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百貨大樓 » 毛筆倉庫怎麼百貨整齊

毛筆倉庫怎麼百貨整齊

發布時間: 2021-02-13 23:32:27

Ⅰ 毛筆該怎麼用

1、開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不可使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毫毛易於脫落。紫毫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時間。

2、潤筆。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濕,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後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數十分鍾。筆保存之時必須乾燥,若不經潤筆即書,毫毛經頓挫重按,會變的脆而易斷,彈性不佳。

3、入墨。之後才可開始寫字,這「入墨」也是有很大學問的。為求均勻,且使墨汁能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先吸乾,可以筆在吸水紙上輕拖,直至乾為止。所謂「干」,並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筆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無力也」,墨少則過干,不能運轉自如,墨多則腰漲無力,皆不佳。

4、洗筆。書寫之後則需立即洗筆。墨汁有膠質,若不洗去,筆毫乾後必與墨、膠堅固黏合,要再用時不易化開,且極易折損筆毫。

5,收筆。洗凈之後,先將筆毫余水吸乾並理順。再將筆懸掛於筆架上,可使余水繼續滴落,至乾燥為止。需注意置於陰涼處陰干,以保存筆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於陽光下。保存筆之要領以乾燥為尚。

毛筆,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毛筆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再粘結在管狀的筆桿上製成的。

一支好的毛筆應具有「尖、齊、圓、健」的特點。「尖」就是筆鋒尖銳;「齊」就是修削整齊;「圓」就是筆頭圓潤;「健」就是毛筆彈性強,寫出的字銳利矯健。我國最有名的筆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筆、蜀中川筆、河南的太倉毛筆、河北的侯店毛筆、湖南湘陰的長康毛筆以及江西的文港毛筆。

(1)毛筆倉庫怎麼百貨整齊擴展閱讀:

毛筆的運用:

毛筆的筆頭,主要由筆鋒和副毫組成.所謂筆鋒,是指筆頭中心一簇長而尖的部分,所謂副毫,是指包裹在筆鋒四周的一些較短的毛。在運筆過程中,筆鋒與副毫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筆鋒是筆毫中最富有彈性的地方,它決定著筆畫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筆鋒主筋骨」之說。

但是光有筋骨而無血肉的毛筆字是不美的,所以歷代書家在書寫時都不是單用筆鋒的(而且筆鋒與副毫也無法截然分開),而須兼用副毫。副毫控制著筆畫的粗細。副毫與紙的接觸越多,筆畫越顯豐滿。故又有「副毫豐血肉」之說。

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總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來協調運用筆鋒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勁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豐腴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筆的筆頭,按其部位大體又可分為三部分:筆尖(鋒穎處)、筆肚(中間部位)、筆根(與筆桿相接處)。再把筆尖至筆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筆尖的三分之一這一段就稱一分筆,從筆肚到筆尖這一段稱三分筆,中間部位到筆尖這一段稱二分筆。

顯然,使用一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纖細、瘦勁。如初唐時的書家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書」也是突出的範例;使用二分筆書寫,筆畫則顯得圓潤、俊健。如晚唐的柳公權、元代的趙孟頫多採用二分筆;使用三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豐腴、渾厚。如中唐的顏真卿、宋代的蘇東坡。

一般說來,使用三分筆寫字,是用筆的極限。古人有「使筆不過腰」的說法。如「過腰」用筆,一是極易出現「墨豬」,而且筆鋒提起時無法彈回;二是容易導致筆鋒開叉收不攏;三是大大縮短筆的使用壽命。

對於初習字者,往往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不敢鋪毫,單用筆鋒書寫,字顯得纖弱無力;二是肆意鋪毫,甚至用筆根書寫,字顯得臃腫、贅疣。所以,初習字者應首先注意正確地使用筆位。



Ⅱ 沒有格子怎寫楷書毛筆字每個字怎麼定位寫的整齊美觀!

一般都是折紙,也就是多少字就疊多少個格子,然後按照疊出的印跡格子,再進行書寫。

Ⅲ 怎麼存放毛筆

一、發筆,新筆到手時,筆頭一般會被一種叫鹿角菜的膠封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包裝、運輸的方便,另外,可以保持鋒毫的順直。使用之前就需要開筆,開筆需要用冷水(室溫水)浸開,根據膠的濃度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太一樣。
有些朋友為了圖快,使用溫水或熱水發筆,這是極不正確的,因為熱水極可能燙傷筆毫,使之彎曲,影響了書寫效果。待毫全部發開之後,需要用手輕輕捋毫,這么做一是為了去除筆毫中的斷毛,斷毛的存在是因為在修筆時需要把品次的毛料拔除,在拔的過程中已被拔斷,但未被清除。(一般斷毛不會很多,不會多於十根,根本不會影響筆的使用的),二是為了將新筆的筆膠徹底清除干凈,筆膠留在筆毫內容易使毛料之間粘連,筆毫粘連對書寫有較大的影響,會導致下筆時各鋒毫受力不均,使筆肚、筆尖開叉。
將新發開的筆徹底洗凈後,最好能過水掛干,等掛干之後再進行使用。
二、用筆,初次使用,最好能筆毫放在墨液中浸泡一會兒,讓墨充分進入筆柱,使筆毫全部攏抱,這么做可能防止筆肚空心、膨脹,這便是潤墨。使用幾次之後,由於筆鋒間的磨合,間隙變小,彈力會稍為變大,使用的效果也就開始好起來了(這點在羊毫筆中尤為體現)。
三、使用與保養,筆使用完後,請立即用清水把墨洗凈,用手輕輕擠毫根外的殘余,凈水過水,一般來說,只要筆的質量過關,不用非常大的力量往拔,筆頭是不會掉下來的,怕掉筆頭而不敢擠的擔心是不太必要的。呵呵。洗凈之後將毫鋒捋直,甩干後掛起晾乾,濕筆千萬不要馬上置入筆筒(特別是大筆),這是大忌,因為這么做,水會流入筆膛, 筆膛內的水不易蒸發,長期水浸會直接導致筆毫根部霉爛,導致脫毛。
再次使用時,需用涼水把筆浸透,擠凈,再著墨,這跟潤墨大同小異,可以減少毫與毫的間隙,再則,更方便用後清洗。
次外,如果您萬一在書寫過程中遇事而沒有將筆洗凈、掛干,回來之後墨已經幹掉,筆毫硬結,這時候您千萬不能圖快而按壓,而把筆鋒壓斷。這時候您需要用水浸泡、發筆。

四、存放,沒有發開的筆需要長期存放的話,最重要的是防蛀防霉,最好能用塑料袋子包起,包的時候可放入一些樟腦丸子後封存,並保持其乾燥,黃霉季節需經常晾曬,防止霉爛。

五、筆的壽命,這個問題很多朋友很關心,但是叫我來說,很難回答,筆的壽終,往往是指禿鋒,但造成禿鋒的因數很多,除了使用和保養不當之外,墨、紙、硯對其影響很大,劣墨的酸鹼度過大,對筆毫的腐蝕力很強(甚至有從筆頭處全部爛斷的先例),粗糙的紙面及硯堂,與筆鋒的摩擦力增大,造成鋒筆磨損,也易使筆鋒禿。所以要給筆的壽命加以期限,是不合理的。

Ⅳ 怎麼我寫的毛筆字都不整齊的呢

寫字是慢慢練出來不是一時的事

Ⅳ 毛筆怎麼做製作過程

毛筆製作過程圖解(毛筆製作工藝詳解)

啟明按:我曾在啟明書法博客發布過一篇文章,題目為《五一去文港看毛筆不愧為華夏筆都》,里邊詳盡地講了我五一期間在文港的所見所聞,其中就包括我在淳安堂李小平老師毛筆製作現場所拍攝的一組毛筆製作過程的照片。

說實話,從小開始就用毛筆學習寫字,但是親眼看到毛筆製作過程,這還是第一回。當時的確被這個過程的復雜程度震驚了,要知道,我們用的毛筆,筆頭所含的毛幾乎是通過制筆師傅肉眼逐根檢查篩選出來的。

在黃簡講書法初級教程中,黃簡老師也有專門拿一集來講毛筆的製作流程,下邊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啟明專用分割線——

古代有許多書法家自己製作毛筆,比如韋誕、張芝、王羲之、智永等等。毛筆對於書法家來講,好象武士的寶劍,必須精益求精。但現在很多人沒見過毛筆是怎樣做出來的。如果你了解一點毛筆製作的過程,對於你今後選擇毛筆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4.1備料——水盆作業。

第一步就是備料,就是准備毛料。中國選毛是在水盆中做的,這是非常細致的工作。

水盆作業,除了一盆水之外,主要工具就是骨梳。通常用牛肩胛骨製成,可以梳理毫毛,也可以用作拍齊毛根,等等。

采毛,就是把毛從皮板上拔下來。然後把毫毛在石灰水中浸泡,去除油脂和腥味,同時消毒,這一就步叫熟毫。(啟明按:這個在石灰水中浸泡的時間需要把握得很好,如果浸泡太久會導致毛料的使用壽命變短。)

第三步很關鍵,稱為選毫,就是把毛分成不同的等級。一根毛,好像一個皮口袋,它分為三層。這口袋本身,就是皮質層。口袋裡面就是骨髓,呈纖維狀,這是髓質層。口袋的外面,有鱗片,稱為鱗片層。毛尖填實的部分,稱之為穎,行內人稱為黑子。毛的彈性,和皮質層的厚薄,以及穎的長短有關。

真正完好的毛,是圓潤挺拔的,一百根中只有三五根。其他往往是有缺點的,譬如開叉,沒有尖鋒,毛桿損傷、彎曲等等。選毫時,在水盆中反復梳洗,逐根挑選,剔除有缺點的毛,然後按色澤、軟硬、長短、粗細等分類,這是非常精細的工藝。

據行家說,一隻羊身上可以做筆的毛料,大約只有四兩,其中帶「黑子」的不超過一兩六錢。一個優秀的揀毛師傅,可以把這四兩筆料,按照長短、粗細、硬軟,分為十個等級,用於毛筆的各種部位。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紫毫筆》一詩:「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寫出了選毫的艱難。

接下來的工序是除絨毛,一手捏緊毛料根部,一手以骨梳梳理,剔除絨毛。一根毛有三層,所謂絨毛,就是最外面的鱗片層。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毛桿外壁不是光的,而是如鱗片狀的。毛筆能儲墨,就是這些鱗片阻止墨汁一下子流下來,梳理之後,這些鱗片一部分會梳掉。但是要注意,如果全部鱗片脫落,毛桿就變成光溜溜的,墨汁就儲不住,流速會很快,所以,鱗片不能太多,也不能沒有。你自己買了一枝毛筆,不要整天的去梳它了。

這是選好的兔毫,黒尖兔毫。

這是選好的羊毫。

接下來的工序,是齊毛鋒。齊毛鋒就是排齊毫毛的尖端,將毛對齊骨梳的一邊,一手壓住毛鋒,另一手輕輕往後拉,如此反復進行,把毛鋒排整齊。

毫毛有兩端,一端是尖鋒,尖鋒排齊了,成為一片,但是,這時候毫毛的另一端,就是毛桶,還沒有整齊。

所以呢,就是要根據所需要的長短,切齊毫根。這樣一來,每根毫毛的長度都一樣了。

切齊毫根以後,一手抓住毫尖部分,一手用骨梳,梳理毫根,把裡面的斷毛、碎毛都梳出來。

4.2 配料

毛料准備好以後,就要進行配料,心目中你要做什麼樣的毛筆,是軟的還是硬的,是長的還是短的,派什麼用,寫什麼字,把各種毛搭配起來,這就是配料。(啟明按:比如啟明定製的清泉毛筆的配料比例就是:羊毛85%、12%豬鬃、3%尼龍,綜合下來,毛筆軟硬適中,很適合書寫,而且很多細微的筆畫也能輕易做到)。

配料主要分兩部分:主毫用來做筆心,那就要搭配一些硬一點的毛,副毫用來做被,軟一些關系不大。

配毛料不宜太多太雜,通常是兩種毛到四種。歷史上有一篇文章,傳為王羲之寫的,實際上並不是,叫《筆經》。《筆經》說到副毫的搭配,它是: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這里有個註解:凡兔毛長而勁者曰毫,短而弱者曰毳。惟令齊平,把三種毛排整齊,你看這配方就是用三種毛。人發杪,就是細小的頭發,還有青羊毛和兔毳。

杭州沙孟海先生所用的毛筆,筆心裏面除了短毛,還加了幾根豬鬃,豬鬃又硬又粗,不能單獨做筆。把它劈成四根,夾入筆心,可以加強彈性。

啟功先生八十六歲時所用的毛筆,配搭的毛料比較多。據李兆志先生《啟功和筆工》一書介紹:先用細光鋒、粗光鋒和老光鋒為主料(這三種是粗細不同的羊毫),又摻加少量的貉子針毛,用苘麻和豬鬃等做襯墊。這么一來,就是用了了羊毫、貉子針毛、苘麻和豬鬃,一共是四種毛。

毛料配好,要充分的混合均勻。這是已經切去毛根、配好毛料的羊毫毛片。做毛筆的准備工作,到此就大致完成了。

4.3卷筆心,加被。
毛料准備好,接下來就正式開始做筆頭。就散卓筆(啟明按:關於什麼是散卓筆,請參考啟明書法博客的另外一篇文章《古代毛筆是怎樣的?你是用有心筆還是散卓筆?》)而言,筆頭只分兩個部分:一是筆心,二是被。

這里要用到一個工具,叫蓋筆刀。

你看這個示意圖,用蓋筆刀挑出所需的一層毛片。

然後把這個毛片捲起來,那就一個筆心完成了。

這是狼毫的毛片,跟卷好的筆頭。

然後加被,在散卓筆中,被只是一層薄薄的毛料,而且大多是單一毛料,不用混合其他的毛,被的毛長,普通就是比筆心短一點。這要介紹湖筆,它不但是把筆尖對齊,它實際上是對齊毛穎。這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種製作工藝。被既可以保護筆心,又有潤色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你想筆工師傅每次挑一層毛,無論經驗怎樣豐富,總會出現微小的分量差別。

這是我定製的同一批筆,你可以看到左邊這一支筆頭比較飽滿,右面這一支比較瘦弱。你買毛筆的時候,也要拿幾支毛筆比較一下,厚的比薄的好用。(啟明按:關於厚的比薄的好用,我感覺不能一概而論,這和每個人的用筆習慣有關系。)

4.4扎筆頭。
筆頭做好,要等筆頭干透,然後用線扎緊。如果筆毛不幹,裡面是濕的,將來毛筆就會發霉斷裂。這一步最難的就是扎出來的筆頭,必須是絕對的圓形。所以,捆紮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有輕重就會變形。

捆紮筆頭的工具,從左邊數過來有:酒精燈,敲筆尺,松香,蠟線。

酒精燈是用來融解松香的,為什麼要用松香呢?要求筆頭底部平整,沾上松香就可以固定毛根。

我曾經拆開很多筆頭做研究,看看師傅究竟扎幾圈。通常是兩圈,也有三圈的,大筆就會扎四圈。
毛筆中心的毛,日本稱之為命毛。如果外層的副毫掉了幾根,問題不大,命還有。如果命毛掉了,那怕是一根,災難就開始了,因為他會不停地掉,終於沒有命了。

所以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說:凡縛筆頭極緊,一毛出,即不堪用。你掉了一根,它就開始松動。

據韋延《筆方》所載,韋誕制筆,筆心就先要捆紮一次,加副毫後,還要扎一次,就裡外要扎兩次。扎兩次還不算,每次捆紮的圈數很多,要扎出一個「筆項」來,所謂「項」,本義是頭頸的後部。筆頭的後面要扎出一個項頸來,這當然不容易掉毛了。

我很希望師傅可以多扎幾圈,最好像韋誕筆那樣,筆心扎一次,加被以後再扎一次,我想那樣安全多了。

5.筆管

接下來說說筆管,筆管也很復雜,這里只能簡單說說。

5.1材料

首先是筆桿的材料。古代的筆桿有竹有木,戰國秦漢的時候有些筆用木桿,可能是北方木材比較多,竹子比較少。歷史記錄蒙恬造筆,也用木桿。用竹稱為「筆管」,魏晉以後,基本上都是用管了。

明代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在《長物志》里邊說筆:「古有金銀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鏤金綠沉管,近有紫檀雕花諸管,俱俗不可用。惟斑管就雅,不則竟用白竹。」這段話說雅俗問題,也就是品味。竹有君子之義,價廉物美,古代文人用筆,基本上都是用竹管的。

斑竹又稱湘妃竹,竹竿上有深色的斑點,日本正倉院藏有幾枝中國唐代的毛筆,還有日本製造的古筆,也是以斑竹為多。

現在市面上普通有青管和紅管,紅管是染色的。《詩經·靜女》篇有「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就是紅色的管。古代皇宮中的女史、漢代尚書丞、尚書郞,都用紅管。【啟明按:關於這里提到的「彤管」,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解釋,一說紅管的筆,一說和荑(音「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徵婚媾。)應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時或者才發芽不久時呈紅色,不僅顏色鮮亮,有的還可吃。但是也可能是指塗了紅顏色的管狀樂器等。】

5.2 粗細

再講講筆桿的粗細。戰國、秦漢的筆,為什麼都那樣小,那樣細呢?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筆頭小,層次少,甚至不分層次。二是當時習慣把筆插在頭發中,所以筆桿很細。

古人有發髻,可以插筆。後來筆頭大了,筆管也粗了,這一習慣就慢慢消失了。

這是出土的西漢毛筆,筆頭已經加大了,筆桿也比較粗了。但是,還是一端削尖,便於插入發髻上。到漢未張芝、韋誕之後,真正的書法用筆出現,慢慢就開始使用空心的竹管了。

竹管有個問題,粗了不好抓,如果筆頭很大,那就要加一個斗,而不是用一根大竹管。

說到這里,啟明也跟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啟明定製的青梅毛筆沒有像清泉毛筆那樣單獨只採用竹管,這是因為清泉筆(老玉竹款)所能承受的最大鋒徑就是這么大了,如果再大一些,就需要更大的竹子,但是勢必會造成筆桿太粗不好握筆。

這是啟明定製的清泉毛筆,無筆斗

你看中間這一枝,筆管很粗,那空洞比筆頭直徑還要大。於是在前面裝一個小一點的黑管,來收納筆頭。真正的斗筆是下面這一枝,筆桿並不粗,因為有了斗,就可以安裝很大的筆頭。

如果筆頭很小,那也不是一路把筆桿改成很細很細的竹管,而是使用套管,套管有時可以套幾層。加了套管以後,它的好處就是,筆管手裡抓的部分不用搞得很細。

你看這就是用套管的實例,筆頭可以非常小。

5.3 筆管的長度。

筆管究竟多長好呢?

漢代王充,就是《論衡》的作者,他說:「知能之人,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就是聰明能乾的人,就要會說話,還要會寫文章。漢代的一尺大約是23厘米,從現在出土的漢代的筆桿看,長度確有定數,大約就是23厘米上下。到唐代,毛筆粗了,不插頭上了,毛筆也就比較短了。

唐代虞世南《筆髓論》說:「筆長不過六寸。」

從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十幾枝唐筆看,長度大約是17厘米到19厘米,合現在中國市尺五寸半至六寸。

現在市面上的青桿大約是18厘米,紅桿大約是21厘米,跟唐筆差不多,比漢筆稍微短兩個厘米。筆桿越長,越容易彎曲。你看下面這一支,就是太長了,而且明顯的彎曲了。

啟明定製的這款清泉毛筆桿長就是21.3厘米

筆管一定要直,你買毛筆的時候,檢查的方法也很簡單,放在桌面或者玻璃上滾動一下,就可以感覺到是不是直。如果你滾動的時候有聲音,噠噠噠噠,那就是不直。(啟明按:關於這一點,啟明認為毛筆主要還是要圓,就是筆桿稍微彎曲一點點問題也不大,並不會對書寫有很大影響。)

6.納管。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納管。納管就是指筆頭和筆管的結合,通俗地說,就是怎樣裝筆頭。

6.1 入管深度。

筆頭插入筆管,究竟要多深呢?韋誕說:「納管中,寧隨毛長者使深」。就是寧可要插得深。究竟具體插多少深,他沒有說。

剛才講過,韋誕筆要用線捆綁兩次,做完筆心捆紮一次,加筆柱和被以後,再次捆紮。這樣扎出一個筆項,把整個筆項塞入筆管。

一九九三年,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溫泉鎮,出土西漢中晚期的毛筆兩支。筆頭末端用線纏成筆項,其中一個筆頭長二點三厘米,插入筆管零點九厘米,另一枝長三點二厘米,插入一點一厘米。也就是說,插入的部分佔筆頭長度的三分之一。

一九九五年,在連雲港市海州網疃漢墓出土了毛筆,毫長四點一厘米,有兩厘米插入管內。也就是說,插入了差不多一半,遠遠超過現代標准。

宋代的散卓筆,黃庭堅有具體記錄,他說:「宣城諸葛高,系散卓筆。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於管中。」

那就是說,一個筆頭的三分之二,要紮成筆項,插入筆管之中。插管深,筆頭和筆管容易融成一體,使用如意。而且不容易掉毛,筆頭也不容易脫落。

這是十幾年前,我訂做的毛筆。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至少要把筆頭插進三分之一。而不是插進一點點,後來做到了。這枝毛筆非常聽話,而且基本不掉毛。

6.2 起名

一種固定配製的毛筆做成了,還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好象中成葯那樣,什麼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等等。我們中菜還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之類。毛筆的名字也非常有文學性。如果有一種毛筆適合你,你記住名字,下次再去買就容易了。

筆管上面,還有一些東西,在毛筆的上方,是貼有標簽,這是牌子,然後是筆名,就是說你自己起個名字。我這里隨便是想一個「橫掃千軍」。有些普通的毛筆,不刻名字,刻有說明。

比如說,常見的「宿羊毫大楷」,那意思就是所用的羊毫是經年自然脫脂的。又如「正冬北狼毫」,上次說過,就是用冬天北方的黃鼠狼毛。又如「二號京提」,提筆就是較大的斗筆,一、二、三號是分大小,在筆名的下面,往往刻有廠家的名字,譬如這兒我隨便想一個「中國毛筆廠」。廠家的名字,通常是用小字。

6.3 膠頭定型

最後把筆頭定形,好像有些人做了個漂亮的發型。用噴發劑把它固定下來。毛筆固定,是取海藻泡水。煮成一種膠狀,拿來塗在筆頭上。這個方法,在韋誕的那個時候就有了。

韋誕《筆方》說:「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澤以海藻」。等海藻膠幹了,就可以固定筆形,防止筆毛蓬鬆散開。一直到你買回來開始用筆的時候,才把這個海藻洗掉。具體怎樣做呢?我下一次演示。韋誕這個方法,一直用到現在。不過這樣一來,你買筆的時候,也就看不見裡面是什麼毛了。如果你還想試一試它的軟硬,恐怕老闆也不肯了。

本節要點

1.初步了解毛筆製作的工藝過程。
2.選料、配料、成形、納管的注意點。

思考題

1.韋誕筆的小筆心和散卓筆的大筆心,各有什麼好處?
2.如果你已經有毛筆,是不是會掉毛?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止或者改善?

註:此文是啟明根據《黃簡講書法初級教程》第九集《認識毛筆2》整理的筆記,啟明還會陸續整理其他筆記,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Ⅵ 毛筆字的起筆,頓筆如何寫好字體結構怎樣把握

根據字的間架結構安排筆畫,左右結構的字有左右對稱的,也有左右不等的,意在筆先安排好疏密,字體的上部要比下部緊湊,還要自己不斷體會。
如果是初學者,應該:
1.先練楷書,打好基礎.
2.找好字帖,仔細觀察其中字的筆畫結構特徵.
3.先練小字,然後在報紙上寫,最後才是宣紙.
4.建議一開始最好雙鉤練習,也就是把紙放在字帖上,用鉛筆勾畫出形狀,再填充;然後是單構,也就是只用線條把字勾出來,最後才脫帖寫.
5.切忌浮躁,寫時可以放放音樂.
6.勤練多想,光寫不看是沒有用的.
7.用好的墨汁,建議使用一得閣,用好的毛筆.
8.可以多參加比賽,鍛煉自己,增強信心

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

Ⅶ 毛筆該怎麼用

1、使用新筆來時,可以先自用手把筆毛輕輕地捻開,不要太用力,因為筆頭是被膠住的,用力過猛或造成損傷。

Ⅷ 新買的毛筆在拐角處和頓筆的地方很不整齊是怎麼回事

  1. 裡面加的健,可能不整齊,不順溜

  2. 你用的墨太濃,沒有把毛筆刮好

  3. 筆毫太硬,你在書寫時候沒有掌握好力度。

  4. 你對於毛筆的控制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Ⅸ 買來的毛筆第一次用應該怎麼做

最好是直接懸掛在筆架上用溫水泡了 這樣省心 差不多時間久把筆拿起來 用清水順時針洗干凈

Ⅹ 怎麼判斷毛筆的質量

判斷毛筆的質量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筆有「四德」,即「尖、齊、圓、健」,下面逐一版介紹:權
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瑞。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采頓失。
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無法檢查這一點。
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
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亦堅挺峻拔。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