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為什麼會打折
⑴ 債券為什麼漲跌這么大、、、
公開市場業務:央行今日將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發行120億元1年期央行票據。新年第版一周,到期資金量為權400億元,較節前一周減少50億元,但是1年期央票發行量增加了20億元。雖然從2009年最後的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來看,央行連續從市場凈回籠資金,但是由於新年到期資金量巨大,而且「寬貨幣緊信貸」被普遍預期為今年宏觀政策的思路,因此市場資金面應該不會有明顯收緊,仍將延續寬松格局。銀行間市場:假日後,資金大量迴流,貨幣市場供應明顯放大,令資金價格出現迅速回落。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報價顯示,7天期shibor的跌幅達到14.25個基點,報1.4225%,隔夜、2周、1個月和3個月期品種報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餘的6個月至1年期品種價格則沒有變化。昨日債券市場收益率以盤整為主,利率品種收益率曲線總體微幅上行,其中國債收益率曲線以盤整為主,平均上行0.355bp,;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債曲線平均上行1.02bp,央行票據曲線平均上行0.595bp。信用品種、浮動品種繼續微幅盤整。
⑵ 為什麼可以折價發行債券
股票可以折價來發行,但是中源國不可以,債券折價溢介平價都可以。
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的股票發行最起碼的要求是連續三年盈利,折價發行的話一上市就要*ST。
發行股票就是為了募集資金。折價意味著虧本,不可能得到新資金。折價是以損失當前股東利益為代價的,為了保護當前股東的利益,當然不應該折價發行。
⑶ 為什麼市場利率上升,債券要折價發行呢
利率好比抄是借錢的成本。市襲場內的借錢成本都在漲,那麼債券發行人就必須提高購買人債券的投資者將來能得到的收益。
給你舉個例,假如某公司發行一期一年期債券,年利率是3%,面值是100元,意思就是我買了這個債券持有一年會得到100X3%=3元的利息;如果市場利率是5%,顯然沒有人回去買3%的債券,那麼我就需要把面值100元的債券打折賣,即98元賣出去,那麼到期後可以得到100元的本金,我的收益就是2元的差價+3元的利息=5元的收益,成本是98元買的,那麼收益率就是 5÷98X100%=5.10%,那麼自然就會有人買了。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
⑷ 為什麼債券的價格是這樣定義的
債券來的價格,就是源債券的價值。你購買債券,你能獲得什麼?每年的利息和到期收回的本金。
那麼,每年的利息和到期收回的本金折算到當下就是其現值,也就是這債券的價值。
債券的面值,是設定的票面價值,就是你日後能夠收回的本金。
我們在學財務管理的時候,一定要經常有個概念,就是時間概念。債券的面值,是你日後能收回的本金,但卻不是當下的價值(價格)。
⑸ 債券為什麼會有價差收益
債券的投資收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來自債券固定的利息收入,二是來自市場買賣中賺取的差價。這兩部分收入中,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而買賣差價則受到市場較大的影響。基本面、資金面、新券發行、市場人氣和國際市場是影響債市波動的四大因素,與投資者的價差收益有直接關系。 基本面是債市走向的決定因素,主要包括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變動等。這三者的關系是,宏觀經濟形勢決定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變動,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變動將促進宏觀經濟向預定的目標發展。所以從這個關系看,判斷好宏觀經濟形勢對債市投資很重要。而對其分析主要把握好如下幾個指標:CPI,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PPI,GDP增速,進出口增長情況等。這些指標如果增長過快,則意味著經濟出現過熱, 宏觀調控就顯得較為必要。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就是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適度緊縮,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升息、提高存款准備金、加大稅收征管,減少財政赤字等。升息等緊縮性貨幣政策將直接抬高債券的到期收益率,進而降低其市場價格。而減少財政赤字等將直接影響國債的供求,進而抬高債券的價格。資金面也是影響債市的重要因素,今年的債券牛市行情主要就是資金寬松推動。資金的松緊主要體現在貨幣市場短期利率上,而短期利率的變化將通過機構的投資行為進而對中長期利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反映資金松緊的幾個主要指標是,商業銀行存貸差、外匯占款增長情況、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超額備付金比率。目前,商業銀行存貸差不斷擴大;受 人民幣升值影響,外匯占款迅速增加,銀行間的流動性十分寬裕,債市處於嚴重供求不平衡的狀態,所以許多機構不惜抬高價格買入債券。在這種情況下,前期建倉的投資者如果將手中的債券賣出,將獲得不錯的收益。還有,新券的發行和央行每周二和周四的公開市場操作結果也對債市走勢產生較大影響。目前新券的發行主要是參照二級市場同期限債券的收益率來定價的,如果新券的發行利率大幅高於或低於二級市場的同期限品種,將直接帶動債券市場的大幅下挫或快速上漲。公開市場操作直接代表著央行的微觀貨幣調控,其結果將反映銀行間資金的松緊狀況,公開市場央票招標利率走高預示著短期資金偏緊,債市將面臨利空;否則則相反。所以喜歡做短
⑹ 投資者為什麼會購買債券
1。債券能產生非常穩定的投資回報(少數垃圾債券以及可轉債除外)
2。債券是非常著名的避險資產:你可以觀察下當政治局勢不穩定的時候,美債收益率就會明顯下降(說明購買的人多了)
⑺ 債券的價格為什麼會變動啊
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
從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R=〔M(1+)—P〕/Pn可得債券價格P的計算公式P=M(1+rN)/(1+Rn)其中M是債券的面值,r為債券的票面利率,N為債券的期限,n為待償期,R為買方的獲利預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數。那麼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償期、票面利率、轉讓時的收益率。
1.待償期。債券的待償期愈短,債券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兌換價格)M(1+rN),所以債券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債券的價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債券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債券的售價也就愈高。
3.投資者的獲利預期。債券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的利率調低,則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債券發行時最為明顯。
一般是債券印製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債券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了。
4.企業的資信程度。發債者資信程度高的,其債券的風險就小,因而其價格就高;而資信程度低的,其債券價格就低。所以在債券市場上,對於其他條件相同的債券,國債的價格一般要高於金融債券,而金融債券的價格一般又要高於企業債券。
5.供求關系。債券的市場價格還決定於資金和債券供給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時,企業一般要增加設備投資,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資金而拋出債券,另一方面它會從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公司債,這樣就會使市場的資金趨緊而債券的供給量增大,從而引起債券價格下跌。
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生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則會因貸款減少而出現資金剩餘,從而增加對債券的投入,引起債券價格的上漲。而當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也往往會引起市場資金供給量的變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匯率跟隨變化,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漲跌。
6.物價波動。當物價上漲的速度輕快或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人們出於保值的考慮,一般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黃金、外匯等可以保值的領域,從而引起資金供應的不足,導致債券價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當人們認為政治形式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時,比如說在政府換屆時,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規劃將會有大的變動,從而促使債券的持有人作出買賣政策。
8.投機因素。在債券交易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賺取價差,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機構大戶就會利用手中的資金或債券進行技術操作,如拉抬或打壓債券價格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
⑻ 請問債券為什麼會出現折價溢價購買的情況
這是因為企業發行債券時市場上的債券收益率與企業發行該債內券的票面利率之間會存容在差異,這樣就導致購買者購買該債券的價款與面值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就出現了折溢價購買的情況。
溢價或折價不是企業的收益或損失,這要看企業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場上平均利率的比較,如果債券票面利率高於市場上的平均收益率,大家就都會來買,需求旺盛,因此導致債券價格上揚,即溢價。當債券票面利率小於市場上的平均利率時,債券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也就是說沒人買,因此要降價,折價出售。這個溢價或折價最後都是讓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等於市場上的平均利率為止。
⑼ 債券的價格為什麼會波動
總的說來,債券的價格由於以下幾個原因而產生波動:
(一)市場對回風險評價的變化:答債券質量越低,價格越低;債券質量越高,價格越高。
(二)距到期日時間的長短:期限越長,債券的價格波動風險越大。
(三)與市場利率相關的債券息票。當市場利率上升並超過債券票面利率時,債券的價格就會下降,以使當前收益率與市場利率相匹配。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債券的價格就會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