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數量大一般給客戶打折多少錢
㈠ 外貿中,給客戶報價,商品是可以退稅的產品,那麼給客戶的價格該怎麼算呢
不知道你們公司是抄這襲么定價的,有些公司讓業務員自己向工廠采購,那麼業務員就可以把握工廠價是多少。接下來就是加上自己的利潤了。
按照你的演算法 我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假設你的工廠價(成本價)是x(元),設報給客戶的價格是a(美元),暫不考慮其他成本,比如物流、倉儲、單證等費用。
你只想賺兩個點,報價就是: a=[x*(1-0.05)+x*0.02] /6.3=0.97x/6.3=0.1539x
根據你們老闆的演算法,報價為:a=x/6.6* (1+0.02)=0.1545x
由上式看,你們老闆得出的報價更高
至於6.6是怎麼來得,你仔細觀察, 是因為2式中 是直接用x除以6.6=0.1515,如果用x(1-0.05)/6.3=0.1507 ,兩者幾乎相等,但還是前者數字大。
老闆有老闆的考慮,他們怕業務員定價低,公司的利潤得不到保證。業務員則一方面擔心定價高了報價沒有競爭力,另一方面擔心定價低了自己的提成少。
所以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外貿環境中,對業務員的銷售能力是極大地考驗。少年,加油啊
再綜合3樓及其他回答,還是按照老闆的來做吧。
㈡ 第一次做外貿給客戶報價應該怎麼報
關於價格核算,如果是報FOB價格,那就是成本+利潤+港雜費+運費。
最好做個正式的報價單,用公司抬頭,包含客戶信息,產品信息,報價條款等等。
㈢ 外貿中傭金一般都是多少
金是代理人或經理人或經紀人為委託人(買方或賣方)進行交易而收取的報酬。通常為價款的1%~5%。
傭金的種類
1. 明佣:通常是在規定具體價格時,用文字明確表示傭金率。何如,「USD200 per set CIF SINGAPORE 2% Commission」,或者「USD200 per set CIF&C2 SINGAPORE」 。
2. 暗佣:暗佣是指不在合同中明確表示傭金率,而是按事先約定另付傭金支付的一種做法。暗佣通常由出口商向成功完成一筆交易的買方代理支付的,以此作為買方代理提供有關競爭性售價和提供出口商產品進入其委託人市場機會的一種補償。暗佣通常為出口價款的2%或3%。
傭金的計算
公式:
1.一般計算公式:傭金=計算傭金的價格X傭金率
因此在合同中應明確規定計算傭金的價格和傭金率。實際業務中,計算傭金的價格常採用合同中的交易金額,即發票金額,也就是含佣價。當然也可以規定雙方認可的其他計算傭金的價格作為計算傭金的基數。
2.
含佣價與凈價之間的關系
含佣價即為含有傭金的價格,凈價即為不含傭金的價格。根據定義及通常計算擁金的辦法,可知含傭金價與凈價之間有如下的關系:
含擁價=凈價/(1-傭金率)
凈價=含佣價-傭金=含佣價-含佣價X傭金率
=含佣價(1-傭金率)
傭金的支付
傭金可由賣方,也可由買方向中間商支付。但是,要避免「雙頭佣」,即買賣雙方重復支付。通常的做法是:買方直接從價款中扣除支付給中間商;或者賣方收到貨款後,再支付給中間商。
㈣ 我是一個外貿新手,不知道怎麼跟客戶談價格
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客戶買的僅僅是價格嗎?你有成本價格,加上合理的費用和利潤內。訂好了價格容就不能動了,任何客人都統一的價格,而報的價格不能動,因為價格是跟據質量、服務相匹配的。
我們可以給客人更好的服務、按時交貨等等,但價格是不能變得。現在出口商品的價格這么低,都是大家相互廝殺造成的,得益的還是國外。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向國外學習,價格都是隨行就市,主要談質量、服務、交期等,談同行業中貨物比其他公司好的原因。
㈤ 請教外貿高手:中英文中的打折如何區分,還有如果說:給客戶5%的折扣是不是就是給客戶打95%謝謝!
樓主,你好,
英文中的折扣,就按照直譯過來。
5%Discount 就是給客人5個點的折扣,專也就是打了95折。
再比如說拿6%傭金屬,就是總金額的6個點,作為客人給你的傭金。
中文中,打3折,就是扣除70%。價格*30%,是打折之後的價格。
㈥ 關於外貿報價問題!!!
1- 首先仔細閱讀客戶的郵件, 最好是列印成紙質的, 把客戶的要求一一看清楚, 把客戶提到的還有你自己能想要的關於產品的一切問題都考慮一下, 挑選客戶最適合的, 公司比較有優勢的產品。2- 做一份公司統一的制式的報價單,一般報價包含幾個要素, 公司抬頭(包括公司名稱, 電話傳真, 地址, 網址等), 產品詳細規格資料, 產品包裝, 數量, 產品報價, 報價術語(FOB, CFR, CIF等), 起運港和目的港, 付款條件, 生產周期, 報價的有效期等,專業的報價需要把客戶需要知道的信息都包含在內, 至於報價單的格式可以按照公司的要求自行製作。3- 報價的計算, 這是報價最重要的部分,我們的價格是怎麼算出來的,報價多少才能留住客戶, 又可以保證自己的利潤:FOB = 進貨成本 + 國內費用 + 凈利潤
CFR = 進貨成本 + 國內費用 + 國外運費 + 凈利潤
CIF = 進貨成本 + 國內費用 + 國外運費 + 國外保險費 + 凈利潤
CIF = FOB + INSURANCE + FREIGHT CIF = CFR + INSURANCECIF = (FOB + FREIGHT) / (1-保險加成 X 保險費率)
FOB = CIF X (1-保險加成 X 保險費率) - FREIGHT 4- 價格雖然不是談判的全部,但毫無疑問,有關價格的討論依然是談判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任何一次商務談判中價格的協商通常會占據70%以上的時間,很多沒有結局的談判也是因為雙方價格上的分歧而最終導致不歡而散。簡單說,作為賣方希望以較高的價格成交,而作為買方則期盼以較低的價格合作,這是一個普遍規律,它存在於任何領域的談判中。雖然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的談判中做到雙方都滿意,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卻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這需要你的談判技巧和膽略,尤其在第一次報價時由為關鍵。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你第一次向客戶報價時的確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進行全盤思考。開價高可能導致一場不成功的交易,開價低對方也不會因此停止價格還盤,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你的價格底線,也猜不出你的談判策略,所以依然會認定你是在漫天要價,一定會在價格上於你針鋒相對,直到接近或者低於你的價格底線為止,這當然是一次不折不扣失敗的談判,很遺憾,此類談判還再不斷地發生。那麼究竟要如何掌握好第一次開價呢?一條黃金法則是:開價一定要高於實際想要的價格。在談判過程中,雙方都會試圖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談判空間,報價越高意味著你的談判空間越大,也會有更多的回報。談判是一項妥協的藝術,成功的談判是在你讓步的過程中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個較高的報價會使你在價格讓步中保持較大的迴旋餘地。報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不同的客戶或渠道採取不同的報價。能夠以較高的報價成交並不是沒有可能,你並不是了解每一位客戶的接受能力。在我得知一家國際性的銷售終端向每一個供貨商收取銷售額的20%作為交易條件,我毫不猶豫的在我原有報價基礎上提高了25%,對方在談判前也調查了我的價格體系,當然對報價提出了異議,經過了艱難的協商,我做出了5%的讓步,並且提供了一套大型促銷方案支持我的報價,最終成交。對方收取的和我提高的比例相同,我沒有受到任何損失,至於那套大型促銷方案,假如我不提高報價也一樣會做。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消費者,在每一次購物中商品的價格都會左右你的購買意願。以冰箱為例,國產電冰箱中「海爾」品牌在售價方面是最高的,而且很少進行特價銷售,但其銷量一直是名列前茅,消費者口碑也是最佳的,為什麼價格高反而會銷售如此之好呢?道理其實也很簡單,高價一定會增加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價值。每個人在選擇商品時都希望其質量上佳,如果是耐用品則要求要有良好的售後服務,名牌產品會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在價位上會高於非名牌商品,如果兩者的價差不是很大,我想大多數消費者會選擇名牌產品,因為在人的潛意識中高價格一定等同於高價值。低價格一定是低價值嗎?肯定不是。商品的定價是由生產成本、人力成本、企業戰略、銷售渠道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價格低的商品同樣可以成為名牌,在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也不會遜色。當你選購商品時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該企業的生產成本、人力成本嗎?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判斷產品價值的第一指標恐怕還是售價。高價會給人一種產品更好的第一感覺,人們會相信高價一定會有高價的理由,正所謂國人崇尚的「一分錢一分貨。」無論以何種條件成交,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感覺自己贏得了談判。很多談判者習慣於在第一次報價時給客戶最優惠的價格,希望能夠盡早成交,由於價格已接近最低底線,在價格上則無法讓步。還有一些企業管理者比較急功近利,訂單量是績效考核的唯一指標,導致銷售代表談判初期就把價格降至最低,只顧數量而不顧質量,忘記了企業最終目的是贏利而不是報表上的數字。這好比只有一個回合的兵乓球比賽,無論輸贏對手都會感到很無趣。其實談判的過程同結果一樣重要。對方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價格談下來,才會相信這是你能承受的最低價格,否則即使你有三寸不爛之舌,對方也不會相信。再小的生意也要做長線,只有在對方心裡平衡的前提下,你才會有下次交易的機會,倘若你寸土不讓,這次也許可以成交,但下次就會十分困難了,談判桌上沒有絕對的信任,即使你有極佳的客情。請記住,當對方猜不到你的底牌,而你又不能讓價時,你很有可能錯失下一次的交易機會。另外請注意不要讓報價單不要把客戶嚇跑。也許報價會超出客戶的心理承受范圍,如果你態度強硬,對方隨時會終止談判。我建議在報價的言語上暗示一些伸縮性,但一定要強調回報,比如「如果你能夠現款提貨,我可以在價格上給予5%的優惠。」、「如果你提供特殊陳列面,並免費提供促銷場地,我會在價格上有所考慮。」談判由四個主要因素組成:你的報價和對方的還價,你的底牌與對方的底牌。報價和還價隨著談判的深入會逐漸清晰,而整個談判過程中雙方都會揣摩、推測、試探對方的底牌,是心理、智慧、技巧的綜合較量。所以無論出現何等情況都不要輕易亮出你的底價。通過運用開價一定要高於實際價格的原則,在談判的開局可以起到壓縮對方談判空間的作用。當然,報價一定要維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要想將一台普通電腦以十萬元的價格銷售出去,我想只有等待奇跡的出現了。另外,較高的報價需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支持,增加其附加價值。我公司近日購買了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出品的《4R業務管理流程操作方案》VCD一套,價格十分昂貴,但錫恩承諾免費為我公司提供《執行力》培訓一次,培訓師專程赴我公司授課,雖然不是姜汝祥博士主講,但我們還是認為物超所值。能夠站住腳的理由也許成本會很低,甚至遠遠低於你所提高的價格,但這並不重要,只要能夠得到對方的認可,我想這就足夠了。
㈦ 新手怎麼計算外貿報價
對於新手而言,多數情況下價格都不是自己算出來的,而是老闆給的。因為FOB價中最基本的出廠價,往往只有老闆知道。老闆或銷售部經理給個成本底線,多賣的算利潤,咱們拿提成。說實話那個「成本底線」也不可靠,一則老闆喜歡留一手,明明賺了也不承認,剋扣業務員的提成。
1)預留額外支出
不過,老闆們「留一手」的脾氣,咱們卻可以在跟客戶的談判中加以利用。二則外貿中的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超成本的預算外支出是家常便飯,比如本來貨出的好好的,突然貨代一個電話打來告訴你「恭喜中獎,海關查櫃。」(對於出口貨物,海關會以福利彩票似的電腦隨機選號方式抽查集裝箱,並收取大約200元左右的查櫃費———查出問題的還要另加罰款),更兼之因為查櫃而耽誤了船期(海關可不管你什麼船期。為此有些人會採用賄賂等方式爭取加速放行———但這可是違法的喲),重新訂艙轉碼頭,費用更高。所以,成本價格不宜卡得太死。
從經驗上看,通過海運正規出口一票貨物,無論貨值大小,除了前面算的什麼FOB價格之外,總價之上再另加至少500—1000元人民幣的交易成本費實在是很有必要。價格算好後,就可以到處吆喝叫賣了。
2)爭取「談」生意
很多時候可以在網上建個網站或到其它B2B貿易平台發布消息,但是有些懶惰的傢伙乾脆就把價格一股腦地列在上面———這是個很糟糕的辦法。一來,所有的價格都暴露在競爭對手的面前———記住,競爭對手往往比你的客戶更喜歡光顧你的網站,竊取你辛苦弄出來的圖片和資料。
其次,所謂「談生意」,就是要爭取機會「談」。價格這么透明,人家還以為是「不二價」呢,報價低了沒意思,價高了嚇得人家扭頭就跑。更何況,根據出貨量、出貨時間、付款方式的不同,價格大有商量餘地。所以,除非真的是不打算過日子了「跳樓大甩賣」,否則還是不要把價格公開的好。先用「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一類的廣告詞兒引誘客戶上鉤來詢問,再單對單報價。
3)報「實」還是報「虛」
注意,外貿有自己獨特的報價方式。術語叫發盤(Offer),而現實生活中客戶多半會用Quote 或通俗乾脆用Lowestprice 代替。一個正式的外貿報價,不但應有完整的價格術語表達式(FOB什麼的),還應包括品名、數量等。特別還要加上報價有效時間,因為國際市場變化大,價格常常要隨行就市做調整的。此外,規定有效時間還可以起到促使客戶早日下訂單的作用,其潛台詞就是「這個價格很便宜喔,要買就趕快,過幾天可能就不是這個價了」。這種正式的報價,教科書里稱為實盤(Firm offer),行規上比較看重,一經報出,如果客戶在報價所規定有效期內回復接受,出價方就不可再做更改了。當然,硬要賴賬也行,但名聲不好……和廣東攤販一樣,出價不買或不賣,會挨罵街的。
實際上,更多的時候,咱們反而會故意漏掉一些要素,留一手,讓報價成為無最終效力的「虛盤」(Non-firm offer)。發虛盤可以給雙方留下較多的討價還價的餘地,好處很多。例如碰上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厲害的時候,靈活一些好。比如報價後面留下一句「Offer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即「此報價以我方最後確認為准」,意思是僅作參考,確切的價格等雙方協商後敲定。
㈧ 如果客戶砍價,該怎麼回,外貿圈論壇
很多外貿業務員,一看到客戶回復的your price is too high或者your price is not competitive,your price is at the high rate,就糾結,煩心,其實我倒是覺得,客戶願意回復你,告訴你價格高,說明對你還是有一點的認可,否則客戶根本不需要理你。
所以如果你真的收到了這么一封郵件,恭喜你,這個客戶是有意向跟你合作的!
比如化工和機械,稍微熟悉化工這個行業的外貿人都知道,價格絕對是最敏感,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而機械也因為質量,售後的參差不齊,價格差別很大,每天都在向解釋,價格為什麼高。
廢話不多說,分享下面一封郵件,始終是那句話,沒有一個方法能搞定所有客戶,我們現在所討論的無非就是讓合作的可能性更大而已。
註:首先你的報價得在合理范圍內,得靠譜,如果你報出了天價,神仙也救不了你,就希望瞎貓碰上死耗子吧!所以了解行情很重要,這個行業對外報價的大體價格水平你得知道。如何知道呢,說過n多次,注冊一個郵箱,找同行要報價。不細說。
Dear Max,
Thanks a lot for your prompt reply.
Refer to last email,you told me our price is a little high/not competitive/at the high rat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ich supplier's procts you are comparing with?
直接詢問客戶,您說的價格高是跟哪一個或者哪一些供應商的價格比較呢?
Last month the price CIF to……was 1200USD/mt.Nowadays because of the price increasing of……(我們的原材料),the price of our proct increased about 40usd/mt.After checking with other suppliers,I believe you have found the same.
這段的意思是排除掉客戶縱向比較的可能性,很多客戶就是如何,他上個月買的時候價格比較低,但是恰逢這個月原材料漲價,他可能會拿著之前的價格進行比較,所以我縱向引導一下!這一段可選,如果價格比較穩定,甚至價格降低了,就不需要再加這一段。
I think you are a very wise business man.When you are purchasing something,you will not only consider the price.But also you will consider the cost when you are using these purchased procts.
恭維一下,您很睿智,您不僅僅會考慮到采購的產品的本身的價格,您還會考慮使用過程中的綜合成本.
I have sent you the certificate of analysis,I think you have fou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ur procts and other suppliers'.The Decomposing temperature of our proct is193-196 degrees.But all the others'is above 205 degrees.……(省略,這部分是重點,我會重點列出一二三,例如這個參數越低,對方使用過程中的消耗越低,越環保,儲存越安全,倉庫條件要求越低。尤其是環保稍微發達的國家對這方面控制非常嚴格)。
這一段是具體分析我們的產品為什麼價格高,我自始至終沒說我的質量好,但是所說的這些具體問題都是反映出我們的質量好。很多人也在說我們的產品好,好在什麼地方啊,能帶來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才是關鍵。如果是設備,我就會說,省人工,節省用工人數,節能環保,絕對採用304不銹鋼,安全容易操作,節省物料,極大減少浪費等等。(如果有證據,例如,圖,視頻,來自於客戶的檢驗報告,附上)
I dont know you are the final user or not,if you are the final user.I think you surely understand what I mean.If you are the distributor,you will get more and more customers,because you always supply them with best procts.
這些話是說給中間商聽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中間商你可以這樣跟終端客戶解釋,高質量產品會讓中間商市場越來越大。
If there is any procts below grade,we promise that if you want to return the cargos,we will accept without any delay.
這個承諾很關鍵,一方面是對我們產品的自信,另一方面,除非非常重大的質量問題,客戶很少會要求退貨。
we are now supplying our procts to A and B(行業大客戶,或者是你所談判的客戶所在國家的稍微有點名氣的客戶),you have no need to worry about our credit at all.
After your detailed and comprehesive comparison,I believe you will choose our procts.
Await for your final desicion.
Best Regards,
Eason
再強調一下,你的價格報出來得靠譜。有時候價格報出來可能的確高了很多或者面對某些國家例如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就喜歡砍價的客戶時,那就別說廢話了。在說完所有的理由之後或者乾脆什麼理由都別說,直接說:為了促進第一次合作,我們願意給你們我們給予折扣……相信您一定能理解。
看得出來,其實客戶如果嫌價格高,我也是先強調質量,但是我會明明白白的給他算一個賬,雖然我的貴了,但是你買回去你會有哪些好處,然後用極其自信的不合格退貨和合作過的知名客戶來打動客戶。這封郵件的成功率還是蠻高。
我所說的成功率高,不是說發完這封郵件,所有的客戶就馬上說好吧,我買你的,價格就是你所說的價格。當然也不是沒有,尤其是歐洲美洲,日本客戶。
發完這封郵件有三個可能:
第一,成交,有,以注重質量的歐美客戶,日本客戶居多
第二,繼續發郵件說,ok,我接受你的解釋,但是我認為,如果你不能cut點,我認為我們幾乎沒有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悄悄地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來。
第一是最好的結果;
第三個結果很悲催,而且數量還不少,這類客戶往往就是注意價格,你說破天也沒用,對於我,這不是我的群體;
第二個結果,客戶其實很大程度上已經認可你的產品,但是你的價格跟他的心理價位可能真的存在差距,怎麼辦呢?
我會寫一封郵件:
Dear Max,
Very glad to get your feedback.
I am a very frank person.we are all business men,whose target is to get more and more profit.
So i really undertand your requirement to get some discounts from us.
please kindly notice your target price.I will check if we can accept it or not.
I think this is a very good start for our business.
Wating for your early reply to carry forword our cooperation.
Best Regards
Eason
這樣又會出現三種情況
1.不理
2.給出目標價
3.把皮球踢給你,我就遇到一個客戶,
Hi Eason,I am asking you what's your best offer,right?
再怎麼談?
這個,大概就需要您根據情況適當降價了,當然是有原則的,這個底線您自己把控。
這樣一輪下來,合作的合作了,談不攏的繼續跟蹤,那些非要降價的,如果你暫時不缺單子,可以不緊不慢的跟著。
外貿就是不斷地積累客戶,篩選客戶,聯系幾次後,對某個客戶就基本上摸透了,例如,那些就是要降價,你稍微一解釋就不回復的客戶,下次如果你想做,直接給出最低價看他怎麼說。
㈨ 外貿出口大客戶要求降價虧本了怎麼辦
客戶一再要求降價怎麼辦?這里我來談談對待客戶降價的幾個方法:怎樣對應客戶的降價?如何處理好客戶提出降價的要求?如何對待客戶的再三降價?其實它是一個學問,需要靠我們很多實戰經驗去摸索的,這里我分享下我對待客戶再三降價的心得和方法,寫得不好請大家多指教!
對於許多商界和企業界的朋友來說是一個經常會遇到的而且是一個比較頭大的事情,在商界生意上的最佳的合作原則是:客戶和廠商得到雙贏,所謂的雙贏就是你的客戶和你在項目或產品或其他的合作中共同得到應有的利潤,為企業的成長帶了貢獻;但是在利益利潤面前,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時刻在發生,你的利潤高了,你的客戶就吃虧了,或者你的價格低了,你的客戶有得益了,所以怎樣達到一個平衡點呢?很多長期合作的客戶的公司都存在這樣的再三降價的問題。
我們先從客戶端提出降價的狀況來分析客戶為何要再三降價,我想找到客戶降價的原因以後,再來做對策比較實際一點:
第一種情形是:客戶的公司既定的采購策略和采購目標決定了:或是年度costdown,或是季度costdown,更或是月costdown,這樣的目標,以優化和降低其采購成本。
第二種情形是:客戶的客戶要求你的客戶降價,於是你的客戶被動找你們降價。
第三種情形是:客戶做了橫向比較,覺得你的價格比你競爭對手的要高,所以提出降價。
第四種情形是:客戶的訂單增加,導致你的產能和接單數量增加的時候提出要求你們降價。
還有一種是:你的客戶或客戶的采購個人行為---無理由降價,也就是公司變相的壓榨廠商或是你客戶的采購擔當的一種個人行為表現,他為了追求個人利益或急功近利的在老闆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業績而將痛苦轉移到你們頭上的一種不合理行為。
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老話「砍頭的生意有人做,虧本的生意沒人做」所以,當客戶再三提出降價的時候,你首先要分析你的真實成本,是否有利潤空間降價,有多少利潤空間降價,若沒有利潤了,你該怎麼辦?是停止交易呢?還是有別的對策和思路?對於客戶來說,每個公司都有他自己的重點客戶和一般客戶甚至你所認為的小客戶,那麼這三類客戶在你心目中也就分別自有權重分量之分,哪些是你的一流客戶,哪些是你的二流客戶,哪些是你的三類客戶,當這樣不同的客戶再三提出降價的時候,你要區別對待,對於重點客戶的降價要求你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因為或許你這一降,對於你的營業額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或許你這一不降,訂單比率將減少很多,從而對企業的人員,機台利用率等等都會帶了很大的負面效應,所以我建議你對於重點客戶的再三降價一定要做好全面調查和仔細分析,以數據化去分析---降價與否,降價多少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