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的便宜是什麼
A. 老馬識途什麼故事
老馬識途的來故事是在古代源戰國時,齊國發兵攻打另一個國家。齊軍勝利返回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險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說:老馬無論走多遠,總能順著來路回去。果然,齊軍跟在老馬後面,走出了險谷。將士們樂呵呵地誇贊:還是老馬識途啊。
老馬識途在現在一般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1)老馬識途的便宜是什麼擴展閱讀:
老馬識途的原因是因為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就構成了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鑒別飼料,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自己尋找道路。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發達,轉動相當靈活,位置又高,聽覺非常發達。馬通過靈敏的聽覺和嗅覺等感覺器官,對氣味,聲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記憶。
B. 老馬識途是什麼意思
老馬識途的意思: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老馬識途:[ lǎo mǎ shí tú ]
詳細解釋
1. 【解釋】:老馬認識版路權。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2.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3. 【示例】: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
4. 【近義詞】:輕車熟路 、駕輕就熟
5. 【反義詞】:少不更事、 初出茅廬
(2)老馬識途的便宜是什麼擴展閱讀:
造句
1、學校讓我參加英語大賽,真是老馬識途,我英語考試可是第一名啊!
2、父母們對我的煩惱非常了解,真是老馬識途。
3、這幾年,農村的變化太大了,國慶節回家時,要不是我老馬識途,一定會費一番周折。
4、通過這次黨員先進性教育,讓我感覺到自己像老馬識途,又重新回到了黨組織的懷抱。
5、師傅跟徒弟一起工作,這對師傅來說簡直如同老馬識途,但徒弟剛學沒多久也幹得不錯,令師傅覺得後生可畏。
C. 「老馬識途」是什麼意思
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專道。管仲曰:『老馬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近義詞
識途老馬
駕輕就熟
輕車熟路
反義詞
乳臭未乾
暗中摸索
少不更事
不知所以
D. 老馬識途什麼意思
老馬識途來,途:路,道路。意源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多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塗」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塗)馬、識途驥」等比喻富於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就構成了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鑒別飼料,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所以,馬能夠識途。
(4)老馬識途的便宜是什麼擴展閱讀:
老馬識途典故:
齊桓公帶領軍隊把敵人的軍隊打得四散逃奔。齊桓公取得了勝利,當他們要返回齊國時,這時他們卻迷了路。因為齊軍來的時候是春天,山青水綠,道路容易辨認。而返回去時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皚皚,山路彎曲多變。
所以,走著走著就辨不清方向了。 這時,齊桓公手下的謀士管仲說:「大王,狗、馬都有辨認道路的本領。我們挑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
齊桓公立刻讓人挑選了幾匹老馬,放開韁繩,讓它們在前隨意地走,軍隊跟在馬的後邊。沒有多久,在馬的帶領下,齊國的軍隊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路。
E. 老馬識途是什麼意思
老馬識途,成語。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韓非子·說林上》。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F. 老馬識途什麼意思
老馬識途,成語。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韓非子·說林上》。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
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í)朋(1)從於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以(19)管仲之聖(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1)師(22)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23)之智,不亦過(24)乎?
譯文
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狗離家很遠都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應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在徵得齊桓公同意後,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陽光充足的地方(南面),夏天住在山陰涼的地方(北面)。地上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而今的人帶著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聖人的智慧學習,不是很大的錯誤嗎?
G. 老馬識途是什麼意思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自專】:《韓非子·說林上》:屬「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清·黃仲則《立秋後二日》
【近義詞】: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不知所以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