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以下免稅政策是不管多少
⑴ 稅務局未按照國家對小規模公司3萬內免稅政策優惠.正常收取3萬稅款.請問稅款可以退嗎
你咋這么老實啊,每月沒收入還繳稅?誰都不服就服你啊。
首先,增值稅專票的稅是不會退的。內
其次,普票,容你們公司真的稅務記賬沒有任何問題,經得住細查嘛?
這種情況下,會計一般是不建議去申請退稅的,因為會計們都知道,多數情況下,多數企業的帳都是經不起細查的,當然,稅務局也抓住了這一點,雙方心照不宣而已。
你覺得經得住查,就去申請退稅吧,普票額這個是可以退的。稅法是支持的。
最後,你這種情況確實不合理。我就不明白了,現在都是網上電子盤繳稅,你沒發票,國稅軟體上根本沒辦法繳稅啊,你是多牛逼,才能交上的啊,難不成不開票的收入你都計入公司賬戶了?老兄給解釋一下吧。
我也是小規模納稅人,每月自己報稅,好幾年了,其實小規模報稅一般很簡單,3分鍾搞定,不用什麼會計的。可以多交流。
⑵ 小規模納稅人3萬以下的可以免增值稅,這個屬於免稅收入嗎
這個不屬於免稅收入,是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
---------------------------------------------------------------------------
免稅收入是指屬於企業的應稅所得但按照稅法規定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的收入。稅法草案所稱的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公益組織的收入等。
免稅收入的內容
免稅收入包括:
(1)國債利息收入。國債包括財政部發行的各種國庫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原國家計委發行的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及各種企業債券等,不包括在國債范圍之內。為鼓勵納稅人積極購買國債,稅法規定,納稅人購買國債所得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2)有指定用途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稅法規定,對企業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含即征即退,先征後退等),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除此之外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應納入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對直接減免和即征即退的,應並入企業當年所得徵收所得稅;對先征稅後返還和先征後退的,應並入企業實際收到退稅或返還稅款年度的所得,徵收所得稅。
(3)不計入損益的補貼項目。稅法規定,對企業取得的國家補貼收入和其他補貼收入,凡國務院、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的,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除此之外的補貼收入,應一律並入企業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
(4)納入財政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各種基金、收費。企業收取的各種價內外基金(資金、附加、收費),屬於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收取,並按規定納人同級預算內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收取的各項收費,屬於國務院或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批准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按規定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內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5)技術轉讓收入。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於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所得稅。
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收所得稅;30萬元的部分,依法繳納所得稅。
(6)治理「廢渣、廢氣、廢水」收益。
(7)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免稅項目。主要包括:經財政部核准不上繳財政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事業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用於事業發展的專項補助收入;事業單位從其所屬獨立核算經營單位的稅後利潤中取得的收入;社會團體取得的各級經營單位的稅後利潤中取得的收入;社會團體取得的各級政府資助;按照省級以上民政、財政部門規定收取的會費;社會各界的捐贈收入以及經國務院明確批準的其他項目。
(8)其他免稅收入。指上述項目之外,經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的免稅項目。
與不征稅收入的區別
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屬於不同的概念,不征稅收入不屬於稅收優惠,而免稅收入屬於稅收優惠。不征稅收入是由於從根源和性質上,不屬於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專門從事特定目的的收入,這些收入從企業所得稅原理上講應永久不列為征稅范圍的收入范疇。如政府預算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而免稅收入是納稅人應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國家為了實現某些經濟和社會目標,在特定時期或對特定項目取得的經濟利益給予的稅收優惠照顧,而在一定時期又有可能恢復征稅的收入范圍。如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公益組織的收入等。
⑶ 微型企業3萬以下免稅
30000肯定是不含稅的
是這樣的你這筆會計分錄
借:現金/銀行存款 260、
貸:營業收入200
應交稅回答金-應交增值稅 60
所以你申報的收入是不含稅的,不足三萬符合免稅條件了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60
貸:營業外收入--政策減免60
你的理解是對的,是國家政策使得你這60元的稅點白賺了。不過超過30000了還是要繳稅的,自己把握吧。為了這個政策,可以延緩開票時間
⑷ 個體戶每月定額3萬,不超三萬免稅.個人獨資企業怎麼繳稅,不超3萬用繳稅嗎
免徵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4年57號)的規定,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含3萬元,下同)的,按照上述文件規定免徵增值稅或營業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
第二十五條 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
第二十六條 企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
(一)國債利息收入;
(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三)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四)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第二十七條 企業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
(一)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
(二)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
(三)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
(四)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
(五)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
(4)3萬以下免稅政策是不管多少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納稅范圍:
1、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包括四個方面:
(一)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開業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城鄉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及其他行業的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二)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營業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既個人臨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稅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象、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5、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紙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這里所說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圖片、樂譜等能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表的作品;「個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譯的作品等。個人取得遺作稿酬,應按稿酬所得項目計稅。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將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稅。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是指個人的存款利息(國家宣布2008年10月8日次日開始取消利息稅)、貨款利息和購買各種債券的利息。股息,也稱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據股份制公司章程規定,憑股票定期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資利益。
紅利,也稱公司(企業)分紅,是指股份公司或企業根據應分配的利潤按股份分配超過股息部分的利潤。股份制企業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股息、紅利即派發紅股,應以派發的股票面額為收入額計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所得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⑸ 個體工商戶3萬元以下免徵稅,對行業有要求嗎
你是說核定的稅額一萬,不管你收入有多少,即使你當月沒有收入的話,你都專要保證交納屬一萬元的稅款喲。所以,你一月份的營業額未達到一萬元,但是你也要交納一萬元的稅款,當然要去申報納稅。
如果你的起征點核定為一萬,那你當月營業額未達到一萬,就不用交納稅款,但是也要去做零稅申報。
所以你要問清楚了,到底給你核定的是起征點一萬(也就是應納稅所得額一萬)?還是核定的應納稅額一萬。這是兩個概念,別搞混了,而造成錯誤申報納稅。
⑹ 國稅3萬以下免稅,為什麼地稅填1萬多也要交稅個人所得稅多少要交稅
個體工商戶月抄銷售額不超襲過3萬元免徵增值稅(及附加稅費),不包含生產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但是個人所得稅不同,因為是生產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沒有起征點的,意思就是只要有盈利(應納稅所得額),就必須繳納。一般稅局會對個人所得稅採取核定徵收的方法,即按照銷售額核定一個計征率。但是,對於核定徵收,各地掌握標准不一樣。比如,有些地方只要有收入,就徵收個人所得稅;有些地方銷售收入超過2萬元,才徵收個人所得稅;有些地方銷售收入超過3萬元,才徵收個人所得稅。
⑺ 小規模納稅人3萬以下免稅賬務處理
第一步:確認應交稅費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因為小規模納稅人不需要核算銷項稅、進項稅等,因此可以直接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第二步:確認稅金減免為營業外收入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貸:營業外收入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減免額度含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銷售額。
根據《財政部印發<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會計處理規定:小微企業在取得銷售收入時,應當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應交增值稅,並確認為應交稅費,在達到《通知》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條件時,將有關應交增值稅轉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7)3萬以下免稅政策是不管多少擴展閱讀
按照《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的規定,現將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免徵增值稅政策若干征管問題公告如下:
一、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下同)的,免徵增值稅。
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超過10萬元,但扣除本期發生的銷售不動產的銷售額後未超過10萬元的,其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取得的銷售額免徵增值稅。
二、適用增值稅差額征稅政策的小規模納稅人,以差額後的銷售額確定是否可以享受本公告規定的免徵增值稅政策。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小規模納稅人適用)》中的「免稅銷售額」相關欄次,填寫差額後的銷售額。
⑻ 我是個體戶,國稅3萬以下免徵,如果我就一個月超出免徵的幾倍,這樣會不會被定稅
個體戶國稅3萬以下免徵,是全年數據拉下來平均數不超過月3萬營業額,如回果一個月超答出免徵的幾倍不會被定稅。
國稅是國家稅務系統,與「地稅」對稱,是一個國家實行分稅制的產物。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稅收承擔著組織財政收入、調控經濟、調節社會分配的職能。中國每年財政收入的90%以上來自稅收,其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⑼ 個體工商戶每月開票3萬以內免稅嗎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含3萬元,下同)的,免徵增值稅或營業稅。回
其中,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答限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季度銷售額不超過9萬元的,免徵增值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57號)明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包含個體工商戶、其他個人、企業和非企業性單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含3萬元)的,可以享受免徵增值稅優惠政策。
拓展資料:
免徵額這個概念,免徵的對象是額度。比如工資個稅免徵額是3,500元。收入正好是3,500或者不足3,500,直接免徵。如果收入是3,501元,則要把收入分為兩個部分,3,500元和1元。對其中3,500的部分免徵,1元的部分征稅。
71號文件中說的是,對2至3萬元的納稅人,免徵,免徵對象是特定的納稅人,如果納稅人不符合條件,比如3萬以上,那麼該怎麼征還是怎麼征。
免稅指國家為了實現一定的政治經濟政策,給某些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的一種鼓勵或特殊照顧。減稅是從應征稅款中減征部分稅款; 免稅是免徵全部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