辦理「免抵退」稅時,應同時填報《生產企業進料加工進口料件申報明細表》,申請出具《生產企業進料加工貿易免稅證明》。 (3)進料加工業務的核銷。生產企業在《進料加工登記手冊》最後一筆出口業務在海關核銷之後、《進料加工登記手冊》被海關收繳之前,需持手冊原件、《進料加工海關登記手冊核銷申請表》到退稅部門辦理進料加工業務核銷手續。 (五)來料加工業務單證辦理 出口企業以「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免稅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後,憑海關核簽的來料加工進口貨物報關單和來料加工登記手冊向主管其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辦理「來料加工免稅證明」,持此證明向主管其征稅的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免徵其加工或委託加工貨物及其工繳費的增值稅、消費稅。貨物出口後,出口企業應憑來料加工出口貨物報關單和海關已核銷的來料加工登記手冊、收匯憑證向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辦理核銷手續。逾期未核銷的,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將會同海關和主管征稅的稅務機關及時予以補稅和處罰。 (六)補辦出口收匯核銷單證明 企業對已往外匯局辦理外匯核銷手續,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退稅專用)因故遺失需辦《補辦出口收匯核銷單證明》的,應向退稅機關提供報告、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出口發票等資料,退稅機關和對有關信息,確認未退稅的,出具《補辦出口收匯核銷單證明》。 辦理時限 對已受理的出口企業退稅申報,除單證或信息不齊外,當月必須審批完結、辦理退庫手續 是否收費 不收費
㈡ 進出口貨物征免稅證明 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九類暫時進出境貨物可以免徵關稅(具體條款見下文)。九類以外的暫時進出境貨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征稅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至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按月徵收1/60關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
第四十二條
經海關批准暫時進境或者暫時出境的下列貨物,在進境或者出境時納稅義務人向海關繳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保證金或者提供其他擔保的,可以暫不繳納關稅,並應當自進境或者出境之日起6個月內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經納稅義務人申請,海關可以根據海關總署的規定延長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的期限:
(一)在展覽會、交易會、會議及類似活動中展示或者使用的貨物;
(二)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中使用的表演、比賽用品;
(三)進行新聞報道或者攝制電影、電視節目使用的儀器、設備及用品;
(四)開展科研、教學、醫療活動使用的儀器、設備及用品;
(五)在本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列活動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及特種車輛;
(六)貨樣;
(七)供安裝、調試、檢測設備時使用的儀器、工具;
(八)盛裝貨物的容器;
(九)其他用於非商業目的的貨物。
第一款所列暫准進境貨物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復運出境的,或者暫准出境貨物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復運進境的,海關應當依法徵收關稅。
第一款所列可以暫時免徵關稅范圍以外的其他暫准進境貨物,應當按照該貨物的完稅價格和其在境內滯留時間與折舊時間的比例計算徵收進口關稅。具體辦法由海關總署規定。
㈢ 辦理免稅證明
辦理征免稅證明所需材料 一、內資鼓勵項目辦理征免稅證明所需材料 1、填寫的征免稅證明申請表 2、進口設備的合同、發票、樣本 4、海關認為必要的其他文件 二、辦理外資鼓勵項目《征免稅證明》時需提交下列有關單證 1.加蓋申請單位公章的《進出口貨物征免稅申請表》一份(詳見下載中心:進出口貨物減免稅申請表); 2.該批進口設備的合同、發票、裝箱單(正本或復印件); 3.項目主管部門出具的項目確認書(復印件)及隨附的進口設備清單(正本); 4.海關認為必要的其他文件(設備樣本、技術說明等); 5.代報企業需提供進口單位的委託書(詳見下載中心:進出口貨物減免稅申請表)。 三、外資鼓勵項目項下《進出口貨物征免稅申請表》填制要求 1、申請單位海關代碼:填寫企業注冊的海關十位編碼; 2、申請單位名稱:按照《國家鼓勵發展的內外資項目確認書》填寫; 3、征免性質/代碼:鼓勵項目—789; 4、項目統一編號:按照《國家鼓勵發展的內外資項目確認書》填寫; 5、產業政策審批條目代碼:按照《國家鼓勵發展的內外資項目確認書》填寫; 6、審批部門/代碼:填寫項目統一編號的前四位; 7、項目性質/代碼: A(中外合資企業)、B(中外合作企業)或C(外資企業); 8、進出口岸海關名稱:天津關區內通關使用的填寫「天津關區0200」;天津關區外通關使用的按當地海關要求填寫; 9、合同號:對外簽約的合同編號; 10、審批依據:署稅(1997)1062號; 11、成交方式:CIF; 12、運費(率):為空; 13、幣制:為空; 14、保費(率):為空; 15、幣制:為空; 16、雜費(率):為空; 17、幣制:為空; 18、對外簽約單位海關代碼:與申請單位海關代碼的填寫要求相同; 19、對外簽約單位名稱:與申請單位名稱的填寫要求相同; 20、備註:填寫單項政策、商品所對應的文件號; 21、序號:填寫同批進口貨物順序號; 22、稅則號列:根據歸類總規則正確歸類並填寫; 23、商品名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商品規范申報目錄》填寫,並與隨附單證相符; 24、規格型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商品規范申報目錄》填寫,並與隨附單證相符; 25、數量:按照進口貨物裝箱單填寫; 26、單位:按照進口貨物裝箱單填寫; 27、總價:按照發票填寫; 28、幣制:按照發票填寫; 29、原產國(地區):按照合同、發票填寫; 四、科教用品辦理征免稅證明所需材料: 1、征免稅申請表(詳見填寫要求)。 2、進口設備的合同、發票。 3、設備樣本說明。 4、科研單位如已轉制為企業,需提供該進口設備所用於的項目的課題報告。 5、海關認為必要的其他文件。所進設備的具體情況(如設備功能概述、安放地點、固定資產歸屬
㈣ 如何開具免稅證明
免稅證明應該是稅務局開的。
但是如果稅務局只管蓋章,文字需要企業自己組織的話,有幾項內容是必不可少的:
1、企業概況如經營范圍、業務性質等;
2、該企業涉及免稅的稅種類別,以及免稅的理由;
3、企業經營財務情況(如制度健全,記賬規范、機構完善,能准確及時地反映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等)。
(4)出口免稅證明怎麼開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中國免稅業作為旅遊產業中的高速成長版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1年4月20日,《關於開展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的公告》的出台助推了中國免稅業實現跳躍性發展,中國免稅業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1994年以來,免稅業逐步走向市場化,零售網路、經營形式、購物環境、商品結構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均發生了質的飛躍,行業整體實力迅速提升,銷售總額已位居世界前列。
尤其是2000年以來,受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出入境旅遊迅速發展,機場、口岸建設升級,市內免稅店的開設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免稅品行業增長迅速,明顯快於同期全球免稅業的增長,2010 年中國免稅業由上年的第22位升至全球第五。
2010年,中國免稅業已遍布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90多個機場、港口和邊境口岸等地,年銷售額達17.3億美元,佔全球免稅業份額的4.4%。
分析認為,我國免稅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首先要積極爭取免稅業務新政策,拓寬免稅店免稅業務的發展空間;積極實現產業轉型,實現免稅業向旅遊零售業的轉型升級。隨著中國旅遊業在全球旅遊業中地位的不斷上升,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免稅業必將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
2010年,對中國免稅業的發展而言意味著一個新市場的開啟,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正在使「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漸行漸近。
由於免稅品經營業務涉及免稅商品的監管、國家稅收的征繳、外匯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免稅品銷售有著獨特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方式,中國對免稅商品銷售業務均實行國家集中統一管理的政策,中國經營免稅業務主要有國家以行政手段指定國有專業公司統一經營和政府以國際招標的方式確定中國免稅業專營公司這兩種方式。
境內獲準的免稅運營商主要有5家,分別為:中免公司、深圳市國有免稅商品(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和新設立的海南省免稅品經營公司。
其中只有中免公司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的主要機場、港口和邊境口岸經營免稅業務,不存在地域限制,而其他公司則作為區域性或招標試點經營的免稅運營商。
雖然免稅業正在欣欣向榮地發展,但基於政策的依賴性,以及業態形式相對單一,繼續開發和挖掘市場潛力仍是當下的重要話題。
網路-免稅
㈤ 開免稅證明需要帶什麼
1、身份證明即身份證。
2、稅務登記證副本(或營業執照副本)
3、如果在網上電子稅務局開具,則不用了。
㈥ 一般納稅人三萬以內免稅證明怎麼開
免稅的話無需開免稅證明的,符合國家免稅就享受免稅,稅務局無權干涉,也版不會打證明的權,因為沒有打免稅證明的規定,只有打納稅證明的規定。
沒聽說一般納稅人三萬以內免稅的規定,如果是特殊情況,經審批減免稅的,你拿上批文就可以了。
㈦ 個體工商戶免稅證明怎麼開
個體戶免稅的話無需開免稅證明的,符合國家免稅就享受免稅,稅務局無權干涉,也不會打證明的,因為沒有打免稅證明的規定,只有打納稅證明的規定。
如果
是經審批減免稅的,你拿上批文就可以了。
㈧ 免稅證明在哪開
是不是沒說清楚,需要免稅證明或者完稅證明;
你是個體經營者,已經繳稅,應該稅務部門出具完稅證明吧。
在仔細確認一下是完稅或者免稅還是必須是免稅。
㈨ 個體戶怎麼開免稅證明
一般都是外貿企業和生產企業需要開免稅證明,個體戶是不需要開免稅證明的,個體戶符合國家免稅要求就可以享受免稅,稅務局無權干涉,也不會打證明,因為沒有打免稅證明的規定,只有打納稅證明的規定。
免稅指國家為了實現一定的政治經濟政策,給某些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的一種鼓勵或特殊照顧。減稅是從應征稅款中減征部分稅款; 免稅是免徵全部稅款。我國幅員廣闊,經濟情況千差萬別。可能因為國家經濟政策的要求,需要對某些行業、企業或產品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
可能因為某些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發生意外損失,需要給予特殊照顧; 也可能因為生產經營條件發生較大變化,而稅法規定的稅率一時又不宜於調整,需要給予特殊照顧,等等,這就需要採取減稅免稅措施把稅法的統一性和必需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地對待征稅中的各種特殊情況。
(9)出口免稅證明怎麼開擴展閱讀:
免稅行業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中國免稅業作為旅遊產業中的高速成長版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1年4月20日,《關於開展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的公告》的出台助推了中國免稅業實現跳躍性發展,中國免稅業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1994年以來,免稅業逐步走向市場化,零售網路、經營形式、購物環境、商品結構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均發生了質的飛躍,行業整體實力迅速提升,銷售總額已位居世界前列。
尤其是2000年以來,受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出入境旅遊迅速發展,機場、口岸建設升級,市內免稅店的開設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免稅品行業增長迅速,明顯快於同期全球免稅業的增長,2010 年中國免稅業由上年的第22位升至全球第五。
2010年,中國免稅業已遍布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90多個機場、港口和邊境口岸等地,年銷售額達17.3億美元,佔全球免稅業份額的4.4%。
分析認為,我國免稅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首先要積極爭取免稅業務新政策,拓寬免稅店免稅業務的發展空間;積極實現產業轉型,實現免稅業向旅遊零售業的轉型升級。隨著中國旅遊業在全球旅遊業中地位的不斷上升,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免稅業必將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
2010年,對中國免稅業的發展而言意味著一個新市場的開啟,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正在使「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漸行漸近。由於免稅品經營業務涉及免稅商品的監管、國家稅收的征繳、外匯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免稅品銷售有著獨特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方式。
中國對免稅商品銷售業務均實行國家集中統一管理的政策,中國經營免稅業務主要有國家以行政手段指定國有專業公司統一經營和政府以國際招標的方式確定中國免稅業專營公司這兩種方式。
境內獲準的免稅運營商主要有5家,分別為:中免公司、深圳市國有免稅商品(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和新設立的海南省免稅品經營公司。
其中只有中免公司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的主要機場、港口和邊境口岸經營免稅業務,不存在地域限制,而其他公司則作為區域性或招標試點經營的免稅運營商。
雖然免稅業正在欣欣向榮地發展,但基於政策的依賴性,以及業態形式相對單一,繼續開發和挖掘市場潛力仍是當下的重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