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處理的進項轉出做什麼科目
『壹』 免稅項目轉出怎麼處理
免稅進項轉出的會計分錄:借: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購進免稅商品,銷貨方是不會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也不存在轉出問題。免稅企業采購原材料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企業購進的原材料用於生產免稅產品,就需要做進項稅額轉出。擴展閱讀:(一)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業務分析進項稅額轉出是指企業外購貨物或接受勞務,原用於生產性應稅項目,並已將增值稅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但後來又改變用途等,使抵扣鏈中斷,按增值稅法規定,其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應將已確認的進項稅額予以轉出,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損失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以下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1.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但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企業購進貨物不包括既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不含免徵增值稅項目)也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以下簡稱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固定資產,即購入生產用設備等固定資產涉及的增值稅可以抵扣。 2.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依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 3.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4.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5.上述1至4項規定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二)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業務的賬務處理根據有關規定,在賬務處理上,企業購入貨物時即能分清其進項稅額屬不得抵扣項目的,應將其進項稅額直接計入有關資產(勞務)的成本或損失中;原已確認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後因改變貨物用余額等原因,使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應將其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原生產用的外購貨物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如用於企業工程項目或無形資產研發等(用於生產用設備等固定資產除外)借:在建工程借:研發支出等(貨物成本+進項稅額)貸:原材料等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外購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借:營業外支出等(貨物成本+進項稅額)貸:原材料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外購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1)企業決定以外購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時借:生產成本借:製造費用借:管理費用等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貨物成本+進項稅額)(2)實際發放外購貨物時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貸:庫存商品等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外購貨物時涉及的運費,且已按運費的7%計算並確認了進項稅額的,在發生上述業務時,應將該進項稅額一同予以轉出。
『貳』 請問進項稅轉出怎樣做賬務處理
(一)貨物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賬務處理
納稅人已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貨物(不含固定資產)、勞務、服務,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應當將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從當期進項稅額中轉出;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轉出的進項稅額。
處理如下: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二)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的賬務處理
納稅人購進的貨物發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或因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的依法沒收、銷毀、拆除情形,其購進貨物,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所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進行轉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損失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三)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的賬務處理
納稅人在產品、產成品發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或因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的依法沒收、銷毀、拆除情形,其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所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進行轉出。
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轉出的進項稅額。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
貸:在產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四)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兼營簡易計稅項目、免稅項目的賬務處理
適用一般計稅方法的納稅人,兼營簡易計稅項目、免稅項目而無法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應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銷售額+免徵增值稅項目銷售額)÷當期全部銷售額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五)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發生應進項稅額轉出的情形的賬務處理
已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發生應進項稅額轉出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適用稅率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是指納稅人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計提折舊或攤銷後的余額。
借:固定資產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六)取得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不動產的賬務處理
納稅人取得不動產專用於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應取得2016年5月1日後開具的合法有效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並進行進項稅額轉出。如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為增值稅專用發票,應在認證期內進行認證。
(七)購貨方發生銷售折讓、中止或者退回的賬務處理
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的,因銷售折讓、中止或者退回而退還給購買方的增值稅額,購買方應暫依《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表》所列增值稅稅額從當期進項稅額中轉出,待取得銷售方開具的紅字專用發票後,與《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表》一並作為記賬憑證。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待攤費用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免稅處理的進項轉出做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進項稅額轉出年末余額的處理:
對於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可以在每月末,做個憑證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這樣明細進項稅額、銷項稅額沒有餘額,而且每月賬面結轉完的「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與增值稅報表完全一致,借方余額為留抵稅額,貸方為應繳稅額。
參考資料:
進項稅轉出-網路
『叄』 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會計科目
分很多種吧,要看你為什麼要轉出這個進項稅
如果是原來已經計入了進項稅,版後來因為原材料毀損或者其權他原因需要轉的話,借:原材料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如果是實行免抵退稅政策,出口的產品是不收銷項稅的,類似免稅,沒有銷項稅,把相應的進項稅轉出的話,借:製造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肆』 會計中的進項稅額轉出的科目該怎麼做
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貨物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的賬務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損失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的賬務處理:
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轉出的進項稅額。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
貸:在產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兼營簡易計稅項目、免稅項目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發生應進項稅額轉出的情形的賬務處理:
借::固定資產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6、購貨方發生銷售折讓、中止或者退回的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期待攤費用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7、原材料進項稅額轉出的賬務處理:
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在建工程)、免稅項目或集體福利與個人消費等。
借:庫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銷售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若企業將不符合規定的原始憑證作為抵扣進項稅額的依據,則應做以下賬務調整:
借:原材料等(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檢查調整
(4)免稅處理的進項轉出做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進項稅額轉出的原因
實際工作中,經常存在納稅人當期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事先並未確定將用於生產或非生產經營,但其進項稅稅額已在當期銷項稅額中進行了抵扣,當已抵扣進項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購進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在產品和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時,應將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稅額從當期發生的進項稅稅額中扣除,在會計處理中記入「進項稅額轉出」。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當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接受的應稅勞務不是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而是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或用於集體福利,個人消費等情況時,其支付的進項稅就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伍』 稅務局要求做的進項稅轉出怎麼做會計分錄
1、借:庫抄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轉出進項稅
借:庫存商品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進項稅)
3、結轉
借:轉出進項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4、繳稅
借: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轉出的進項稅又回到了原材料中,結轉銷售成本時,從原材料又轉到了成本中,這樣,月末結轉利潤時,也就自然轉到了本年利潤中
『陸』 關於進項稅額轉出的賬務處理
我國增值稅實行進項稅額抵扣制度,但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非經營性損失),以及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其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轉入有關科目,不予以抵扣。
1、貨物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
貸:在產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兼營簡易計稅項目、免稅項目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6)免稅處理的進項轉出做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當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接受的應稅勞務不是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而是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或用於集體福利、個人消費等情況時,其支付的進項稅就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實際工作中,經常存在納稅人當期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事先並未確定將用於生產或非生產經營,但其進項稅稅額已在當期銷項稅額中進行了抵扣,當已抵扣進項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
購進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在產品和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時,應將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稅額從當期發生的進項稅稅額中扣除,在會計處理中記入「進項稅額轉出」。
參考資料
網路-進項稅額轉出
『柒』 免稅企業進項稅額轉出後又轉入哪個科目請高人回答
當期損益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貸: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借:管理費用,生產成本等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捌』 免稅 進項轉出的會計分錄
不可退稅部分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出口銷售
貸: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內項稅轉出)容
出口退稅部分記為其他應收款:
借:其他應收款-出口退稅或應收出口退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再結轉收入成本就可以了
『玖』 請問免稅產品進項稅轉出怎麼做
納稅人已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貨物(不含固定資產)、勞務、服務,用於集體福利內和容個人消費的,應當將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從當期進項稅額中轉出;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轉出的進項稅額。
處理如下: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9)免稅處理的進項轉出做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當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接受的應稅勞務不是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而是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或用於集體福利、個人消費等情況時,其支付的進項稅就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實際工作中,經常存在納稅人當期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事先並未確定將用於生產或非生產經營,但其進項稅稅額已在當期銷項稅額中進行了抵扣,當已抵扣進項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購進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在產品和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時,應將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稅額從當期發生的進項稅稅額中扣除,在會計處理中記入「進項稅額轉出」。
『拾』 抵扣的進項稅額轉出如何做會計分錄
1、結轉應繳納增值稅(即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的差額):
借:應交稅費—應版交增值稅(權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實際交納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增值稅的「進項稅額轉出」 是將那些按稅法規定不能抵扣,但購進時已作抵扣的進項稅額如數轉出,在數額上是一進一出,進出相等。
(10)免稅處理的進項轉出做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當已抵扣進項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購進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在產品和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時,應將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稅額從當期發生的進項稅稅額中扣除,在會計處理中記入「進項稅額轉出」。
進項稅額轉出的原因包括:
1、將不能抵扣的部分計入抵扣金額內;
2、改變用途,原來可以抵扣變為不能抵扣;
3、按比列分攤計算、劃分可以抵扣與不能抵扣的部分;
4、發生財產的非正常損失。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已抵扣進項稅額+待抵扣進項稅額)×不動產凈值率
不動產凈值率=(不動產凈值÷不動產原值)×100%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小於或等於該不動產已抵扣進項稅額的,應於該不動產改變用途的當期,將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從進項稅額中扣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