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免稅發票怎麼做憑證
㈠ 收到農產品免稅發票,應該怎麼進行會計處理
借:庫存商品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購進免稅農業產品准予抵扣的進項稅額計算公式為: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㈡ 銷售免稅農產品收到增值稅普通發票應該怎樣做會計分錄
銷售免稅農產品來,既然自是銷售,就應開出發~票,而不是收收到增值稅普通發~票,所以沒法做 銷售免稅農產品收到增值稅普通發~票的會計分錄。
如果是銷售免稅農產品的企業,購進時收到增值稅普通發~票,則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等科目)
㈢ 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做賬時要怎麼做
一、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做賬方法:
1、收到增值稅發票時,先檢查一下發票的稅號、日期、內金額對不對,還有公司名容稱有沒有漏字或錯寫,增值稅發票抵扣期限為180天,收到的增值稅發票看是什麼時候開的,有沒有超過180天的期限。
2、借:庫存商品(或原材料、固定資產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應付賬款、預付賬款等科目)
二、收到的增值稅普通發票是不存在認證與抵扣問題,與其他普通發票一樣全額計入采購成本入賬,發生時做: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 價稅合計金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
(3)收到免稅發票怎麼做憑證擴展閱讀
做賬流程:
1、根據出納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賬憑證。
2、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
3、月末作計提、攤銷、結轉記賬憑證,對所有記賬憑證進行匯總,編制記賬憑證匯總表,根據記賬憑證匯總表登記總賬。
4、結賬、對賬。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5、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准確、內容完整,並進行分析說明。
6、將記賬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㈣ 收到免稅可抵扣發票怎麼做分錄
收到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只能全額計入固定資產。如果想要抵扣,需要對方重新開具發票,開成增值稅專用發票才可以。
㈤ 增值稅免稅企業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怎麼入賬
增值稅免稅企業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後做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的賬務處理。
㈥ 增值稅免稅企業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後應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增值稅減免賬務處理
對於流轉稅減免和返還的會計處理,財政部曾經在財會[1995]6號文件中作出過比較明確的規定。
增值稅直接減免的會計處理
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包括返還和減免,返還的形式有即征即退、先征後退以及先征稅後返還;增值稅的減免優惠主要體現為法定減免(直接減免)和政策行臨時減免,例如財稅[2001]113號文件規定,農膜、農機、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實行政策性臨時免徵增值稅。
在財政部財會[1995]6號文件中規定:企業實際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稅後返還的增值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科目。對於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科目。未設置「補貼收入」會計科目的企業,應增設「補貼收入」科目。
(一)如果納稅人銷售的項目部分免徵增值稅
例:某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5年4月購進聚氯乙烯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100萬元,進項稅額17萬元,款項已付,材料已驗收入庫。2005年5月加工生產為塑料餐具和農膜兩種產品,並且全部對外銷售,塑料餐具和農膜的不含稅銷售額分別為75萬元,總計銷售額150萬元,已按要求開出專用發票及相關憑證,款項均已經收到。除此之外,假設本月無其他生產銷售行為。依據題意作會計處理。
1、購進貨物且進項稅額符合抵扣條件,作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1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00
貸:銀行存款 1170000
2、銷售塑料餐具作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877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7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27500
3、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用於免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其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必須轉出。由於農膜暫時免徵增值稅,其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就必須轉出。但是,在購進項目既用於應稅項目又用於免稅項目的情況下,對於免稅項目應計算分攤的進項稅額,目前認為比較科學的方法是採用銷售額比例法,即用免稅項目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來計算分攤應轉出的進項稅額。
由於塑料餐具和農膜的銷售額各佔50%,作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85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85000
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和流通、應稅勞務中各個環節的新增價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稅法規定的免稅項目在流轉過程中仍然會有新增價值,即仍然負有納稅義務,而免稅則是國家出於特定目的將其本該征繳的稅額不予征繳,轉作國家對納稅人的一種「補貼」。但是,增值稅實行稅負轉嫁,納稅人和負稅人可能不是同一主體,因此,這里的免稅只能是針對納稅人而言,而負稅人則不一定享有這種優惠,即納稅人銷售免稅項目,盡管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只能開具普通發票。
(二)如果納稅人銷售的項目全部免徵增值稅
如果納稅人銷售的項目全部屬於增值稅的免稅項目,還需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1、如果納稅人開始購進貨物或者勞務時不準備或者不明確要用於免稅項目,而在生產過程中其用途發生了改變,最終全部用於了免稅項目,即納稅人對外銷售的全部是增值稅免稅項目,其會計處理類同於第(一)種情況,可比照進行。
2、如果納稅人開始購進貨物或者勞務時就已經明確要用於免稅項目的生產或者銷售,其購進項目的進項稅額應計入采購成本,因而也不存在進項稅轉額轉出以及減免稅款等問題,或者說已經超出了增值稅的征稅范圍。
㈦ 免稅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你說的是小規模2w以下的免稅收入嗎?如果是那個的話直接不用計提的。
借:貨幣資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免稅一般都是不用計提的。直接不要做。
㈧ 免稅的會計分錄怎麼做免稅後會計分錄做
收入直接減免增值稅作分錄:
借:銀行存款或有關科目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企業所得稅免稅做分錄:
借:所得稅費—當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當期所得稅費用
(8)收到免稅發票怎麼做憑證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了下列7個項目免徵增值稅:
1、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2、避孕葯品和用具;
3、古舊圖書;
4、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5、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6、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7、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類型:
由於增值稅實行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的制度,因此對納稅人的會計核算水平要求較高,要求能夠准確核算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
但實際情況是有眾多的納稅人達不到這一要求,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將納稅人按其經營規模大小以及會計核算是否健全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1、一般納稅人
(1)生產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生產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即納稅人的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年銷售額占應稅銷售額的比重在50%以上)並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50萬的;
(2)從事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經營,年應稅銷售額超過80萬元的。
2、小規模納稅人
(1)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即納稅人的貨物生產或者提供勞務的年銷售額占年應稅銷售額的比重在50%以上)。
並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簡稱應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
(2)除上述規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含本數)。
㈨ 免稅產品著怎麼做會計分錄
新准則下減免稅會計和稅務處理分析
對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納稅人需根據具體情況作相應的會計和稅務處理,比如,在《企業會計制度》下,企業收到的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稅後返還的增值稅應計入「補貼收入」科目,但新《企業會計准則》則規定計入「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科目。由此可見,新《企業會計准則》核算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規定有別於《企業會計制度》。那麼,在新《企業會計准則》下,企業究竟應該如何核算享受的各類稅收優惠?核算方法與原《企業會計制度》又有那些顯著區別?
一、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核算的特點
在《企業會計制度》下,對於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應區分所享受優惠的性質、稅種及所屬期間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以下按稅種分別分析如下。
1、增值稅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稅後返還」的增值稅時,應借記:「銀行存款」,貸記:「補貼收入」;如果是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直接減免(法定減免)的增值稅,則應作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貸記:「補貼收入」的會計處理。
必須注意的是,對直接減免和即征即退的增值稅,應並入企業當年(稅款所屬年度)利潤總額計算交納企業所得稅;對先征後退和先征稅後返還的增值稅,應並入企業實際收到返還或退稅款年度的企業利潤總額交納企業所得稅。
2、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實際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稅後返還」的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時,如果屬於當年度的減免稅,則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營業稅金及附加」;如果是屬於以前年度的減免稅,則借記:「銀行存款」,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如果是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直接減免(法定減免)的則不作賬務處理。
從上述分析可見,對於減免的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不管是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還是不作賬務處理,最終均是將免徵的稅款體現為收到退稅款或不作帳務處理當年度的利潤(即本年利潤),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是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則不是增加當年度的利潤。
3、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實際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稅後返還」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時,如果是屬於當年度的減免稅,則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管理費用」;如果是屬於以前年度的減免稅,則借記:「銀行存款」,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如果是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直接減免(法定減免)的則不作賬務處理。
從上述分析可見,不管是計入「管理費用」還是不作賬務處理,最終均是將免徵的稅款體現為收到退稅款或不作帳務處理當年度的利潤(即本年利潤)。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是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則不是增加當年度的利潤。
4、所得稅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實行所得稅先征後返(政策性減免)的企業,應先按照規定計提和繳納企業所得稅,在實際收到返還的所得稅時再沖減收到退稅款當期的所得稅費用,作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所得稅」的會計處理。但如果是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直接減免(法定減免)的則可以不作賬務處理,從而直接將稅前利潤變成稅後利潤。
不管是沖減收到退稅款當期的所得稅費用還是不作賬務處理,最終均是將減免的所得稅體現為增加企業的稅後留利。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減免的所得稅是有指定用途的政策性減免,則企業應該將減免稅額直接記入「資本公積」。
二、按照新《企業會計准則》核算的特點
對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會計處理,新《企業會計准則》與《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既有很大的變化和區別,但也有共同之處,以下從三個方面予以說明。
1、最大變化為簡化會計處理
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的規定,企業按照「先征後返(退)、即征即退」辦法收到的稅收返還款屬於以稅收優惠形式給予企業的一種政府補助,此類補助屬於補償企業已經發生的相關費用,與收益相關,所以,應在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作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必須注意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沒有區分具體情形,統一規定在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由此可見,對企業享受的「先征後返(退)、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新《企業會計准則》沒有明確區分所享受優惠的性質、稅種及所屬期間進行不同的會計處理,僅是規定按照收付實現制的原則於收到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必須注意是,新會計准則還規定,按照銷售量和補助定額來計算的政府補助可以採用權責發生制來確認),由此可見,新會計准則對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會計處理進行了簡化,這也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區別於《企業會計制度》的最大特點和最大變化。
2、直接減征、免徵等情況的會計處理變化不大
稅收優惠除「先征後返(退)、即征即退」外,還包括直接減征、免徵和增加計稅抵扣額及抵免部分稅額等形式,對於企業享受的這些稅收優惠,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的規定,不作為該准則所規范的政府補助的范疇。筆者認為,對於此類稅收優惠,除必須按比例計算減征幅度或免徵額度、計算增加的計稅抵扣額及計算抵免部分的稅額而必須進行的會計處理以外,可以比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不做計提和交納相關稅款的帳務處理。但必須說明的是,如果是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直接減免的增值稅,仍需作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此處僅是將原《企業會計制度》下運用的「補貼收入」科目改為「營業外收入」科目。
3、計征所得稅的規定沒有變化
不管是新、老《企業所得稅法》,對於企業享受的各種稅收優惠,除減免及返還的所得稅及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的減免及返還的稅款以外,一律都應並入企業當年度(或處理年度)的計稅所得額,照章計交企業所得稅。所以,不管執行新《企業會計准則》還是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對於企業享受的各種稅收優惠,除減免及返還的所得稅及國家規定有指定用途的減免及返還的稅款外,均應並入企業計稅所得額,作計交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但必須注意的是,對企業享受減免及返還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新《企業會計准則》與《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沒有變化。對實行先征後返(政策性減免)而收到返還的所得稅沖減收到退稅款當期的所得稅費用,對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直接減免(法定減免)的則不作賬務處理,即不管是沖減收到退稅款當期的所得稅費用還是不作賬務處理,最終均是將減免的所得稅體現為增加企業的稅後留利。但如果減免的所得稅是有指定用途的政策性減免,則企業應該將減免的所得稅額直接記入「資本公積」。
針對此題,根據有關規定,應作出的會計處理為:
借: 商品采購 87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000(100000×13%)
貸:銀行存款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