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公司偷稅怎麼樣
㈠ 百貨不開發票,開收據來漏稅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銷售單位有義務向消費者開具相應的發票,若不開發票,消費者可向稅務機關舉報。但是,不開具發票並不等於漏稅,很多企業是按賬目交稅的,故意不開發票只能說有偷漏稅的嫌疑。總之,向稅務機關舉報就行了。
㈡ 怎麼樣舉報公司偷稅漏稅
最近西安賓士漏油事件引發的最大的瓜是收取金融服務費,從這個強硬收取的費用操作模式來看,引起了賓士4S店偷稅漏稅的嫌疑,一下子又把4S店這個行業推到風口浪尖。
企盈今天整理了十種容易被判斷為「偷稅漏稅」的行為,給各位會計小夥伴梳理一下,謹防出錯,僅供大家參考哦!
1.以「預收賬款」方式銷售貨物,產品(商品)發出時不按時轉記銷售收入,長期掛賬,造成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
在實際操作中, 正確的做法是企業向購貨單位預收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銷售實現時,按實現的收入,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涉及增值稅銷項稅額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預收賬款情況不多的,也可將預收的款項直接記入「應收賬款」科目。
2.原材料轉讓、磨賬(企業間在產品購銷業務中不通過貨幣資金流動而是通過協議使得各自的應收、應付賬款相互抵消)不記「其它業務收入」,或者直接磨掉「應付賬款」,不計提「銷項稅額」。
3.價外收入不記銷售收入,不計提銷項稅額。
如:托收承付違約金,大部分企業收到違約金後,增加銀行存款沖減財務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詳細規定了價外費用的內容。凡是價外費用,無論納稅人的會計制度如何計算,均應並入銷售額計算應納稅額。
4.返利銷售。
返利銷售是廠家為佔領市場,對商家經營本廠產品低於市場價格的利益補償,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商家銷售廠家一定數量的產品並按時付完貨款,廠家按一定比例返還現金,二是返還實物、產品、或者配件。商家接到這些現金、實物後,現金不入賬也不作價外收入,更不作「進項稅額轉出」,形成賬外經營。
5.視同銷售不記收入。
企業用原材料、產成品等長期投資,產品(商品)送禮或作樣品進行展銷,不視同銷售記收入,不記提銷項稅額。
6.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不作進項稅額轉出。
根據會計准則,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應按照成本計入在建工程,同時進項稅額轉出計入在建工程。
7.公司資產、股東資產混同。
實踐中,存在著大量股東資產與企業資產混同的現象,例如股東個人賬戶用作公司收付款、公司賬戶與股東賬戶互相交易等。當出現財產混同,公司的財產有可能被隱匿或轉移或被股東個人私吞。
8.流動資產損失。
直接記入營業外支出,涉及增值稅部分不作進項稅額轉出。
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資產損失,僅需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不再報送資產損失相關資料,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中資產評估減值發生的流動資產損失進項稅額抵扣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1103號)規定:「……對於企業由於資產評估減值而發生流動資產損失,如果流動資產未丟失或損壞,只是由於市場發生變化,價格降低,價值量減少,則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規定的非正常損失,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其中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
9.報銷不屬於自己單位的費用。
10.盤盈的固定資產不作損益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規定,盤盈的固定資產,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㈢ 怎麼樣才算是偷稅
只要不按規定繳納稅款,導致少交或遲交稅款就是偷稅,現在無「漏稅」之說,即使無意識的漏交了也是偷稅行為。
㈣ 逃稅4萬被發現會怎麼樣
「逃稅」(Tax Evasion),又稱「非法避稅」,泛指使用不合法的手段企圖不支付有關的課稅。在某些國家,逃稅是刑事犯罪,案情嚴重者可被判處死刑。
廣義的逃稅是指納稅義務人採用各種手段逃避納稅的一種行為。具體可分為兩種:(1)採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在西方國家一般稱「逃稅」,在我國稱「偷稅」、「抗稅」、或「漏稅」,(2)採用合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稱為「避稅」。狹義的逃稅指納稅義務人採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
納稅義務人採用種種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在資本主義國家,逃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採取非法手段逃避納稅;一種是採取合法手段逃避納稅。前者稱逃稅,後者又稱避稅。狹義的逃稅是指利用非法手段,不按稅法規定申報納稅的一種違法行為。如利用漏報、少報、不報應稅收入、收益;偽造賬證,隱匿財產,甚至賄賂稅收官員等非法手段逃避納稅。
廣義上逃稅還包括納稅人因疏忽或過失沒有履行稅法規定的納稅義務的行為。逃稅不是專門的法律術語,但依據我國稅法及有關規定,可概括出以下幾點:(1)逃稅為法律明文規定禁止的行為,它是一種違法行為。(2)依法納稅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3)扣繳義務人須依法代扣、代收、代繳稅款。(4)對逃稅者採取一定行政措施。廣義地逃稅,應包括偷稅和抗稅。後者是列入刑事犯罪范疇的,是逃稅發展的極端成果。偷是秘密的,抗是公開的,表現形式不同,性質無大區別。
逃稅是指納稅人故意不遵守稅法規定,不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廣義上逃稅還包括納稅人因疏忽或過失沒有履行稅法規定的納稅義務的行為。逃稅不是專門的法律術語,但依據我國稅法及有關規定,可概括出以下幾點:(1)逃稅為法律明文規定禁止的行為,它是一種違法行為。(2)依法納稅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3)扣繳義務人須依法代扣、代收、代繳稅款。(4)對逃稅者採取一定行政措施。廣義地逃稅,應包括偷稅和抗稅。後者是列入刑事犯罪范疇的,是逃稅發展的極端成果。偷是秘密的,抗是公開的,表現形式不同,性質無大區別。
違章處理是對有違反稅法行為的納稅人採取的懲罰措施,包括加收滯納金、處理罰款、送交人民法院依法處理等。違章處理是稅收強制性在稅收制度中的體現,納稅人必須按期足額的繳納稅款,凡有拖欠稅款、逾期不繳稅、偷稅逃稅等違反稅法行為的,都應受到制裁(包括法律制裁和行政處罰制裁等)。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㈤ 國家對偷稅漏稅的企業會做怎麼樣的外罰
偷稅:違法。只要是因為納稅人的原因少繳稅款,不論主觀客觀,一律視為偷稅!
後果: A、經濟責任:補稅滯納金(相當於借了高利貸)罰款(使納稅成本成倍增加:偷稅數額不滿1萬元或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不到10%,稅務機關追繳偷稅款、並處偷稅額5倍以下罰款) B、行政責任:提請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採取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 C、刑事責任(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1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或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因為稅法規定許多行為視同應稅行為,比如以房換房沒有發生貨幣交易、房屋抵押,所以納稅人很容易在不經意間產生偷稅並達到承擔刑事責任的數額,而一旦達到此數額補稅為時已晚,司法程序已經啟動,稅務機關已無權過問,必須移交司法機關,否則稅務機關責任人將承擔責任。單位犯罪,對單位處以罰金,並對主管人員判處刑罰。市場份額領先的公司更應控制風險確保地位,防止對手的攻擊。此外,單位是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義務人,如未代扣代繳,被查出後個人所得稅將由單位承擔。由於監管力量的不足,一部分人已偷稅卻不知,一部分人在搏弈(因為資產實名制、計算機聯網、打擊力度、納稅意識是前提),但名人、高收入者已成為稅務局重點監管對象,多人監督一人,並對其建立專門檔案。一些偷稅者辦理了移民,但未注銷中國國籍,外國人在中國尚要納稅,汝能逃乎?君不見,索非亞羅蘭流亡美國數十年而不能返鄉!
漏稅:只有因為稅務機關的過失而使納稅人少繳稅款才叫漏稅。後果:補繳稅款(稅務機關 3年內可以追征;特殊情況追征期可延長到10年;偷騙稅無限期追征)補稅時可爭取分期但要注意對現金流的沖擊。不交滯納金、不罰款(不會使納稅成本成倍增加)。意義:如果一年漏稅100萬,國債年利率3%,則相當於得到國家無息貸款100萬,一年後補稅還本,至少贏利3萬元。如果每年漏稅100萬,補稅100 萬,"漏新補舊",則相當於得到一筆永久無息資金。
㈥ 新鄉市有家百貨洗化公司偷稅漏稅十分嚴重怎麼辦
證據有嗎,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