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購打折 » 人為什麼喜歡打折商品

人為什麼喜歡打折商品

發布時間: 2021-03-02 14:54:05

1.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靠促銷打折吸引買家

因為買家喜歡呀,感覺促銷打折買東西不是在花錢,是在賺錢一樣。

2. 搶購打折商品的人是抱著什麼心態

畢竟自己不能像馬雲那樣一天賺20億,錢還是省出來的,支持這樣的。

3. 人們為什麼喜歡搶購促銷商品(社會調查)

因為人們認為搶到了便宜

4. 人們總是喜歡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 什麼道理

A不合題意,該選項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主旨不相符合;
B說法錯誤,價格專反映商品的價值;屬
C說法錯誤,人們不僅關注商品的有用性,還關注商品的價格;
D符合題意,本題材料中的「佔便宜」指的是消費者喜歡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即消費者關注商品的價格和質量,即重視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故本題選D.

5. 人在買東西時為什麼喜歡還價

職業習慣,估計行業毛利率。如果是衣服或者玩具,按照原價的1/3還價,當價格接近原專價的50%或60%的時候就買屬;如果是其他生活用品,按照原價的1/2還價,只要商家肯降個10%就買。不過這方面我老爹是高手,完全無視行業毛利、促銷口號、商家態度,只按原價的1/5買東西,居然總有商家被他如簧妙口說動,「忍痛」「賠本」。

6.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砍價

們接受的商品價格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討價還價形成的
市場中討價還價,是經濟理論和現實都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因其涉及市場價格形成的問題。在中國經濟從計劃向市場改革的過程中,曾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只要信息充分就可以把商品市場的一般均衡價格模擬出,人們只需按一般均衡價格交換商品就成,因此市場化改革的重點在於商品價格的制定問題,這一改革理論思路指導我們的市場化改革走了一些彎路。改革的過程讓我們漸漸認識到,人們接受的商品價格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討價還價形成的。這個經濟現象背後的問題,究其根源還是一種大眾心理,在接受一個共同的認識,即價格需進行討價還價的博弈互動方能達成,這種長時段的討價還價博弈最後會形成特殊的商品交易文化,這種交易文化具有行業性、區域性、和層次性。
商品市場中討價還價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溝通議價,也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通過交談的方式將買方和賣方對於此筆交易的心理預期和市場定價等一系列交易信息進行交流,並且通過不斷地調控定價策略來達到符合自己意願的交易價格。第二個階段是定價成交,雙方根據之前的協商的定價來完成交易,這個過程根據不同的市場類型,交易平台和支付手段會有不同的周期。
在出現一次性博弈或者我們通常說的「一錘子買賣」的情況下,賣方通常會使用高價的策略。就比如旅遊景點的攤販,他們銷售對象都是外地人,所謂的回頭客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初級市場幾乎無法規范,買家只能通過還價議價等方式不斷地用言語試探交易商品的真正市場交易價格,和賣家對於該筆交易的心理預期。
交易中出現議價環節,其實是交易雙方對於交易物的價格都存在心理期望並且不能達成一致所造成的。有時議價的過程已經無關市場一般均衡的交易價格,人們只是為了議價而議價,這種現象也很普遍。當討價還價成為了一種形式,它背後所代表的,就是一種經濟文化,或者消費習慣。
再喜歡討價還價的人也不會在超市跟收銀員議價
出現討價還價過程的交易,廣泛存在於我們日常的消費生活之中,而且無法對其進行統計,交易記錄只會以最後的成交價格為准,議價前的標價存在與否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就算完全符合買賣雙方其中任意一方的心理預期去標價,議價的現象還是會出現。對於網購者來說,早期網路購物時同客服聯系的記錄都是在討價還價,但隨著網路金融市場監管機制的建立,多個交易平台競相打折的現象出現,網路購物這一交易平台的議價環節都已經慢慢失去意義,詢問客服的主要內容多是關於產品質保和配送環境的細則。
那麼,討價還價價現象,一般存在於什麼樣的市場領域呢?這樣的市場一般都是買賣雙方對於商品的當前定價和最終成交價還未達成一致,即經濟學理論中的一價規則不成立,且認為議價的時間和機會成本雙方可以接受。因此存在討價還價市場一般都是競爭充分但不完全的市場。
結合這個結論,我們可以看到,初級市場,或者我們所說的一級市場在沒有交易平台對交易商品進行價格規范的初期,討價還價是必須的。而人口密度大的地區,由於需要建立大量的交易平台和監管來對交易市場進行規范,在漫長的時間和經濟積累的過程中,討價還價現象就慢慢變成一種消費文化。散落在各地區的服裝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小區街道的菜市場,是能經常見到討價還價現象的地點。但即便是這樣,再喜歡討價還價的中國人也不會跑去大商場或者超市裡和收銀員議價,雖然早期還有個別老年人鬧出過類似的笑話,但作為最初級的市場交易平台,超市中對於商品的平價規范,還是很有效的,理論上一般把賣方給出這類價格稱為櫥窗價格。
在當代社會經濟制度迅速發展的今天,議價過程在大宗商品市場仍然存在,這個時候我們一般稱其為談判或者協商。這是因為大宗商品市場一般為壟斷競爭市場,其商品交易的價格一般需經過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才能確定,有的投資類市場如貴重物品或者地產甚至還需要拍賣才能確定交易價格。即便是供需相對均衡的商品,交易雙方仍然需要就實際成交價格進行深入地交流,因為所涉及金額巨大,一次談判議價可能得到的收益如此豐厚,以致時間成本這個時候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討價還價的消費文化史
中國自古以來重農輕商,這種看法背後是作為一個穩定強大國家政權對於市場控制的自信的體現。採石鑄幣,制鹽販鹽,養林伐木等大宗商品生產和流通的管制,是每一朝君臣需要好好學習的課程。執政者對於這些大宗商品之下的小商小販的管理,則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策略,主要根據人口密度和對政府所轄產業的重要程度來進行管理。
宋代交子的出現,就是民間和政府一起合作的典範,通過錢庄和政府的信譽建立二級貨幣金融市場,這在世界上都是最領先的。它有效規范了貨幣流通的渠道。此前交易雙方不但要在商品上討價還價,還可能會在貴金屬貨幣的缺斤短兩上出現交易摩擦,這使交易過程的效率極低,交子作為信用貨幣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從貨幣的流通方面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於什麼樣的商品市場需要採用議價或討價還價的過程,完全取決於看它是否更有利於買賣雙方達成雙贏的交易期望。
還有一個方面是交易雙方長期形成的消費文化。子貢是孔子弟子中有名的商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說:「子貢利口巧辯,孔子常黜其辯」,連孔子也稱「賜敏賢於我」,可見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強。如此善辯,做買賣、搞宣傳、打廣告、討價還價肯定沒問題了。跑業務全靠一張嘴,酒香也怕巷子深,商品好再加口才好、宣傳好,生意才能做好。從《史記》的史料中看來,中國人安土重遷的習俗也是形成討價還價文化的一部分原因,亞歐大陸東岸平原人口密度高,利於統一形成強大的政權,商人和周邊的顧客大多熟絡,日常交易量高伴隨著彼此熟悉程度高,商人在通過交易完成盈利的同時,還為民眾的日常需要提供了滿足。在中國的消費文化中,討價還價的行為在承擔完成有效交易的同時,還承擔了籠絡顧客、推銷品牌的目的。這是一種以折價方式對顧客長期示好的重復博弈策略,目的在於薄利多銷,讓顧客通過討價還價形成對於特定品牌或者賣家商品的消費依賴,最後這些習慣變成了風氣或習俗,最後升華形成了文化。
討價還價市場是需要進行適度管理的市場
當代的經濟生活中,便利的商店和優質的交易平台每天都在更新換代,以求得到更多的顧客青睞,討價還價在一級市場確實慢慢淡出了我們的視野。但這種討價還價的消費精神並沒有離開我們,中國人喜歡讀史,而歷史中通過討價還價達到目的人物可算是層出不窮,如范蠡、呂不韋、諸葛亮等。討價還價的文化背後,是一個「易」字,這正所謂「反者道之動」,買賣雙方對於商品定價的這種來回推敲,要達到的目的只不過想讓自己舒服,讓對方滿意。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和建立在這種關系之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不需要有一個外在的神明來約束的,歷數史書中的商賈巨匠們,沒有一個會甘心在缺斤短兩這件事上做一個竊銖者。
當然這也就讓很多投機分子鑽了空子。雖然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地工程都出現了偷工減料的現象,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血汗錢不容許被揮霍和欺詐。慢慢地隨著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市場規范的完善,人們在市場中相互監管和相互信任的機制就會重新建立起來,這便是長期穩定的博弈關系在一個健康發展的市場中可以預期的結果,不斷地討價還價的背後,就是要形成一個交易效率高和平等的市場制度。
從歷史上看,在古代的中國,互通有無的討價還價市場早已有之,當人們早期聚居形成城鎮,城鎮和市場就共存一體,統稱城市,城的管理者之一被稱為市長。從文字的形象就可探知最初「官」的職能。從字形上看,「官」字的上半部分「宀」,其本義為屋舍、廬舍,而下半部分是兩個連在一起的口,這說明官的最初職能就是在屋舍下斷兩個說不在一起的口所說的事,給出一個使雙方均能接受的判決。因此討價還價市場是需要進行適度管理的市場。
理論研究表明,在有效管理的市場制度中,商品的價格機制效應除了能體現人道效應外,還能體現天道效應,即損有餘而補不足,出現天人合一的市場交易效應,但其必要條件之一是市場管理者不能從市場交易中追逐自身利益。然而市場管理者畢竟是由自然人去履行公共職能,一旦市場管理者通過職能權力謀取自身利益,那麼有效管理市場不僅不會出現天人合一的市場交易效應,而且會出現兩種對社會皆不利的結果,一種是有效管理市場消失,一種是管理者獲取部分交易所得,出現社會不公。這說明討價還價市場制度一旦演化為有管理的市場制度,好的和積極的政商關系會使經濟社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消極的甚至是不良的政商關系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場制度中,商品買賣雙方的市場主體在遵守國家法律前提下可以向錢看,而政府官員則不能向錢看,不能從交易雙方討價還價的交易過程中獲取私利,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利的政商關系和市場制度。

7. 為什麼有的人買東西喜歡討價還價作為賣家好煩

不論是賣產品的三流銷售,還是賣概念的一流銷售,最終都得老老實實地版回到與客戶討價還價的權階段。在此之前,是銷售拿產品的價值說事,而現在起就是客戶拿產品的價格說事了。現在奸商很多,這也不能怪買家,有時候要換位思考一下,東西好了,客戶覺得這東西值那麼多錢,也就不僅僅計較了。
怎麼才能讓客戶不斤斤計較,在價格問題上還個昏天黑地呢!戰略談判公司Think!的CEO戴特·邁爾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出一個方法:多重報價,何為多重報價?
多重報價的含義,就是給客戶三種選擇方案,而不是只有一種。如果只提供一種方案,客戶就會本能地想著還價。而如果從低到高給出三種方案的報價,客戶的注意力便會從「我要還價」轉移到「哪種方案更合適」上。客戶會開始思考,「第三種方案價格太高,第一種提供的價值又不夠充足,還是第二種最合適」。

8. 為什麼買東西要打折

原價真有買的啊。
有大頭的。 那就被宰唄。
商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還有一些大的廠牌都有自己的價格體系。
價格都是同一的。
還是有很多地區沒有折扣或者很少的

9. 為什麼女人喜歡購買"打折"的商品

因為便宜

10. 人為什麼喜歡討價還價

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討價還價,斤斤計較。

對我而言,對一個人的信任只有一次,事情不管大小,欺騙我的人我也不會再討價還價向你要回來。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很多人都喜歡去超市或者網上購物,因為市場上很多魚目混珠的物品,並且有的把價格開的很高,同一件商品不同的人購買,價格相差極大。對於砍價高手來說,去市場上買東西都是打對折。雖然說小販生活不易,但是成年人的世界,誰的錢來的輕而易舉呢,且不說有的小販會缺斤少兩,對青年和中年人的態度也不一樣。我不擅長討價還價,但智商也不低。

對於討價還價的定義有很多,每個人的理解也不一樣,只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要執著於討價還價,生活中開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