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為什麼百貨商店
㈠ 為什麼20世紀80年代以前要憑票買東西各位幫幫忙!!
那個時候是計劃經濟,而且物資緊缺
㈡ 小朋友問我為什麼八十年代初百貨公司的經理每天關心酥心糖、水果糖什麼時候才能到貨,怎麼解釋清楚
就說那個時候物資緊張
不是隨便搞到的
現在的方便很多了
㈢ 八十年代的供銷社和百貨公司是什麼關系
八十年代的供銷社和百貨公司是沒有關系。
供銷社主要服務於農村,從事百貨、農產品購銷和生產資料的供應等,由全國中華供銷總社領導和管理。
百貨公司的主管部門是地方商業局,從事百貨商業活動。
㈣ 上世紀八十年代逛商場是什麼樣子
平時閑來沒事的時候都會去逛逛街,放鬆一下學習上或者工作上面的壓力,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逛商場是個什麼樣子的?他跟我們一樣也可以這樣悠哉悠哉嘛。畢竟現代的科技已經很發達了,在逛商場的時候運用上了很多的高科技,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可是非常陳舊的,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起看一下吧。
不過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也只能夠回憶一下。在你的腦海當中,上個世紀80年代是個什麼樣的呢?歡迎寫在評論下方。
㈤ 80年代商場售貨員很牛嗎
是很牛的復。80年代,沿制海地區也才剛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市場經濟。那時候的百貨大樓、煙酒糖茶公司等等的商品都是限量供應,要用票購買的,而票也是限量發放,就是所謂吃國庫糧的公務員也拿不到多的票。
而這時,售貨員就是比較牛的人了,他們掌握著資源,甚至售貨員家裡看上了彩電,公務員們還苦逼著看黑白電視機呢。
那時候售貨員一個月的工資能拿60多塊錢針織100塊錢,而公務員單位的人可能才20-40元。其實,那時候的國營紡織廠工人都是高收入群體。
㈥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消費特徵只要內容(言簡意賅)
50年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條褲子穿九年,你沒錢,我沒錢,社會主義不談錢。
60年代:副食品,糧布票,它比生命都重要,半斤肉,二兩油,有錢沒票你別想求。
70年代:自行車,半導體,不吃不喝也要你,新房子,三大件,省吃儉用也就三五年。80年代:三輪車,一桿秤,跟著小平鬧革命,十億人,八億商,做夢都想奔小康。
90年代:你降息,我炒股,誰也別想做誰主,你買車,我買房,有錢咱都不存銀行。
(6)80年代為什麼百貨商店擴展閱讀
社會進步是指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合乎規律和前進運動,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社會進步的過程。社會進步和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社會文明是社會進步和表現。
作為哲學范疇的 「社會進步」,是指社會合乎必然性的前進發展,是社會由舊的歷史時代向新的歷史時代的轉變。社會進步是必然發生的。
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政治法律制度、科學文化發展水平和道德風尚都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准,而生產力發展水平則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標准。這是因為:生產力是全部社會歷史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且它具有決定性。
這個標準是客觀的,科學的,其客觀性是指每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總是一種既得力量,其科學性是因為,它本身是由物質因素所構成,它的發展程度可以用物質手段精確測定。這個標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是統一的。
㈦ 為什麼80年代到一些商場買東西要用外匯
應該不是在國內購物吧?
㈧ 小朋友問我為什麼八十年代初百貨公司的經理每天關心電視機什麼時候才能到貨,怎麼解釋清楚
你就解釋:因為那個年代物資十分匱乏,電視機是稀罕物,所以很多人都翹首以盼著能買到電視機看。所以百貨公司經理每天都關心電視機什麼時候到貨,好趕緊安排銷售。採納吧
㈨ 70 80年代是個怎樣的時代(當時的商業環境) 當今社會又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七十年代分成前亂後治兩個時代,以1978年分界。78年以前是文革和後文革時期。這段時間主要是物質匱乏、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遏制中國,加上文化大革命,人們主要活在政治當中,斗爭、批判是社會的主題。大家沒有房子住,個人要有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是奢侈品,收入不高一個年輕的工人一個月十八元人民幣,一個縣級幹部大概一個月在90-120元人民幣。社會不崇尚文化和教育,讀大學是推薦制,不用高考,社會有一股讀書無用論的風潮,那時候就是國家是一窮二白。沒有商業環境,全是國營的。個人經營叫投機倒把,是違法的。
1978年鄧小平和一大批老幹部重新執政,撥亂反正,在九大方面實行整頓,教育、科學、文化、衛生、農業、交通、工業、法治、商業等等,中國開始改革。農業實行承包制、教育恢復高考、政治上實行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個體戶開始合法化。這個時代,一切都在撥亂反正中走向正規。
1980年以後商業環境進一步寬松,利改稅,個體戶個人公司開始進入市場經營。人們收入開始增多,房子也逐步市場化,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三大件稱為結婚必備品。人們開始有了財富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國家開始在改革中起步走向民族復興。萬元戶是當時有錢人的代名詞。80年代中後期有過一次通貨膨脹。這個時候人們的一切觀念都在變化,是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不富裕但是生機勃勃,蒸蒸日上。
㈩ 80年代的百貨是什麼樣子的,人們當時的消費是什麼樣的呢請詳細說一下!謝謝!
記得我媽說那時她置辦嫁妝就是去百貨商場的。買了兩個映花痰盂,一對很硬得塑內料娃娃(很假的,頭發容是連在一起的塑料),買了抽屜上的拉手(當時傢具是自己打的),買了一套沙發(布藝的,屎黃色的布,綴買了黑色的點,除了坐墊和靠的,其他地方都是硬得很的實木,幾年前還在的,扔了)和茶幾(漆皮包的,鋁合金的邊),淺綠色的雙筒洗衣機(有蜂鳴器的,一擰就叫),黑色的錄音機(兩個音箱加起來比主機都大,不過連在一起的),對了,我媽還陪嫁了一個唱片機,現在還回外婆家了,還能唱。其他的,像那些假花假樹什麼的,褐色的盆子,中間是石膏澆築的,上面是大紅大綠的花,我家現在還有。最貴的也就是電視機了,孔雀牌的彩電,現在還能用,不過不用了。我媽是89年結婚的,算是80年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