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免稅區有什麼產品
A. 天津港保稅區和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有什麼區別 大神來!
保稅區(Bonded Area ;the low-tax; tariff-free zone ;tax-protected zone),也稱保稅倉庫區,級別低於綜合保稅區。這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准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海關實施特殊監管的經濟區域。
保稅區的功能定位為「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三大功能。保稅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
天津保稅區 於1991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位於天津港港區之內,開發面積5平方公里,是我國華北、西北地區唯一的、也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保稅區。作為高度開放的特殊經濟區域,保稅區具有國際貿易、現代物流、臨港加工和商品展銷四大功能,享有海關、稅收、外匯等優惠政策。
自由貿易區內允許外國船舶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配額管制,也是自由港的進一步延伸,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一種特殊的功能區域。
自由貿易區內,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區內自由進出,在區內可以進行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銷、製造、拆裝、改裝、加標簽、分類、與其他貨物混合加工等商業活動。因此,世界上多數自由貿易區通常都具有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倉儲、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綜合起來就會大大提高自由貿易區的運行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簡言之,自貿區比保稅區的開放程度更大。。。
B. 天津港的產品有哪些
青島港、天津港國際航運中心優勢比較縱觀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可以總結出國際航運中心具有如下特徵:足夠水深的航道、泊位,發達的腹地經濟,足夠面積的碼頭陸域及現代化的裝卸設備,完善的服務設施與先進的管理系統、穩定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法律規范。因而,國際航運中心的評價可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自然條件、腹地經濟水平、港口硬體水平、港口軟體水平、集疏運能力、體制及政策法規。
1.自然條件。青島港是我國少有的天然良港。另外青島港位於亞歐、亞美和亞澳三大國際主航線,海上交通方便,是我國沿黃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樞紐港。天津港是環渤海中與華北、西北等內陸地區距離最短的港口,也是亞歐大陸橋最短的東端起點。天津港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港而非天然港,存在泥沙淤積的問題,自然條件遠不及青島港。
2.腹地經濟水平。青島港腹地工業發達,主要有輕工、紡織、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採掘、冶金等工業。腹地內礦產資源、建材資源、海產品、農副產品較為豐富。2007年青島港的直接經濟腹地GDP為3400億元人民幣,間接經濟腹地GDP為2.4萬億元人民幣。
天津港腹地的工業發展以煤炭、電力、冶金、石化、建材等重化工業為基礎,機械、紡織、食品、電子產品等輕工業為龍頭,以商貿、科技、交通、郵電、旅遊、對外貿易及金融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快速增長。2007年,天津港的直接經濟腹地GDP為4937億元人民幣,間接經濟腹地GDP為2.7萬億元人民幣。另外,隨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天津港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3.港口硬體水平。青島港航道平均水深-12.3米,泊位水深-15米,是國內乃至全球難得的深水良港。青島港擁有全國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原油碼頭、鐵礦碼頭和國際一流的煤炭碼頭、散糧接卸碼頭。青島港口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最大型的新型橋吊,可以裝卸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舶。可以全天候停靠第六代及以上大型集裝箱船舶。2009年,前灣港區還將建成8個深水集裝箱專用泊位,最大泊位水深達-20米,整個建成後整個前灣港區集裝箱吞吐能力將達1300萬標准箱。
天津港岸線長度15.6公里,共有泊位85個,2007年新建航道水深-19.6米,通航等級達25萬噸級,可進出25萬噸級油輪、20萬噸級散貨船以及10萬噸級以下船舶和第五、第六代集裝箱船,是世界上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天津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連續裝卸船設備,南疆港區採用的10公里長皮帶長廊煤炭輸送技術為世界之最。天津港自2003年起投入巨資154億元改善港口硬體條件,力爭在2010年建設成為設施一流的國際大港。總體看來,目前天津港在硬體條件上稍遜於青島港,不過天津港相對而言更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緊趕超。
4.港口軟體水平。青島港擁有大陸港口規模最大的EDI信息中心。港口採用了美國VAVIS公司最先進的動態碼頭作業控制系統SPARCS和自主研發的TMS碼頭管理信息系統,構成了公司安全、靈活、強大的碼頭核心生產操作系統。另外,青島港在2007年,首創採用基於剛性滑觸線供電的RTG「油改電」技術,實現了利用市電通過剛性滑觸線對輪胎式設備的移動供電。
與青島港類似,天津港也下大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於2006年開始全面運行口岸集裝箱運輸EDI的傳輸標准化工程,在全國沿海港口EDI標准化進程中位居前列。但與青島港相比,天津港計算機應用領域還應進一步增強,各個部門獨立的信息系統應加以統合,以滿足港口整體協作的需求。
從港口軟體建設上來看,現階段青島港發展水平高於天津港。
5.集疏運能力。青島港交通較為發達,公路運輸通過濟青、青銀高速公路和同三線等與全國公路網相聯通,鐵路運輸通過膠濟線、膠黃線與京廣、京滬、隴海等鐵路大動脈相連接。除此之外,青島港內設管道與淄博-青島、龍口-萊州、龍口-煙台、煙台-威海等干線及其相關的支線輸氣管道相連接,形成了網路化管道輸氣系統。在航空方面,青島機場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空港,貨物網路日臻完善,能夠為青島港提供及時高效的運輸服務。總而言之,目前青島港已經形成了以港口為樞紐,鐵路、公路、水路、管道、航空多渠道的綜合運輸體系,為港口物流的發展提供了高效暢通的集疏運網路。
天津港對外交通十分發達,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立體交通集疏運體系。鐵路交匯,京哈、京滬、京津三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並外接全國鐵路聯網,公路成網,京津塘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103國道)、津晉高速、海防公路等形成輻射狀公路網路,天津港己與10個國際港口結為友好港;管道縱橫,有直通北京的航空煤油管線,有連接大港油田和天津石化的原油和成品油管線,並可通過天津至滄州的管線與中石化原油管網相通;航空發達,天津建有以貨運為主濱海國際機場,空運便利。
因而從集疏運能力角度評估,天津港稍優於青島港。
6.體制和政策法規。青島不僅是我國先期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而且有國家批准設立的經濟開發區、高科技工業園、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保稅區、國際空港,並可以設立外資銀行和合資商業零售業等。青島是國家給與優惠政策最為集中的少數幾個地區之一,有效推動了青島港成長為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經濟圈重要的經濟貿易口岸。
天津也是我國先期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享有青島所享有的優惠政策。除此之外,國務院於2006年8月批准設立了天津東疆保稅港區。保稅港區是在港口作業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集港口作業、物流和加工為一體,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集中了我國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的全部優勢,是目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特殊區域。從這個意義上講,青島港稍遜一籌。
結論和建議
根據分析結果,在現階段,青島港、天津港的權重系數非常接近,青島港只是稍占上風而已。這說明兩港基本上旗鼓相當、勢均力敵,都有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實力。那麼,應怎樣做才能戰勝對方一展宏圖呢?
與天津港相比,青島港的優勢在於優越的自然條件、一流的軟硬體設施。而劣勢在於腹地范圍較小、腹地經濟類型較為初級,集疏運網路與天津相比仍欠發達,最重要的是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法規支持。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青島港可考慮從以下三方面出擊:
1.壓低港口費用,爭奪天津港貨源。目前我國各大港口貨運量激增,將來港口之間的競爭就是建港成本的競爭,由於青島港是天然良港,建港成本遠低於天津港,在此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因此青島港可以考慮通過打「價格戰」,擠垮天津港。
2.優化產業結構,擴展經濟腹地。青島港應積極引導產業結構升級,改善以工農業初級產品、礦產品出口為主的局面,建設臨港工業區,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青島港應積極改善集疏運條件,打通通往中原、西北腹地的便捷通道,踴躍建設內陸集裝箱中轉站,延伸港口功能,擴大港口腹地的貨源。
3.為多渠道籌集港口建設資金,青島市可以推出優惠政策鼓勵外商投資或合資建設港口,為鼓勵港口工業園區、港口物流產業的發展,青島市可考慮實施全部或部分減免稅收的政策。
反觀天津港,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點著手提高自身競爭力:
1.加快信息化、網路化建設。引入國外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全港統一的物流信息網路。在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公開、高效的口岸物流數據交換平台,實現口岸物流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提升口岸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務水平。在口岸物流信息網路建設的同時,運用各種物流新技術手段,不斷提高口岸物流技術水平。
2.繼續加強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力爭在硬體設施上超越青島港。目前港口深水化、裝卸高效化是大勢所趨,天津港若想與青島港一爭高下,需進一步加強港口深水碼頭、深水航道的建設,裝備先進的裝卸設施,力爭早日走進裝卸 「秒」時代。
3.建設東疆保稅港區,拓展天津港未來發展空間。東疆保稅港區應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出口加工等業務,通過開辦這些高附加值物流業務拓展天津港盈利空間,開拓天津港未來發展的新天地。
C. 保稅區是個什麼東西
保稅區是中國繼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後,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新的經濟性區域。由於保稅區按照國際慣例運作,實行比其他開放地區更為靈活優惠的政策,它已成為中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橋頭堡」。因此,保稅區在發展建設伊始就成為國內外客商密切關注的焦點。
保稅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
1990年6月,經中央批准,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1992年以來,國務院又陸續批准設立了14個保稅區和一個享有保稅區優惠政策的經濟開發區,即天津港、大連、張家港、深圳沙頭角、深圳福田、福州、海口、廈門象嶼、廣州、青島、寧波、汕頭、深圳鹽田港、珠海保稅區以及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目前全國15個保稅區隔離設施已全部經海關總署驗收合格,正式投入運營。
1992年,在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之後,各保稅區紛紛加快了實質性啟動,基本建設進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招商引資的軟硬環境,海內外客商投資踴躍,大多數保稅區首期開發區域的土地已批租或出讓完畢,並在進一步開發二期工程,吸引外資工作也出現了可喜的局面。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全國各個地區的保稅區已經根據保稅區的特殊功能和依據地方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集中開發形成的功能有保稅物流和出口加工。
隨著中國加入WTO,全國保稅區逐步形成區域性格局,南有以廣州、深圳為主的珠江三角洲區域,中有以上海、寧波為主的長江三角洲區域,北有以天津、大連、青島為主的渤海灣區域,三個區域的保稅區成為中國與世界進行交流的重要口岸,並形成獨特的物流運作模式。
我國至今有15個保稅區,它們是: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天津港保稅區、深圳沙頭角保稅區、深圳福田保稅區、大連保稅區江蘇張家港保稅區、福州保稅區、海口保稅區、寧波保稅區、青島保稅區、廣州保稅區、汕頭保稅區、深圳鹽田港保稅區、珠海保稅區。
D. 天津港保稅區的四大功能
國家賦抄予保稅襲區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出口加工和展覽展示四大功能。天津港保稅區處於東北亞匯接點,在國內超前實行市場准入,採取較為寬松的貿易政策,成為大批國際貿易企業的聚集地,2000多家貿易公司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聯系,已成為全球營銷網路的重要節點。作為國際貨物大進大出的綠色通道,保稅區發揮了培育現代物流的示範作用,形成了集貨物倉儲、分撥、配送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運作模式,新加坡葉水福-摩托羅拉亞洲物流中心、德國大眾中國物流中心、韓國三星物流、香港亞洲物流、日本岡谷鋼機等大型物流項目,提升了保稅區物流水平。保稅區藉助臨港及與物流、貿易聯系密切之便,加工製造業得到充分發展,吸引了卡特彼勒、台達電子、加德士等跨國公司,臨港保稅加工產業已成為保稅區的特色產業。同時,天津港保稅區充分利用保稅、緩稅政策優勢,大力促進展覽展示業務發展。進口商品采購基地、國際汽車城、國際精品城等一批功能設施為國際商品展覽展示搭建了廣闊的交易平台。
E. 天津港保稅區的作用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 保稅區以保稅為特色, 臨港為依託,形成了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和出口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環渤海區域乃至中國北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服務、輻射和帶動作用。
一、聯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窗口和橋梁
區內3000多家貿易公司,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進出口總額每年以 50% 以上的速度增長。
二作為國際貨物大進大出的綠色通道
保稅區已成為國際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先後吸引了美國UPS、德國大眾、德國賓士、瑞士名門、瑞士地中海、丹麥馬士基、新加坡葉水福、日本豐田通商、香港東方海外、香港嘉里等500多家跨國物流企業,分撥配送貨物達2000多個品種。
三吸引國內外投資的聚集
我們努力營造國際化的投資環境,加快通關速度,提高辦事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世界500強企業中有62家在保稅區投資。
四改革開放先行先試試驗區
在全國保稅區中,把國家要求與天津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率先實現地方立法,形成了海空兩港一體化運作的物流體系。
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已經由過去單一的海港保稅區,成為擁有海港保稅區、空港保稅區、空港加工區、空港物流區和保稅物流園區「三個區域、五種形態」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具備了開放區域的多種資源、政策和功能優勢。
F. 天津港保稅區的概況
截至2005年底,保稅區累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66億元,進出區貨物總值764億美元,協議外資105億美元,外資實際到位近50億美元,有5700多家中外企業,其中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57家。吸引了美國美林、加拿大瑪格納、荷蘭飛利浦、瑞士名門、日本川崎、豐田通商、新加坡葉水福、香港嘉里、東方海外和中集集團、九三集團、金威啤酒等一批跨國企業和國內上市公司。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糧油加工基地和番茄製品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機械及汽車零部件、金屬製品、高新紡織、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先後開發建設了空港物流區、空港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設立了全國第一家空港保稅區,實現了海港政策功能向空港的延伸,形成了三個區域、五種形態聯動發展的格局。
作為高度開放的特殊經濟區域,保稅區有著良好的政策功能優勢。國家賦予保稅區國際貿易、臨港加工、物流分撥、商品展銷四大功能。境內外投資者均可在保稅區設立各類所有制企業,廣泛從事國際物流、加工製造、國際貿易、科技研發和商品展銷等產業。在國際物流方面,國際貨物在保稅區與境外之間自由進出,倉儲時間不受限制;實現24小時快速通關,檢驗檢疫高效便捷;海港、空港至保稅區直提直放,貨物可集中進區、分批出區、即時配送、集中報關,在最大限度上縮短了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距離,減少了交易時耗,加快了資金周轉,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保稅區成為國際貨物大進大出的綠色通道。在國際貿易方面,作為兩個市場的匯接點,保稅區在國內超前實行市場准入,採取較為寬松的貿易政策,在保稅區注冊的企業均可開展包括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和過境貿易的國際貿易業務。在加工製造方面,保稅區的加工企業使用境外的機器設備、基建物資、辦公用品以及為加工出口產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不征關稅及增值稅、消費稅,不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企業在保稅區內加工出口產品,不設保證金台賬,不領取加工手冊;產品在保稅區內銷售免徵生產環節增值稅;採用部分境外料件的產品內銷時,只交納境外料件關稅及增值稅,使保稅區成為從事加工製造與加工貿易的最佳區域。在展示展銷方面,國際商品可以在保稅狀態下直接進入區內專業展示展銷市場,與國內經銷商、最終消費者實現直接見面。
天津保稅區有著良好的體制優勢。管委會作為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對保稅區實行統一行政管理,享有省市一級的項目審批許可權。天津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外匯管理、國稅局、地稅局、公安、檢察、法院、消防等部門均在區內設有分支機構。管委會和駐區單位密切配合,堅持企業第一、服務第一、效率第一的服務理念,為投資者提供首問負責、全程代理的良好服務,使保稅區成為法制環境最優、工作效率最高、經營成本最低、服務水平最好,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一流開放區域。
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際總體發展戰略,保稅區作為濱海新區的重要經濟功能區,也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保稅區十一五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以優勢產業為重點,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走開放型、科技型、集約型、生態型的路子,把海港保稅區建成高水平的現代物流標志區,空港加工區和空港物流區建成高標準的臨空產業核心區。通過五年的努力,顯著提升區域綜合實力、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到2010年,經濟總量比2005年翻兩番,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力爭實現1000億元;物流總值達到580億美元;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產業特色鮮明、主體功能突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全國一流開放區域,在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