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百貨大樓什麼時候建成
A. 汕頭有什麼百貨大樓
前幾天才經過老市區的百貨大樓,那裡都圍住了,聽說是要改建,估計專進不去的,而且那地方太老屬了,也沒什麼東西可買。 要買正貨推薦去百盛商場,也就是在長平路的南國商城那裡,逛完百盛還可順便逛一下沃爾瑪或者商城本身的二樓三樓。
B. 汕頭一個老舊歷史街區翻新完畢,為何被市民吐槽
汕頭小公園,作為汕頭繁華商業歷史的見證,一直以來在這座城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因為老舊危及行人安全的問題,在這兩三年已經重新翻修過一遍了,然而翻新後的小公園卻遭到了一部分市民的吐槽,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C. 莘縣百貨大樓哪年建成哪年、哪月、哪日開始營業
莘縣的百貨大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建成了,大概是98年建成的,具體的時間,你可以問一問莘縣百貨大樓的工作人員。
D. 當時南寧市百貨大樓建造的時候是什麼年代拜託了各位 謝謝
南寧百貨大樓。建成於1955年,由廣西省建築工程局設計公司設計,南寧市建公司施工內。建築面容積為2700平方米,高4層,磚混結構,干粘石外牆,水磨石地面,臨朝陽路一段進深8.6米,長83米,是南寧市「一五」時期代表工程之一。 1968年的文化大革命「武鬥」中,百貨大樓被炸得千瘡百孔,但仍然頑強地屹立在南寧市的市中心。經過了這場浩劫後,使建造這座大樓的總工程師得到了平反(因當時的測量設備落後,認為大樓有偏差,工程師蒙受了牢獄之災)。大樓經過70年代80年代兩次擴建,現為磚混結構6層,建築面積共15647.14平方米(不含新樓)。 「百貨大樓,樣樣有」,是60年代南寧兒童的順口溜。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是當時廣西最大的零售百貨大樓,共設有日化、五交、食品、針織、服裝等12個商場,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這里是人間天堂,不僅南寧人,就連外地人也趕來「趁墟」。「文革」後南寧百貨大樓曾一度改為「七三百貨大樓」,還有很多以七三命名的地名,七三路(解放路)、七三商場(和平商場)、七三廣場(朝陽廣場)、七三新村、七三旅社(造反樓),等等。
E. 汕頭有什麼百貨大樓
前幾天才經過抄老市區的百貨大樓,那裡都圍住了,聽說是要改建,估計進不去的,而且那地方太老了,也沒什麼東西可買。
要買正貨推薦去百盛商場,也就是在長平路的南國商城那裡,逛完百盛還可順便逛一下沃爾瑪或者商城本身的二樓三樓。
F. 百貨大樓的各地百貨大樓
合肥
合肥百貨大樓1959年8月建店,位於安徽合肥最繁華的商業文明示範街長江中路中心地段——四牌樓中心商圈,主營黃金、百貨、日化、服裝、鞋帽、針織、鍾表、文體、工藝、玩具、家用電器等商品,商品種類齊全。 1993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公司股票「合肥百貨(000417)」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安徽省唯一的商業上市公司、安徽省最大的綜合性商業集團和省政府重點扶持的商貿流通企業。
擁有51年悠久歷史的合肥百貨大樓以「百姓名品中心」為經營定位,堅持「質量興店、顧客至上」的經營宗旨,本著「團結、競爭、求實、創新」的企業精神,始終以「您的滿意、我的追求」理念服務於廣大消費者,在經營中以改革求發展,以質量促經營,以管理增效益,公司於2007年10月全面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權威認證,先後被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中國商業名牌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單位、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消費者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內貿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執行物價計量政策法規最佳單位、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單位、安徽省「購物放心店」、安徽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前,公司全體員工正在集團公司百貨連鎖、錯位經營的戰略指導下,定位於百姓名品中心,推行精細化管理,開拓市場、提升效益,企業正在快速、穩健、高效的基礎上又好又快地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貨零售商店,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位於王府井大街。以經營日用百貨為主(1997年底經營品種達4?98萬種)。1955年9月開業,名為北京市百貨公司王府井百貨商店。1968年7月改為現名。建築面積3.9萬平方米,營業面積1.8萬平方米。1970年擴建附屬業務樓和倉庫樓。1989年增建玩具娛樂品商場,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1991年成立北京百貨大樓集團。1993年進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新建北部商業樓。2000年王府井百貨和東安集團公司實現資產重組,成立北京王府井東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2月百貨大樓開始進行內部升級改造,4月對外營業。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是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大樓前廣場立有其半身銅像,陳雲在基石上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躍神州」。
據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通知,該建築已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第一批)》。 天津百貨大樓於1994年興建,1997年建成。為原天津百貨大樓的改、擴建工程,新商廈建在舊大樓鄰身,新、老商場連為一體,總營業面積達11萬平方米。位於本市繁華商業區內,毗鄰海河規劃風景區。
建築設計:
百貨大樓新廈的風格源自舊大樓的塔式建築,大樓頂部建有兩座雙塔式的高塔,外觀上仿如一座宏偉的現代堡壘,從河畔上看十分注目,大樓新廈是天津市標志性建築之一。80年代以前是中國北方最高的建築。
原天津百貨大樓:
建於1927年,1928年1月1日正式開業。幾十年來始終是全國十大百貨商店之一,營業面積20000多平米,經營35000多個品種;商場主營大樓內設有11個商場;樓外有麗華商廈、輕紡商城、傢具商場、集團服務部及百盛經貿公司,另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設有百達商業公司,在天津市服裝展銷中心及唐山、靜海設有分店,與國內3000多家工商企業有業務聯系;在國際,同日本神戶市、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市、美國及港、澳、台的工商界有密切交往。
地址:中國天津和平區和平路172號(商業街新華路於多倫道交口) 延安百貨大樓(集團)有限公司是在原延安百貨大樓基礎上於1998年11月組建成立的,公司集零售業、超市連鎖、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廣告策劃、攝影彩擴等諸多業態為一體,下轄陝西延安百貨大樓有限公司、延百東興購物廣場、延百東大百貨有限公司、陝西延安新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延安百美廣告有限公司、延河照相館、延百黃土情工貿有限公司等七個子公司,現擁有員工1600多名,經營總面積29000多平方米,資產總額達3.31億元。集團公司2010年實現銷售總額4.4億元,實現利稅1700多萬元。企業先後榮獲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競賽活動示範店」、「全國百家『放心』商場承諾單位」、陝西省「重合同、守信用」單位、陝西省「文明單位」、陝西省「爭創質量無投訴先進單位」、陝西省「計量、價格信得過『雙信』單位」、陝西省商務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陝西省「十佳誠信經營示範單位」、延安市「先進集體」等中、省、市、區獎勵百餘項。
延百集團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延展品牌、百善至誠」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努力建設「誠信延百、品牌延百」,將以更高、更遠、更大的追求,與社會各界仁人志士攜手努力,共築宏偉藍圖,創造美好未來。 榆次百貨大樓位於西順城街中段繁華商業中心,佔地面積1.7萬平米,建築面積3.2萬平米,集商貿購物、文化娛樂、美食休閑為一體,是晉中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施一流的現代化商業大廈。
百貨廣場前身為榆次百貨大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榆次第一家國營百貨零售商店,經歷了四十五年風風雨雨的百貨大樓,不僅積淀了「團結、進取、求實、奉獻」的企業精神,而且鍛造了「以誠為本,以信求存」的金字招牌。先後獲得了「全國百家無假冒偽劣商品商場」、「全國優秀統計單位」、「山西省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山西省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山西省財貿系統先進單位」、地市「文明單位」等多項殊榮。在榆次商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輝煌一頁。
跨入新的世紀,榆次百貨大樓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樹立時代緊迫感,以市、區政府建設「雙百項目」工程和「區域性現代化物流中心」為契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於2003年5月1日在原址進行了「百貨廣場」擴建工程,經過19個月的精心建設,2005年元月6日全面竣工開業。不僅為榆次增添了又一道亮麗的風景,提升了榆次現代化城市形象,而且作為晉中最大的商業「窗口」和物流平台,加快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順向流動,拉動了全市經濟的發展。榆次百貨廣場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擔綱設計,宏偉的規模,博大的氣勢,卓然而超群,成為榆次標志性建築。整個外部以透明玻璃,亞光面不銹鋼和鋁板等國內最先進的裝飾材料為主,配以鋼架柱廊,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現代感。為承接和延續「百貨大樓」這一無形資產,在東南轉角處,精心設計了原百貨大樓圓弧特徵,保存了市民對老百貨大樓的記憶和懷念。
百貨大樓為六層營業大廈,其設計理念和功能設施代表著當代最先進的一面,配置有國內外一流的中央空調系統、消防系統、電梯系統、監控系統、供電系統、安防系統等現代化設施。各種櫃台、貨架等經營設施既高檔豪華,又細微見著、別具一格,突出了品牌化、時尚化、個性化經營,顯示出百貨廣場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百貨廣場地下為停車場,東側為8000平米廣闊廣場,鮮花、綠草、噴泉相互映襯,成為廣大市民最好的休閑娛樂場所。
G. 為什麼人人都說來到汕頭像回到上世紀80年代廣州
朋友你好!
很明確的告訴你,現在汕頭的經濟不行, 城市真的發展不起來。
所以你說的這一切都很正常,那麼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
我慢慢說來~
98年以後,由於汕頭市在過去的發展中存在走私、偷逃關稅、制販假增殖稅發票以及出口退稅等一系列問題,中央及有關部門連續對汕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長期的查處工作。一批重大案件相繼曝光並被依法處理。汕頭經濟遭受重創。據統計,自1999年後,汕頭的經濟發展幾乎成為廣東省的尾巴,失去了往日明星的光環。
而恰在這些年中,以珠江三角洲為代表的廣東其他地區卻抓住機遇,埋頭苦幹,成為全國及至於世界的經濟發展奇跡。
汕頭落後了,汕頭被遠遠地甩在後面。 那汕頭怎樣才能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迎頭趕上,並保持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呢?
下面這些有的取自網路,有的是我自己的添加:
其一、在於打好「僑牌」,就是要發揮潮汕地區華僑眾多的優勢。
汕頭之所以被定為特區,主要是考慮到汕頭「因為東南亞國家潮洲人多」(見《鄧小平文選》第三章366頁),可見當初中央也是考慮到這一點,這也是汕頭利用外資發展經濟的最大優勢。打好「僑牌」是發展汕頭經濟的重要一環。發展僑鄉經濟,要從過去主要靠華僑「捐贈型」投資轉移到引導華僑向「產業型」投資上來。改革開放以來,汕頭共接受僑胞捐資摺合人民幣20億,今為止(以汕頭市為例)全市批准4,100家三資企業,協議外資投資為36.8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29億美元。這些投資無論是在數量、規模、檔次、領域都與汕頭「僑鄉」地位不相符。利用華僑這條紐帶,吸引更多的資本,並通過這條紐帶把引資對象和引資領域擴大到歐、美、日、韓、澳大利亞,這是使僑鄉經濟上一個台階的關鍵。
其二,轉好「檯球」,大力拓展與寶島台灣的經濟聯系。
隨著兩岸關系的發展,大陸與台灣的經濟依存度已經越來越高。台灣與汕頭之間距離最近點只有100多海里,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由來已久,交往也由來已久。但是,汕頭對台貿易額僅1.5億美元。對台小額貿易約2,000萬美元。這一切都與兩個地區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搞好對台濟工作,是汕頭騰飛的又一關鍵所在。為此,就要率先打破「三不通」的局面,利用對台的地理優勢,以及台胞眾多的優勢(南澳縣人口只有7萬人,而台胞就達十多萬人)千方百計將台灣的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率先吸引過來。同時,積極向中央申請,在南澳島設立對台自由貿易區,人員來去自由。同時,爭取汕頭港對台「三通」港口,努力實現對台經濟飛躍。
其三,針對汕頭地區現狀,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選准「朝陽工業」帶動全區經濟大發展。此外,汕頭做為百年口岸,轉口貿易由來已久,所處地理位置適中,發展高科技含量的第三產業,發展轉口貿易、倉儲服務、運輸、相應發展房地產、旅遊以及勞務輸出,對外工程承包等。針對汕頭的現實情況,應完善和充分發掘汕頭保稅區的功能,以及設施的完善和配套,以優良的內、外部環境,吸引國內外企業財團來區內投資、辦廠,擴大保稅區的知名度。
其四,農業上以發展海洋經濟為突破口,建設「三高」農業,創造「立體農業」、「創匯農業」。
汕頭向來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約為1,800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汕頭為0.22畝,是全國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區之一。面對這種局面,建設「海上汕頭」,發展海洋經濟已迫在眉捷。大力發展養殖業以及中遠洋捕撈業是加快汕頭經濟發展重要一環。在有限土地上,利用其所處氣候優勢,以及距港澳台相對較近,發展高附加值農業產品,搞「立體農業」、「創匯農業」。
其五,組建跨國企業集團,向國際大市場進軍,讓「大開放、大流通、大手筆」三美並臻。
據《潮州志》記載:「……潮人善經商,屢空之子,隻身出洋,皮枕衾以外無長物。受雇數年,稍稍謀獨立之業,再越數年,幾無一不作海外巨商矣。」由此可見,潮汕人會經商由來已久。現在的許多聞名遐邇的巨商富賈多系潮汕人士(例如李嘉誠)。因此,應發揮潮汕人富於經商且海外潮人多的優勢,走出國門,真正走向國際大舞台,參與國際競爭。地方政府應積極支持組建跨行業、跨部門的企業集團,立足港澳,幅射東南亞,創造條件對歐美市場滲透。
其六,人才是經濟騰飛之本,發揮地區「人傑地靈」的優勢,並著眼「外腦」的引進,兩手並用,開發人力資源。
汕頭的優勢在於人傑地靈。在大力培育人才的同時,還應「廣納百川」,引進智力,廣引人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對於汕頭的騰飛猶為重要,應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孔雀東南飛」。在廣納國內人才的同時,還應積極吸引港、澳、台、東南亞以及美、日、韓、歐等到國家和地區的人才,借鑒其知識、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我所用。
其七,根據區位優勢,多因素和全方位地營造區域經濟一體化,活化粵東、閩西、贛南大三角經濟區的發展。
汕頭位於粵東、閩西、贛南的龍頭,歷史上就是交通樞紐,進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這一區域總面積約10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800萬人,擁有豐富的水電、礦產、森林、土地和人力資源。隨著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深汕高速公路的開通,汕頭海灣大橋的峻工,汕頭新機場也已動工在即,汕頭廣澳深水港碼頭的建成,粵東、閩西、贛南大三角經濟區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發揮汕頭區位優勢,發揮「龍頭」和「通道」的作用,依託廣闊的腹地,帶動粵東、閩西、贛南大三角經濟區的經濟發展,共同繁榮。
其八,力爭中央政策傾斜,使汕頭在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對台經濟工作中發揮其巨大優勢,營造對台經濟新特區。
鑒於汕頭重要的地理位置、人文特徵,以及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家應把汕頭的經濟發展放到一個新高度上來加以認識。建議在南澳縣(島)設立對台自由貿易區,通過有效途徑,促使台灣當局先期試開通南澳高雄的定期客貨輪,為避免台灣同胞往來汕頭經港澳中轉的麻煩,對南澳實行特殊政策。例如:台胞進出南澳只須持有效證件,不須簽證,出島旅遊觀光、探親,享受72小時免簽證,到潮汕地區經商、旅遊、探親、觀光、實行落地簽證。
其九,開拓港口,汕頭有天然的良港,這個我感觸最深,因為我本身就是做航運業的。所以汕頭要發展,還得靠廣澳深水港,港口帶動經濟。還有周邊的三百門,海門,惠來等也是天然良港,潮汕地區要發展,還是得靠這些。
其十,開發成旅遊城市,因為汕頭空氣好,沒有重工業,所以污染不大,水質很好,相比上海廣州這些地方,汕頭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汕頭的海邊渡假村應該好好利用起來,做的比較好的就是中信渡假村,還有青澳灣渡假村。還有一些天然溫泉,比如蓮花山,東山湖等。
縱觀汕頭的地區經濟發展,汕頭只有優先發展僑鄉經濟、海洋經濟、商貿經濟、旅遊經濟、以及區域經濟。
同時,積極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汕頭經濟才能夠在新一輪經濟角逐中迎頭趕上。
面對著世界經濟的挑戰,汕頭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H. 去汕頭哪裡玩哪裡好玩
礐石風景名勝區:
潮汕地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廣東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汕頭八景之首,總面積20.77平方公里,與北市區隔海相望。是一個海灣環抱,以"山、海、石、洞"為景觀特色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天然風景名勝區。區內陸域面積13.47平方公里,大小峰巒43座,具有"雄、奇、秀、幽"特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區內有譽為天下第一花崗岩奇石洞的垂虹洞, 有怪石嶙峋,集欣賞和海蝕地貌研究價值的海角石林奇觀;以及各種古樹名木、鄉土珍奇植物。
南澳海島生態旅遊區:
地處粵東海面,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由主島和周邊22個小島組成,面積112平方公里。南澳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的特色。海是南澳風景的靈魂,有自然資源組合相當完美的青澳省級旅遊度假區、有獵嶼灣萬畝生態海水養殖區、有全國唯一海島國家森林公園和有"候鳥天堂"美稱的廣東省級候鳥保護區-烏嶼、有全國唯一海島總兵府。據測定,全島空氣潔凈無污染,富含負離子,堪稱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已開發了海洋生態旅遊、森林生態旅遊、濱海度假旅遊等多條旅遊線路,2002年被評為汕頭新八景之一"瀛南翠色"。
中信汕頭高爾夫俱樂部
中信汕頭高爾夫俱樂部位於汕頭市河浦區斧頭的北麓 ,由世界著名的高爾夫球場設計師湯姆o皮爾遜設計,球場佔地1868畝,為國際標准18洞72桿球場。果嶺全部採用美國原裝進口的老鷹草,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果嶺全部採用此先進草種的球場。球場配套有豪華典雅、功能齊全的會所,為您提供至善至美的服務。中信高爾夫俱樂部已成功舉辦過"2002全國業余高爾夫球巡迴賽暨亞運會選拔賽"和中國職業高爾夫聯盟杯汕頭精英賽等大型賽事,並聯合中信度假村一道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區。
小公園是汕頭這座百載商埠的發祥地,曾經孕育了最純粹的商業文化,記錄下許許多多汕頭人的奮斗與拼搏。以小公園亭為中心的小公園街區,形成於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1930年汕頭建市後,在這一帶接連開辟了多條馬路,形成了一個繁榮的商業區。當年,這一帶商賈雲集,遊人如鯽,而街頭巷尾的潮曲、石雕、美食精點也與一棟棟別具一格的騎樓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生動鮮活的風土民俗畫卷。
汕頭大學
汕頭大學是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廣東省屬綜合大學,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一直得到中央、廣東省和汕頭市的大力支持,得到著名愛國人士李嘉誠先生的鼎力資助。李嘉誠先生累計為學校捐資己達20億港元。學校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汕頭的北區。佔地面積1.26平方公里,建築總面積45.55萬平方米。校園依山傍水,建築風格優雅,被譽為「高校建築之花」。
北回歸線標志塔
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的緯線圈。北回歸線橫穿汕頭,使汕頭擁有了宜人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1.3℃,冬暖夏涼。每年6月22日夏至,人們在北標塔便可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象。在我國,北回歸線東起台灣、過海峽經廣東、廣西、雲南四省區,長達2000多公里,已建立北回歸線標志塔8座,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便是其中之一。
溝南許地 溝南村位於汕頭市區北郊,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1800餘人,距市中心只有7公里。古地名叫紫菔隴。全村皆姓許,先祖由中原許昌遷閩,進而入潮,至第十世許兆基及其四子許弘烈自潮州來此開基,繁衍七百載;傳至十五世,脈分數支,一支留居本土,一支外遷廣州,成為廣州的名門望族。
溝南村許地自然景色迷人,人文資源底蘊豐厚。許氏家族在近代史上名賢輩出,如抗英功臣許祥光,辛亥革命元勛許崇智,學政名士許夢榜,革命先驅許倬,農民領袖許懷仁,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學前校長許崇清等等。
溝南村有富麗堂皇的祠堂、古色古香的居民、巧奪天工的嵌瓷,是潮州傳統建築文化的瑰寶;溝南的農家宴聞名遠近,獅頭鵝、烏魚以及無公害蔬菜,是不可錯過的美食。
溝南許地民俗生態旅遊區包括大門、購物區、展覽參觀區、田園生態區、民俗活動區以及教育實驗區等旅遊項目。
宋井
宋井,顧名思義,就是宋代就開掘的井。那是南宋末年,即公元1276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離京城臨安後,不斷南逃,趙昰(音shi是)在福州被擁立為皇帝。以後又從海路南撤,在大臣張世傑、陸秀夫等護送下來到了南澳。就住在現在的澳前村一帶,現在的澳前村岸邊還保存著"太子樓遺址"。太子是指趙昺是端宗趙昰病死後繼位的小皇帝。據說當時為飲用水之需,他們在澳前村一帶挖了三口井,一為龍井,專供皇帝飲用;一為虎井,供大臣飲用;一為馬井,供隨從人員和士兵飲用。天長日久,三口井都被潮水和沙子掩蓋了,有時又會顯露出來。
「海上魚村」位於深澳鎮獵嶼灣,北與饒平柘林鎮隔海相望,獵嶼、虎嶼(又稱塔嶼)屹立為門戶,灣內水域寬闊,風靜浪平,是養殖的天然海灣。這里既是古時深澳的重要屏障,同時又是扼守閩粵航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津,也是聞名遐邇的海上古戰場,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劉永福、俞大猷等先後在這里寫下了抗擊外來侵略和收復台灣的不朽篇章。昔日戰火連天的海域,如今成了魚歡蝦躍的藍色牧場。一格格養殖網箱,一片片紫菜竹架、一籠籠珍珠貝、一串串翡翠貽貝、太平洋牡蠣生機勃勃。那大片海灘塗,人們耕海築起了萬畝海水養殖基地,已經形成以石斑魚、鮑魚、珍珠、紫菜、對蝦、貝類等名貴海鮮為主的「聚寶盆「。
總兵府
總兵府是明清時代的稱呼,是南澳總兵的衙署,位於深澳鎮大衙口。最初建於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是當時的南澳副總兵晏繼芳建造的。萬曆九年,副總兵侯繼高增建總兵府的後樓,成為一個完整的總兵衙署。以後歷經多次修繕。現在的建築是1983年重新修建的。由於南澳島地處東南沿海要沖,介於粵東與閩南之間,是軍事要地,封建統治者怕這里擁兵自重,所以一個小小海島竟劃分由廣東和福建共管。中間由雄鎮關做為分界線。明清時海禁很嚴,朝廷限制愈厲害,民間走私活動愈猖獗。加上外有倭寇的侵擾,內有海盜盤踞,朝廷派駐的士兵越來越多,南澳的規格也逐步升級,最後成為管制閩粵台的重要軍事基地。
陳慈黌故居
由著名旅外僑胞陳黌利家族興建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歷時近半個世紀還未最後竣工。建築風格中西合璧,以傳統的「駟馬拖車」糅合西式洋樓,點綴亭台樓閣,通廊天橋,縈回曲折。至今,石木雕刻、琉瓦泥塑等圖案精美如新,既高雅大方又富麗堂皇,進之如入迷宮,樂而忘返。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南國大觀園」,是廣東省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新近被評為汕頭八景之———「黌院惠風
I. 汕頭的百貨大樓的創始人是誰
樓主指的是小公園有名的南生大樓吧?上世紀30年代,印尼僑商「李柏恆」在汕頭市區小公園興建的南生公司新樓成當時一座地標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