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瑪莎百貨在哪裡
『壹』 瑪莎百貨的介紹
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簡稱:M&S) 是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亦是英國代表性專企業之一,在屬英國零售商當中具有最高的盈利能力。如果以每平方英尺銷售額計算,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在倫敦的商店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零售商店獲得的利潤都要多。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出口貨品數量也在英國零售商中居首。瑪莎百貨在本土開設了600家分店,遍布英國各個城市和地區,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共開設了285家分店。2008年,瑪莎百貨在上海開設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分店。
『貳』 瑪莎百貨營銷模式不當使其全面退出中國是怎麼回事
早前,瑪莎百貨宣布關掉中國內地市場所有10 家實體店,在總結這家公司為何敗走中國時,常見的分析就是快時尚的擠壓和電商對客流的掠奪。
瑪莎百貨自2008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來持續虧損,最終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對於馬莎百貨敗走申城的原因,業內專家分析說,在中國人的消費觀念里,對於品牌的認知比較看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主導了中國人的消費方向,購買商品時更傾向於品牌商品。「而馬莎百貨進入中國至今,一直照搬其在國外市場的自主品牌商業模式,希望通過自主的百貨品牌來覆蓋門店內的服裝、食品等品牌,但同時對於營銷和宣傳的缺失,使得中國消費者普遍不接受這一模式。」
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相關人士就公開評價過馬莎百貨,其表示馬莎百貨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他們在租金過高地段開了規模極大的旗艦店;他們的商品價格居於中檔;他們的店鋪規模完全不對;通常,他們吸引的消費者是60歲的中國婦女或外國僑民。本來他們的目標客戶群是較年輕的婦女,然而實際上這個人群中幾乎沒人會在這里買東西。」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分析說,馬莎百貨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就經營不順,不斷關店,這有實體百貨店不好經營的原因,更多的則是水土不服。「價格高,知名度不大,時尚度不夠,這就導致了競爭力不強。」
『叄』 馬莎百貨的中國商店
主條目:馬莎百貨 (香港)
香港首間馬莎百貨於1988年在尖沙咀海洋中心開業(而此處亦演變成香港旗艦店)。目前,馬莎百貨在香港有9間分店,而馬莎亦有計劃於年中在本港開設新分店。 馬莎百貨於2007年1月和台灣統一超商合作,在台灣開設三間門市,首家設於在高雄夢時代。於是次投資中,統一超商付出了新台幣1.3億元(約200萬元英鎊)。
由於在台銷售業績始終沒有達到目標,有的門市單月業績甚至只有預期目標的一半,或是差了三、四成。馬莎於2008年7月決定撤出台灣。
有評論指,馬莎不同於傳統日系百貨公司專櫃式經營的模式,以開放的陳列方式,類似半自助的采購型態進軍台灣零售業;但台灣的消費者長久以來比較習慣日本的商品及百貨公司的購物形態,對於英國血統的馬莎,多數台灣民眾認同度不高。 Marks & Spencer馬莎上海開張
10月2日,Marks & Spencer馬莎百貨在上海南京西路開業,今天,3800平米亞洲最大的Marks & Spencer門店開張標志著這家零售額達到90億英鎊的英國零售商全球擴張的開始。今年2月,M&S與Marinopoulos簽約計劃在希臘和巴爾干半島地區開始50家店鋪;3月與COMS簽約計劃在中歐和北歐再開設30家店鋪;4月余Reliance Retail簽約計劃5年內在印度開設50家新店。
『肆』 瑪莎百貨的發展狀況
瑪莎百貨在來100多年的經營源歷史中,對於產品的構成一直是隨著顧客的需求而不斷改進的,無論是服裝款式還是食品種類,顧客需要哪些商品,瑪莎百貨店的櫃台上都能及時出現。另外,在對包括網路營銷在內的新型銷售模式的探索上,瑪莎百貨也一直走在前面,這樣就能夠保證企業在市場變化過程中不被時代所淘汰。
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瑪莎百貨和許多企業一樣在經營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因此宣布關閉旗下27家店面,裁員近千人。但盡管如此,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瑪莎百貨負責人仍然表示,不但不會關閉其設在上海的分店,而且還會逐步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瑪莎百貨已經明確地意識到,在這一輪經濟危機當中,中國內地市場將成為全球商業巨鱷激烈爭奪的最後一塊陣地。
『伍』 瑪莎百貨的自有品牌
所謂「自有品牌「產品,也稱專有商標產品,是指零售企業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需求特性的信息,提出新產品功能、價格和造型等方面的開發設計要求,進而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最終再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新產品注冊並在本企業內銷售的產品。
低廉的價格、較高的利潤,使自有產品得到了零售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並在全球零售市場迅速崛起。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目前這類產品在歐美最受長者、在職婦女、低收入人士、家庭成員較多者以及學歷較低的消費者青睞,自有品牌產品已達各超市銷售總額的45%左右。
瑪莎經營的商品80%都使用其在1928年創立的「聖米高」牌,該品牌也可以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沒有工廠的製造商」。雖然生產聖米高的廠商多達800餘家,但瑪莎卻從未在其中持有任何股份。該公司只是向製造商提出原材料、生產工藝和品質等方面的要求,同時還向製造商提供技術支援和管理咨詢等。由於製造商無需投入專門資金發展或推廣品牌,所以可以降低供貨價格,而零售商則因進貨價較低,又可以降低商品售價,從而大幅增加銷售量。據業內人士估計,自有品牌商品的價格一般比製造商品牌低15%以上,而利潤率卻能高達30%。除了聖米高,瑪莎百貨還經營著多個自有服裝品牌,包括Limited collection、AutographHE和per una。
『陸』 馬莎百貨怎麼樣
和上海的瑪莎比貨品少很多,但是還算不錯!服務員很熱情!零食很少!
『柒』 誰在馬莎百貨上班說下裡面的情況吧!
長寧區遵義路100號
上班清閑
沒啥人來這幾天
高端價錢太高
『捌』 上海有幾家瑪莎百貨具體地址
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瑪莎百貨(M&S)日前在淮海中路金鍾廣場開啟滬上第二版家旗艦店權,這也是其在中國的第8家門店。目前,M&S國內8家門店中,5家「落子」在上海,寧波、常州和武漢也各有1家。
瑪莎百貨上海仲盛店
瑪莎百貨(豫城時尚店)
瑪莎百貨(南京西路店)
上網路地圖查一查就知道了
『玖』 瑪莎百貨的公司簡介
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最初是1884年的一家「一元便利」店,直到1915年才發展成一家連鎖零售店。在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成立的幾十年間,它迅速成長壯大,連鎖商店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地。20世紀90年代,「關系經營」在西方興起,作為已經成功運用「關系經營」的企業,英國瑪莎百貨(Marks&Spencer) 成為研究的焦點。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擁有「瑪莎」等自有品牌和眾多子品牌;集團目前擁有7.5萬多名員工,在英國開設有600多家門店,在全球40個地區設有275家分店。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所有的貨品都是由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自己設計的就是與製造商一起設計的,然後將設計好的產品交給製造商,製造商按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提供的規格嚴密地進行生產,確保產品具有高級而穩定的品質。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有大量技術人員與製造商緊密合作,在選料、技術、品質控制、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合作與監督。基於這種理念,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在同業中,越過了批發商這一環節,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時,與製造商的密切合作,加上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的市場調查與產品設計,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了「 為目標顧客提供其有能力購買的高品質商品」這一目標。這種服務實現了從傳統的消極被動的服務到主動積極服務的轉變,首先沖破了百貨零售業的傳統,創新的經營理念使其在百貨連鎖同行中獨具特色。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把「關系經營」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全方位構建:以企業與顧客的長期穩定關系為目標,以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為保證,以企業與員工的良好關系為支持,營造合作的氛圍,共同發展。重視員工與顧客是企業界早已認同的觀點,但是供應商的作用被長期忽視,甚至有的企業認為自己是供應商的「上帝」而百般刁難。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則不同,認為企業應與供應商「同謀共事」。
與供應商的關系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鼎力協助建德公司的事例正反映了公司真誠的一面。建德公司原是一家麵包店,伊迪芙及其妹妹露芙接管後改為生產罩衫,成為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的供應商。30多年後,伊迪芙離開人世,露芙也卧床不起,而露芙年僅16歲的兒子又無力撐起家業。一般的企業是考慮換一家供應商,但是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覺得應該幫助曾經共同發展的合作者,答應露芙幫助她的兒子處理業務。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先是派出自己的貨品經理幫助管理,其後又貸款12萬英鎊參股建德公司。在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的真誠協助下,建德公司不但沒有倒閉,還成了一家擁有20個工廠的跨國企業。
英國瑪莎百貨 (Marks&Spencer) 在2008年下半年進入中國上海的南京西路,開設第一家百貨公司。
『拾』 求香港瑪莎百貨具體地址~~~~
沙田新城市廣場那個好找呀,地鐵和商場是連在一起的,去1期3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