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減免稅額怎麼填
A. 2020個稅在免徵額內,怎麼填減免事項
如果在2020年裡,工資不超過免徵額,可以不填寫加計扣除事項,到工資超過免徵額專後,再填寫加計扣除事項即屬可。
相關規定: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納稅人享受「專扣」政策的三步步驟
第一步:對條件,將個人情況與6項「專扣」對照,看看自己符合幾項;
第二步:報信息,無論納稅人選擇在扣繳單位發工資時享受扣除,還是選擇在次年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申報時扣除,都僅需填報「專扣」信息表相關信息即可;
第三步:留資料,部分扣除項目需要納稅人留存必備資料。
B. 個人所得稅綜合申報表裡減免稅額為零,減免事項報告表怎麼填
減免稅額為0,減免事項報告表是不需要填寫的。只有你有一些比如說商業保險才扣的,或者說殘疾人這塊是需要有扣除的,其他都沒有減免稅額。
C. 個人所得稅減免稅事項報告表怎麼填
基礎信息表必須要填寫、申報。減免稅事項報告表有的話就申報,沒有的可以不申報或者零申報。
D. 個人所得稅a表怎麼填
根據《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A表)》填報說明可知,有關項目填報說明如下:
一、表頭項目
稅款所屬期:填寫納稅人自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之日起截至本月最後1日的時間。
二、表內信息欄
1、投資者信息欄
填寫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和合夥企業合夥人的相關信息。
(1)姓名:填寫納稅人姓名。中國境內無住所個人,其姓名應當用中、外文同時填寫。
(2)身份證件類型:填寫能識別納稅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證照名稱。
(3)身份證件號碼:填寫納稅人身份證件上的號碼。
(4)國籍(地區):填寫納稅人的國籍或者地區。
(5)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賦予的納稅人識別號。
2、被投資單位信息欄
(1)名稱:填寫稅務機關核發的被投資單位稅務登記證載明的被投資單位全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核發的被投資單位稅務登記證號碼。
(3)類型:納稅人根據自身情況在對應框內打「√」。
(4)徵收方式:根據稅務機關核定的徵收方式,在對應框內打「√」。採用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式的,應在下劃線填寫具體徵收方式。
三、表內各行的填寫
1、第1行「收入總額」:填寫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月份起截至本期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取得的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的各項收入總金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2、第2行「成本費用」:填寫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月份起截至本期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及其他支出的總額。
3、第3行「利潤總額」: 填寫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月份起截至本期的利潤總額。
4、第4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填寫可在稅前彌補的以前年度尚未彌補的虧損額。
5、第5行「合夥企業合夥人分配比例」:納稅人為合夥企業合夥人的,填寫本欄;其他則不填。分配比例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填寫;合夥協議未約定或不明確的,按合夥人協商決定的比例填寫;協商不成的,按合夥人實繳出資比例填寫;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按合夥人平均分配。
6、第6行「投資者減除費用」:填寫根據實際經營期限計算的可在稅前扣除的投資者本人的生計減除費用。
7、第7行「應稅所得率」:按核定應稅所得率方式納稅的納稅人,填寫稅務機關確定的核定徵收應稅所得率。按其他方式納稅的納稅人不填本行。
8.第8行「應納稅所得額」:根據相對應的方式據實填寫。
9、第9行「稅率」及第10行「速算扣除數」:按照稅法第三條規定,根據第8行計算得出的數額進行查找填寫。
10、第11行「應納稅額」:根據相關行次計算填寫。
11、第12行「減免稅額」:填寫符合稅法規定可以減免的稅額。納稅人填寫本行的,應同時附報《個人所得稅減免稅事項報告表》。
12、第13行「已預繳稅額」:填寫本年度在月(季)度申報中累計已預繳的個人所得稅。
13、第14行「應補(退)稅額」:根據相關行次計算填寫。
(4)個人減免稅額怎麼填擴展閱讀
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的納稅人,應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在規定的納稅期限內填報《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A表)》,向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15日內預繳。
實行查賬徵收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合夥人,納稅人應在次月15內辦理預繳納稅申報,承包承租者如果在1年內按月或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納稅人應在每月或每次取得所得後的15日內辦理預繳納稅申報。實行核定徵收的,應當在次月15日內辦理納稅申報。
E. 個人經營所得稅怎麼填表
《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C表)》填報說明
本表適用於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和合夥企業合夥人在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或「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同項所得合並計算納稅的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總納稅申報。
一、申報期限
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
納稅人不能按規定期限報送本表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延期申報。
二、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一)表頭項目
稅款所屬期:填寫納稅人取得生產經營所得所應納個人所得稅款的所屬期間,應填寫具體的起止年月日。
(二)表內信息欄
1.投資者信息欄
填寫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和合夥企業合夥人的相關信息。
(1)姓名:填寫納稅人姓名。中國境內無住所個人,其姓名應當用中、外文同時填寫。
(2)身份證件類型:填寫能識別納稅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證照名稱。
(3)身份證件號碼:填寫納稅人身份證件上的號碼。
(4)國籍(地區):填寫納稅人的國籍或者地區。
(5)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賦予的納稅人識別號。
2.各被投資單位信息欄
(1)被投資單位名稱:填寫稅務機關核發的被投資單位稅務登記證載明的被投資單位全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核發的被投資單位稅務登記證號碼。
(3)分配比例:納稅人為合夥企業合夥人的,填寫本欄;其他則不填。分配比例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填寫;合夥協議未約定或不明確的,按合夥人協商決定的比例填寫;協商不成的,按合夥人實繳出資比例填寫;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按合夥人平均分配。
(4)應納稅所得額:填寫投資者從其各投資單位取得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三)表內各行的填寫
1.第1行「被投資單位應納稅所得額合計」欄:填寫投資者從其各投資單位取得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合計數。
2.第2行「應調增的投資者減除費用」:填寫按照稅法規定在匯總計算多個被投資單位應納稅所得額時,被多扣除、需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的投資者生計減除費用標准。
3.第3行「調整後應納稅所得額」:按相關行次計算填寫。
4.第4行「稅率」及第5行「速算扣除數」: 按照稅法第三條規定,根據第3行計算得出的數額進行查找填寫。
5.第6行「應納稅額」:根據相關行次計算填寫。
6.第7行「本單位經營所得占各單位經營所得總額的比重」及第8行「本單位應納稅額」: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獨資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的,填寫本欄;其他情形則不填。
7.第9行「減免稅額」:填寫符合稅法規定可以減免的稅額。納稅人填寫本行的,應同時附報《個人所得稅減免稅事項報告表》。
8.第10行「實際應納稅額」:根據相關行次計算。
(1)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獨資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的
第10行=第8行-第9行
(2)其他情形
第10行=第6行-第9行
9.第11行「已繳稅額」:填寫納稅人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10.第12行「應補(退)稅額」:按相關行次計算填寫。
F. 個人所得稅減免稅事項報告表 怎麼填
你是地稅交所得稅的吧,這個表不在填的。你又沒有享受到什麼優惠呀。
G. 金稅三期個人所得稅扣繳系統中減免怎麼填
個人所得稅 編輯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內地個稅免徵額調至3500元。
H. 如何填寫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
本表適用於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和合夥企業合夥人在中國境內取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或「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月度(季度)納稅申報。
合夥企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然人合夥人的,應分別填報本表。
一、申報期限
實行查賬徵收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納稅人應在次月(季)十五日內辦理預繳納稅申報;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如果在1年內按月或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納稅人應在每月或每次取得所得後的十五日內辦理預繳納稅申報。
實行核定徵收的,納稅人應在次月(季)十五日內辦理納稅申報。
納稅人不能按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延期申報。
二、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一)表頭項目
稅款所屬期:填寫納稅人自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之日起截至本月最後1日的時間。
(二)表內信息欄
1.投資者信息欄
填寫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和合夥企業合夥人的相關信息。
(1)姓名:填寫納稅人姓名。中國境內無住所個人,其姓名應當用中、外文同時填寫。
(2)身份證件類型:填寫能識別納稅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證照名稱。
(3)身份證件號碼:填寫納稅人身份證件上的號碼。
(4)國籍(地區):填寫納稅人的國籍或者地區。
(5)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賦予的納稅人識別號。
2.被投資單位信息欄
(1)名稱:填寫稅務機關核發的被投資單位稅務登記證載明的被投資單位全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核發的被投資單位稅務登記證號碼。
(3)類型:納稅人根據自身情況在對應框內打「√」。
(4)徵收方式:根據稅務機關核定的徵收方式,在對應框內打「√」。採用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式的,應在下劃線填寫具體徵收方式。
(三)表內各行的填寫
1.第1行「收入總額」:填寫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月份起截至本期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取得的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的各項收入總金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2.第2行「成本費用」:填寫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月份起截至本期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及其他支出的總額。
3.第3行「利潤總額」:填寫本年度開始生產經營月份起截至本期的利潤總額。
4.第4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填寫可在稅前彌補的以前年度尚未彌補的虧損額。
5.第5行「合夥企業合夥人分配比例」:納稅人為合夥企業合夥人的,填寫本欄;其他則不填。分配比例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填寫;合夥協議未約定或不明確的,按合夥人協商決定的比例填寫;協商不成的,按合夥人實繳出資比例填寫;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按合夥人平均分配。
6.第6行「投資者減除費用」:填寫根據實際經營期限計算的可在稅前扣除的投資者本人的生計減除費用。
7.第7行「應稅所得率」:按核定應稅所得率方式納稅的納稅人,填寫稅務機關確定的核定徵收應稅所得率。按其他方式納稅的納稅人不填本行。
8.第8行「應納稅所得額」:根據下表對應的方式填寫。
擴展材料
納稅申報表指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按期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期應繳稅額時應填報的表格。我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必須按照規定進行納稅申報,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和有關納稅資料,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就應稅收入、應稅所得、稅種、稅目、稅率,應納稅額和其他應稅資料,如實填寫納稅申報表。
在納稅申報表中,除了有11項的年所得項目以外,還有每項對應的「應納稅額」、「已繳(扣)稅額」、「抵扣稅額」、「應補(退)稅額」。 其中按照稅法規定屬於免稅或免徵的所得的項目在「應納稅額」中按0填寫;
對已經繳納或已經由單位扣繳的稅款在「已繳(扣)稅額」中填寫;按稅法規定允許抵扣的稅款在「抵扣稅額」中填寫;「應補(退)稅額」中填寫的,是「應納稅額」與「已繳(扣)稅額」、「抵扣稅額」的差額部分。扣繳義務人應於簽訂合同或協議後20日內將合同或協議副本,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並辦理有關扣繳手續。
參考資料
網路-納稅申報表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A表)》填報說明
I. 個人所得稅申報中的收入額和免稅收入額怎麼填寫
所得稅總額為增值稅發票和普通發票的不納稅總額。
具體的計算:
應納稅額=(增票不含稅+總票)*稅務局確定的所得稅率*25%。
所得稅率由稅務機關決定,各企業略有不同。
應交的所得稅多多少少,不能抵扣成本,而是根據你的總收入來設定。
(9)個人減免稅額怎麼填擴展閱讀:
稅前扣除規定和企業的實際會計處理:
稅法優惠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的財務會計處理措施與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不一致的,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註: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
例如,在員工福利基金的范圍內,財政部門與國稅函有相關規定和不一致,而國家稅務總局在稅務問題上就所得稅按照國稅函的文件處理;在會計處理中按照財政部的財務通文件。如果沒有,按照稅法的標准。
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注意稅法優惠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體現。例如,合同規定股權轉讓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個人承擔,但這部分費用由另一方承擔。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還是會找個人來承擔責任。
稅法的協調原則:企業財務會計系統的基礎上,與實際支出已確認在金融和會計處理,誰不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准,應根據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國家稅務總局2012年第15號通知
稅法空白原則:稅法法規未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額,在不違反稅前扣除額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財務會計規定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