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入免稅固定資產怎麼記賬
Ⅰ 購入固定資產怎麼做分錄
購入固定資產的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列印機 3076.9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93.10
貸:庫存現金 4300使用期
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個月開始計提折舊。
1)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貸:累計折舊
2)計提折舊的計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
Ⅱ 新公司三年內免稅,問:購貨或辦公用固定資產如何讓記賬
既然是三年免稅,那樣的話,最好是讓各項費用再者三年中小一些。這樣即專使利潤大了,也不交屬稅嗎。。
對於 購貨或辦公用固定資產,按正常處理就可以了,只是你的折舊可以把 年限拉的略微長一些
產生的稅金,做進項抵扣。因為免稅只是所得稅,和流轉稅沒關系的
Ⅲ 一般納稅人購買固定資產如何入賬
1.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屬於條例第十條規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版稅額的固定資產,按簡權易辦法依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2.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其他固定資產,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第四條的規定執行。
3.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借:應付帳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計算固定資產清理的余額,進行結轉,計入營業外收入(支出)
Ⅳ 購進需安裝固定資產如何記賬
在這種情況抄下,企業購入襲的固定資產以及為此發生的安裝費等,均應先通過「在建工程」賬戶核算,待安裝完畢交付使用時,再由「在建工程」賬戶轉入「固定資產」賬戶。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時,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包括買價、支付的稅費、包裝費、運輸費等)借記「在建工程」貸記「銀行存款」,發生安裝費用等,借記「在建工程」貸記「銀行存款」,安裝完畢交付驗收使用時,按其實際成本作為固定資產的原值,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在建工程」
Ⅳ 免稅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你說的是小規模2w以下的免稅收入嗎?如果是那個的話直接不用計提的。
借:貨幣資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免稅一般都是不用計提的。直接不要做。
Ⅵ 專項資金補貼(免稅)給怎樣記賬,以及用該項資金購入固定資產的記賬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文規定,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於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後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
而《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規定,對於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要按資產實際受益年限分期計入當期損益,稅法與會計處理不同就會產生可抵扣性時間差異,對於政府補助的時間性差異,每個財務人員基本都能正確處理。
2009年6月1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的通知》(財會[2009]8號)對搬遷補償支出的會計處理又進行了進一步明確規定,企業因城鎮整體規劃、庫區建設、棚戶區改造、沉陷區治理等公共利益進行搬遷,收到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作為專項應付款處理。其中,屬於對企業在搬遷和重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損失,有關費用性支出、停工損失及搬遷後擬新建資產進行補償的,應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並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的金額後如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18號)文規定,企業從規劃搬遷次年起的五年內,其取得的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暫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在五年期內完成搬遷的,企業搬遷或處置收入扣除固定資產重置或改良支出、技術改造支出和職工安置支出後的余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從該文可知,對於企業收到的政府搬遷補助,企業雖然按會計准則分期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在稅務處理上,只有在搬遷結束後,才會計算搬遷補償款與搬遷支出的凈額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財務人員在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應把按會計准則分期計入當期損益的搬遷補助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扣減,即確認搬遷補償款的永久性差異,這同其他政府補助有著根本性區別。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9年12月31日收到政府搬遷補償款6000萬元,該公司計劃在3年內完成廠房和設備的搬遷,2010年發生1000萬元費用性支出,8月20日購入價值2400萬元設備,並在10月份安裝完成,2011年9月30日購入價值1800萬元設備,並在11月份安裝完成(企業所得稅率為25%,設備使用年限為10年,無殘值),2011年該公司搬遷全部結束,則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2009年收到政府搬遷補償款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60 000 000
貸:專項應付款 60 000 000
2010年會計處理:
借:專項應付款 34 000 000
貸:遞延收益 34 000 000
對於本年搬遷補償款形成費用性支出,應把費用性支出所對應的遞延收益結轉到當年損益。
借:遞延收益 10 000 000
貸:營業外收入 10 000 000
對於本年搬遷補償款形成資產性支出,應把資產性支出所對應的遞延收益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期計入當期損益。
借:遞延收益 400000(2400/10/12×2)
貸:營業外收入 400000
企業在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應對搬遷補償款產生的遞延收益所結轉的營業外收入不計入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以下相同)。
2011年會計處理:
借:專項應付款 18000000
貸:遞延收益 18000000
借:遞延收益 2550000(1800/10/12×1+2400/10)
貸:營業外收入 2550000
本年搬遷補償款結余數為6000-1000-2400-1800=800(萬元)
借:專項應付款 8 000 000
貸:資本公積 8 000 000
確認搬遷補償款結余數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借:所得稅——當期所得稅 2 000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2 000 000
另外,國稅函[2009]118號文規定,企業利用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人購置或改良的固定資產,可以按照現行稅收規定計算折舊或攤銷,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這項文件同財稅[2009]87號)是有根本性區別。財稅[2009]87號)強調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把握兩者的區別。
Ⅶ 購入固定資產怎樣記賬
1、《來企業會計制度》在第二源章第三節第二十七條中明確規定: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成本入賬。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進口關稅、運輸和保險等相關費用,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可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必要的支出。
2、鑒於上述規定,應該把價款和承付其他稅費都計算到固定資產原值之中即:
借:固定資產-汽車120,000
貸:銀行存款120,000
以上特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