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訂單為什麼會免稅呀
㈠ 企業被鼓勵「免稅」有啥好處是免增值稅嗎
1.所謂創業免徵大多是所得稅,就你所說免徵增值稅的,我暫時還未見到相關文件
2.如果說簡單版的創業,那麼,依照權你的理解,什麼才叫創業?你在創業的概念上有點問題。國家是不可能對所有創業的都免稅的,試問,只要是自己做老闆的,誰不是創業?所謂創業免稅,是國家對特定行業或者特殊行業的一種鼓勵政策,而並非是所有的只要是創業,就可以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
3.所謂增值稅,是一種流轉稅種,國家為了保證增值稅鏈條的完整性,是不可能隨意減免的。而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種所得稅種,是你在取得了收益之後,國家讓你在再生產方面,享受了一定的優惠。而如果減免增值稅的話,那麼就象你想的那樣,會打破增值稅納稅人的平衡的,因此是很少採用這樣免稅方式的。
4.以上均屬個人意見,如果想深入了解,還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為准
㈡ 新公司免稅一年是怎麼回事
主要原因是新公司剛開始運營,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利潤,所以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有些地區為了支持創業,直接免稅。
㈢ 會計徵收增值稅時為什麼有免稅和免徵稅之分
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實施細則,規定了一些行業或產品或行為免徵增值稅,這樣的免稅是長期內的。
而鑒於國家容財政收入或者對特定的某些行業,在一個時期內會有鼓勵行為,這時就採取暫時的或說一定期間的免稅優惠政策,這樣的政策就稱為免徵稅
這是國家管理中的不同手段。
相當於你上班工作拿工資,這個基本工資是長期的對你勞動的報酬。工資之外會有獎金或說績效,這樣的獎勵是對你一個特定時期的勞動報酬。原理是相同的。
㈣ 為什麼要對公司進行雙重征稅
國際雙重征稅是指某一或不同征稅主體如果對某一或不同的征稅對專象或稅源同時屬進行了兩次或兩次以上征稅。
按國際慣例做出了相應規定。其主要內容包括:
⑴納稅人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已在中國境外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准予其在應納稅額中扣除。但其扣除額不得超過該納稅人境外所得按中國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⑵納稅人來源於境外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低於按中國稅法規定計算的扣除限額的,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據實扣除;超過扣除限額的,不得在本年度應納稅額中扣除,但可以在以後年度稅額扣除的余額中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
⑶納稅人境外已繳稅款的抵扣,一般採用分國不分項抵扣境外已繳稅款的方法。其抵扣額為:境內境外所得按中國稅法計算的應納稅額×?來源於某國(地區)的所得÷境內境外所得總額?。對於不能完全提供境外完稅憑證的某些內資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也可以採取「定率抵扣」的方法,不區分免稅或非免稅項目,統一按境外應納稅所得額16.5%的比率計算抵扣稅額。
㈤ 如何理解小型企業增值稅免稅政策實際問題
鏢據,我有
㈥ 為什麼有的企業免稅
減免稅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減免類型是制度減免,是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減稅、免稅。例如,對外資企業實行「兩免三減」;對年納稅額在3萬元以下的企業,減按18%的稅率徵收所得稅。
第二種類型是臨時減免稅,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的減稅、免稅。2003年「非典」期間,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就曾出台政策規定,中國國內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向SARS防治工作的捐贈,允許在繳納所得稅前扣除;對北京市的個體工商戶免收集貿市場管理費、個體管理費等各種費用,經營蔬菜的個體工商戶免徵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等。
第三種類型是其他減免。主要是地方政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賦予的許可權,對納稅人實行的減稅、免稅。如地方政府對納稅人因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特殊原因,以及對貧困地區或確有實際困難的納稅人的減免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將地方財政收入的一部分返還給企業,以達到招商引資的效果。例如,北京密雲區政府的一份文件中規定,對該區引進的生產型企業,按不超過增值稅總額的12.5%,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總額的25%~40%,給予資金扶持三年。
事實上無論哪種類型的減免稅,都會造成財政收入的減少。
鑒於地方自行出台稅收優惠政策的種種弊端,國務院曾經屢次下令禁止這種做法。1998年國務院下發的國發第4號文件中規定:地方政府不得在稅法明確授予的管理許可權之外,擅自更改、調整、變通國家稅法和稅收政策;2000年國務院國發第2號文件進一步規定:對先征後返或其他減免稅手段吸引投資的做法,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堅決予以制止。然而在現行的分級財政體制之下,地方政府沒有稅收立法權,只有稅收管轄權,再加上各地招商引資的壓力,地方政府用地方財政資金進行稅收返還的做法難以得到有效的清理。
㈦ 哪種情況企業可以免稅
有很多種的,
一、拿外商投資企業增值稅來說:
1自獲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稅「兩免三減」的稅收優惠政策。2、被認定為先進技術企業的, 「兩免三減」期滿後所得稅享受再延長減半徵收三年的稅收優惠政策。3、設在中西部地區的國家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減免期滿後再延長三年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如果同時被認定為先進技術企業,可按15%稅率減半徵收,但減半後稅率不低於10%。4、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和外商投資,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5、從事農林牧業的外商投資在減免期滿後所得稅享受減征15%-30%的稅收優惠政策。6、外資購買國產設備投資金額的40%,可抵免當年或今後五年內新增的企業所得稅
第3、4項優惠應在享受當年4月30日前報批之外,其他所得稅優惠均應在享受次年2月底以前報批。
二、內資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
1、軟體開發企業自開始獲利年度起所得稅享受「免二減三」的稅收優惠政策。
2、新辦的交通運輸業自開業之日起所得稅享受免一減一的稅收優惠政策。
3、新辦的商業企業、外貿企業、倉儲業自開業之日起所得稅享受減征或免徵一年的稅收優惠政策。
4、在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成立的新辦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減征或免徵企業所得稅三年。
真的很多,如果方便你可以上大中華稅法網查一下的!!
㈧ 企業為什麼要交稅啊,稅務局怎麼知道一個企業的收入的
企業之所以要交稅,是因為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雄厚的經濟基礎,主要來源就是稅收。不能說老百姓百分之百的享受到了國家的福利,但在某些層面上對我國公民確實有一定的益處。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得到的,國家為災區重建撥的款單靠人民捐款和外援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國家的三峽水利工程,為半個中國供電。鐵路也是個人開辦不起來的。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但稅收同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稅務局通常通過上報的報表和實際開票、認證的數據判斷一個企業的收入是多少。關於繳稅可以分為兩塊:
一、增值稅:這部分內容稅務局會通過每個月企業的實際開票金額核算應繳銷項稅額,通過企業認證的進項發票核對進項稅額,以此計算企業實際應繳的稅額。附加稅是參照增值稅繳交,統一歸到這塊。
二、所得稅:稅務局通過企業季度申報的利潤表核算企業應繳所得稅,如果有調整的,通過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進行清算。
(8)企業訂單為什麼會免稅呀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計算公式
1、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直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間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2、 核定應稅所得率片收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或=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㈨ 為什麼免稅產品,有的企業有稅率,有的沒有
首先定義要弄清楚了,免稅是指按照稅法規定不徵收銷項稅額,同時進項稅額不可回抵扣應答該轉出。是對某些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給予鼓勵、扶持或照顧的特殊規定,是世界各國及各個稅種普遍採用的一種稅收優惠方式。還有一種是
零稅率亦稱「稅率為零」。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個特定環節上的課稅對象,以零表示的稅率。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免稅是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種納稅人,免除其本身負擔的應納稅額,而外購的貨物或勞務仍然是含稅的。稅率為零不僅納稅人本環節課稅對象不納稅,而且以前各環節轉移過來的稅款亦須退還,才能實現稅率為零;
2、在實際工作中,稅率為零的含義在不同稅種上的使用,並不嚴格。如所得稅往往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免稅金額部分以零稅率表示,當然所得稅並無轉移稅額的問題。再如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規定稅率為零的投資項目僅指免掉投資項目本身應納稅額,其外購各種商品和勞務,實際上都是含稅的,並不退還其已納增值稅稅額。
綜上所述:免稅產品開票就要開成免稅的,不能想當然開成零稅率,雖然稅金都是零,但是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開票軟體裡面的編碼也是不一樣的,最後還有一種是不征稅,這三者都是不一樣的意思。
㈩ 為什麼有的企業要申請放棄免稅
發文文號: 財稅[2007]127號
發文部門: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發文時間: 2007-9-25
實施時間: 2007-10-1
失效時間:
法規類型: 增值稅優惠政策, 稅收管轄
所屬行業: 所有行業
所屬區域: 全國
發文內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現將增值稅納稅人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放棄免稅權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生產和銷售免徵增值稅貨物或勞務的納稅人要求放棄免稅權,應當以書面形式提交放棄免稅權聲明,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納稅人自提交備案資料的次月起,按照現行有關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
二、放棄免稅權的納稅人符合一般納稅人認定條件尚未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應當按現行規定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銷售的貨物或勞務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三、納稅人一經放棄免稅權,其生產銷售的全部增值稅應稅貨物或勞務均應按照適用稅率征稅,不得選擇某一免稅項目放棄免稅權,也不得根據不同的銷售對象選擇部分貨物或勞務放棄免稅權。
四、納稅人自稅務機關受理納稅人放棄免稅權聲明的次月起12個月內不得申請免稅。
五、納稅人在免稅期內購進用於免稅項目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所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一律不得抵扣。
六、本規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