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稅商品 » 為什麼應納稅所得額不減免稅收入

為什麼應納稅所得額不減免稅收入

發布時間: 2021-02-20 02:06:08

Ⅰ 關於企業所得稅所得額、免稅收入等的問題

1、100是成本,100÷(1-20%)這是你的收入,再×20%就是你的利潤了,用利潤乘以回25%的稅率才是你應交的企業所得答稅。
2、免稅收入和不征稅收入都是要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扣除的。
3、還本銷售是企業銷售貨物後,在一定期限內將全部或部分銷貨款一次或分次無條件退還給購貨方的一種銷售方式。由於該種銷售方式對消費者存在還本的吸引力,而且銷售企業還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較大的銷售額。因此,近年來不少企業從不同的目的出發採用該方式銷售貨物

Ⅱ 國債利息收入不是屬於免稅收入嗎為什麼用直接法算應納所得稅額的時候不用減掉

直接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不免稅收入-稅前可抵扣支出=900萬+60萬-400萬=560萬
而國債利內息收入容是免稅收入,因此就根本沒有計算在內,因此不用減掉
間接演算法中會計利潤600萬=900萬+60萬+40萬-400萬
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國債利息收入=600萬-40萬=560萬

Ⅲ 如何理解免稅所得和免稅收入

財稅[1995]81號條八條:企業購買的國債利息所得不征企業所得稅,而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專26條第一款:國債利屬息收入為免稅收入。二者是否一致??兩者哪個更優惠?能否舉例說明【專家回復】會員您好:從舊法的所得稅申報表和新法的規定來看,都是免稅收入的,新法更為優惠,因為免稅收入不用彌補虧損,實質的虧損用應稅所得彌補後能結再彌補,原來的規定免稅收入和應稅收入都要彌補虧損,不合理。
原內資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思路)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彌補虧損-免稅所得新企業所得稅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彌補虧損

Ⅳ 應納稅所得額中已經扣除免稅收入,為什麼應納所得稅額中還要減去減免稅額

這兩個不是同一個概念。
免稅收入顧名思義就是收入不征稅。減免稅額,計算出稅額後再減的稅額。

Ⅳ 為什麼不把免稅收入劃入不征稅收入

性質不一樣。

不征稅收入是指從性質和根源上不屬於企業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不專負有納稅義務屬並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組成部分的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不征稅收入包括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

免稅收入是指屬於企業的應稅所得但按照稅法規定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的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公益組織的收入等。

說通俗一點,不征稅收入就是按照「稅」的基本原理,這個東西就不屬於征稅的范疇,如果一定要征的話,恐怕就不叫稅了,叫搶了。而免稅收入呢,按照稅的基本原理它是可以征的,但是國家為了體現對企業的照顧,對某些特殊的收入就規定不用繳稅了,這就是免稅收入。

Ⅵ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

收入總額就是你所有抄開票的加是不開票的收入
不征稅收入包括: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免稅收入包括:1)國債利息收入;
2)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3)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 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4)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各項扣除:就是你公司的成本、費用(招待費、工資薪金、折舊、攤銷、利息、廣告費、壞帳准備等)

Ⅶ 計算企業所得額已經扣除減免收入了,為什麼計算所得稅時還要扣除減免稅

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額,需要扣除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
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是通過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轉入當期損益的,是本年利潤的減項,所以是扣除後再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額的。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本法關於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額。
預繳及匯算清繳所得稅的計算
(1)計算徵收辦法:實行按年計征、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辦法。
(2)按月(季)預繳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納稅人預繳所得稅時,應當按納稅期限內應納稅所得額的實際數預繳;按實際數預繳有困難的,可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1/12或1/4預繳,或者經當地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預繳所得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所得稅額=月(季)應納稅所得額× 25%
或=上年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25%
(3)年終匯算清繳的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25%
多退少補所得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額—月(季)已預繳所得稅額
企業所得稅稅款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若所得為外國貨幣的,應當按照國家外匯管理機關公布的外匯匯率摺合人民幣繳納。

Ⅷ 收入總額是否包含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

收入總額包含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
收入總額是指納稅人當期發生的,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包括會計核算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免稅收入是指屬於企業的應稅所得但按照稅法規定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的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公益組織的收入等。
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屬於不同的概念,不征稅收入不屬於稅收優惠,而免稅收入屬於稅收優惠。不征稅收入是由於從根源和性質上,不屬於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專門從事特定目的的收入,這些收入從企業所得稅原理上講應永久不列為征稅范圍的收入范疇。而免稅收入是納稅人應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國家為了實現某些經濟和社會目標,在特定時期或對特定項目取得的經濟利益給予的稅收優惠照顧,而在一定時期又有可能恢復征稅的收入范圍。

Ⅸ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各項扣除:是指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可以在稅前扣除的項目,比如:主營業務成專本、其他屬業務成本、稅法規定可以扣除的期間費用等等

以前年度虧損:是指「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算得出的以前5個年度內產生的虧損,在本年度可以彌補,比如本年盈利100萬,以前年度虧損了80萬,哪么你彌補之後,只剩下20萬的盈利,按此盈利交納企業所得稅即可。

再有不明白的可以加我

Ⅹ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其中收入總額=

收入總額,就是你的 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包括補貼收入)……等,一切的收入。 利息收入不算,因為一般企業的利息收入是沖減財務費用的,體現為負的財務費用。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